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汉语和英语的比较 -- 颜赤城

共:💬368 🌺1318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可能还有一种可能性

          人说话也许有不自觉的偷懒倾向。

          比如一句话,“这个事失去控制了”比“这个事lose control”发音上可能要多花些力气。如果习惯了英语对话,就容易顺嘴说出来后者,即使说话的人知道汉语中该怎么说。

      • 家园 错在哪儿?您给指出来,我们也好学学。刚才非同学就做的很好。
      • 家园 摆事实,讲道理

        这疙瘩,甭拿“一句顶一万句”来唬人

      • 家园 这似乎不是西西河的风格吧

      • 家园 愿闻其详
    • 家园 十、时态!时态!

      先从一个生活小场景开始吧。商店里,一个带着孩子的妈妈付完账出去了。一会儿又转回来,手里拿着东西,向店员解释:孩子自己拿了这件东西,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没有付这笔钱。她一遍一遍道歉说:I don't know. I don't know.

      看来这是个她出国还没多久。我心里说:You know, but you didn't know.

      前面说过,很多非常简单的语法,都是你知道,但是不熟练,就容易犯错。

      说汉语没有时态,那是夸张了。但是汉语在表示时间上能力非常弱。汉语表达时间有三种方式。

      第一,通过时态。“过、了、将、会、在、着”等字可以表达时态。

      我爱看书。一般现在时。

      我在看书。现在进行时。

      我看过这本书。一般过去时。

      我看过这本书了。现在完成时。

      我会给你打电话。一般将来时。

      我会等着你。将来进行时。

      第二,通过时间副词,或明确限定时间。

      比如上面的I didn’t know.

      汉语里是,我刚才不知道。加“刚才”。

      现在完成时,我看过这本书了,注明过去时间。我在小学就看过这本书了,变成过去完成时。

      第三,在时间明确的情况下省略时态。

      我下午会给你打电话。是将来时。

      可以省略成,我下午给你打电话。

      我已经有几次提到了语言的效率和准确的问题。在时态上面,英语即准确又方便。但是汉语仍然两方面不可兼得,要么模糊时间,要么费笔墨明确时间。这是在所有比较中,汉语最弱的一项。

      • 家园 其实lz这个系列很多问题都是在比较曲折性语言和分析性语言

        现在比较英语和汉语是这样,如果比较德语和英语也有类似的问题,德语显得更严谨但变化更多,英语显得歧义较多但相对简单。

      • 家园 汉语语法是隐性的,英语语法是显性的。建议读读吕叔湘。

        看到第十,感觉楼主对现代汉语里的一些基本概念上,似乎有自己与大师们很不同的看法。

        你认为汉语语法上表示时间上能力非常弱,表达时间只有三种方式,但在吕叔湘眼里看来,与西方语言相比,汉语的特点是“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但因而“句法很灵活”,并举移位、省略、动补结构的多义性三者为例加以说明。一些语言大师认为印欧系语言属于语法型语言,汉语属于语义型语言,因此汉语的句法研究应该以临摹性(idonisity)原则为基础。汉语是与印欧语言完全不同类型的语言。

        现代汉语有自己独特的时态表达系统,以副词+动词+助词+语气词的完全结构中的省,隐等构成时态表达,{[副+(动+助)]+语},时态成分是围绕着谓语动词展开时态变化,同一个字在谓语动词旁边是前加,是附着,是后置还是紧挨着,还是稍离动词,它的词性也会因此变成时态副词或时态助词或时态语气词。这些时态成分是非常灵活的,有的时候,甚至只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时态不言自明。你现在是在用英语的时态来简单套用、比较汉语的语法时态,窃以为这样的比较是有相当大的漏洞的,而且你常常采用单句的方式来做比较,汉语不是显性语法,很多时候需要上下文,需要把隐去的成分补齐,才能做比较。

        还有,比较语言学(Comparative Grammar)和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Analysis)是需要严格区分的两个概念,因为这在语言学里是两个根本不同的分支领域。现在,你正在做把两个领域合并为一的事情。但似乎,力有不逮啊。。。,不过,还是比我们很多人强多了,换了是我,恐怕一星半点也写不出。

        其中漏洞,还要花候此间高手指出。我打赌,有个大大的漏洞正等着人去填。 

        可惜,我向来是擅长发现问题,却不擅长解决问题。属于会捣乱不管结果的那种。。。。

        • 家园

          楼主对比汉语与英语,实在对比汉语和印欧语系。另外汉语也不是那么孤立的奇怪语言,周围的壮语藏语什么的,跟汉语类似的也不少,只是它们的影响力实在太弱,所以显得汉语很特殊似的

        • 家园 先花再辩

          读书越多的人越谦和。非,就是个证明啊。我先献花。

          汉语能表达时间,这是出发点。这个事实即使不作学术证明也可以接受——不然语言交流就出问题了。

          其实我们说的也差不太远。一个太明显的事实是,汉语单句的时态是不确定的。汉语里一模一样的两句“我不知道”,一句代表我不知道,另一句在不同的场合是我刚才不知道但是现在知道了。这个现象,在我看来,是汉语单句的时态不确定。在你看,叫做“隐形时态”。但是我们说的是同一个事情。

          我前面也说过,事情讲清楚,结论由个人得出。

          因为一模一样的一句话所表达的时间需要根据上下文得出,所以汉语表时间能力弱。这是我的结论。

          因为一模一样的一句话所表达的时间可以根据上下文得出,所以汉语和英语是一样的,或者,所以,汉语表时间能力强。

          我对“所以”后面的结论没有兴趣,只要我们在“因为”这一部分有共识就好了。

          我写这些东西呀,也是为汉语着急。我性格上喜欢严谨的东西。大家使用汉语太不严谨了,也包括我。学校也不明确的教规则,甚至根本就没有明确的规则。很多人连句号逗号都分不清。比较一下每年出版的英文语法书的数量和中文语法书的数量就知道了。有人要说了,搞那么清楚干嘛,我们说的不是好好的?哎,这就能看出一个民族的性格和潜力了。连自己怎么说话都不研究清楚,你会用什么态度研究天文地理生物数学?

          • 家园 例子和要论述的观点不符

            你要论述汉语表达时态的能力弱,以上面的例子,应当要求汉语无法表达出“I didn't know”的意思,才能推导出汉语表达时态的能力弱。但是,汉语要精确表达这个意思是可以的,就是“我刚刚不知道”。而在这样的场合没有人会这样说,是因为在这样的场合绝对不会有歧义。

            也就是说,上面的例子,不是汉语不能表达这个时态,而是汉语把不必要表达的时态省略了。在需要的时候,汉语是可以表达的。说“我刚刚不知道”的情况,也是比比皆是。

            因此,上面的例子只能证明汉语简洁,而不能证明汉语时态能力弱。

          • 家园 跑题了吧?

            语言本来就是为了应用,你看到日常的英语和法律合同上的英语有多少相类似之处?

            同样,在汉语里,不同的场合,写出来的的文件的严密性也是大大不同的。

            语言的产生和变迁都来源于需要,有需要自然会有新东西加入。硬扳却是扳不来的。

          • 家园 不对吧?按照你的逻辑,时态分明是英语的阑尾嘛

            我们先看看你是怎么证明“量词是汉语的阑尾”的:

            可数名词可以但不是必须加量词。......这是英语的道理所在

            注意“可以但不是必须”被加粗是原文就有的。

            而在你看来,显然汉语没有这样的好处,因此据此你认为“量词是汉语的阑尾”。

            我在标题为““在时态上面,英语即准确又方便”,那是因为”的回帖里就你提出的“我不知道”的时态变化的例子提出:“......加不加这个“刚才”都于表达的准确性无损”。换个说法就是:为了表示“我刚才不知道但是现在知道了”的一句话“我不知道”,可以但不是必须加“刚才”二字。

            而你在“时态!时态”的帖子里这样写:

            比如上面的I didn’t know.

            汉语里是,我刚才不知道。加“刚才”。

            而在回复非的帖子里又说:

            汉语里一模一样的两句“我不知道”,一句代表我不知道,另一句在不同的场合是我刚才不知道但是现在知道了。

            这意思是不是说,你前一段里说的“加“刚才””其实是可以不做的?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概况你这两段话的意思,就是:为了表示“我刚才不知道但是现在知道了”的一句话“我不知道”,可以但不是必须加“刚才”二字。(哎,您看,这跟我前面说的意思好像一样哎!那么,至少“我们在“因为”这一部分有共识”了。

            可是英语表达相同的效果是一定要加时态的(你的意思是,这是英语的“严谨”),依照你证明“量词是汉语的阑尾”的逻辑,是不是“时态是英语的阑尾”呢?

            您看我费了这多笔墨,够不够您的“严谨”的标准呀——哎,汉语真累,我上面这段要用英语写出来,一准儿是“既方便又准确”,谁叫我英语水平不高呢。

            其实何必一定要找“共识”呢。各走各的路,各过各的桥,各花入各眼。“君子和而不同”嘛,没听说为了“和”就一定要“求同”,不然就掐个你死我活。就这样,挺好。

          • 家园 没必要什么都往民族性格上扯

            再说你自己的研究 -- 或者说小琢磨 -- 好像也并没有“严谨”到哪里去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