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分析历史的方法问题 -- 任爱杰

共:💬18 🌺3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分析历史的方法问题

分析历史的方法问题

任爱杰 著 (作者保留版权)

在《也说一下“五胡乱华”》http://www.cchere.com/article/864314 这个帖子里,我提了一句历史观的问题。也稍微提了一下分析历史的方法问题。正好前一阵子春秋版为了老萨的一个帖子上线上纲到方法论的高度,当时没时间就这个问题灌水,现在一并浇灌之。在下面做一个简要的论述。

传统的古典史学,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过于强调人的因素。而且都是英雄创造历史的史观。这样不论是中国的《史记》还是外国的《历史》贯穿各类古典史籍的观点都是人是决定历史的最终要素。所以一切历史都是帝王将相史,都是才子佳人篇。只偶尔的,才会在史书中出现对当时物质环境,技术水平以及经济基础的描写。但是这更多的是无意的描写,或者是为了人物的传记提供背景资料的。

人在历史中有没有作用?当然是有的。但是作用到底有多大?应该说并不是很大。

人固然可以胜天,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受到环境的制约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的主观能动性再大,不具备物质条件也是无法取得成功的。举例来说,拿破仑的战术以善于运用炮兵见长,但是如果把拿破仑扔回没有大炮的古罗马时代,虽然拿破仑仍然可能是一代名将,但是拿破仑却不会是炮兵战术大师。

所以历史的走向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物质条件。

我在上个帖子里简单说了一个顺序“要解释这种情况,恐怕更多的要从当时的资源条件,技术发展,经济基础,政治生态上来分析才行。”

这个顺序,是我分析历史的一般方法,虽然我自己也经常不能够完全做到。

我一向认为“任何政治问题归根到底是个经济问题,而任何经济问题归根到底是个资源再分配的问题。”人类的历史,从表面上来看,充满个各种政治问题和政治斗争。但其实质,无非是人类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再分配的过程。

所以看待一个历史问题,首先要看到的是当时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举例来说,中西方直到近代都一直面对的蛮族入侵的问题。并不是蛮族天生就侵略成性。成功占领的文明世界的蛮族很快就失去战斗力,甚至立刻要面对新一波的蛮族入侵。这不过是因为蛮族的发源地可供利用的资源不如文明地区多,每到资源不敷使用便要入侵资源丰富的地区罢了。

但是资源条件并不是绝对的。在一个历史时期中不可利用的资源,在下个历史时期中就成了可利用的资源。举例来说,山坡地在番薯、土豆和玉米等作物没有引进之前,是产不出多少粮食的。不过一旦引进了先进的农作物就成了高产田。同样的,原本干旱或有洪涝灾害的土地,一旦兴修了水利就可以加以利用,甚至成为高产田。更明显的例子是石油。阿拉伯的沙漠原本是毫无价值的荒地,可是一旦发现了石油,阿拉伯国家立刻就富裕了起来。

这一切,都取决于技术的发展。如果没有航海技术的发展,美洲高产作物就很难被引进到旧大陆。如果没有水利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大型的水利工程就无法实施。如果没有化学,地质勘探和采掘技术的发展,石油就不可能被利用。

当然,以上的各种进步并非仅仅取决于某几项技术。而是各种技术的综合。而这个综合则是漫长的技术发展的沉淀。这都不是可以一蹴而至的。所以在分析历史的时候,如果忽视当时的技术水平是不行的。

有了可利用的资源,有了利用资源的技术,才可以谈到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在任何时候,这两者都是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的。但是,这并不是说经济不会反过来产生互动和调节。例如,本地没有的资源,可以通过和外地的交换来取得。这就产生了商业。当然,这也可以用掠夺的方式来获得。那么采取何种方式就牵涉到了一个成本的问题。对于物产丰富的文明国家来说,商业是一个正常途径。但是对于物产并不那么丰富的国家来说,掠夺或许是唯一的出路。就以鸦片战争为例。乾隆在诏书中所说的“天朝无所不有,不需要互通有无”并非虚言。当时中国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由于世界范围的技术条件的限制。在鸦片战争时期并无快捷便宜的运输工具。这样,当英国的纺织产品输送到中国口岸时,其成本远远超过当地的土布。在公平竞争下,当然不会有竞争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火车,轮船,和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普及之前,绝大多数的国际贸易货品都是奢侈品或是毒品的缘故。

英国采取贩毒、战争等掠夺的手段,正是因为这么做的成本远远低于正规贸易。更因为如果进行正规贸易,在成本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同时又没有铸币权的优势,则同中国的贸易逆差将最终导致英国经济的破产。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层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已经被人说滥了。所以这里不再赘述。但是上层建筑反过来并非不能有反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历史中的作用无非是发展技术以尽最大的可能利用各种资源,以及调节现有的系统以适应资源的利用。而这个调节的最终表现就是如何进行分配。惯常的政治术语,也就是“发展生产力”和“调节生产关系”。

因此,古典的以人为本的分析历史的方法只不过局限于表象。进一步的所谓“大历史”,“数目字管理”等等无非触及到经济基础的层面。“技术发展论”不过狭隘的注重于技术的发展而忽略其他方面的互动。而所谓的“环境决定论”则只看到静态的可利用资源,而看不到长期的资源,技术的互动。

所以个人认为,分析历史不能单纯的强调任何一面。而应该对以上四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量。这并不是说不允许有侧重面,必须各打五十大板。而是说当我们在总结某一方面的教训时,必须把其他方面的因素考虑进来。如果其他方面的因素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忽略不计,那才可以不加以考虑。

元宝推荐:擎箭天使,电子赵括, 通宝推:ziyun2015,楚庄王,孟词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