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血战.元帅.集结号 上 -- 萨苏

共:💬141 🌺63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的是尹军长吧?
        • 家园 逃不出萨大的法眼

          呵呵,二野好这口的还真不少,

          二纵的陈司令,六纵的王司令,您提到的苏政委,还有四纵的周旅长都是个中高人啊! 尹军长算是小辈了.

          • 家园 周旅长?

            周希汉?

            刚查了一下,他在海军时,还真是狠。黄永胜恐怕这方面都不如他。

            陈司令,再道; 王司令,近山;苏政委,振华。

            对了苏振华的前妻到底是怎么回事?谁要求离婚的?反正苏倒是讨了个年轻老婆,估计是没事偷着乐。

            刚查了一下,网上相关文章,有关苏振华、周西汉的事,真是为尊者讳呀。某些部门不知道总设计师极其厌恶这二位吗?

      • 家园 二野战斗力不强有多种原因

        比如说自跃进大别山到淮海决战之间部队疲于奔命,没有时间整训.不可能象四野那样有大半年的时间总结,整补,大练兵.部队战时要打,平时要练.很强想象一支平时没机会练兵的部队战时能有上乘表现.

        其二,林总提出了六个战术原则,陈粟也提出了以战教战,一野搞起了三查三整.而二野有什么?只有刘帅翻译的几篇苏军条例.很难想象大老粗们能真正读得懂苏军的条例.

        兵没法练,将也没练成,和兄弟部队一比,别人在前进,自己在原地踏步,自然战力悬殊就不奇怪了

      • 家园 西北野战军有部分是晋绥军区调过来的。

        194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晋绥军区第1纵队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所辖新编第4旅、教导旅、警备第1、第3旅,共6个旅2.8万余人组成陕甘宁野战集团军。

        3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所有驻陕甘宁解放区的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统归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指挥。同时,成立西北野战兵团,撤销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番号。彭德怀兼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张宗逊任副司令员,习仲勋任副政治委员,张文舟任参谋长,徐立清任政治部主任,王政柱任副参谋长。下辖第1、第2纵队(3月17日由晋中入陕归建)、教导旅和新编第4旅,共2.6万余人。

        8月初,晋绥军区第3、第4纵队入陕拨归西北野战军建制。西北野战军总人数达4.5万人。

        l0月11日, 由教导旅、新编第4旅组成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罗元发任司令员,徐立清任政治委员。至此,西北野战军已发展到5个纵队和1个直属山炮营,共7.5万人。

        1948年7月,以晋绥军区独立第10、第12旅,组成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彭绍辉任司令员,孙志远代政治委员。同月,以晋绥军区第1 1、第14旅和骑兵旅组成西北野战军第8纵队,姚喆任司令员。

        1949年2月1日,遵照中共中央军委1948年11月1日颁布的《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和1949年1月15日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西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阎揆要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王政柱、李夫克任副参谋长,张德生任政治部副主任。所属各纵队依次改称第1、第2、第3、第4、第6、第7、第8军,骑兵第1、第 2旅改称骑兵第1、第2师,总兵力l5.5万人。第7、第8军继续留晋中和晋绥地区作战。5月,第8军与绥蒙军区合并为绥远军区,隶属华北军区。为加速西北解放战争的进程,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决定,6月,第18兵团(周士第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60、第61、第62军)、第19兵团(杨得志任司令员,李志民任政治委员,辖第63、第64、第65军)由晋入陕归第一野战军建制。第7军亦随同归建。同时,第一野战军原属6个军组成第1、第2两个兵团。第1兵团,王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l、第2、第7军;第2兵团,许光达任司令员,王世泰任政治委员,辖第3、第4、第6军。第一野战军总兵力已达34.4万人。

        • 家园 谢谢 GUOGUO

          1947年一年,不算调入的3纵4纵,相比起始的兵力,西野还是发展了不少.

          中野跃进了一下,损失的人马超过了西野47年10月的全部兵力.

          后来的18,19兵团, 跟西野关系不大,在老彭手下也没几天.

      • 家园 这么比就不公平了

        彭总在西北是内线作战,有陕甘宁边区的群众做基础,有边区政府和地方武装全力配合,有晋绥根据地的粮食支持,虽然十分艰苦,但通过充分发挥这些内线作战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胡宗南在数量上的优势。

        而刘邓是深入国统区的外线作战,一没群众基础,二没地方政权,三没有后勤补给,作战难度和内线作战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其实看看进军大别山之前,刘邓依托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一系列漂亮仗,就会了解内线作战或者依托内线作战中野能打成什么样了。

        说句题外话,林彪在东北打的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依托根据地作战,而东北根据地的人力、物力、财力能支撑住他的这种作战法方式。即使到了辽沈战役前,林彪的优势已经那么明显了,但面对毛泽东的深入敌后夺取锦州战略,林彪仍然犹豫了多半年,可见这种深入敌后无后方作战,军事家们是多么慎重。

        就千里跃进大别山而言,当时无论换了谁都好不了多少,刘邓敢打,还能打成那样,可以说是殊为难得了,也难怪老邓多年后提起来还激动不已,说是中野挑了重担,此言确实不虚。

        • 家园
        • 家园 说得极是

          就千里跃进大别山而言,当时无论换了谁都好不了多少

          我认为应该进一步说,“刘伯承打成那样,谁敢说能比他好!”

        • 家园 这个就要说到毛泽东识人用人之能,及其军事天才之所在

          毛泽东的军事天才,不在于其先天自知自明,而在于其对军事原则的创造性发挥。

          举个例子。游击战十六字诀是朱德早年在云南山地丛林剿匪时总结出来的。毛泽东慧眼独具,将游击战上升到战略高度,与持久战相结合,最终打败日本人。

          而刘伯承独创了一套外线作战的理论,叫“敌进我进”。乍一听好像是跟十六字诀的“敌进我退”唱反调,然而毛泽东十分准确地把握住了这套理论的精髓,并将之发扬光大,才有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宏伟战略构思。

          正因为如此,刘伯承才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不二人选。也因为如此,刘伯承在接到任务后,尽管十分清楚这个任务的艰巨性和挑战性,仍然欣然受命。在这个问题上,只有他,才能最好地理解毛泽东的战略意图;只有他,才具备最好地执行这个战略计划的能力。

        • 家园 林彪的根据地也是他自己打下来的

          刚去东北的时候,他可没这么阔气, 黄老所谓”七无”的电报就是部队刚进入东北时的写照, 那可是比刘邓进大别山更艰苦, 可人家不都挺过来了吗?

          总是强调客观,为什么不能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 同样是面对上级不甚合理的命令, 同样是一方大员的林和粟是怎么做的呢? 彭在抗战中和后来的朝鲜又是怎么做的呢? 不能说都是别人不敢挑重担吧?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人家是对的!

          • 家园 东北和大别山能一样嘛?

            换做现在,天津河北附近突入的敌军和广东珠三角地区的敌军的重视程度能一样嘛?

            东北有苏联明里暗里的照顾,经济也好,大别山除了山什么都没有,中央调了十万军队十万干部去东北,中央委员就去了多少个。大别山是为了牵制国军,本身目的就不一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