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旧帖:黑土地上的十字披风?D?D十字军骑士团拓东记 -- 西塞罗

共:💬20 🌺4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旧帖:黑土地上的十字披风?D?D十字军骑士团拓东记

    一年半以前在小隐时写的,后来在战盟和故乡上贴过。粗粗检索了一下,这篇可能还没在这里转贴过,内容是条顿骑士团和立窝尼亚骑士团在东欧干的事,相信诸位大虾们对波兰老显的小说《十字军骑士》应该不会陌生,和那个有关的。

    通宝推:iedgar,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还不满意?可读性和史实性都很好了

      还在看,有些东西已经感到很有收获了,比如以前一直不明白俄国人为什么老用诺夫哥罗德来命名他们的军舰,原来是因为这次胜利,而条顿骑士团,哈!好像和蒙古人打过一仗似的哦 --越说越东方了:)

      • 家园 对,曾和蒙古人打过一仗

        老萨记得没错。我那第二章提到一点,那时条顿和波兰的关系还是蜜月,作为波兰-日耳曼联军的一部分参加了利格尼茨会战,其中骑士团编为联军五个军团中的一个,最后被拜答儿率领的蒙军歼灭。战役的过程在《多桑蒙古史》里写的比较清楚

        • 家园 当时欧洲的军事思想和蒙古人的完全对不上

          要不是窝阔台汗死的是时候,整个欧洲都悬了。

          • 家园 我认为不会,根据克劳塞维茨的理论进攻者的力量会不断削弱

            不知道蒙古人离开东欧草原到中欧的山区能否避免在越南的惨败。还有我记不清英国长弓手是否与蒙古人同一时代,如果是有蒙古人瞧的了,打帝国时蒙古轻骑对长弓手是白给

            • 家园 恐怕不是这样的

              克劳塞维茨的理论适用于依靠补给的本土型军队,蒙古军队与此完全无关。

              他们从蒙古高原一直打到了多瑙河,因此不能够算是本土型军队;以战养战也解决了补给问题;中欧的群山应该抵不上亚洲的群山,因此他们能够被顶住的希望不大。

              蒙古后来在热带地区的失败应该和军队战斗力的下降以及统帅的素质有关,否则难以解释蒙古在大理的成功。

              至于英国长弓手,他们的成功应该是由于法国缓慢而僵硬的重骑兵正面冲锋。如果他们碰上了蒙古这样机动灵活的轻骑兵,其下场应该是全军覆没。

              • 家园 蒙古骑兵的有效射程不比长弓差

                长弓远了根本没啥准头和杀伤力了,此外长弓手缺乏机动性,侧翼及后方没有地形或者其他兵力保护就是个死。若据险固守,蒙古人还有攻城武器呢。

                法国重骑兵单对长弓也是长弓手完蛋,几次大败都有地形及兵力配合的原因,长弓手没有下马骑士的支援也挡不住重甲骑兵。

    • 家园 七、尾声:波罗的海沿岸的十字军国家后遗症

      七、尾声:波罗的海沿岸的十字军国家后遗症

      波罗的海的十字军骑士团国家消亡已经快五百年了,但是其给后世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直到今天还能看出它的痕迹。主要的症结在于骑士团对于立窝尼亚与东普鲁士三百年的统治,已经将这些地方逐渐日耳曼化了,与周围的斯拉夫民族格格不入。因此,每当周围形势发生变化,这些地方的政治地图就要来一次改变,造成了这一地区局势的不稳定性。同时,它在德、波、俄之间的关系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下面并不打算详细地罗列每一项的事实,只是看看大致的脉络。

      1、立窝尼亚(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的后事发展

      在立窝尼亚战争以后,波兰立陶宛王国得到了立窝尼亚的大部分,北部爱沙尼亚被瑞典所得。17世纪上半叶瑞典又从波兰手里取得了包括里加在内的立窝尼亚大部。一个世纪后的北方战争,瑞典占领的立窝尼亚部分全部转入了俄罗斯手中。以后俄罗斯在三次对波兰的瓜分中又得到了波兰立陶宛掌握的那部分原立窝尼亚领土。于是,立窝尼亚全部进入了老毛子的手掌心里。同时,原立陶宛领土也在三次瓜分中被沙俄占去。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就是现在所称的原属苏联的波罗的海三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波罗的海三国土地被德军占领。大战结束后,在协约国主持下,三国全部独立。苏联由于刚刚建立,只得接受了这一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斯大林与德国达成了默契,出兵占领了波兰东部,乘机收回了波罗的海三国,并将其于1940年全部并入了苏联。大战中德军占领了三国,当地居民(特别是具有德国血统的爱、拉两国人)对德国进行了较为友好的合作。

      1990年苏联解体,三国又获得了独立。不久原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中,有12个加入了新成立的独联体,唯独波罗的海三国未加入。从此也可以看出三国对俄罗斯的离心倾向和情绪。现在,原苏联的大多数加盟共和国中,俄罗斯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而这三国则不然。相比而言,西方各国对波罗的海三国还是比较青睐的,这里面也有历史和文化的因素在起作用。前段时间围绕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的问题,俄罗斯与西方发生很长时间的争执,这也不仅仅是一个“面子”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出于对传统势力范围和影响力的考虑吧。

      最后,再给两个直观的数据,波罗的海三国的民族构成比例。爱沙尼亚人口150余万,其中61.5%为爱沙尼亚族,30.3%为俄罗斯族;拉托维亚人口250余万,居民主要是拉托维亚族和俄罗斯族,其中拉托维亚族居多数;立陶宛370余万人,其中80%为立陶宛族,其余主要为俄罗斯族和波兰族。应该注意的是,爱、拉两族中,日耳曼血统的成分很大。

      2、东普鲁士与波兰的后事发展

      从历史上看,波兰实际上一直没有牢固地控制过东普鲁士。如前所言,自十三世纪条顿骑士团征服此地后,当地原有土著民族基本灭绝,已完全日耳曼化了。1466年的托伦和约,虽然骑士团承认了波兰的宗主权,但这块土地始终是掌握在与波兰离心离德的人们手里,这种名义上的统治权在1657年也正式寿终正寝。普鲁士和勃兰登堡合并,建立普鲁士王国后,更是成为以后对波兰开刀的急先锋。

      翻开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地图。表面上看,俄罗斯得地最多(46万平方公里),要多过普鲁士(14.2万平方公里)和奥地利(13万平方公里)的总和。但应该注意到,俄罗斯分去的大部分土地(白俄罗斯、西乌克兰等地)原来都曾属于过基辅罗斯,是立陶宛在罗斯积弱时期拿去的,所以这次充其量是物归原主,额外的所得并不多。而且东部立陶宛地区从富庶程度上要比西部的波兰地区要差得多,这一点从总人口上也可以看出:俄罗斯分去的地区人口为550万,普鲁士270万,奥地利420万。可见富庶的地区主要为普、奥所得,普鲁士得到了西普鲁士(即东波麦拉尼亚)、大波兰、马佐夫舍,包括当时波兰首都华沙;奥地利得到了加里西亚和小波兰,包括波兰旧都克拉科夫。还应该指出的是,原来德国从波兰夺取的富庶的西里西亚,也在奥地利王位继承人战争中从奥地利转入了普鲁士手里。因此,普鲁士从波兰的所得实际时是很丰厚的。

      普鲁士在波兰的既得利益在拿破仑战争中受到了损失。1807年的提尔西特和约,普鲁士从波兰夺去的大部分土地都被迫吐了出来,加入拿破仑控制的华沙大公国,只保留了西普鲁士。拿破仑失败后的维也纳条约,华沙大公国只有波兹南的一小块地方还给了普鲁士,其余的都给老毛子一口吞下去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独立,原被德、奥分去的土地基本全部还回,东部边界经过与苏俄战争后也签了和约。这时的波兰基本恢复到以前被瓜分前的版图(东部有所损失),比现在的波兰要大。只是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仍属于德国,特别是东普鲁士是一个打入波兰的楔子,与德国本土遥遥相对,卡住了波兰的脖子。波兰的但泽成为无武装的中立“自由市”,波兰的出海口仅有但泽旁边一条狭小的“波兰走廊”。这对波兰十分不利。在二战爆发后,德军从本土和东普鲁士发动钳形攻势,一举灭亡了波兰。

      第二次大战结束后,苏联强迫波兰调整了自己的边界。布格河以东的大片波兰土地被并入苏联。作为补偿,波兰从德国得到了东普鲁士(仅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划入苏联,改称加里宁格勒)、西里西亚、西波麦拉尼亚,虽然土地面积比划归苏联的要小,但毕竟是多年梦寐以求想要回的土地,何况也比较富庶,也还说得过去。德国比较悲惨,把12世纪以来在东部得到的领土基本上都输得差不多了。

      记得十几年前两德统一,波兰十分紧张,竭力要求新德国保证德波现有边界的“合法性”。这种担心决不是空穴来风,我们只要看看二战后那些并入波兰的德国土地的历史状况就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要知道,这些土地重归波兰不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那么,它们以前被日耳曼人统治的多少时间呢?可以看看下面的记录:

      波麦拉尼亚(奥得河以东部分):1181年并入德国,至1945年划出,共764年;

      西里西亚:1329年脱离波兰,1945年并入,共616年;

      东普鲁士:13世纪骑士团征服,到二战后归波兰,共约700年左右。

      西普鲁士:1772年划归普鲁士,1918年一部归还波兰,1945年全归还,共173年。

      可见,这些土地脱离波兰大多都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可以想象这些土地的日耳曼化有多深。尽管德国现政府一再对目前德波的边界作出保证,但纵观历史,无数类似的想象不由得让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些空洞的口头保证就真的那么值得相信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8 二战前后波兰东西部的领土变迁图

      (完)

      通宝推:西瓜子,松阿察,
      • 家园 涨经验了,哈哈。

        惊喜:你意外获得【经验】 三十点

        2 枚 通宝已收。通宝推荐已被记录。被推荐帖会以适当的方式被推广

      • 家园 目前美欧矛盾中

        美国所谓新旧欧洲战略,波兰在新欧洲中,担负着重大角色。美对波兰的重视,传统上有对俄的考虑,现更负上对德法之旧欧洲的考量;波兰表现积极,有现实的政治经济需要,怕也有历史的包裹。看来骑士团的后遗症,要继续影响世界政治。

        老西好文。顶。

    • 家园 六、骑士团国家的消亡

      六、骑士团国家的消亡

      1、“十三年战争”

      格伦瓦尔德战役以后,骑士团财政破产,经历着深刻的内部危机。为了转嫁危机,骑士团对普鲁士贵族、市民和农民进行横征暴敛,难免激起他们的反抗。1440年,普鲁士贵族和市民建立了反骑士团的“普鲁士联盟”,反抗运动席卷全国。骑土团请求教皇和德意志皇帝的帮助。1453年底,皇帝腓特烈三世命令解散普鲁士联盟,宣布处死300名联盟的成员,1454年1月,普鲁士联盟请求波兰国王卡齐米日四世给予援助,并把普鲁士置于国王的统治之下。1454年2月,在普鲁士爆发了反骑士团的起义,起义者占领了普鲁士的大部分地区,占领了但泽、托伦和埃尔布拉格等城市,并派代表团同波兰国王谈判。1454年3月6日,卡齐米日四世宣布普鲁士并入波兰并向骑士团宣战。由于德国源源不断地向骑士团提供援助,使得波兰和骑士团的战争延续了13年(1454一1466年),史称“十三年战争”。

      卡齐米日四世首先征召大波兰的贵族民团参战,大波兰民团开赴了霍伊尼策前线。霍伊尼策是骑士团国家连接勃兰登堡侯国等德意志国家的战略重镇,占领霍伊尼策可以切断德意志国家对骑士团的援助。但是9月18日进行的霍伊尼策会战却以波兰方面的失败而告终。这次战役暴露了贵族民团的缺乏组织纪律性和缺乏训练。卡齐米日四世于是又征召全波兰的民团参战。1454年11月,卡齐米日四世在涅沙瓦发布两个条令,给大波兰和小波兰的贵族授予特权。国王答应今后征召民团和征收赋税都必须由地方议会通过。涅沙瓦条令进一步扩大了贵族的特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卡齐米日四世还动员波兰和普鲁士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前线城市格但斯克和托伦在战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1457年6月,波兰通过收买骑士团的雇佣军而一举占领了骑士团的首都马尔堡,不久得而复失,1460年又落入波军之手。战争形势逐渐朝着有利于波兰的方向发展。1462年9月17日,波军在彼得?杜宁的指挥下,在希维齐诺战役中彻底击溃了骑士团军队的主力。波军继续在陆上和水上取得胜利,控制了维斯瓦河下游的主要城市。1465年,骑士团国家被分割成东西两部分。1466年9月28日,波军攻克霍伊尼策。骑士团的败局已定,不得不请求议和。

      1466年10月19日,波兰和骑士团双方在托伦签订了和约,东波莫瑞和赫翁诺等地区交还波兰,马尔堡、埃尔布拉格和瓦尔米亚主教区也划归波兰。骑士团国家的首都迁到东北部的哥尼斯堡(今苏联加里宁格勒)。骑士团团长必须向波兰国王纳贡称臣。这样波兰收复了沦陷150多年的东波麦拉尼亚和赫翁诺地区,重新有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十三年战争使波兰的主要敌人骑士团国家一蹶不振,不再为患了。

      2、普鲁士的世俗化

      1466年托伦和约以后,骑士团一直力图摆脱波兰而独立,拒不向波兰纳贡。1511年,霍亨索伦家族的阿尔布列赫特当选为团长,把普鲁士纳入勃兰登堡的势力范围,并且寻求德意志皇帝和莫斯科大公的援助,进行反波兰的活动。1519年,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一世发动了对骑士团的战争,骑士团战败,波兰军队直逼哥尼斯堡。由于皇帝查理五世的干预,双方在1521年签订了停战协定。阿尔布列赫特决定将东普鲁士建立世俗的普鲁士公国,附属于波兰。1525年4月8日,普鲁士大公阿尔布列赫待在克拉科夫向波兰国王宣誓效忠。至于条顿骑士团,此后就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但一直保留到1809年才告解散。后来曾于1834年一度恢复。但条顿骑士团与原来意义上的强大的条顿骑士团国家已经完全是两码事了。

      从表面上看,普鲁士大公对波兰国王的效忠是波兰对外政策的胜利。但是,霍亨索伦家族统治的勃兰登堡仍占领着波兰的西波麦拉尼亚,不停地向波罗的海东南沿岸扩张。一旦勃兰登堡和普鲁士合并,将成为波兰的致命危险。这种危险在十七世纪波兰由于政治上的纷争而削弱以后,很快显露了出来。1657年的韦拉瓦一比得哥煦条约中,波兰为了酬谢勃兰登堡帮助其对瑞典作战,允许了普鲁士公国脱离波兰而独立。1701年,勃兰登堡侯国和普鲁士公国合并,成立了强大的普鲁士王国。普鲁士国家的建立及其力量的加强,是贵族的波兰共和国严重削弱并在后来衰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3、立窝尼亚战争?D?D骑士团国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在立窝尼亚的宝剑骑士团(也叫立窝尼亚骑士团)到16世纪初由于内部矛盾逐渐分崩离析,分裂为若干不同的领地,其中最大的是骑士团领地,还有里加大主教区、三个主教区和一些独立城市。在普鲁士的条顿骑士团的还俗和宗教改革的影响下,宝剑骑士团经历着严重的内部危机。立窝尼亚的贵族和市民展开了反骑士团政权的斗争并努力寻求外部的帮助。立沃尼亚土地肥沃,盛产粮食,里加、列维尔、纳尔瓦等港口城市是东西欧贸易的枢纽。围绕着争夺骑士团遗产的斗争,演变成为一场国际性的争夺波罗的海统治权的战争――立窝尼亚战争(波兰人称为第一次北方战争)。战争的一方是立陶宛一波兰,另一方是俄国。波罗的海其他两个国家――瑞典和丹麦也卷入了战争。

      立窝尼亚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里加大主教、霍亨索伦家族的威廉(普鲁士大公阿尔布列扬特的弟弟)同骑士团团长威廉?菲尔斯滕堡之间的冲突。1553年,俄国第一代沙皇伊凡四世同骑士团团长缔结了条约,规定立窝尼亚在莫斯科和立陶宛的冲突中严守中立。此条约引起了立窝尼亚内部以威廉?霍亨索伦为首的亲立陶宛一波兰力量的反对。威廉?霍亨索伦因此被解除了大主教职务并被铺。1557年,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二世发兵讨伐骑士团。骑士团被迫同立陶宛缔结了反莫斯科的军事同盟,威廉恢复了大主教职务。1558年1月,伊凡四世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骑士团的战争。

      俄军初战胜利,占领了杰尔普待和纳尔瓦,打开了通向西方的门户。1560年8月,又击败骑士团主力,俘菲尔斯滕堡,占领马林堡和费林。同年,丹麦出兵占领了厄塞尔主教区。次年,瑞典占领了列维尔和爱沙尼亚北部。1561年11月28日,骑士团团长戈塔尔德?克特莱尔同齐格蒙特二世在维尔纽斯立约,把立窝尼亚交给立陶宛,骑士团还俗,在库尔兰和塞米加利亚建立公国,从属波兰和立陶宛。次年3月,成立了360年之久的立窝尼亚(宝剑)骑士团正式解体。

      以后的战争主角变成了波兰-立陶宛和俄国,瑞典也参与对俄作战,最后以波兰一方的胜利而告终。经罗马教皇调停,波俄两国于1582年初签订了亚姆-扎波利斯克停战协定。俄军从立窝尼亚占领的地方全部撤退,大部分立窝尼亚归波兰所有,波洛茨克仍归立陶宛。1583年,瑞典也同俄国订立了和约,瑞典保有纳尔瓦和爱沙尼亚北部。丹麦占有厄塞尔岛和达哥岛。这样,战后立窝尼亚的领土瓜分的大致格局是:北部(相当今爱沙尼亚北部)被瑞典占领,其余的大部(相当今拉托维亚全部和爱沙尼亚南部)归属波兰,此外丹麦也占去了几个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7 十六世纪立窝尼亚的领土变化简图

    • 家园 五、“伟大的战争”

      五、“伟大的战争”

      1、战前的形势

      15世纪初,波兰-立陶宛和条顿骑士团就象两只好斗的公鸡,互相之间虎视眈眈,随时准备给对方以致命的一击。在这种情况下,战争已是不可避免的了。

      从波兰-立陶宛一方来说,波兰正处于几个世纪以来国力最强的时候,立陶宛的加入带来了广大的土地与众多的人口,更是如虎添翼。在这种形势下,波兰社会上越来越强烈地出现了收复波麦拉尼亚的要求,特别是靠近骑士团领地的大波兰、库雅维和维斯瓦河的一些城市中的贵族,表现的最为起劲。同时,立陶宛大公国也企图借合并的契机,收回以前割让给骑士团的日姆兹地区。总之,无论是波兰,还是立陶宛,都渴望惩治一下十字军骑士们。

      从条顿骑士团一方来说,也在热切地盼望着这场战争。主要原因是波-立合并对它的威胁太大,在两国合并的过程中骑士团曾采用威胁利诱的手段加以破坏,虽一度得手,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两国对骑士团的领土要求更是它所不能允许的,比如日姆兹地区,对骑士团就非常重要,因为它将条顿骑士团和宝剑骑士团的领地连成一片(在得到日姆兹以前,两个骑士团的土地是隔开的),岂能轻易放弃?况且骑士团多年以来通过巧取豪夺,已经积累了可观的财富,有着组织得很好并按当时技术条件来说装备精良的军队。因此,通过一战的胜利来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波罗的海海滨的地位,也是它所热望的。

      至于寻求外界的支持上面,双方也花了不少力气。到战争爆发后,波兰-立陶宛一方得到支持主要来自和立陶宛关系良好的那些罗斯国家,以及捷克的志愿兵和克里木的鞑靼人。骑士团则得到了德意志皇帝和匈牙利国王(按:波立合并后不久,波兰和匈牙利反目成仇,所以匈牙利又站到波兰的对立面上去了。)在政治上的支持。骑士团从西欧各国(据说有22个国家)招募了不少军队,其中有德法等国的骑士以及英格兰、瑞士等国的雇佣兵。

      2、“伟大的战争”爆发

      1409年春,机会终于来了。日姆兹爆发了反骑士团的总起义,得到了立陶宛大公维托尔德的积极支持。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二世向骑士团大团长乌尔里希?冯?雍宁根发出警告:“我们认为立陶宛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故人,如果你们攻击立陶宛.我们就要攻击你们。”1409 年 8月6日,乌尔里希?冯?雍宁根对波兰王国宣战,骑士团军队随即越过国界,占领了波兰多布任地区。瓦迪斯瓦夫二世遂宣布全国实行“全民武装”,波兰一立陶宛同骑士团的战争终于爆发了,波兰史称“伟大的战争”(1409-1411)。开战后波兰与立陶宛联合作战,于9月攻占博德哥煦要塞。但作战行动迟疑不决。1409年秋就签订了停战协定。

      1409年冬,条顿骑士团和波兰、立陶宛一样也在准备采取决定性的军事行动。条顿骑士团得到西欧各国的大力支持,到1410年夏已建立起一支以重装骑士和步兵为基础的装备良好和组织健全的军队。条顿骑士军装备有大炮,连同外国雇佣军在内人数达到6万人,由大团长乌尔里希?冯?雍宁根指挥。作战时,条顿军一般成四线队形作战,在最前面的是富有作战经验、装备齐全的骑士。

      波兰军由各封建主的民军和数量不多但装备精良的雇佣军部队组成。各封建主遵照国王的旨令自带武器,乘马率领队伍到集合地点报到(所率队伍的数量视片地大小而定)。骑兵和步兵混编成“霍鲁格维”(翻译为中队,人数不一,一般500人上下)。立陶宛军是按地区原则编组的,各团官兵来自下属各区或公国,以该地区名称定名。波兰一立陶宛军队中还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和捷克人组成的团。波兰一立陶宛军通常编成三线的战斗队形;第一线(前卫)的任务是顶住敌人的攻击,打乱敌人的战斗队形,第二线(基本兵力)的任务是从纵深向前实施突击,粉碎敌人的中央部分,第三线用作预备队。1409年冬,波兰和立陶宛双方在布列斯特一利托夫斯克会商作战计划,规定波军应于1410年夏季前在沃尔波尔日集中,立陶宛军队和罗斯军队在纳雷夫河一带集中。军事行动开始后,联军应立即会合,向骑士团首都马尔堡挺进。1410年夏,波兰军队已拥有51个中队(“霍鲁格维”),其中波军42个,俄军7个,雇佣兵2个;立陶宛大公国提供了40个“霍鲁格维”,其中有俄罗斯军队36个“霍鲁格维”。根据维托尔德大公和克里木王公达成的协议,有数千名鞑靼骑兵参加立陶宛军作战。摩拉维亚与捷克骑士(其中包括后来成为胡斯党领袖的杨?杰西卡)也前来援助联军。联军总数达6万余人,略多于骑士团军队。

      3、命运攸关的决战?D?D格伦瓦尔德会战

      1410年6月22日,瓦迪斯瓦夫二世国王统率的波军从沃尔波尔日出发,7月2日在切尔文尼同维托尔德大公的立陶宛一俄罗斯军队会合,向马尔堡进发,7月9日,联军越过骑士团边界,并攻占了几个重要据点。7月10日,联军抵达德雷文次河渡口,并查明,对岸工事坚固,已有敌军占领。骑士团指挥部计划在联军渡过德雷文次河向岸上工事发起冲击时将其击溃。联军在判断情况后,决定放弃在不利条件下实施攻击的计划,退至佐耳陶(贾尔多沃),以便转向北面,迂回条顿军的筑垒阵地。为了阻止波兰-立陶宛联军闯入骑士团领土,乌尔里希?冯?雍宁根大团长急忙赶到丹涅贝尔格。7月14日傍晚,条顿军主力在格伦瓦尔德(日耳曼人称为坦能堡)与丹涅贝尔格一带布阵,此时,波兰-立陶宛-俄罗斯联军也向该地区接近。

      1410年7月15日,波兰-立陶宛联军在格林瓦尔德地域时与条顿骑士团团长乌尔里希?冯?雍宁根率领的骑士团主力遭遇。骑士团共约2.7万人,分为51个旗连。十字军骑士们十字军骑士在两公里半的正面上排成两线:其右翼是利希滕施泰因指挥的20个旗连;左翼是瓦伦罗德指挥的15个旗连;其余的16个旗连部署在第二线为预备队。条顿骑士团把自己的部队部署在高地上,以迫使对方沿坡向上进攻。联军共3.2万人,由波兰、立陶宛、鄂罗斯、瓦拉几亚、捷克一摩拉维亚和鞑靼部队组成,合编为91个中队(“霍鲁格维”)。联军在两公里的正面上布成三线式战斗队形:立陶宛大公维托尔德率领的40个立陶宛一俄罗斯中队在右翼展开;王家元帅兹比格涅夫率领的42个波兰中队、7个俄罗斯中队和2个捷克中队在左翼展开;右翼配置有鞑靼骑兵;联军阵地的右翼侧与后方为沼泽地和马尔沙河所掩护,左翼侧为森林所掩护,不易接近。双方的臼炮和弩手在阵前占据了发射阵地。

      格伦瓦尔德会战是从骑士团的臼炮齐射开始的,但骑士团的炮火并未给联军造成重大损失。鞑靼骑兵和维托尔德的第一线军队向十字军骑士左翼发起进攻,但被瓦伦罗德的骑士击退。维托尔德的第二线和第三线军队投入战斗,但又被条顿骑士团击退,且遭追击。谢苗?林格文?奥利格尔多维奇公爵率领的俄罗斯3个斯摩棱斯克中队挽救了危局,牵制了瓦伦罗德部分兵力。这时,波兰各中队向十字军右翼发起了猛烈冲击,突破了利希滕施泰因军队的正面。波军进攻的得手,使得立陶宛军重整旗鼓,阻止了敌人的追击,并转入进攻。经过激战,立陶宛和俄罗斯各中队合力击溃了瓦伦罗德的骑士军左翼。然后,左翼的波兰、俄罗斯、捷克军队以及前来增援的立陶宛、俄罗斯各中队合围了利希滕施泰因骑士军右翼,并予以歼灭。骑土团大团长雍宁根命令预备队进入战斗,但瓦迪斯瓦夫国王也派出了第三线军队与之迎战,击溃了条顿骑士团最后几个旗连。雍宁根大团长以下的骑士团所有指挥官全部战死,骑士团大部就歼。会战以波兰?D立陶宛一方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此后联军进入骑士团领地,敌城市与城堡不战而降。7月25日,瓦迪斯瓦夫?雅盖洛国王和维托尔德大公的军队乘胜追击,逼近马尔堡,但因行动分散,攻城未果。围城两个月,毫无结果,联军遂撤回波兰王国境内,骑士团免于全军覆没的命运。1411年2月,经匈牙利国王齐格蒙特?卢森堡调停,波兰?D立陶宛和条顿骑士团签订了托伦和约:在雅盖洛和维托尔德死后,立陶宛将收回日姆兹,波兰则收回多布任地区,东波麦拉尼亚仍处在骑士团占领之下。此外,骑士团还向被兰一立陶宛赔偿l0万布拉格格罗什的战争损失。和约的宽容条件同战争的伟大胜利相比是很不相称的,这主要是由于德、匈等国干涉和威胁的结果。但是,格伦瓦尔德的胜利使骑士团毕竟再也不能拥有以前的政治和军事实力了。

      4、梅尔诺和约

      尽管托伦和约的条款是非常宽容的,但骑土团仍不履行和约条款,拒绝偿付赔款,并且不断制造边境事件,新的战争有随时爆发的可能。在这种形势下,波兰和立陶宛于1413年l0月在赫罗德洛签订了新的条约,重申了两国联合的原则:立陶宛仍将是由大公统治的独立国家,但是承认波兰的宗主权。为了使立陶宛社会接近波兰社会,雅盖格和维托尔德使信奉天主教的立陶宛贵族享有同波兰贵族一样的特权。此外,还有近50个立陶宛大贵族的家族获得了波兰贵族的纹章。立陶宛贵族逐步波兰化。

      随着波兰―立陶宛同骑士团关系的恶化,波兰一立陶宛方面提出了收复东波麦拉尼亚、赫翁诺等波兰失地和立即把日姆兹归还立陶宛的要求。1414年和1419年,雅盖洛国王对骑士团发动了两次战争。1422年9月27日,双方在梅尔诺湖畔签订了和约,波兰没有取得重大的领土收获,而立陶宛却收复了日姆兹。梅尔诺和约结束了近200年的波兰―立陶宛同骑士团的冲突,制止了骑士团的扩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6 格伦瓦尔德会战对阵形势简图

      待续

    • 家园 西兄写得真好

      可惜老兵对欧洲史是门外汉,只有高山仰止的份,没法子说话了。

      • 家园 也是以前为了应景,临时恶补写的

        回头看看,不满意很多,没时间再去改写。见笑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