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文化的角度谈外交(1):伊拉克战争 -- 三儿

共:💬66 🌺11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新年好

关于基辛格,其实我没有更多的素材了。可能上面的表达有误,我是顺着他的思路探讨一下美国的中东政策,然后再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外交的帮助与羁绊。

关于二战之后美国的对华政策,确实如你所言,在冷战的格局之下,选择的余地不多。但是我个人认为,美国如果两边下注,应该可以确保在内战之后仍然可以和共方保持联络渠道的畅通,这对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由于美国在内战期间对国民党的过分偏袒,后来司徒雷登在南京坐等和渡江之后的解放军建立沟通而不成,随后的《别了,司徒雷登》这篇文章鲜明地刻画出来老毛的愤怒态度。筹备建国的政协会议中,张治中曾经提出两边靠的外交方针,应该说是不现实的。但是后来在建国初期筹备外交部的时候,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的做法则是彻底清除了任何联系通道了。造成这个局面的责任应该在美国,而不是中共。

在中美破冰谈判中,朝鲜战争旧话重提,周恩来就很气愤地指出,朝鲜战争爆发之后,是美国首先封锁的台湾海峡,中国忍无可忍,才有了志愿军入朝作战。如果当时中美双方有沟通渠道,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可以不隔离台湾海峡,并且放出风声说,美国无意介入中国内战,对台湾和朝鲜将要采取不同政策。(美国在朝鲜战争之后,仍然可以随时封锁台海,这种姿态对美国的利益并没有影响)。这样,中国出兵的决策就有可能受到更多干扰。志愿军入朝的时候,美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鸭绿江。如果美国的外交佯动可以迟滞志愿军1-2月,那么后面的局面就会更加棘手了。

并且,五次战役之后,美国极其希望开始停火谈判,但是竟然找不到联络渠道。据说美国外交部门饥不择食,找到一个自称毛泽东的远方亲戚,希望通过那个骗子来建立沟通。最后没有办法,是通过美军在战场上的消极态度,来和志愿军达成默契的。

后来基辛格试图重新建立渠道,竟然要借助巴基斯坦,罗马尼亚等第三方,由此可见“弄丢了中国”的代价之重。

最后,补充一句:所有如上这些分析都是事后诸葛亮。由于西方人那种目空一切的态度,美国当时瞧不起蒋介石,也同样瞧不起毛泽东。中美双方,可以说是不打不相识。对于美国人,不把他们打疼了,打服了,是不可能赢得尊重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