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快雪堂 肚痛帖 书法有法 -- 小人书

共:💬16 🌺2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快雪堂 肚痛帖 书法有法

[按] 国庆中秋,整日陪吾母闲谈唠嗑东游西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不免兴之所至,手舞足蹈胡言乱语。于是吾和吾母各创名言或发现无数。抽此一段吾母关于金石书画之发现,哗众取宠贻笑大方:看在一离退休老太太和一无业游民的份儿上,饶了我们吧您呐!

1 快雪堂

有一天陪老太太逛北海。走到九龙壁以西,进了一个名为快雪堂的小院。这个堂建于乾隆44年,堂名取自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故宫里有个三希堂,藏有皇宫珍藏的书法作品,也就是街上书店卖的“三希堂法帖”,其中就有《快雪时晴帖》。所谓三希,即晋朝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而在三希堂之前,明朝的大学士冯铨曾得到过这幅《快雪时晴帖》,并连同其他书法作品,刻了81块石刻,称为“快雪堂石刻”。到了清朝,这81方石刻被闽浙总督杨景素购得,献给了乾隆皇上。乾隆就下令在北海建起了这个快雪堂来收藏这81方石刻。

关系有点儿乱。简单说就是,故宫三希堂藏有《快雪时晴帖》真迹,汇同其他几百件书法,统称“三希堂法帖”(《快雪时晴帖》现在台北故宫)。北海快雪堂藏有《快雪时晴帖》石刻,汇同其他80块书法石刻,统称“快雪堂石刻”。

快雪堂是个两或三进(具体几进没注意,应该是三进)的院子。院子里很安静,没有什么游人。走廊的墙上陈列着那81块“快雪堂石刻”。正房里在举办一个什么画家的作品展览,及销售。画家还正在屋里挥毫写字呢。我扶着老太太在屋里瞎转了一圈儿。纯粹是瞎转,为的是这儿比较清静。我们家人都不会用毛笔写字,而且自古就没人懂过书法艺术(这不是谦虚,这对说名言至关重要)。

屋门口靠右,一个柜台在买书法拓片(这个拓是多音字,这里念TA,4声,就是把纸蒙在石碑上用布槌沾墨打下来的。卖东西的女同志就老念成TUO,4声。她念错了)。看了看,好多都是西安碑林的。突然我心里一动,想找找看有没有一块碑的拓片。

2 肚痛帖

还真让我找着了。一个黄色小纸袋上写着“肚痛帖”,标价22元。

还是好多年前,去西安参观碑林,就是这个张旭的《肚痛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张旭是唐朝“三绝”之一,所谓李白的诗,裴旻的剑,张旭的狂草。狂草么,越是激情澎湃的时候写的越精采。所以这个《肚痛帖》就特别精采。

《肚痛帖》一共30个字:“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明白吧,就是说:哎哟妈呀肚子疼,着凉了中暑了还是怎么的。听说喝点儿大黄汤(类似感冒冲剂),着凉中暑都管用。怎么办呢,还是先躺下再说吧。

这个帖好,好在“狂”。怎么个狂呢?从字上看就是沾一次笔一直写到墨干,“啪”地再沾一笔。呼啦呼啦的,比“急就章”急多了。而且字是越写越草,越写个头越大。这就奇怪了吧,不就是躺床上喝碗大黄汤,至于这么激动么?

其实当时张旭不是要喝汤。俗话说“屎急屎急的”,就是这个意思。他当时在闹肚子。那一定是比屎还急,就是所谓“窜稀”。可是厕所里正好满员。于是乎,哎呀把他给急得啊,六神无主天旋地转,胡乱抓过张手纸就写下了这一千古名帖。。。从而也教育了今天的我们:什么叫作好帖子?那就是真情的流露。

这些年来,一直怀念《肚痛帖》,就想再去西安买下这个拓片。现在居然在快雪堂看见了。“这拓片是真的么?”(其实在国内真的假的根本不容易辨别,问一句不过是习惯)。“我们北海快雪堂卖的拓片当然是真的。”售货员很温和地说。我打开拓片,凑到鼻子上闻闻,确实有股墨味儿,于是价也没还就买下了(不知道国营商店是不是可以还价)。

3 书法有法

坐在快雪堂后的院子里晒太阳,我打开《肚痛帖》拓片看,还唠叨着:“啊,22块钱,除以8。。。多好!”老太太半闭着眼说:“嗯嗯,你喜欢就好。”我知道,老人家不同意我的做法就这么表示。22块钱,对老辈儿人来说那是什么概念 ---- 让我买了一张纸。

过了半天,老太太又说话了:“我想起个事来。半年前,有一天看中央10台,介绍古代的家俱。我才知道啊,原来是从宋朝时候开始,我们才有了桌子的。唐朝以前都是席地而坐,像今天的日本人。第二天我一人坐在屋里晒太阳,就想:王羲之他们那时候是没有桌子的,那他们怎么写字呢?他们就得一手举着纸写,或者是把纸贴在墙上?那他们写字的方法,手和胳膊怎么配合怎么用力,就都和我们现在是不一样的了。那现在那些书法家怎么学写王羲之的字呢,在桌子上怎么学也学不像吧。。。”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老太太:“这这这,这是您老晒着太阳自个儿想出来的?!”老太太吓了一跳,以为犯了什么政治错误:“啊?是啊,是我瞎想的啊,也就是跟你瞎说说。。。”

这就是老太太的发现了。让我惊讶的是,老太太别说不懂书法,而且由于一种类似帕金森症的原发性震颤,现在到银行取钱都得用图章,连一个字都写不了。而她说的事情,其实就是几年前孙晓云的精采著作 ----《书法有法》的主题。

“书法止于1600年前”,是这本书的广告语。孙晓云通过对考古文物的考察,经过几十年的思考,解答了她自己对书法的困惑。中国的写字艺术为什么不叫“书艺”而叫“书法”?法是什么?法在哪里?八分书到底是指什么?书画同源的“源”是什么?

法,就是规则。而这个“书写的规则”,在汉代,随着汉字的完善而定型,就是“运指转笔”的笔法。在《书法有法》里,孙晓云通过对笔的粗细,纸张的软硬,握笔的方式,书写的姿势等等进行考察,悟到了汉字由圆变方的道理,以及这个从宋代起渐渐失传的“古法”。桌子的出现,古法的失传,导致了我们今天的人无法理解古人对书法的论述。一个例子:古人讲写字时要眼与纸垂直,而今天学习书法要求的是笔与纸垂直。怎么回事?其实简单。就是因为古人是把纸托在手上的,而今人是把纸铺在桌子上。

书法不是为艺术而诞生的。书法是为了实用。简便,快速,自然的书写才是书法的本源。孙晓云把“永字八法”中的每个字都查了字典,点、横、竖、勾、仰横、撇、斜撇、捺,都得到了一个“急速果敢”的归类。

“艺术是激情”,“艺术是技巧”,这是孙晓云的两位搞艺术的朋友的不同看法。《书法有法》倾向于艺术是技巧的。书画同源,就是书法中的“笔法”和绘画中的“骨法”,都源于同一种转笔的古法。孙晓云的书好在,她没有否定今天的书法,没有得出“今天的书法全是错误”的结论。她论述的是,只不过是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东西改变了,消失了。但事实就是事实,搞清楚历史的本来面目,中间变化的过程,是我们的愿望。

事实上呢我觉得,技巧是表达激情的条件,而激情是使技巧变为艺术的条件。想像一下张旭当时的惨状吧。在烈日当空的院子里,对着客满的厕所团团乱转。肚子里叽里咕噜绞成一团,别说手指手腕,就连身子都扭曲成了麻花。这时候他全部身心都融为一体,毫无杂念。激情勃发,依靠人类本性,以最自然流畅的形态运用着转笔古法,在手纸上奋笔疾书,唰唰唰,唰唰唰,你他妈的怎么还不出来呀。。。

《书法有法》是本好书。《肚痛帖》,无疑是激情和技巧最完美的结合。它的自然,它的真诚。这就是艺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键词(Tags): #快雪堂(嘉英)#肚痛帖(嘉英)#书法有法(嘉英)元宝推荐:铁手,雪个,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