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说书人中的五虎将 上 -- 萨苏
11 陈士和:(1887—1955)祖籍浙江绍兴,世代居北京,北京人。原名陈建谷,后改固本,字兰亭;一名陈德本。出生在前门外储子营。父亲在清末刑部衙门任文书(一说是庆亲王府厨师)。少时在庆王府膳房助厨,八九岁始随父亲读书识字。由于家境贫苦,十岁以后即为衣食奔波,耳濡目染听了很多评书。后来世殿丞收其为义子,给他讲授说书的诀窍。辛亥革命后(1912年),正式拜张致兰为师,学说《聊斋》。张擅长原原本本地将文言译成白话讲解,陈士和继承其衣钵,并受田岚云、双厚坪的艺术启发,博采众家之长。经过多次探讨实验,以张致兰的讲述为基础,逐渐改变了照本宣科式讲说,以爱憎分明的感情、渊博的社会知识和生动活泼的语言,对故事进行了再创作,在说书艺术上亦形成了新流派。1925年来到天津说书。1940年后即久占天津,专说《聊斋》。1952年他参加影片《六号门》的拍摄,饰演反面人物“马八辈儿”,刻划了一个天津旧社会久经风云的老“混混儿”形象。1952年11月,曾来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大会”,当时已是白须飘洒,年逾古稀。1954年10月,天津市文化局曾组织力量对《聊斋》进行记录、录音和整理,可惜只获得十三段。陈士和先生于1955 年1月16日不幸病逝。
陈士和一生说过的《聊斋》有五十一篇,集中选用的是两种题材:(一)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人民反抗精神;(二)鞭挞封建包办婚姻制度,歌颂青年男女忠贞爱情。他同情赞扬善良百姓、无告弱者和正直诚实的人物,抨击嘲讽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等形形色色的丑恶人物,乃至最高封建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阐发了蒲松龄原著的思想内容。其评书语言通俗生动,书路细致谨严,情节跌宕曲折,表演时台风亲切大方,口齿清晰,长于摹拟各色人物的神态。他对原著中涉及的历史、地理、宫廷礼节、世俗、伦理、人情等,常常加上通俗的解释;善于抓飞哏飞挂(即兴笑料),使用连锁的“串包袱”;常常书外加书,制造悬念,叙事中杂以评论,夹叙夹议,入情入理。他演述的聊斋故事,对原作的人物增加了很多社会背景和生活经历的描述,把场景勾勒得更加细致,并且增添了不少富于戏剧性的细节,以丰富原作的艺术形象。演述不以奇幻的情节炫惑听众,而着重于挖掘原作的故事隐喻现实人生,赞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使其具有较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但有的作品也破坏了原作虚幻突兀的环境和以“异类”出现的人物来描写人生的艺术风格和意境,或者把原作相当丰富深刻的主题内涵处理得比较浅薄。
人们称赞陈士和说《聊斋》,做到了所谓“三爱”(爱听、爱学、爱问),“三阔”(耳阔、眼阔、心阔),“四绝”(说白、摹拟、评论、表演)。金受申说过,“陈士和能把《聊斋》说得通俗、细腻、动人,又擅长使用扣子,具有使人百听不厌,久而弥趣的魅力。”
出版评书作品:《评书聊斋志异》(第一集,百花文艺,包括《劳山道士》、《画皮》、《阿宝》、《续黄粱》、《云翠仙》、《考弊司》、《向杲》),《评书聊斋志异》(第二集,百花文艺,包括《梦狼》、《崔猛》、《席方平》、《瑞云》、《王者》、《毛大福》)以及天津人民出版社1955年出版的《聊斋志异》单行本。
12金庆岚:(1880—1946)北京人,满族。少年学过京剧,艺名金秀山,后改行说评书。先说《济公传》,由于他把京剧的手眼身法步吸收到评书之中,一举成名。1914年在沈阳书曲研究社学习,后投身到李庆魁门下。李代师收徒,将书艺传授于他。金庆岚常在沈阳翔云阁茶社说书,还到过大连、安东(今丹东)、锦州、抚顺等地。1935年去长春,常进伪“皇宫”说书。他曾在电台播讲过《三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打罗汉》、《七剑八侠》等书目,是长春市第一个上电台的演员。他博览群书,常依据小说、戏文改编成评书讲述,人们评价他是:有声、有相,书路子宽。收徒郭桐声、李桐森等。
13李庆魁:(1862—1935)东北评书艺人。年轻时当过清兵,民国初年拜马悦卿为师。其代表作有《大隋唐》、《盗马金枪》、《精忠说岳》、《五女七贞》、《双镖记》等,被人称为“评词大王”。1920年被推选为奉天(沈阳)改良书曲研究会会长。张作霖曾送其一块横匾,赠语“威镇华夷”,沈阳书迷赠之“柳下遗风”的银盾。在临终前曾嘲笑大汉奸张景惠,演说《杨继业碰碑》,将“大将难免阵前亡”说成“大将宁死不称王”,显现其高尚的民族气节。
14潘诚立:(1872—1929)北京人。清末民初在北京献艺。他擅说“长枪书”,以《明英烈》见长,《隋唐》、《精忠说岳》、《包公案》等均是其代表作。其文化造诣较高,“插笔书”引经据典,“武打书”长枪短打,尤是“拨口书”更有其独到之处。他嗓音洪亮,刻画人物性格细腻生动,描摹人情世态活灵活现。受双厚坪的影响,他勇于抨击社会黑暗现象,常常把时事新闻穿插书中,嬉笑怒骂,淋漓尽致。他说书技艺精湛,文武兼备,文雅而不庸俗;为人谦虚有礼,注重仪表。他的“书外书”堪称一绝。张作霖曾邀请李庆魁、梁殿元和潘诚立三人同说《精忠说岳》,分别由李说《河北三战》,梁说《牛头山》,而潘则说难度最大的《虎帐谈兵》。这段在书馆只说两天的书,这次竟然说了两个月。他历数自古用兵之道和各种军事知识,说的多是“书外书”。张作霖对其评价颇高。有人说“北京来个潘诚立,吓跑了李庆魁,吓不动梁殿元。”
1916年(一说1918年)在北洋政府业务局赞助下,北京成立了第一个评书艺人组织——“评书研究会”。潘诚立自任会长。在他的主持下,对当时流行的几十部大书进行了鉴别,确定了二十九部书为推荐上演书目。评书研究会促进了北京评书艺人的团结和艺术交流、切磋。后潘诚立逝世后,该会停止了活动。他还曾自编评书《明清野录》和《龙潭鲍骆》,均获得好评。
15徐坪玉:(生卒年不详)擅说《水浒》,尤其是摹拟武松的形象,有“活武松”之誉。
16福坪安:(1885—?)北京人,满族,原名钮古禄氏?福布森。自幼从师徐长胜。出师后演出于京、津间。解放后,赴东北演出,久占辽南,逝世于营口。常演书目有《大隋唐》、《三侠五义》、《明英烈》、《永庆升平》。他说《永庆升平》有“活马成龙”之谓,《明英烈》学于士英无比,刻划人物,一人一相。《大隋唐》有“瓦岗山亮队”一节,亮廿四队,人、马、刀、枪赞,各说廿四套,堪称一绝。收徒李鹤谦、吴鹤龄、董鹤良、郭鹤鸣、马鹤逸。
17周坪镇:(1887—1947)北京人。从师徐长胜。经常演出于京、津间,后来落户天津南门里。1947年逝世于津宅。其人有“周八套”之城。因他所演的八部书,每套都是“底”活。这八套书是:《封神榜》、《东汉》、《水浒》、《盗马金枪》、《五女七贞》、《西游记》、《彭公案》、《后小五义》。他说书词句考究,几无闲言,自然幽默,引人入胜,包袱多。《五女七贞》中有一段“百鸟朝凤”和“百兽朝麟”,可充分说明他学识广博:他能讲说一百只鸟和一百只兽,名称、形状、习性,个个活灵活现,只只如在眼前,堪称一绝。曾编著《五女七贞》在《新天津报》、《新天津晚报》连载,并出版了单行本计二十册以上。收徒李鹤仙、刘鹤兰、张鹤瑞、崔鹤桐、王鹤轩等。
18吉坪三:(1897—1951?)相声兼评书艺人。相声门内系冯昆志的弟子,评书系李长彩门下。20世纪初曾在天津兼演相声与评书,评书以《清烈传》为主。后赴上海并辗转汉口、南京献艺。1933年回津。1935年起在电台广播,1936年曾在电台演播评书《济公传》和《清烈传》。1941年在北京启明茶社相声大会中以单口相声担任大轴,颇受欢迎。1942、1944年曾在天津三角地书场说演《黄杨传》。1947年双目失明。1951年逝世。
19卢醒笙:(1891—1957)辽宁沈阳人。原名卢宝昆。自幼从武,27岁前曾当过警察。后拜李长彩为师,专攻评书《水浒》。由于他生得魁梧,留一部络腮胡须,尤以摹仿鲁智深最为酷肖,上场时再穿布袜僧鞋,故有“活鲁达”之誉。他除在茶馆献艺外,还常上堂会,为社会名流说书。四十年代为沈阳评书“四大说家”之一。建国后,参加沈阳民众曲艺团,该团记录了其《水浒》演出本。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评书师承关系表3 白马 字9696 2006-11-29 19:20:02
🙂【文摘】评书师承关系表3(补) 白马 字7462 2006-11-29 19:20:57
🙂【文摘】评书师承关系表2 白马 字9197 2006-11-29 19:17:36
🙂【文摘】评书师承关系表2 (补)
🙂袁先生的三国实在是巅峰之作 海水 字240 2006-11-29 17:28:01
😄拍蒜瓣儿,戳脚趾盖儿,胡椒面儿~~~ 海水 字20 2006-11-29 17:11:56
🙂不知道外国人怎么说书 商略 字136 2006-11-28 06:42:28
🙂您听的中央台的《岳飞》是再版洁版的 trunkzhao 字240 2006-11-28 06: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