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萨苏大佬,请不要在文革的问题上误导台湾的朋友! -- 土人在外

共:💬718 🌺3353 🌵4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问身份证是什么时候推出的

            我自己回答这个问题吧.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到1986年才推出身份证制度.在这之前,农民如果外出的话必须去开介绍信.而同一时期,相当多的城市居民拥有工作证,学生有学生证,所以他们的行动自由要大得多.

            在更加重要的工作权上面,农民只能在自己出生地所在的生产队从事农业劳动,想调动到其他生产队很难,想进城工作几乎不可能,哪怕是打工也不行.与这一政策相对应的,技校是城镇居民的专利,农民是没资格考的.

            另外农民是没有劳保和退休金的,尽管他们也交公粮.顺便说一句,养儿防老在现在的农村还有重大意义.

            正由于差别这么大,想从农民身份变成城镇居民就成了mission impossible.可能性最大的是考大学或中专,俺们村人口两千左右,到80年大概有两三个成功了.另一途径是参军,我没见过成功的,参军时吓傻的倒有两个.结婚可不是什么途径,城里女子几乎没嫁给农民的,WG这一特殊时期除外,农村女子如果嫁给城里人,生的子女还是农民.

            我觉得那个时候中国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差别不亚于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

            • 家园 不具有典型性

              俺们村人口两千左右,到80年大概有两三个成功了.

              你们村的比例太低了吧?不具有代表性。其他同学说说?

              另一途径是参军,我没见过成功的,参军时吓傻的倒有两个.

              这个比例也难以置信。我的岳父就是参军后进城的。

              • 家园 你的例子也不具典型性

                我是普通人一个,我说的只是我看到的情况.

                我个人觉得我们村80年前考上大学中专的不算少了,可以算江浙一带的中偏下水平.

                说到当兵的,我们村确实没有通过这一途径进城的.但是在军队入党的不少,我们村80年后在地方上入党的一个没有,所以现在的村里比较年轻的党员倒都是退伍军人.当然这一情况肯定和民风有关,浙江还是比较重文而不重武的.

            • 家园 照你这么说,出嫁的妇女又该怎么办呢?

              在婆家睡觉,在娘家劳动?

              • 家园 这是另外一门事

                不知道飞将军是不是在国外生活.我在德国生活,所以对德国的移民法略知一二.总结起来就是,凡是和德国人结婚,那么获得德国的居留乃至国籍几乎没有任何障碍,而普通人如果想凭学习和工作在德国取得居留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而当年农村处理出嫁的妇女几乎是同一道理.更何况嫁娶乃是互通有无,一进一出基本上是动态平衡,谁也不好刁难谁.

                • 家园 也不见得是另外一回事啊

                  据我所知,当时城里人很多连这点迁徙权也没有呢,许多夫妻解决不了两地分居的问题,有些连周末夫妻都做不成,只能一年见几次面。

                  那时候的问题,是普遍的匮乏,并不是城乡隔离,城里人并不比农村人强很多。

            • 家园 农民是以村或生产队为单位拥有土地的,如果他们迁徙到其他的生产队

              迁出地的土地所有权他可以放弃,目的地要不要给他分地?分地需要哪些人同意?目的地的村民会不会欢迎外人来分他们的土地?

              • 家园 这刚好证明了依附于集体土地的农民很难享受平等吗

                以前的制度决定了农民几乎没有任何迁徙自由.假如某人出身的家庭刚好是某一生产队里的小姓,那他想享受生产队这一小集体内部的平等都很难.

                而现如今,一个民工至少还可以从剥削最厉害的包工头那里跳到剥削次厉害的包工头那里.

                • 家园 那你说怎么办?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然后隔个几十年再来一次土改?

                  什么叫“依附于集体土地”?你不要土地了谁还能捆着你?进城?好啊,让你去,有什么活留给你做?

                  • 家园 看来你还真不知道土地能捆住人

                    “依附于集体土地”就是你必须在某一生产队劳动,否则你的口粮都没着落.首先不存在你要不要土地的问题,而是你要不要参加某一生产队的问题,因为这些集体土地是属于这一生产队的.当然如果你选择离开,你可能会饿死,因为农民是没有粮票的,没有口粮也没有粮票可会饿死人.

                    正因为那时候离开生产队进城会活不下去,现在去城里打工至少饿不死,还往往比留在老家务农还好一点,说明了现在的自由和开放非常珍贵.

                    至于要不要每几十年来一次土改,我个人觉得不必了,但是我作为一个工程师对这个话题确实没什么研究.

                    • 家园 不是土地能捆住人,而是土地分配捆住人

                      在那个时候,作为一个真正的农民必得拥有一块地才能保证进行生产以养活家人,这个前提你反对吗?地多人少的村子可能不在乎迁几个人来分块地;地少人多的村子你怎保原村民不抵触外来户来分食?

                      那时候离开生产队进城会活不下去,现在去城里打工至少饿不死,还往往比留在老家务农还好一点,说明了现在的自由和开放非常珍贵.

                      现在的农民工能在城里找到工作是因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扩张而造成的,现在的基本状况和2.30年前大不相同,岂可同日而语。而且随着基本状况的变化,户口政策也开始有了变化,这一点你为什么看不到?

                      或者我们可以这么埋怨TG:为什么你们不在建国的时候就建现在这麽多的工厂呢?

            • 家园 仅仅不满是不够的,还应该考虑具体的状况

              在更加重要的工作权上面,农民只能在自己出生地所在的生产队从事农业劳动,想调动到其他生产队很难,想进城工作几乎不可能,哪怕是打工也不行.与这一政策相对应的,技校是城镇居民的专利,农民是没资格考的.

              以当时的工业规模和城市容量,如果放任人口自由流动,大量农业人口进入城市以何谋生?居于何处?
              想从农民身份变成城镇居民就成了mission impossible.可能性最大的是考大学或中专,俺们村人口两千左右,到80年大概有两三个成功了.另一途径是参军,我没见过成功的,参军时吓傻的倒有两个.结婚可不是什么途径,城里女子几乎没嫁给农民的,WG这一特殊时期除外,农村女子如果嫁给城里人,生的子女还是农民.

              单以个人所见是难以概括全貌的,随着工业规模的扩大而吸纳了一部分农业人口这也是客观事实(并不仅仅是WG时期)。

              • 家园 对过去有点怨言也不允许,未免霸道了点

                我承认我说的只是我所了解的一点事情.我没能力也无意去研究解放后几十年城乡差别的历史发展问题.但是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把这些情况介绍给大家应该没什么问题.

                我相信你是承认解放后中国农民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待遇,那么现在我对这一历史情况发点不满和牢骚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吧,不至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另外我主要描述的是国家政策把人民生生地分割成城市居民和农民两大块.至于国家的工业化是否吸收了一部分农民和我的话题的关联并不紧密.

                • 家园 乱侃几句

                  我承认我说的只是我所了解的一点事情.我没能力也无意去研究解放后几十年城乡差别的历史发展问题.但是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把这些情况介绍给大家应该没什么问题.

                  不全面的去看问题怎么保证自己的看法更接近于正确呢?

                  发点牢骚和不满没什么,但你总的发的有点道理吧?揪住户口制度的消极作用不放对其积极作用却不屑一视,如何服人?发展到有些人一口咬定是农村人养活了城里人,这不是闹笑话吗?

                  还有,户口的划分标准有两个:地域(城市.农村);从业性质(农业.非农)。两个标准相结合而细分为四小类:城市农户;城市非农户;农村农户;城市农户。各自情况自有不同之处。想谈这个把基本概念搞清总是有用的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