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记忆中的足球—题记 -- 乃力

共:💬79 🌺10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记忆中的足球—题记

    因为不容易看到比赛,好多年都没有特别关注足球了,对足球难免有些淡漠。最近也是看了网上的讨论才意识到欧洲冠军联赛半决赛开赛在即。前几天参与讨论美国橄榄球和足球的问题的时候,不免对以前看的比赛回顾了一番。十几年下来,看过的比赛也算得上难以计数了,能回忆起来的虽然不是很多,但正所谓广种薄收,还是有一些点滴记忆留了下来。除了那些在网上被反复提起的经典场面以外,也还有一些不那么著名的比赛曾以某种方式触动过我的神经,从此就留在我脑海里了,时不时化做浪花,拍打拍打我脆弱的心灵(球迷的心灵是脆弱的吗?也许说“细腻”更准确吧)。最近这次,因为装模作样地思考了一下足球和橄榄球的文化内涵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34115, 实际上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肤浅之谈),一些本来是小小浪花的记忆竟有些汹涌起来,然后又发现本以为是难以磨灭的记忆竟有些模糊起来。于是,就想索性写下来吧,虽然文笔生涩,但聊胜于无,就算是为记忆做个备份,免得日子久了就真的忘记了。这其间,一些其他的记忆也会随着足球一起翻滚上来,基本是相关的背景。既然是想为记忆做个备份,也就一起写下来。

    也许这汹涌起来的潮水很快就会退去.大海归于平静了,写的冲动就会消失,所以不知道会写下多少。就先从涌上来的记忆开始吧。

    关键词(Tags): #足球#回忆元宝推荐:李禾平,
    • 家园 【原创】记忆中的足球(六) 看德甲

      德甲的比赛在中央5台看了不少,但比起英超和意甲,每次谈起足球,总很难想到德甲。也许是德国足球有点儿枯燥吧。这次,是看NBA的时候一个偶然的场景在的脑海中莫名其妙地经过几次转折,最后竟然折射到了战车磷磷的德甲赛场。

      前一段时间看NBA的季后赛,火箭被淘汰后,这球看得就越来越没意思了。对比赛本身已经不那么在意,更侧重于看看花絮。霍里撞飞纳十,小斯迪奥被禁赛这样的好戏自然不会错过,对NBA来说,公正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娱乐大众。不过这类事件毕竟不常发生,看球的时候对别的事情就更留意一些。一次太阳暂停时,忽然注意到了主教练德安东尼在战术板上很写意地画来画去。虽然看不清他画得什么,但顺着笔的走势,再联想到太阳的战术,我猜无非是两翼齐飞,中路跟进什么的,关键的关键是大家要随时准备接应纳十。

      当时就想到几个球类运动的比较。篮球和足球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运动,但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球星战术。关键时刻还是要靠球星的个人能力解决问题。它们都是天然的“造星运动”。相比之下,橄榄球对球星的依赖就小很多。与此相对应的,蓝球和足球的战术给球员的自由发挥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而橄榄球的战术则可以说是量化的战术。橄榄球进攻一方简直就是一部自动控制的机器,在开球的一瞬间开始按预定程序运转。每个队员不过是这部机器上的一个零件。

      怎么想到德甲了呢?都知道德国足球强调整体性,有“德国战车”的美誉。战车也是一架机器,从某种程度上讲,德国足球是不同于其它国家足球的一项运动。看德国队或者德甲的比赛,总感觉队员踢得很机械,仿佛是古代士兵们在列阵冲锋。现在想一想,也许在德国球队的战术中,也有大量的量化成分,象橄榄球那样。当然,也许是我想当然了,德国足球的风格还是德国人的天性使然。

      啰嗦了半天,终于开始想到一些具体的德甲的事情了。不过,我首先想到的却是黄建翔。大概是95年的时候,中央5台开始在每周六转播德甲比赛,也是按照意甲转播的3人组解说模式,由黄建翔担任主持人,配一个德国问题专家(于大川)和一个足球专家(李维淼)。当时的感觉是德甲不如意甲好看,但德甲解说3人组比意甲的那个要好。李维淼虽然不如张路那么能侃(我一个以前的同事和张路是北京四中的同学,他说张路从小就这样),但感觉更能说到点子上,毕竟实战经验丰富一些。于大川和张慧德差不多,在那个信息不是很发达的时代,他们为球迷提供的很多来自现场的第一手资料。两个解说组最大的差距是主持人。意甲当时是谁主持?韩老师韩乔生是也。黄建翔此前主持足球之夜和解说一些大赛已经声名鹊起,敬业,懂球,有激情(但还没有灵魂附体)。虽然总体上属于激情派,但他解说德甲却拿捏得恰到好处。沉稳内敛,虽然也适时地释放一下激情,但很理性,很和德甲的气氛。

      现在回想一下,当时意甲的解说也还不错。略显糊涂的韩老师、淳朴但有些啰嗦的张慧德,配上百精百灵有时信口开河的张路,倒也是和意大利风情相得益彰。德甲这边呢,黄建翔精明强干、于大川话不多但铿镪有力,李维淼稍有木衲但中规中矩。可见当时中央台体育部的负责人还是挺会选材和搭配的。

      离开中央台以后,不知道现在黄建翔怎么样了。希望他能象西西河的大腕门一样能保持平常心。保持球迷本色,球迷就不会忘了他。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个德甲球员,南非出生的德国后裔邓迪。在卡尔斯鲁鄂踢球时,邓迪一度是德甲的顶级射手。当时德国国家队的锋线正面临人员老化,进球乏力的困境。一时间,让邓迪进国家队的呼声甚嚣尘上(说心里话,我从来没有看好过这个球员),把他抛入了舆论的旋涡之中。当时他还是南非人,于是德国媒体和体育界都呼吁德国政府尽快给邓迪德国国籍。同时,南非足球也正处于上升期,希望邓迪能加入南非国家队,为国效力。最后邓迪表态,热爱两个国家,但他更想参加世界杯,最终选择了德国队。熟料,人算不如天算。在此之后,邓迪竞技状态大跳水,仅短暂地为德国队踢了几场非正式比赛,便被国家队抛弃,并没有实现他参加世界杯的梦想。反倒是南非在随后的98世界杯上登场亮相。当时看报纸,据说是邓迪因失恋而没法集中精力踢球。这算什么嘛?一点儿都不象个德国球员!有点儿象中国球员。后来邓迪在德甲难以立足,只好流浪海外,记得曾在英超效力。

      刚开始看德甲的时候,正赶上多特蒙德两连冠,当时有一代名帅希斯菲尔德。在他的带领下,多特蒙德在97年击败尤文夺得冠军杯。最著名的球员则是萨默尔(也是老萨);贝肯鲍尔、马特乌斯在德国国家队的继承人。

      后来几年的德甲,联赛冠军不一定是最引人瞩目的,大家都理所当然认为是拜仁慕尼黑,只有在拜仁不是冠军的时候才成为问题。贯穿90年代末到世纪初,关于德甲有几个热门话题。

      热门话题之一是勒沃库森什么时候能得一次冠军,不管什么比赛都行。在经过不懈努力之后,终于在2002年,在德甲、德国杯和冠军联赛三项赛事中都获得了亚军,结束了一段不朽的奋斗历程。在这段时间里,球队的焦点人物是天才教练瘾君子道森和锋线常青树基尔斯腾。道森一度被认为是德国国家队主教练的不二人选,未几,吸毒事件暴光,身败名裂,只好远走土耳其费那巴赫。基尔斯腾作为前锋,身材略显矮小粗壮,但进球效率极高,而且常年保持很好的状态,一直到35岁还有很多人呼吁让他进国家队。实际上,即使在他最风光的时候也没正八儿经地为国家队踢过球。对基尔斯腾一直很喜欢,一个原因是从于大川那听来的一个小故事。说是他每到比赛之前,就要把胡子留起来,但不是蓄须名志,而是要用其凶恶的面目震慑对方守门员。但我一直觉得他一脸大胡子还挺可爱的。

      更大的一个话题就是凯泽斯劳腾神话了。98年升班马夺冠,确实了不起。现在看来,凯泽斯劳腾神话也许只是雷哈格尔神话剧中的一幕。记得当年雷哈格尔在离开不莱梅之后,曾经对媒体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我为不莱梅所做的一切,只有在我离开之后人们才能感觉到”,言外之意,离了我,不莱梅就得完蛋。其人之狂可见一斑。不过,他说这话是有底气的,毕竟那些冠军奖杯放在那里呢。但难免有人还是觉得他有些狂妄,毕竟不莱梅当时还是强队。结果,当不莱梅2004再次夺冠的时候,已经是10年弹指一挥间。而当不莱梅的人们以为终于可以忘记雷哈格尔的时候,他却马上在希腊国家队再次上演神话。

      德甲永恒的话题非拜仁慕尼黑莫属。拜仁大概是中国球迷最熟悉的德甲球队了。马特乌斯、克林斯曼和特拉帕托尼的是非恩怨,颇有些类似于后来NBA湖人队科比、奥尼尔和菲尔杰克逊之间的上演的肥皂剧。后来焦点转移到卡恩和埃芬博格身上,一个狮子,一个老虎,场上场下都是名不虚传。在拜仁球员里,我最欣赏的还是埃芬博格。他在球场上那阵势,和坎通纳相差仿佛,更刚猛一些,少了一些轻灵。大概这也是德法的差异之一吧。埃芬博格94年因下流手势被赶出世界杯,但反倒因此提高了在球迷心中的地位。当他率拜仁终于夺得2001冠军杯的时候,我也松了一口气:这头老虎总算功德圆满了。

      对那时候的中国球迷来说,谈到德甲,就必然会想到杨晨和法兰克福。当时盼着看法兰克福的比赛和现在盼着看火箭的比赛是差不多的心情。杨晨也不负众望,在法兰克福第一年就进8个球成为球队的最佳射手。记得有一场对沃尔夫斯堡(这个队挺有意思,当时的主教练叫沃尔夫,于大川说是“狼”教练执教“群狼”),正好中央5台直播,杨晨竟然进了两个球。一时间,全国球迷奔走相告:中国足球有希望了!可惜,第二个赛季,因为种种原因,特别是和教练马加特关系恶化(我想可能主要是因为语言问题造成的误解),杨晨状态下降,只进了4个球。不过两年12个进球在当时德甲前锋榜上也是很不错的成绩了(有时候最佳射手也就一赛季进10几个球)。当年,法兰克福也降级了。一直认为杨晨身体素质没的说,但踢球缺少灵气。不过在我心中,他是中国足球近10年来为数不多的真正的职业球员之一。而且,作为第一个在欧洲最高级别联赛踢球的中国球员,他在中国足球历史上是有一席之地的。实际上直到今天,杨晨在欧洲赛场的成绩仍然是中国球员中最好的之一。可以相比的现在只有孙继海,毕竟他坚持的时间更长一些。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许邵佳一和郑智有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说着说着,就又说到了中国足球,真是无可奈何。

      关键词(Tags): #足球#回忆#德国
      • 家园 德甲登陆央视稍晚于意甲

        大概是九十年代的前一两年吧!由于在校,条件所限,只看了十几场,感觉不如意甲,关键是活儿糙了点。当时最喜欢的球星是法兰克福的加纳射手叶博亚,他的轻灵算得上德甲的亮色。后来杨晨到法兰克福,倒是提起精神看了完整的一个赛季,印象最深的是斯图加特三星:巴拉科夫、艾尔伯和伯比奇。再后来,就不看了。

        • 家园 斯图加特刚拿了这个赛季的冠军

          当年是德甲有斯图加特,英超有纽卡斯尔。也都算是特色足球吧。博比奇那几年是射手榜常客,但一到了国家队,没了巴拉科夫,马上就不行了。

    • 家园 【原创】记忆中的足球(五) 由圣保罗的丰田杯引出的足球战术题外话

      引子:可惜,火箭和姚明又输了。昨夜在梦中还在想着姚明以后该怎么办的问题,搞得没怎么睡好。本来以为不会再有心情看剩下的NBA Playoff了,但还是百无聊赖地打开电视去看太阳和马刺的比赛。看了之后,忍不住赞一句:好精彩的比赛。那感觉就象是看了中国队的黑色三分钟后,再去看世界杯。现在谈火箭都谈累了,还是回到足球世界中来,也不用关心什么中国队,就找那些经典的比赛,休息一下疲惫的身心和口舌吧。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段时间,我基本上是在看热闹,后来看得多了,就想琢磨琢磨这门道。但也是道听途说,没什么系统。实际上,在看92、93这两场丰田杯的时候我正开始学着看门道,所以不仅其中的精彩场面一直留在记忆中,比赛中运用的战术也留下了一些记忆。不过我对足球始终还是看热闹的成分多,摸着门道的时候少。特别是好久不怎么看球了,近几次世界杯、欧洲杯和冠军杯虽然也都看了,但感觉很生疏,基本上就是看热闹了。

      不过毕竟看了这么多年球,总是不甘心只看热闹,偶尔也想指点一下江山。最近一次让我颇为得意的是04年欧洲杯。当时是和几个朋友一起看球,难免对战术有一些讨论,但他们都比我年轻,对流行的战术和球星更了解,讨论中我根本就插不上嘴。这球看得难免有些落寞。

      先是葡萄牙对英格兰。当时的葡萄牙,跟我熟的就两个人,菲戈和鲁伊。下半场葡萄牙一味边路突破,久攻不下,而鲁伊还在替补席上坐着。我一半是出于对鲁伊的感情,一半是觉得这帮小子也踢得太臭,趁着大家说话的空当,赶紧插了一句:斯科拉里应该换鲁伊科斯塔上来在禁区前中路拿一下球,多打打直传禁区的球。话音刚落,当即招到讥讽。是啊,鲁伊老了。我也老了。我心里想,现在这是踢的什么球,整个就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

      然后是希腊对捷克。打到最后,这希腊队还真是火力壮。中场和后场铲得捷克人仰马翻,但自己也没什么别的能耐,就是下底传中,我顶,我顶,我顶死你。看雷哈格尔那架式,恨不得自己也上去顶。我看那捷克后卫和希腊前锋在一起蹦了得有几十次了,腿都蹦软了。看球的几个都琢磨着如果内德维德一个反击得手就能进决赛了。这时候,我以一个老球迷的身份,不无担心指出,也许雷哈格尔应该换个中锋上来冲顶,说不定就把捷克顶死了。

      结果呢,大家都知道了,鲁伊虽然没表演致命直传,但在禁区线上摆脱菲尔内维尔,一脚劲射,球中横梁弹入网中,最终葡萄牙点球胜出。希腊就靠着最后的一个禁区争顶,银球制胜。比赛结束后,几个朋友对我刮目相看,说我可以当教练了,弄得我挺不好意思。其实,葡萄牙那场,我是希望能看到鲁伊上来踢一会儿,给大家养养眼;希腊那场,我是冲着捷克96黄金一代来的,心里希望他们能夺冠,但那局面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时的感觉是怕什么就来什么,真不希望老雷再上个中锋。不过,不管怎么样,我两句话都应验了。最后得意地自我解嘲:当教练是肯定不行的,不过老中医了,还是知道几个偏方的。实际上自己心里知道,就是个蒙古大夫。

      回过头来说说92、93两届丰田杯。没有足够的足球历史知识,仅凭我看过的比赛根本不足以评价当代足球战术的沿袭变化。但就以我看过的比赛来说,90年代中后期的几种流行战术似乎都能从这两届比赛找到影子。

      92年的圣保罗队因为有拉易这样的控球大师,所以基本战术还是传统的控制中场。巴萨的战术当时因为输球而被轻视了,实际上他们打的是一种创新的战术。那就是现在很普遍的放弃中场纠缠,从后场直接把球输送到前场的战术。稍有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后腰,而是由科曼直接向前场送炮弹。不知道克鲁伊夫是有意做的战术创新,还是因地制宜,根据科曼的技术特点设计的这种打法。现在回想,巴萨之所以在92年和94年两次失败,主要还是因为科曼身兼两职,其他队员又缺少对科曼的保护。后来,在94年世界杯上巴西队用邓加打后腰替代拉易的中场组织,并安排工兵型球员对后腰位置加以保护,取得成功。此后,后腰战术逐渐成为主流战术之一。

      93年圣保罗的战术已经不再是一个绝对核心下的控制战术。如果说卡福、莱昂纳多和约尔金霍等人的刺刀般的边路突破还属于传统的两翼齐飞的话,他们运用的另外一个克敌制胜的战术则是开创性的。那就是塞雷佐等中场球员大量使用在禁区前沿直传或斜传,把球直塞禁区的战术。虽然这种打法一直就有,但系统性地使用好象并不多。在其后出现的前腰战术中,对前腰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能向禁区内传球。当然现在对前腰球员的要求越来越大,和第二前锋逐渐融合到一起,不仅能传球,还都要能突善射。仅向禁区内传球一项,我个人认为可能博格坎普和鲁伊科斯塔是最好的两个。博格坎普的特点是护球好,传球隐蔽、简练和准确,想象力极强。鲁伊科斯塔同样准确,但更令人难忘的是他的控球盘带和制造空档的能力。实际上,一直觉得博格坎普摆脱突破能力不是很强,而鲁伊又有些粘球。但两个人在禁区前的表现都堪称艺术大师。

      去年看了世界杯,最近又刚看了几场冠军杯,忽然有一种感觉,不知道对不对。前腰和后腰战术的发展,导致了控制型传统中场球员逐渐势微,如瓦尔德拉玛,拉易等。看现在的比赛,中场除了前腰或后腰,其他基本为工兵型球员。与此同时两翼齐飞中路包操的战术一直沿袭下来,并进一步模糊边前卫和边锋的位置区分,边锋和边后卫的交叉换位也更频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变化似乎是对传统英式长传急攻打法的回归,只不过因为前腰后腰的设置使传球路线变短,战术组合更丰富,失误减少,效率提高,但保持了简练快速的特点。这些已经不属于回忆的范畴了,纯属侃球了,是不是胡侃呢?还请大家指教。

      关键词(Tags): #足球战术#04欧洲杯#丰田杯元宝推荐:铁手,
    • 家园 【原创】记忆中的足球(四) 圣保罗的丰田杯

      92、93年圣保罗队连续夺得丰田杯。在很多人心中,这是丰田杯最后的辉煌。同样,这两场比赛也经常被我想起,回味。这两场比赛都是在大学的宿舍里看的,第一次人不是很多,好象很多人都去复习考试了或后有什么其它活动。第二次就又恢复了一般的景象,电视摆在靠窗户的地方,从电视一直到门口都挤满了人,上铺也都是人,黑压压一片。

      92年对巴萨。一上来,斯托伊其科夫就偷袭得手。当时他在前场右侧带球,跑动中向两侧观察,似乎要分球。因为离禁区还有一段距离,防守队员都是切战切退,没有上来抢。守门员也在试图判断他可能的传球路线。谁也没料到,斯托伊其科夫在环视球场的同时突然起脚打门,此时他的视线似乎并没有对着球门,而且动作幅度不是很大,甚至球速都不是很快。圣保罗队员根本就没有想到他会射门,基本上没有作出任何防守动作,球就飘进了大门。此球充分表现了斯托伊其科夫的特点:卓越的脚法和视野,而且非常的狡猾。单论脚法,我感觉他在94年前后那段时间里能排第一。但在这场比赛里他输给了也许能排第二的拉易。在随后的比赛中,桑塔纳也是计高一筹,派人冻结了科曼,使巴萨的进攻陷入困境。总感觉克鲁伊夫的带队能力实在算不上高明,94年卡佩罗照方抓药,又痛揍巴萨一顿。

      圣保罗的很快就控制了局面,在我们看球的人眼里扳平甚至反超感觉是迟早的事。先是穆勒下底展示过人技巧,扣过防守队员,再传球到门前,电光火石之间,拉易飞身赶到,身体几乎和地面和底线平行,人到球到,甩头攻门;不过拉易还是飞过了一点点,头并没有碰到球;但皮球已经完全在他身体笼罩之下,无处可逃了,最后撞在肚子上弹入球门。巴萨虽然局面被动,但凭借科曼和斯托伊其科夫还能维持住场面。这其间,科曼曾错失一次任意球良机。当时都知道科曼任意球高手,没想到,在比赛最后几分钟反倒是拉易在禁区前靠左侧一点任意球制胜。所用的脚法和斯托伊其科夫在94年淘汰德国队时用的脚法很象,动作幅度不大,球在过了最高点后迅速下坠。不同的是拉易和的任意球和队友有个小配合,一拨一踩诱使防守队员移动后再射门,而斯托伊其科夫则是直接射门,而且球下坠的弧线更大。这种脚法在禁区前沿距离较近时特别有效,斯托伊其科夫在这一区域的任意球命中率非常高,在96年欧洲杯上也有类似表演。

      拉易经此一战,一举进入顶级球星行列,并加盟巴黎圣日尔曼队。此后他的表现不算出色,只率队赢得了一次优胜者杯。92年丰田杯应该是他的巅峰之战。

      卡福也是在此战 之后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但真正让他成为一线球星的还是93年的丰田杯。这一次是没有了拉易的圣保罗迎战顶替马塞的AC米兰。这一次,没有了拉易,但塞雷佐老当益壮,控制了中场。记不清当时米兰这边的中场都是哪些人了,不外乎阿尔贝第尼,多纳多尼等人。当时三剑客刚刚解体,米兰明显状态不佳,配合也不好。卡福在比赛中频频在右路下底,速度奇快,球性娴熟,搞得马尔蒂尼颇为狼狈。第一个进球就是他下底传中,帕林哈高速跟进,一蹴而就。好在圣保罗穆勒领衔的锋线不太锐利,上半场米兰才没有再丢分。当时AC米兰的主力前锋是马萨罗和帕潘,下半场一开始,马萨罗祭出杀手锏,抢点扳平比分。马萨罗在这个赛季开始成为了米兰的救世主。在场上兢兢业业,靠抢点进了很多价值连城的球。而帕潘则辜负了人们的期望,完全没有体现出世界足球先生的价值。

      在米兰扳平之后没多久,塞雷佐亲自出马,后排插上门前垫射(或门前捡漏?)攻入一球,使比分再次超出。此后的比赛有些沉闷,米兰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打得还是没什么章法,具体的进程有些模糊了。印象中,好象是马萨罗曾有一脚重炮轰门,打在横粱上。比赛快结束的时候,狂攻之下,终于由帕潘再次扳平比分。当时看球的人都觉得又有希望了,至少可以打加时赛。没想到,没过几分钟,塞雷佐在AC米兰几个队员围抢之下突然神来一笔,把球吊进禁区,被人们讽刺为助攻型前锋的穆勒在门前用一个杂耍般的动作,为圣保罗再次捧得了丰田杯。本来穆勒是冲上来试图抢点,但守门员罗西出击抢先触到了球,穆勒本能地跳起想避开相撞。没想到神差鬼使,球并没有被罗西控制住,而是弹到了空中,正好从跳起的穆勒两腿间穿过。穆勒灵光一闪在空中做了一个腾挪的动作,在一瞬间用脚后跟儿把球碰进了米兰的大门。还记得在进球之后,在我们都惊叹于巴西桑巴的时候,一个平时不怎么看球的同学说了一句:这个球进的好,跟杂耍似的。

      这一次塞雷佐获得了最佳球员,他在最后传球的瞬间那铁塔般伟岸的身姿也永远留在了我心中。在此之后,因为比赛时间和日本联赛冲突,日本主办者把丰田杯移到星期二举行,让人很是扫兴。在后来,因为南美球队的衰落,丰田杯成了欧洲列强的度假之旅,就再也不是年末足球的压轴戏了。这两场圣保罗的丰田杯从此成了很多球迷心中的丰田杯的最后经典。

      关键词(Tags): #丰田杯#回忆#足球#圣保罗
      • 家园 穆勒这种类型的选手蛮多的

        巴西的穆勒是因崇拜德国穆勒而改名的,此人80年代末期是意大利都灵队的正印前锋,过人技术超一流,得分能力只能算弱二流,经常是靠突破获得点球,自己操刀射失。其实象他这样带球过人如吃白菜,临门放高炮的球星,近几届世界杯届届都有:98年是奥科查,02年是迪乌夫,06年则轮到阿萨莫阿。

        93年的丰田杯,圣保罗进球前还是米兰占上风的,拉杜乔尤利用速度获得过很好的机会,马萨罗还有一脚精彩的远射击中门楣.帕林哈首开记录后,节奏就被巴西人控制了,感觉当时米兰不在最佳状态,拿不住球。下半场圣保罗队换上场的丁霍很有特色,个头虽小,带球象幽灵(当时一媒体云)。

        • 家园 穆勒可以说是巴西足球80年代衰落的写照

          球风华而不实,也就只能吃吃白菜了。

          提到拉肚乔尤,不免想起94年世界杯的罗马尼亚旋风。哈吉、拉肚、杜米特雷斯库,攻城拔寨如吹枯拉朽,真是势不可挡。那段时间很多东欧球队都很强,可惜国运如此,奈何球运?

          • 家园 罗马尼亚已有好些年头没在大赛中露面了

            好象2000年欧洲杯后罗马尼亚队就淡出国际球坛,已连续三次在大赛的外围战中折戟沉沙。其实90年罗马尼亚人就已小露峥嵘了,至今还记得勒克图什和瑟伯乌那拨小伙戏耍达萨耶夫的镜头。94年凭着哈吉的神奇调度和拉杜乔尤、杜米特雷斯库的冲击力力克阿根廷和当时炙手可热的哥伦比亚,98年佩德雷斯库洞穿西曼两道门,此情此景仍历历在目。

            记得当年有期足球报专门腾出一整版介绍在意甲踢球的巴西前锋:雷纳托、卡雷卡,还有就是穆勒了,后两个人还是90年巴西队的正印前锋,也正是穆勒的歪脚使巴西人早早被淘汰。

      • 家园 92年丰田杯解说评论斯托伊其科夫的那个球

        说圣保罗队明显没有适应欧洲的足球风格,后卫往后退,守门员往前出,这是准备防止对方突破准备扑脚下球的架势,没想到对方会吊射。那场比赛后我非常欣赏圣保罗队,第二年对米兰的时候我是少有的押了南美球队。

        • 家园 第二年拉易走了,压圣保罗还是需要点儿勇气的。

          其实也不能全怪圣保罗队员不适应欧洲打法,象斯托伊其科夫的这种吊射也没几个欧洲球员能吊出来。动作太隐蔽了。也许哈吉可以。如果他当时是张弓搭箭,拉开架势远射,估计至少后卫还是会上来封堵的。

          • 家园 当时觉得圣保罗即保持了南美球员技术风格

            整体打法又非常简练明快,走一两个核心球员未必能影响到整体战斗力值得看好。看了那么多丰田杯,整体风格简练明快印象最深的是红星队,其次就是圣保罗。南北球队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 家园 花!好看继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