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最喜欢的一个电影片段... 希望河里也有朋友喜欢 -- 煮酒正熟

共:💬123 🌺18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赫赫,老锥所言不无道理。可惜呀可惜...

            木有把俺驳倒的说!

            这一幕里面,主要且正面人物,恰恰不是法国人。

            领头高唱马赛曲的 维克多-拉斯洛,是捷克左翼反纳粹运动领袖。他的国家木有征服摩洛哥吧?

            甘冒风险默许乐队演奏马赛曲的 里克-布雷恩,是来自美国的反纳粹成员。他的国家也木有征服摩洛哥吧?

            那个边唱边激动得流泪、唱完以后高呼 Vive la France 的女士,确实是法国人。但她的身份是个妓女...

            还有一个主要人物 --- 雷诺 --- 也是法国人。可惜,这位在剧中大部分时间里干脆是个反派...

            可见,这个场景中,并没有为摩洛哥的征服者 --- 法国人 --- 脸上贴金,甚至多少有点挪揄嘲弄的意思。

            -----------------------------

            老锥可能会说:这个电影完全是站在西方白人的视角进行叙事和抒情的,在这个电影里完全没有摩洛哥这个最无辜最应得到同情和解放的民族的位置。

            这话很对。但表忘记,法-摩之间的血腥冲突是200多年前的事,经过200多年的殖民统治和文化融合,法-摩之间的冲突已不复那般激烈,在纳粹德、意野心勃勃欲吞并整个欧洲和北非的情势下,法-摩之间的矛盾根本不应计算在内。

            为什么了解古罗马史的今人,都会对格拉古兄弟投去敬重的目光?格拉古兄弟的改革,是为了解放奴隶么??恐怕正相反,他们的新政至少在客观上,更有利于统治阶层的力量整合,更有利于强化奴隶制度。但难道他们的勇气、意志,和牺牲精神,不值得后人敬重么?

            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对意义”比“绝对意义”更有意义。不能脱离现实情况盲目追究所谓绝对意义和终极真理。

            • 家园 什么是强国,强国就是其人民人人都有这样的认识的时候

              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对意义”比“绝对意义”更有意义。不能脱离现实情况盲目追究所谓绝对意义和终极真理。

              朴素中孕含着深刻。 花献上。

            • 家园 老酒果然是杠杠地,不过呢...

              老酒搬出了格拉古兄弟,这可是俺最敬仰的牛人啊。不过呢,格拉古的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了,法国摩洛哥之间的血腥冲突却不是200多年的殖民统治和文化融合这么简单。

              截至1923年4月,西军人数达14万人。1924年6月,里夫军转入进攻,并于11月底将全部占领军从共和国腹地赶出国土。西班牙独裁者普利莫·德里维拉将军统率的16万占领军损失惨重(伤亡和被俘2.7万余人),处于全军覆没的边缘。尽管西军指挥部动用了飞机(山地战历史上第一次)、装甲汽车和大量海军兵力,但在东西各部族不断加强团结的情况下,战局并未好转。西班牙已无力将战争继续下去。里夫共和国的声势几乎传遍西班牙在摩洛哥的整个保护区。法帝国主义深怕里夫共和国得到巩固和摩洛哥法国保护区以及北非其它殖民地各部族受其影响,遂于1924年5月开始入侵共和国南部地区。1925年4月,里夫军对法国占领军发起进攻,在格扎瓦和桑哈贾两部族起义军协助下,将战争推向法国保护区。法军虽拥兵10万,并装备有重炮、坦克和飞机,但损失惨重,被迫后撤。在这种形势下,西法两国于1925年6—7月间在马德里举行了谈判,双方达成封锁摩洛哥海岸和对里夫共和国联合作战的协议。法国远征军兵力增至32.5万人(包括土著辅助部队)。西班牙占领军的兵力为14万人。敌军在两个战场上均占绝对优势,殖民军实行“焦土”政策造成各起义部族人力物力资源枯竭,加之部分封建上层分子背叛,迫使里夫军于1925年9月底退回到1924年的阵地。尔后,西班牙登陆兵(18500人)在胡塞马(阿卢塞马斯)地域登陆,占领了共和国首都艾季迪尔城。共和国在这种困难情况下,继续英勇抗战,拒绝了英国政府通过暗中调停而强加给它的旨在巩固殖民统治的“自治”。1926年5月,法西联军在克尔特河地域转入进攻,合围了里夫军主要集团,并对其总部(塔尔吉斯特城)实施突击。里夫军被分割成几部,遂于5月27日停止抵抗。阿卜杜勒·克里姆被俘,后被流放留尼汪岛。然而,武装斗争在很多地区继续进行。直到1934年武装斗争的最后根据地才被摧毁。

              外链出处

              从法西两国出兵40万镇压里夫共和国的战胜结束到《卡萨布兰卡》里高唱马赛曲,相距还不到10年时间。说句煽情的话,恐怕殖民者屠刀上的鲜血仍未洗净呢。老酒可能不了解这段历史,否则不会轻松的说出当时“法-摩之间的矛盾根本不应计算在内”这样的话吧。

              我在帖子里说了,那些剥夺了别人祖国的自由,却为自己祖国失去自由而哀鸣的家伙们是没资格唱《马赛曲》的。我毫不怀疑来自捷克的拉斯洛有这个资格,也不怀疑他此时的态度是无比真诚。但却不能不想到,拉斯洛尚有法属殖民地可躲,有美国的飞机票和美人陪伴,反抗法国人的阿卜杜勒·克里姆,他此时身在何处?

              我之所以不被这个电影的场景感动,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我还看过另一部电影:《阿尔及尔之战》。虽然电影中的事不是发生自摩洛哥,但同属法属殖民地,电影中阿尔及利亚人所遭遇的苦难,摩洛哥人想必也是感同身受。在这部电影中有个阿里在街头被法国人被毒打的场景,我在读到老酒提到“群众演员”时,情不自禁把他们联想在了一起。并且想到,当压迫者遭受压迫时,他们的感受也许和被自己压迫的人没什么两样,但他们翻过身来,再去压迫别人时,其凶狠程度却不见得比以前更少些。

              一句话,电影可以拍得很美,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当我们了解了现实的残酷,电影拍得再美,也难以让我感动。

              • 家园 打倒老锥子!

                这段历史俺确实不了解。经你提示,俺去搜了几篇文章看了看,老锥所言属实。花一道。

                我承认,这部影片是纯粹白人立场的。这一点其实从里克与山姆的关系也可以看得出,山姆对里克忠心耿耿,里克对山姆则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友好和爱护。多少会令人联想到白人骨子里那种自高一等的心态。

                对祖国沦丧的愤懑和激越也是纯粹白人立场的。白人的失国之痛就是如何如何深重、如何值得大肆渲染,北非人的失国之痛就可以无视...

                我想,大部分人都不了解这段历史。所以在看到这一幕时会很容易被感动和震撼。了解法西在北非所为的人不被感动,很正常。

                至于俺... 因为看的时候不了解那段历史,即使现在了解了,但先入为主的印象太深刻了,还是会喜欢。好比我爱上了一个女孩儿,后来得知她曾做过妓女,多半我还是会继续爱她、准备娶她。其实我发现自己是一个对音乐很敏感,也很容易被音乐所感动的家伙... 还喜欢看帅哥靓妹 ... 就是所谓的声色犬马吧... 喜欢这一幕,音乐因素大概占了50%,视觉享受又占了20%... 其实我最喜欢的几部中国老电影,想想也都是因为音乐的缘故,比如红色娘子军、天山上的来客、董存瑞...

              • 家园 这句话,只怕有点味道。不过,也是人之常情吧。除非

                是圣贤,才跳得出这个圈子。

                当压迫者遭受压迫时,他们的感受也许和被自己压迫的人没什么两样,但他们翻过身来,再去压迫别人时,其凶狠程度却不见得比以前更少些。

                我要为毛锥子兄花!

          • 家园 鼎鼎鼎鼎鼎鼎鼎鼎鼎
        • 家园 我从一开始的时候就跑题了,其实想说的是对法国在二战中的看法

          我对二战知之甚少,不会超过看电影的范围。细节谈不上来,从整体上看,再怎么样法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与中苏这样的国家也无法相比。在中苏这样半壁江山沦陷、军队被成建制消灭仍殊死抵抗的国家面前,法国的坚韧要差一些。

          在欧洲的观念里,也许战争就像骑士之间的单挑,比划一下输了就投降也没什么丢脸的。但是我不同意的恰恰就是这种观点。“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战争是国家民族之间命运的较量,怎能轻言放弃?假如当时斯大林和蒋介石来个“打了,输了,也打不过,咱们投降吧。”,很难想象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

          楼下肥肥烤猪说的不错,中国当时是很弱。但是正是这样的弱者对命运的不屈抗争中才显示出真正的勇气。明明打不过,也要坚持下去,才能等到最终的转机。

          从概率上来说,勇气和坚韧优秀一些的国家有更大的机会生存下来甚至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国,差一些的被削弱的机会更大一些。

          • 家园 兄弟这贴的看法我完全赞同

            法国作为一个欧洲大国,在二战中的确没有担负起其应有的责任。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联合国五常它占一席,确实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但联合国五常的设定,并非是对既往功劳的计算和酬谢,而是基于如何能维持国际社会稳定与和平这个目的。

            法国在二战中表现欠佳,但其作为欧陆大国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仍然是首屈一指的。所以,如果以二战表现来看,法国入选确应感到汗颜,但如果从法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来看,其入选是顺理成章的。

            美苏英中则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众望所归的。其中的中国因先天力量太差,未能完全展现出自己的力量,自始至终都未能给死敌日本以重大威胁。这大概就是乳猪那句话的意思吧。

            法国在有实力的情况下没有充分表现其力量,没有担负起其应负的责任,中国在实力很弱的情况下表现出了决死抗战的意志,承担了一个大国的责任。中国的确比法国强。

          • 家园 【文摘】明明打不过,也要坚持下去

            他别轧花这句

            从概率上来说,勇气和坚韧优秀一些的国家有更大的机会生存下来甚至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国,差一些的被削弱的机会更大一些。

            所以中国成为有影响力大国机会就高些。

        • 家园 今天才认真看完煮酒老大的这篇贴子,花,为了这句话

          正是这些普通人在瞬间对自身的超越,才是最最震撼人心的。

        • 家园 这段文字比开始那帖更值得一花
      • 家园 Hey Dude, I think you’re missing

        Hey Dude, I think you’re missing the point.

        Maybe it was what I wrote that is misleading… Anyways, La Marseillaise, the French National Anthem, is being used as a symbol for the pursuit for FREEDOM. It carries much more significance and feelings than you guys think, if I may say so… Just stick around and I’ll put it in Chinese when I’m back home.

        • 家园 呵呵,昨天写帖子的时候喝多了

          一不留神把真话说出来了。那就借着贵地再多说两句。

          想当年中国抗战的时候不比法国输的惨?开战没几天,首都就丢了,还被屠了城。然后退到武汉接着打,武汉再丢了退到重庆,当时国名政府连撤退到西康的计划都有。多半壁江山都没了,软弱投降的不是没有,但是作为一个国家从来都没有屈服过。法国当时无论武器和国力,哪一点不比中国强?结果巴黎一枪不放就陷落,举国投降。

          十四万人齐解甲,战后组建联合国的时候不知道法国人有没有觉得臊得慌?自由不是没有代价的。跟中国那些穿着草鞋扑向日本坦克的士兵相比,那些衣衫鲜亮在饭馆吃饭唱唱马赛曲的法国人真的觉得自己很有勇气吗?那是建立在德国人的克制上的,如果占领卡撒布兰卡的是日本人呢?

          这一嗓子“FREEDOM"吆喝出来是要有底气的。最早高唱马赛曲的法国人也许有这个底气,就二战中的法国人来说。。。拉倒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