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论“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的难度:引子 -- 黄河故人

共:💬67 🌺17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论“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的难度:引子

    [SIZE=3]科举时代的一点事儿.[/SIZE]

    用一下当年明月的书名,纯粹属于借点仙气.

    应张七公子之邀,发文在此板块,这地界牛人比较多,希望大家排砖的时候轻一点.

    李寻欢是如此地具有传奇色彩。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李寻欢在世人的心目中的印象就是从一个传奇世家所走出来的惊才绝艳的天才少年。英俊潇洒,诗酒风流更是大大地增加了他在少女们心目中的印象分。他居然还会玩一手如此漂亮的飞刀。看来李寻欢是不会实际存在过。

    李寻欢不存在,那么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存在吗?这个很难。一门七进士并不是很太难,主要难在父子三探花。为什么难呢?有的家族要上升到这个高度很难,有的家族要下降到这个高度也难。

    按照习惯,先安排一个不太强的跑跑龙套,然后依次列举(按照马甲想起来的顺序),最后来的是一些资料不太全的。曾经有人说过苏门七进士,但是考虑到他们并不都姓苏,咱们放到一边。

    马甲查到的基本上以宋朝时候为多,这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宋朝的时候取得进士比较多。

    首先也是一个李姓家族,兴国李氏

    李潜与弟李浑、子侄李朴、李格、李楫、李谦、李存等兄弟父子一门七进士(实际上是八个)。为什么这么说呢?难道他们把自己当成了刚7连了吗?非也,他们家认为最后一位间隔时间太长,给省掉了,后人又加上的。他们家是唐代宗室李晟后代,李潜的爸爸李滨(和马甲同学重名),生李颖(又和马甲同学重名)、李潜、李浑三个儿子,其中李潜、李浑均中进士。李滨将三个儿子在兴国县境内分家,长子李颖迁县城南门外,成为兴国塘头李氏的开基祖。次子李潜迁鼎龙长信,三子李浑在良村。

      李潜 君行 治平4年公元1067年 司空、中书令 理学家谥“文简”

      李朴 先之 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 国子监祭酒 《章贡集》20卷 著名理学家、诗人

      李格 正之 元丰2年公元1079年 焕章阁待制

      李楫 齐之 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 翰林院承旨

      李开瑞 子元 宣和6年公元1124年 晋阳县知事

      李浑 君庆 嘉佑元年公元1057年 秘书省校书郎

      李存 元丰己未2年公元1079年 诗集4卷 与阳孝本合称“崆峒二老”(马甲发动大脑寻找崆峒和二老)

      李谦 和卿 白云居士 淳熙2年公元1175年 左司谏 有文集40卷

    七进士中最为著名的是李朴。宋代著名诗人、理学家,其思想:“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在当时影响极大。李朴为人清高梗直,才高八斗,名重一时,许多许多达官显贵求其一见而不可得。后因拒见权奸蔡京,再贬为虔州教授。宋钦宗即位后,李朴半年内升官5次,授官国子监祭酒(教育部长)。《千家诗》载有其 “中秋” 诗一首。宋高宗即位,晋升李朴为秘书监,诏书未达,李朴已故,归葬兴国宝城乡.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下一个是我们列举的重点;钱塘沈氏。

    【原创】一门多进士,三代两第一:钱塘沈氏

    【原创】忠恕传家远、仁厚继世长:三槐王家

    【原创】名留青史,后继无人:临川王家

    关键词(Tags): #科举元宝推荐:海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可见家学很重要

      无锡钱氏一族八院士,可比进士更牛。

    • 家园 这里有个教育资源的分布问题,像四川之类的地方

      进士就相当少,我看过的几本县志上清代的进士一页都写不满,出汗ing...

    • 家园 历史很有趣

      白酒酿成缘好客

      黄金散尽为收书

      搞历史就是搞资料啊。考据历史有时候也是挺有意思的,当年看《笑傲江湖》,里面写了篇《广陵散》的典故,吸引我去考据嵇康,发现嵇康挺有魅力的。

    • 家园 问一个困扰比较久的问题

      进士这个东东,是比较难获得,还是比较容易获得?

      以前奶奶在的时候,经常听她老人家说,她们家是明末清初分支,仅她们这一支在清朝就出了三十几个进士,我总觉得似乎进士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后来看了一些书,又感觉好像很难很难一样

      这个,这个,奶奶已经去世,但是以前听她远不止说过一回,记忆深刻,我当时的感觉就是,中个进士跟今天上个大学一样简单的。

      • 家园 很不容易

        我家在江浙,家族里在清朝,文武一起算才出了30多了秀才。进士不超过5个,已经相当不错的战绩了,至少坚持每代都出秀才。就这样的家族,一般一个府也只有几家而已。

        你祖上绝对是大家,以清朝的情况而言,山东的话,孔家是最有可能的。

        • 家园 不是偶家,是偶奶奶家

          看下面当生发的,呵呵,山东除了孔孟,其他的家也有,但是怎么也大不过去了,呵呵,所以索性都无名了

          江浙是多山多水多才子

          山东是一山一水一圣人

      • 家园 哪个省?
        • 家园 好像是山东?

          山东清朝共出了2270名进士。要是你奶奶说的是真的,那就是出了山东1/10的进士,当为山东第一家族。

          • 家园 呃,文科生~~偶奶奶说的是三十多,也就是1/70

            不过我估计,我奶奶说的是对的,几千名,估计,估计,她家出个几十名,太正常了,咔咔

            不是三百名,是三十几个,他们这支,明末清初分支

            山东第一家,第二家,孔家孟家,别人别想争的,没用,第三家谁去争啊,不如不争了

            山东出了这么多啊?那每年都有个10个八个的,这个,这个,确实不太怎么值钱啊

      • 家园 中进士跟今天上大学没法比

        毕竟是全国考试的前几十名,而且是不分年龄组的。如果一定要比难度,应该高于现在读到博士。不过那个时候,教育资源分布很不均衡,会出现像您奶奶那种书香门第家族中,中许多个进士的情况,不过也应该是上百年的累计吧?

        明清朝,科举考试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过后对应秀才、举人、贡士,及进士。

        1.童生试,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2.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秋八月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3.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春季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4.殿试,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考中进士后,名字是刻在北京国子监(太学)的进士碑上,永久保存的。进士题名碑

        河里老五道口河友的爷爷是清朝的一甲进士——探花,可以看看他的故事:

        老五道口:【原创】我爷爷的故事 写于2003-08

        • 家园 现在的大学生就相当于秀才。

          穷秀才。

        • 家园 古代参加科考有多少人?

          如果按照比例来看,古代中进士的难度比不上现在高考各省的第一名。

          2009年高考全国报名人数1020万,各省市的报名人数基本都是几十万。古代科举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在网上查不到数字,我用人口比例估算一下。明末清初人叶梦珠在亲历崇祯七年(1634)上海县县试后记到:“是时,应试童生不下二、三千人”,明初洪武年间上海县人口五十多万,清中叶开埠的时候还是五十多万,假设崇祯年间上海县人口50万,那么参加县试的比例差不多是1/200。明末总人口1亿,按这个比例算,也就50万人参加科举,不过现在一个大省的高考考生规模。也就是说,进士放现在不过是省内高考前几十名,河里的牛牛们超过这水平的多啦

          • 家园 你说的对,中进士的难度比不上现在高考各省的第一名

            如果是一个人,一辈子的目的就是一定要考进50万人的前几十名才行,这个人还可能不太擅长写作文,甚至痛恨八股文。

            而这次没考上,三年后接着去、六年后还得去...,三十年后...,三十九年后,胡子花白,与自己的孙子辈同赴考场,也不知道结果会如何,毕竟作文它不像数学解题那样,解出来就得分;作文写出来得多少分,自己没法说啊。这样的人不是一、两个,许多啊。

            了凡四训中明朝的举子袁了凡在52岁中进士,如果从16岁开始考科考,考了三十六年,这还算考上了。那几十年努力还只是秀才、举人的呢?这种连年持续的努力、连续的名落孙山、那若有若无的希望和失望,大半辈子的苦闷,从这个角度来看,是不是难度和现在高考没法比?高考很少有人一定要考进50万人的前几十名才行吧?即使有,连考四、五年已经是很特别的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