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水浒108将之20世纪文人版 -- MP4

共:💬18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水浒108将之20世纪文人版

    天魁星呼宝义

    ――郭沫若

    正所谓“自幼曾经攻史,长成亦有权谋”,这个才华横溢,涉猎广博的才子对政治的兴趣似乎更大于文学和历史。这方面他的成就和曾经赢得的权利地位一点不逊色于其文艺、学术成就。这一点可以从他一生的不同时期获得的头衔看出来。

    列举如下:

    北伐军政治部宣传科长(上校军衔),北伐军政治部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中将军衔),总司令行营政治部主任,南昌起义军总政治部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政治成就之外,其诗文可传后世的很少,学术研究似乎影响亦不大。他更象是一个戏水冲浪的弄潮儿,脚蹬滑板,起伏于时代的浪潮的顶端,随波逐流。研究《郭沫若全集》(应该有吧),可以窥探到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的一条以激进为主旨的主干道。

    当下对郭沫若有不少的争议和微词,这是因为郭沫若一生中始终拥有双重身份,即是文学家又是社会活动家,即是学者又是政治家。双重身份往往意味着双重人格,所以郭沫若发出的声音是时代的声音,而他本人面目是模糊的,隐藏在时代的背景之下,他热情洋溢,似乎又言不由衷,他满怀理想,似乎又功利现实,他是激情诗人,也是御用学者,又近乎一个机会主义者,哪一个更真实,很难说清道明,更难以得出结论说:“哦,这样的一个人才是真实的郭沫若。”

    天罡星玉麒麟

    ――王蒙

    曾经有消息说,王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提名或有可能,但获奖的机会基本上为零,因为他太体制,太政治了。

    不过王蒙的文名并非浪得,说到内功深厚,武艺高强,江湖文坛之上确罕有对手。读王蒙小说如品汉字大餐,色香味俱全,且变化多端,不乏机智幽默,嬉笑怒骂,耐人寻味处。

    当然,并不是说王蒙仅有文字,没有思想。只不过读王蒙似乎文字享受多些,共鸣少些,不会产生一种拍案欲起的激动。王蒙不是一个思想贫乏的作家,但他的深刻缺乏反思,象是玩思辨游戏,如隔靴骚痒,有种轻飘飘不着边际的感觉。或许这是一种吾等凡人不能领略的高手风范也未可知。

    个人喜欢把王蒙和同时代的艾特玛托夫相提并论,但显然后者更质朴,人性化,更能打动读者。当查密利雅抛弃现有的生活方式,随一位看似平凡的退伍军人出走远方时,我感受到的是人心对自由的呼喊和追求,这种呼喊和追求在王蒙的文字里是找不到的。

    王蒙不曾出走,他画地为牢,固守着体制为他限定的那个框框。他曾经是“组织部里的年轻人”,只不过今天不再年轻了,可依然隶属那个单位,成了组织部里的老年人。这不,最近王蒙出了一本自述,开始大谈养生之道,处世哲学了。

    这里没有贬低责难王蒙的意思,只不过是爱之深责之切,又或者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吧。

    (待续)


    本帖一共被 8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108将续3

      天猛星霹雳火

      ――闻一多

      他一生由狂放诗人,而书斋学者,而民主斗士,最后倒在了专制的枪口下。他曾经是体制中人,拥蒋反共,九?一八”事变后,他在青岛大学任教,每爆发学潮,都站在校方一边反对学生罢课,主张开除学运积极分子。学生们甚至发表《驱闻宣言》,指其为“准法西斯蒂主义者”,西安事变后,他与朱自清、冯友兰、张奚若、吴有训等被推举为起草《清华大学教授会为张学良叛变事宣言》愤怒谴责张学良。

      闻一多的变化,始于1943年春蒋介石的《中国的命运》。他曾写道:“《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一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五四给我的影响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向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当体制的独裁观念触及到底线的时候,闻一多终于挺身而出,站到了其对立面,用鲜血捍卫民主自由信仰。

      这话叫我今天怎样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天威星双鞭

      ――余杰

      这一头衔原本拟呈送李敖,现转赠大陆的未来李敖吧。

      出道伊始的余杰手持双鞭,一曰民主自由,一曰道德正义,一路打将过来,惹得四方侧目,毁誉参半。有人将余杰比作剥去了皇帝的新装的那个孩子,这话有理。作为批评者,虽然许多话是他人的重复,余杰的独特在于他的涉世未深,在于他的敏感、尖锐,在于他的初生牛犊不怕虎。许多人看来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东西,在他却是那样的惊心骇目,以致于不得不说,甚至不得不喊。相对我等世俗“老人”(不是指生理年龄),余杰值得称誉处在于勇气。

      年轻的余杰偏激、浮躁、浅尝辄止。文章缺乏严谨,宽容,客观,读多了会感觉单调草率、缺乏节制,破绽百出。说到功力,他和另一位思想者王小波差了整整一个级别。这可以理解为成长的代价,不过真需要警惕的是:余杰的行文有一种双鞭打天下的“真理在握”的文革余风,而文革恰巧是他本人最深恶痛绝的,此不可不查。

      个人觉得余杰该暂时静下来,先专心做几年学问,如此的话其未来成就当可预期(如果不会被毁掉的话),打个比方,余杰好比一支潜力成长股,是值得投资的。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余杰也就是王伦之流, 非好汉也!
      • 家园 余杰恨不得把自己打的喷嚏也换成人民币

        户口问题把这哥儿给折磨坏了。终于在北京四环附近置了业,现在心情爽多了,放手让他LP去装饰,什么沙发,太师椅的。很多时候他也是言不由衷,自欺欺人。但有一点他算是明白了,原来骂人也能赚钱,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

      • 家园 支持MP4,讲一个闻一多被暗杀时候的故事

        李公朴背暗杀之后,当时的国民党造谣说他是共产党杀害的。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闻一多对这种行径痛与驳斥。会后,一群学生把它护送回家,但下午的记者招待会闻一多又去了。

        散会后,闻一多和长子一起回家,走到离家只有十布远的地方,埋伏在此的暗杀者突然从后面跳出来,对着他的后脑就是一枪。闻一多倒了下去,其长子一看赶紧趴在父亲身上。几个暗杀者对着他了五枪,将他大的从父亲身上滚下来。随后,暗杀者有对找闻一多一阵乱枪,然后扬长而去。。。

    • 家园 【原创】108将续2

      天勇星大刀

      ――柏杨

      今天,国内凡有点文化的都知道我们是“丑陋的中国人”,都知道我们的文化乃是害人不浅的“酱缸”文化,这不能不归功或归咎于柏杨二十年前的那篇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名篇《丑陋的中国人》。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置疑和冲击由来已久,乃始于五四,很多大师如胡适、林语堂、鲁迅等对国民性均有过比柏杨精辟得多,深刻得多论述,不过今天似乎已鲜有人提及。柏杨仅仅列举了中国社会的一些常见弊端,却赢得满堂彩,一句“丑陋的中国人”成了一度时常被我们挂在嘴上的口头禅,看起来柏杨的杀伤力着实了得。

      柏杨的杀伤力不在其思想的深度,而恰恰在于其浅显,说出了人们心目中对社会现实的焦虑、困惑和迷茫。哦,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都源于我们的文化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柏杨并未给出方案。不过我们不妨推论一下:如此一来,中国人是不是有必要作些深刻改造,以塑造一代新人?文化是不是需要破四旧,去糟粕,除旧立新?是不是需要一场改造中国人的革命,即文化革命?呵呵,这么说来,七十年代的中国算是做对了。

      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柏杨是个铁杆反共分子,早年曾在台湾的反共救国团任过职,后来又因为影射蒋氏父子在台的独裁被卷入一场文字狱做过9年牢,是个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属愤青级的人物。愤青言论能一针见血,切中时弊。不过往往又过于情绪化,破坏性强于建设性,应用于现实社会难免不出偏差。

      天雄星豹子头

      ――高行健

      法籍华人高行健赢得200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按说也算为中国争光了,可来自官方的评价极为冷漠,指出这是“出自政治目的”。其实当今中国对持不同政见的知名人士已经相对开明了一些,显然这与高行健对往事不能忘怀,对政府喋喋不休的控诉惹恼了官方。

      其实,当年“误入白虎堂”,不幸遭遇飞来横祸者何止千万,开国元勋尚不能幸免,小小的高行健又算个什么?共产党对当年的冤假错案早已予以平反昭雪,现在的中国正塑造着政治开明、经济发展的新形象,而高行健对此视而不见,仍抓着过去的小辫子不放,竭尽全力丑化中国形象,不遗余力抨击中国当局,能不让当局窝火?

      看今日之中国,GDP猛增,到处歌舞升平,笙歌不断,大伙都“赶上了盛世享太平”,即便还有作者写文革旧事,无非是挖点趣闻轶事博众人一笑而已,昔日的苦难早已遗忘到爪哇国去了,而这个高行健却还选择流亡,还惦记着昨日的苦难,又能不让人扫兴?

      过去真能抹得去,忘的掉吗?选择遗忘其实是选择逃避,逃避痛苦、逃避责任,逃避反省。选择逃避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都是一种怯懦,集体遗忘则是一种集体怯懦。有伟人说“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那我们是不是正在背叛历史?

      只不过这是我们自己的家务事,除了高行健一类的流亡者,没有外人来指责我们不忏悔,不反省,指责我们的教科书在美化过去,回避历史。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学术研究似乎影响亦不大?单指文学方面吗?

      郭老在考古,特别是甲骨文方面可是无出其右的

    • 家园 顶一下
    • 家园 【原创】108将续1

      天机星智多星

      ――王小波

      20世纪末,衣锦还乡的海龟们通常都急急抢占权力、经济或学术的制高点。不过这位美国归来的学者却拒绝精英,选择了书斋,做了一个寂寞的思考者,一个自由作家,用他诡异的文笔、奇特的想象,构筑了一个风范别样的想象世界。

      可以把王小波比作中国的卡夫卡,他的小说直指人心,更像是寓言,却又是颠覆性的寓言。他的世界里道德是虚饰的,权力是非理性的,历史是荒诞的,人心是不可理喻的。历史、权力、性爱是他最为关注的主题,而时代和社会为历史、权力、性爱所披上的那层庄严的、神圣的、道德的面纱,被他看似不经意地揭掉了。权力与压迫,历史与人心,道德与欲望这些神圣的主题被他以调侃,反嘲地口吻降格了。

      可惜王小波死的太早了,四十岁对一个作家正如8、9点钟的太阳,是思想最成熟,文笔最老到,功力最深厚的年龄段。

      对王小波可以有很多种读法,这里我把他解读作历史学家。历史本就是人心,客观的历史过程是不存在的,因为历史只存在于人心之中,“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

      王小波是一个思考者,但他却从不摆出罗丹塑造的那位“思想者”的沉思状,思考今天究竟该穿甚么样的衣服。他直截了当的表明:这儿有一头特立独行的猪。

      天闲星入云龙

      ――钱钟书

      国学大师、文化泰斗,这等赞誉和头衔大约是一个学者在名利场上所能得到的最高礼遇吧。这在古代也就道术高深,能呼风唤雨的大法师能够相提并论了。

      除了《围城》这样的闲书,诸如《管锥篇》、《谈艺录》那等莫测高深的天书,我等粗通文墨之辈是不敢问津的,所以钱大师的道行尽管口碑相传,一般人除了仰视,是没有机会领略的。据说此老极为淡泊名利,如闲云野鹤,有故事说他晚年因病住院期间曾有一位记者抓住一次机会进了病房,想拍张照片,结果钱钟书干脆拉起棉被整个将头蒙住,自己则是躲在这棉被下吃冰棍。

      显然钱不是一位原创性的大师,而是沉湎古籍,逃避世事的传统隐士,皓首穷经,埋头于故纸堆的老式文人,称之为国宝有些过了。要放到古时的翰林院,数量可以车载斗量,只不过翰林们没机会学几门外语,也难以将其考据成果出版成书,传诸后世。

      不过大师虽逃避政治,不过政治却不放过他,因为他毕竟是翰林学士,体制中人,《毛选》翻译就少不了他。而在其身后,有先见之明者已经瞅准了一个项目:钱钟书故居修复工程。开始盖祭祀道观了。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mp4高才,一点意见:包括49年前的文化人吗?

      如果不包括,是否应改为“20世纪后期大陆”云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