淘客熙熙

主题:天地英雄——JH-7战斗轰炸机发展历程 (讨厌的字数限制 很讨厌) -- q42474112

共:💬28 🌺3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天地英雄——JH-7战斗轰炸机发展历程 (讨厌的字数限制 很讨厌)

天地英雄——JH-7战斗轰炸机发展历程 (军力文章)

天地英雄 作者:离子鱼

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随着美国对越南战争的深入,美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作战飞机连续不断地入侵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挑衅活动。在针对入侵美国军机的防空作战中,虽然在1965年9月20日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所部击落了一架美军的F-104C,但总的来说作战成绩并不理想。被誉为“打遍天下”的歼-6战斗机在与执行争夺空优势任务的F-4“鬼怪”和F-8“十字军战士”舰载战斗机的遭遇战中,虽多次获得拦截机会,但因性能差距较大而常常错失战机。另外,通过组装生产获得的部分歼-7战斗机(米格-21F-13)因性能不稳定难以大量部署,特别又分散在多个机场,甚至没有与美军飞机发生接触的机会。

海军航空兵的鱼雷攻击机

通过总结与美国军机交手的经验发现,入侵美机大都是从部署于南中国海的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战斗机。有鉴于此,部分有相当超前意识的中国海军航空兵将领们提出,应该研制一种能够携带反舰导弹的超音速攻击机以满足未来军事斗争的需要。

当时海军航空兵的反舰主力依然是朝鲜战争后期引进的伊尔-28喷气式轻型轰炸机,该机由前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制生产,于1948年8月首飞成功,1950年装备苏联空军前线航空兵并大量出口装备社会主义阵营国家。

伊尔-28遂行战术战役纵深作战任务时,采用的是水平通过目标上空投弹,这是二战期间图-2轻型轰炸机作战模式的延续。由于没有配套弹药,采用普通航弹空袭时,需要保持400至2000米的飞行高度,以避免发生跳弹,然后多方向多批次进入和通过目标上空投弹。该机于1952年进入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服役,并很快成为中国空中打击力量的主力。

然而到60年代中后期,在配备雷达及射击指挥仪的自动控制高炮和地空导弹系统出现后,对伊尔-28这样中低空水平投弹的空中目标构成致命威胁。早在“大比武”时,军方就发现在使用伊尔-28攻击战术目标时,不能在有效距离内完成蛇形机动,进行双机交叉的剪式机动也难以达到规定的要求,这样就使低空突防反指挥仪机动达不到增大地面火控系统瞄准误差的目的。

当时中国航空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技术水平落后,无法为伊尔-28的升级改良提供可靠技术支持。伊尔-28机载设备和性能又不能支持角速度轰炸等机动航路作战模式,飞机自身的机动能力也难以进行有效的反指挥仪机动。

即便如此,作为当时中国唯一可以掌握的轻型轰炸机,还是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厂于1967年8月仿制成功,并被命名为轰炸五型飞机(轰-5)。装备海军航空兵的轰-5主要遂行反舰作战,配备的武器为鱼-2型火箭助推鱼雷、航弹和航空火箭。考虑到鱼-2型航空鱼雷至少能在密集的40毫米舰炮杀伤界限外实施投射,所以当时中国海军的“轰-5+鱼-2”构成的反舰系统,比空军“轰-5+航弹”体系可能还要有效可靠得多。同苏联海军航空兵使用原则一样,中国海军航空兵也是采取小编队、多批次和多方向投入作战飞机投射鱼-2打击水面舰艇。只是,无论是中国空军还是海军航空兵,在使用缺乏制导武器的轰-5空袭战术和战役目标时,必须多批次大批量出动方能保证任务完成率,所以造成所需轰-5数量非常庞大(90年代初期,仅中南某地一个库区封存的伊尔-28和轰-5就高达500架以上)。

然而1950年代后期战役纵深的防空火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机动和半机动的地空导弹系统大量配属在战术和战役纵深地域,依靠大机群进行密集强大的突防遭遇巨大困难。这些在1960年代中期已经出现的问题,直到1973年的中东战争才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战争最初三天内,就有80架以色列飞机被阿拉伯地面防空系统击落。与以色列空军装备的F-4“鬼怪”战斗机和A-4“天鹰”攻击机相比,简陋而笨重的轰-5在机动性和作战能力方面更是远不如前两者。以这一机型去攻击防空体系较以色列空军的对手更为强大美军航母战斗群,很难逃脱飞蛾扑火的结局。

2005-6-9 7:58:03 鲜花(0) 鸡蛋(0)

小飞猪

等级:版主

文章:1302

积分:1781

门派:自由帝国

注册:2004-6-17

第2楼

三机之年

1958年3月,中国空军向当时的三机部(航空工业部)提出研制一种性能优良的超音速强击机满足有关作战需要。同年8月,南昌飞机制造厂(现洪都飞机工业公司)正式接受研制任务,最初该型号被命名为“雄鹰302”。当时中国航空业基础差,缺乏理论研究储备。1960年5月全面展开研制工作之际国家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1961年8月只好被迫停止研制工作。不过南昌厂凭借对国家、军队、航空事业的高亢热情,加上其研制歼教-1时所积累的经验,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继续开展难能可贵的研制工作。1964年11月,该机重新命名为强击五型飞机(强-5),并于第二年6月4日进行首次试飞,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试飞,到1969年底交付部队使用。

强-5的出现,对当时中国空军而言具有里程碑式意义。陈旧的伊尔-10终于逐渐被淘汰,并由强-5逐渐担负起前沿打击与纵深要地空袭等作战任务。同一时期,仿自伊尔-28的轰-5,还有在苏联图-16基础上仿制生产,并于1969年投产的轰炸六型中程轰炸机(轰-6)也开始交付部队使用。这些飞机的投产装备,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空中打击力量。直到今天,其中的一些机型经过不断的改进改型仍作为中国空军战略核打击和战术轰炸的主要力量。

在强-5和轰-5、轰-6服役后,中国军方意识到必须改进机载武器系统,才能对抗现代防空体系的进步。当然,这个认识似乎比先进国家晚了近15年。1952年地空导弹出现之初,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已深切感到战略轰炸航空兵出现了危机。1954年美国国会咨文称“这种新型远程防空武器的出现,将使投资巨大的远程战略轰炸机群成为废物”,这种发展趋势迫使美苏都开始加强突防技术和战术研究,他们得到的结论就是——必须为轰炸机和战术战斗机配备在防空导弹射程外的制导武器。

到1950年代后期,美苏轰炸机和战术战斗机都开始大量装备空地制导武器,而十多年后中国海空军采用常规航弹、火箭弹和航炮作战的轰-5、轰-6以及强-5才刚刚服役。为此中国军方在60年代中期首次提出为强击机和轰炸机研制配套空地制导武器,可是却因“文革”的干扰而被搁置,一直拖到1970年前后才逐渐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再加上当时国家资源有限,空军提出的飞航式导弹虽然一直在研制,但包括“风雷一号”空地导弹(1969年下马)在内的惯性制导空射飞航式导弹项目进展非常缓慢。而且当时军方高层普遍认为短程弹道导弹的效能要高于轰炸机和强击机,尤其在国产弹道导弹技术日益成熟的情况下,最高统帅部决定将更多的战役纵深打击任务交由被称为“第二炮兵”的导弹部队承担。空军的主要任务则是放在国土防空和前线支援上。

不过,中国海军打击水面舰艇目标的作战要求,却不是弹道导弹所能胜任的。当时国产飞机中强-5突防能力最强,海军遂于1970年提出在强-5的基础上研制一种能够携带小型反舰导弹的导弹攻击机,作为中国近岸防卫的空中打击主力。但即便是强-5在随后于1973年爆发的西沙海战中也没有能够发挥任何作用,通过这次海战暴露出中国海空军对偏远海域突发事件进行干预的能力非常有限。为此海军进一步考虑包括为轰-6研制大型反舰导弹和发展新一代导弹攻击机的问题。

与此同时,随着1969年“珍宝岛”事件爆发导致的一系列边境武装冲突,使中苏两国间的关系由政治斗争升级转化为军事对峙。苏联遂将数十万大军沿中苏边境几个重点突击方向进行部署,由现代化的T-62型主战坦克和BMP-1步兵战车组成的装甲突击集群有如一把明晃晃的尖刀,几乎把中国的边防部队压制的喘不过气来。苏军远东地区的前线航空兵和远程航空兵军力也得到大力加强,米格-23和苏-17等当时最新投入使用的战术飞机大量部署于靠近中国的前线机场。在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的直接干预下,穿透能力强大的图-22M超音速中程轰炸机也被派往那一地区。

虽然中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军事部署和著名的“大三线”建设以对付苏联方面的挑衅,但实际情况相当不容乐观。由于“文革”的爆发使整个国家陷入一片混乱,包括军队和国防工业的建设受到极大的干扰和破坏。在国家正常秩序都无法获得保障的情况下,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进程根本无从谈起。正常的训练和管理系统被彻底打乱,军队战斗力被急剧削弱。

2005-6-9 7:58:25

小飞猪

等级:版主

文章:1302

积分:1781

门派:自由帝国

注册:2004-6-17

第3楼

文革”冲击下的航空工业

“文革”时期的中国航空工业只能用一片混乱来形容,本来落后的基础研究和制造技术就给中国航空兵器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文革”的冲击更使这一情况雪上加霜。多年来不但停滞不前,甚至还发生大幅倒退的情况。援外的歼-6型飞机在训练中接连发生重大事故,歼-7、歼-8和歼-9等新型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并一再拖延进度。其中歼-7飞机自1966年第一批组装出厂,到80年代初才真正进入批量生产。歼-8则一直到1980年才开始交付,而且也没有达到其超越米格-23的研制初衷。真正能够与米格-23抗衡的歼-8II型到1990年代初才初步形成战斗力。歼-9的研制工作则在历时16年之后悄然落幕,连一架原型机都没有造出来。

当时的空军司令吴法宪喊出“歼-6万岁”这一不切实际的口号,提出所谓“歼-6打遍天下”,并要以几千架歼-6组成所谓“实战机群”对付入侵的苏军“逆火”式轰炸机群。这一荒唐的建议居然还得到当时某些领导同志的支持和肯定。可是,在“文革”的冲击下甚至连歼-6飞机的生产也无法获得保障,部队装备的飞机因为零备件质量低劣无法升空。在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直接干预下,航空工业才勉强恢复到一定的生产工作秩序中来。

但是,在极左思潮影响下的某些主管部门在“歼-6万岁”后紧接着又是不切实际的大跃进。1973年3月23日,603所接到了研制新型远程轰炸机的任务。要求为空军轰炸航空兵提供一种作战半径在4500千米以上,最大载荷18000千克,并且可在携带7000千克载荷时具备11000千米转场航程的大型战略轰炸机。当时轰-6飞机刚刚投产不久,整个的国产化工作尚未完成。在图-16和安-24中型飞机的结构和动力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技术尚未掌握之际,这种匆忙上马项目的最终结局是可想而知的。到最后该计划连一个风洞模型都没造出来过,某些网络和杂志上流传的所谓“远轰”模型不过是当年某单位工宣队为“忠字台”献礼拼凑赶制的一件装饰品而已。

字数限制带来的工作量还真是不小

到这里 自己看去吧

http://www.sky1903.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016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