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通鉴评说》文哲系列 -- 唵啊吽

共:💬67 🌺17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通鉴评说》:鲁连为了思想自由而苦行隐士

《资治通鉴》卷五 评说 (17):鲁连为了思想自由而苦行隐士

评说19:

《通鉴》描写了几位信陵君爱交结的隐士,这些隐士在关键时刻为信陵君做出重大决策。

一次,信陵君大宴上流社会。宾客到齐了,信陵君却说还要接一个朋友,他亲自驱车去接一个叫侯赢的穷看门老头。信陵君把左边上座空出来,侯赢也不谦让,稍整饰一下破衣服,就座到车的上座了。信陵君为侯赢毕恭毕敬地驾车。侯赢说:烦劳绕个远道,我要看我市场的朋友。信陵君把车开到市场,侯赢下车和屠夫硃亥聊天聊了好久,一边聊一边偷看信陵君,看到信陵君一直谦和耐心地等待,侯赢才又回到车上去赴宴。到宴会上,信陵君将侯赢介绍给各位名流,让衣衫褴褛的穷老头做了上座,众人都很惊讶。

后来信陵君窃符救赵,全仗侯赢的规划和硃亥的关键一锤。窃符救赵后,信陵君不敢回魏国,就在赵国住了下来。他听说赵国有名的隐士毛公和薛公,就想求见两位隐士,但两位都不肯来,信陵君就到赌场去跟毛公混,到酒肆去跟薛公混。平原君对信陵君跑到下三栏的地方颇为不满。十年后魏国有难,就是毛公和薛公劝说信陵君回魏报国的。

齐人鲁连在赵国说服赵魏不要称秦为帝,为赵国合纵抗秦立了大功。平原君给他封官,鲁连推辞不受。平原君又给他千金寿礼,鲁连也不接受。鲁连说:为士为人排忧解难不能图取报酬,要图取报酬就是商业行为。鲁连遂隐江湖,再也没有出来。

隐士现象是人类宗教普遍性文化现象。隐士一般指索群独居行为,特别是苦行僧的修炼行为。隐士有到山林里、沙漠里、或者寺庙的单独居室内【1】。伊斯兰教的斋日,就是苦行的一种,教徒在一段时间内不吃不喝,这与佛教过午不食很相似,这种苦行在时间上的延长,就是隐士行为。

达摩面壁十九年,就是十九年的隐士行为,十九年不与社会沟通交流,而且面壁本身是苦行。与达摩面壁类似的是道教的闭关辟谷,是修行的一个非常关键阶段。

与达摩面壁十九年开创禅宗相似,公元270年左右,埃及的圣安东尼【2】隐居15年,得道后开创了基督教僧侣教团。所以,出家到寺庙,也是隐居形式之一。释迦牟尼苦行六年,饿得瘦骨如柴,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而悟道,开创了佛教【3】。耶稣也到沙漠渡过四十天的隐居生活,修炼抵御撒旦的诱惑。西藏至今还有和尚到荒无人烟的神山圣湖静坐经年的佛教修炼行为。

隐士现象是世界宗教共通的现象,儒教也不例外。不过,儒教的隐士,虽然也有许多苦行和索居的特征,但与其它宗教有很大的不同。

儒家的“儒”在中国就是知识分子,所以儒教隐士的“士”必须是知识分子【4】,如《苛政猛如虎》故事中的那家人,是避世,不是隐士。

儒家的隐,是隐退不仕,不做官就是“隐”,这与其它宗教的“隐”必须是与社会隔绝不同。中国历史上宗教基本是服从世俗政权的,如西藏喇嘛要由中央政府金瓶册封;西方则相反,如拿破仑皇帝登基要由教皇加冕。中国历来宗教的合法性由世俗政权授予,而西方则是世俗政权的合法性由教皇授予。所以西方隐士必须脱离社会,否则其神职本身就是政治权力;而儒家隐士不必脱离社会,因为儒生本身没有政治权力,所以只要不“仕”就算儒教的“隐”。西方宗教是直接组织人的社会行为,以前是通过教权,现在通过教会和如救世军之类的教会组织直接组织人的生活;而东方宗教只是通过影响间接干预社会。因此,虽然儒家和西方宗教都是入世的宗教,但隐士行为的界定大不相同。相反,佛教道教作为出世的宗教,其修行就是脱离人间烟火,其隐士行为反而倒与西方宗教一致,即要与与社会隔绝。

可见,儒教隐士与其它宗教不同,儒家隐士就是知识分子不做官。如《通鉴》记载,侯赢、毛公和薛公都是有见识的人,既然司马光称他们为隐士,他们很可能就是知识分子。不是知识分子而不做官,不能称隐士。如屠夫硃亥,司马光没有称其为隐士。

“隐”对于许多宗教来说,只是修行的一个阶段,此前此后就不“隐”了。耶稣隐四十天,释迦牟尼隐六年,达摩十九年,道教闭关时间不等。出家是隐,隐到得道后就不隐了,就出来宏法了。儒家阶段性的隐有姜太公钓鱼和孔明卧龙待价而沽的“隐”,是先“隐”后“仕”。陶渊明“归去来兮”是先“仕”后“隐”,范蠡功成身退也是先“仕”后“隐”。子顺是先“隐”后“仕”然后再“隐”。

信陵君交结的三个隐士,是终身“隐”而不“仕”。这三个隐士显示了大隐隐于市的两重意义:第一,“隐”是终身制,不是阶段性的,修行是时时刻刻终身的修行,不是去沙漠四十天就算了;第二,修行抵御诱惑显然是在闹市比在山林沙漠来得难,如歌中所唱“女人是老虎”,真有修行定力必然是在险恶俗世中能恬淡虚无。侯赢是在繁华的国都里耐得清贫,毛公和薛公是在下九流社会中合光同尘,而他们见识都在信陵君之上。到沙漠做隐士是逃避诱惑,在人间市井做隐士是直面诱惑,故说大隐隐于市。

鲁连是云游隐士,哪有大事,出来显一番身手,平原君封鲁连官,赏鲁连奖金,鲁连一概推却,他也是个终身“隐”而不“仕”的隐士。史记记载:鲁连逃隐於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於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5】 这就道出了儒家隐士的一个动机。隐士的见识高与不“仕”是相辅相成的。“仕”则思想行为受世俗利益关系制约,思想难以自由客观,因此见识有局限性,为了思想自由,隐士特意规避“仕”途利禄。儒家隐士修行,就是自由思想的修行。

反之,一个坚持思想自由的哲学家,往往与世俗利益相左,所以人类伟大的哲学家,往往是生时贫困潦倒,死后才名扬海外,孔子、孟子、苏格拉底都是如此。所有被世俗鼓吹的经典伟大的圣贤,他们的学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被世俗利益所歪曲了的,倘若圣贤再世,八层不会苟同世俗对他们学说的解释。

平原君对鲁连封官奖金,是不知隐士。信陵君就从来不做这些事,他只是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见识,尊重他们自由的思想。

参考链接:

【1】 http://www.reference.com/browse/columbia/hermit

【2】 http://www.reference.com/browse/columbia/AnthonySt

【3】 http://www.purelandsect.com/fdgsh/gsh_shjf.htm

【4】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18730.html

【5】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83.htm

原文19: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硃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色愈和;乃谢客就车,至公子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赧王下五十八年(甲辰,公元前二五七年)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隐于博徒,薛公隐于卖浆家,欲见之。两人不肯见,公子乃间步从之游。平原君闻而非之。公子曰;“吾闻平原君之贤,故背魏而救赵。今平原君所与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以无忌从此两人游,尚恐其不我欲也,平原君乃以为羞乎?”为装欲去。平原君免冠谢,乃止。平原君欲封鲁连,使者三返,终不肯受。又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昭襄王三年(甲寅,公元前二四七年)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

关键词(Tags): #通鉴评说#鲁仲连#隐士#苦行#宗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