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初来.说一说不该说的话.文革的记忆! -- 观望者

共:💬148 🌺462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只告诉你一句话,议价粮油从来就没有过,

            六零年两毛一个烧饼?陈云上台以后才有议价,五块钱一块的蛋糕人人都知道,两毛钱就能买一个烧饼了?

            别把烧饼不当点心,说两块钱还有可能。

            70年代9.13以后,才有议价点心。请你告诉我,议价米在那里卖?粮站?还是自由市场?

            对了,顺便说一句,“议价”不是“黑市”的意思。

            基本上票证以内的东西,还是有供应的。缺的是粮票以外能买到的食品。所以一般城市里面,三年困难时期挨饿的有,饿死人的基本没有。

            后半句是对的,不是“基本没有”,一般城市里就没饿死过人,饿死的都是农民。前半句就不对了,“基本票证”是什么?你该知道那时中国有多少票证吧,文革时都不能保证,困难时期还能保证?饭都吃不上,还有豆腐?你不能把陈云上台以后的变化扯到60年来。

            • 家园 你这个人怎么这样

              人家说一下自己的亲身经历,你大多道听途说,还对人家指责来指责去,太过分了。

              人家多少年的青春因为文革和前后的政治运动耽误了,谈谈自己经历的实情,你有什么资格怀疑人家?

      • 家园 有一点不同看法

        在武斗的重灾区,革委会成立后武斗并没有停止。比较有名的有蚌埠武斗。大部分地区的武斗多转向小型化、地下化。而且这之后的武斗多被称为“冤案”。

        我的看法是9.13事件之后。武斗才趋于平息。

        另外,六零年卖猫的事。80这个价格我也觉的有一点不可思议。但我认为是数字记错了。那年月城市里因为饿,“撑死”的都有。农村里就更苦一些。陆文夫在<<美食家>>一书里记载自己当时的工资是75元。那还是在1957年。60年那种饥饿,人做点出格的事情不难理解。

      • 家园 南京物价要便宜些吗?

        向老汉儿证实了,重庆59年底,60年初没有粮票,圆蛋糕(约一两)5块一个。(江北区黑市价)。

        • 家园 他们不困难

          能买的就不困难,当时还是能买到时更便宜的东西。

        • 家园 黑市蛋糕没买过。

            那时蛋糕是普通人的高档食品,偶尔会吃,但吃的很少,记得当时的正常价在一毛五到两毛,一两粮票,如果按黑市是五倍的价格也就不到一元。

            那时的人主要是缺充饥的食品,不是缺高档食品,所以一般人也不会为了填肚子而去买这些高档食品。

            实际上“黑市”的一般食品比国家供应的贵不少,但不会贵到几十倍,因为那时绝大部分人手里钱也不多。那时的工资一般在三十到一百之间,多数工人(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参加工作的)也就在四五十元左右,而且双职工并不多。所以黑市价格卖不了很高。

            在三年困难的后期,(前期已经一定程度上开放了自由市场,这叫黑市)国家出台一个政策,拿出一小部分质量高些的商品卖高价,这是在国营商店,不收证券,主要针对一些高工资(如高级知识分子、高干、拿定息的前资本家等)的人,普通人也可以偶尔打打牙祭,我就买过,一次春游老爸给我的五毛钱没花,买了“高级糖”,印象中也就一元多一斤。当时把这类商品叫高级XX,有个段子说:高级饼,高级糖,高级老头上茅房,茅房没有高级纸,急得老头(后面忘了)。在我的印象中,俺老爸从来没有买过这种高级品,他那时工资110,算相当高了。

            如果圆蛋糕5块一个,你想想拿三十到五六十元工资的人谁会去买来吃?就象现在你如果拿四五千元工资,拿五百元去买个蛋糕,还要考虑怎么能把肚子填饱,你会买吗。

          • 家园 在三年自然灾害之前不是特别了不起的高档食品

            还是重庆,在59年以前,一般工人家庭(三钢厂双职工)能吃得上蛋糕,应该不算是高档食品。只是在那几年供应突然一下就很紧张了。(老汉儿在三钢厂当工人,说他们那一批没考上大学的青工进厂时,厂里还有农民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毕业,农民工就被退回原籍了。)

          • 家园 花一朵,不过有人抢了先。
          • 家园 流沙河有一段话纪录三年时候的事情

            看到农民进城蜂拥购买高价点心,在日记中写道:“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流沙河说后来每看到这段都想打自己

            • 家园 萨大呀,

              萨大呀,流沙河前后两种说法互相否定,必有一个是违心的。俺来发挥一下想象力:

              可能1:他当年写的是假日记,为什么呢?。。。?可能是他当年写日记的时候,有单位领导在旁边逼他写假日记,不写不发工资。但他几十年后说的是真话。

              可能2:当年日记是他自己记的,说不定已经在什么地方发表过了。后来那么说是因为说了否定前三十年的话就会升官(想想张贤亮、王蒙、巴金、季大师、刘亚洲)。

              哪一种可能性大呢?俺认为是第二种。

            • 家园 这些高价点心在现在的收入来看是非常非常便宜。

                但对那时候的收入是天价,不是饿得没办法不会成谁去买。

                对现在的年青年人来说难以想象,就是经历过的老年人的记忆中也会记成偏高的价格。

                我对那时的一些价格记得比较清楚,因为我是家里男孩中的老大,经常是由我去买东西。就这样我还是用当时的工资水平核算了一下才敢写出来。

                以下是记得的南京的一些价格,各地有点不同(国家供应价格):

                秈米:一毛一分九,上粳米:一毛四分五,面粉买得少,好象是两毛不到一点。以上是每斤,要粮票。

                菜籽油两元多一斤,要油票。

                饭馆的白米饭:两分一两,烧饼,五分二两一只,油条:五分一两两根,阳春面(无任何菜):九分二两,一毛一三两,猪肉馄饨(基本见不到肉)一毛一一两,猪肉锅贴,一毛三(还是一毛五)一两。赤豆元霄:五分一两,酒酿元霄:一毛一两(不是有馅的汤团)。都是要粮票的。

              -----我也来学个华丽的分割线------

                盐水鸭:七毛多,猪头肉:五毛八。

                猪肉:统货八毛多,净肉九毛五,猪板油(生)两元,鸡:一元出点头,带鱼:四毛三,螃蟹:四毛三还是四毛五,海鱼也是四毛几,鸡蛋:七毛八,春天旺季减价成六毛五。

                苹果:最好的红香蕉五毛,等级低一点的国光等只有三四毛,桃子上市时能卖到四分钱一斤,水密桃要一毛到一毛五。西瓜四分,最旺时能卖到两分。

                国营菜场的青菜(北方可能叫小白菜)两分一斤,(文革中菜场没青菜卖时到自由市场两毛一斤),豆腐记不清了,好象是两分钱一小块,要豆腐票。

                分割线以上一直到改革前都没有变动,分割线后的从文革中期开始有点上涨。比如说西瓜,到七九年卖到一毛到两毛。上等红香蕉苹果七几年在海勃湾卖七毛一斤(我只喜欢吃这种)

              • 家园 南京老哥

                其实应该叫您南叔的,您与其零打碎敲地和这几位磨牙,不如单独写一篇。

                家父比您大几岁,关于那段时间的回忆和您写的差不多,只是他没有城市生活经历而已。

                提示:

                24小时内给同一个人送花的上限为6!

                • 家园 同时兄弟的建议。南京兄把这些认真写一写,也是历史的见证。
    • 家园 话说多了,马脚就会露出来。

      在生产队的后墙撒了一泡尿.那墙后面就是他们早请示的圣地.那里挂着伟人像所以就是反革命.三个月后处决...

      请示的圣地在什么地方?后墙?搞笑吧。

      兄弟我知道我们这里有个这样的一个那时候的事六零年.街上有两孩子见了一死猫.就两人拿到市场去卖.结果卖到八十快钱

      文革哪一年开始?六零年?

      谈文革,你就谈文革,你加塞那么多什么私活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