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浅议媒体 -- 颜子

共:💬13 🌺4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浅议媒体

    最近在西媒在西藏失实报道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我想写一下自己八年来阅读不同类型西媒的一些心得和看法。

    媒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现代媒体,作为一种沟通的渠道,有三个不同的角色:

    1。Messenger(信差):媒体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功能就是传达信息。比如某某地发生大洪水,媒体就要报道。这个也是媒体存在的价值。

    2。Missionary(传教士):媒体通常有自己的理念和所代表的利益团体。这样的角色决定了他们如何传达信息,以及在评述的时候得角度。比如说如果一家公司推出一个新产品,经济性的媒体就会从市场,经济效应的角度来报导,而科技性的媒体就会从技术方面来报导。

    3。Entertainer(娱乐者):现代媒体在市场经济商品化的后果,就是媒体必须同时是一个商品,必须具备娱乐受众的能力。

    从这三个不同角色就可以引申出影响媒体的报道路线有几个不同的团体:

    1。操笔的人。

    2。后台老板。

    3。广告商。

    4。读者。

    而一个成功的媒体的衡量标准是一个广大的读者群。读者多了,广告就会多,老板就有钱请更多更好操笔的人。

    所以我看媒体上的文章,通常会把文章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成分:

    1。资料,数据,这些是文章中唯一“客观”的东西。就好像沙里淘金,这些是普通读者最不感兴趣的东西,但也是最有参考价值以及收藏价值的东西。

    2。文章的呈现手法。这里有两个部分,选择怎么样的资料,以及如何呈现这些资料。这些手法基本上可以告诉我这篇文章的视角。

    3。作者个人的资料。作者的经历很大程度上影响文章的倾斜性。

    4。媒体的读者以及“广告商”。在媒体上的文章的写法很大程度受到这两个团体的影响。必须照顾到读者喜欢读怎么样的写法,以及广告商想宣传什么样的信息。对我来说,读西方媒体最重要的就是了解他们读者的民意以及他们背后的“广告商”的意图。

    西方媒体有各自不同的读者群。左派,右派,激进派,温和派,自由派,保守派等等,这些媒体通常在报道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有不同的slant(倾斜性),这对理解西方人的心态以及分类是很有帮助的。

    而看不同的媒体,也可以了解同一个“广告商”,怎么通过不同派的媒体进行民意操纵宣传,而达到一个统一的目的。

    比如说要妖魔化中国,在右派的宗教媒体就宣传中国压制信仰自由,在鹰派媒体就宣扬中国的军事力量,在自由派的媒体就宣传中国如何压制民运。

    妖魔化中国是一个有策划的媒体行动,特别是到了今日这个局面已经进入所谓Positive Feedback的阶段,就是说在西方不同派系的读者已经接受并且习惯把中国不同程度妖魔化的情况下,中央这场硬战不好打。

    中宣部也有自己的角色:中央政府的喉舌。中央政府的喉舌去和商业媒体骂战或则叫板是很不合适的。所以我觉得中宣部木讷的形象未必不是一个应对之策。

    不过说不好打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从整个国家,民族的角度,这个媒体战其实是很轻易就可以跨过去的东西。因为西方媒体的严重商品化,所以要操控他们,就要扮演他们的读者以及“广告商”的角色。当华人读者以及广告商到达一个critical mass的时候,这些媒体的slant就会是向着我们了。

    最后,看西方媒体不要看到动气。应该研究一下他们的广告手法以及这些媒体所反映出来的民意。这样就可以对中国人,或则说华人在这个世界上所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挑战。

    在了解了我们所面临的一切挑战后,其实任何一个热爱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化的华人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中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希望,而土共是中国的希望。

    最后,我想说明的是,我从来不觉得西方白人是“邪恶”的。他们经历过的历史所形成的文化使得他们在现阶段无法理解我们的处境以及我们的诉求。他们在现阶段是我们的对手,挑战,但不是敌人。不要被他们一些愚蠢的想法以及言论激得思想走上极端。

    • 家园 我认为中国还是需要加强对世界范围内的公关的

      特别是在宣传方面我们需要加强,特别是对英语世界的宣传.

      其实,我一直希望中国政府能利用好香港这个自由港,在香港建立一个独立的电视台,完全独立的运作(跟半岛一样),用英语向全世界广播.这个电视台应该广泛聘用西方的电视媒体人,用西方的视角来广播,希望他们未来能达到CNN的水平.这个电视台应该是完全独立运作的,只要求他们在对中国问题上采取比较公正的态度就可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观众.

      当然,这个电视台的投资可不是小数目,而且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

    • 家园 颜兄才是说到了点子上.
      • 家园 其实,"强大"的西方媒体也没什么不好办的.

        什么CNN,BBC,跟它摆事实讲道理揭露真相当然是一方面.

        其实它摆明了就是阴你的,老早就策划好了的,老和尚也好,国内精英也好,充其量都是活的工具而已.

        如果总是跟这些喽罗见招拆招,战略上是被动的,充其量打平而已,下次它又动动新疆的主意.

        郭靖以前总打不过什么百草仙人,人太老实了,虚招实招总是搞不清,后来洪七公就教他,你管他什么招,

        你就是一招"吭龙有悔",他没办法,就得变招应你,于是这就破了.

        什么答赖,什么马小九,什么CNN,你管他蹦多高,全部是喽罗,盯住CIA背后的根接点白宫,往它的死穴上点就是了,比如,听说你很害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中国会有禽流感,纽约当然也可能会有.

        当然这都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卑鄙想法,我是中国人中素质最差的那种,呵呵,大家笑笑就可以了,与中国政府丝毫不相干.

    • 家园 关键时刻,恐怕西方媒体也是很讲“政治觉悟”的
    • 家园 言之有物,平和热情。花。
    • 家园 ZXB应该向CIA学习

      解密美国中央情报局:搞臭一个国家轻而易举 ZT

        提到CIA,人们往往会同下列事件联系起来:1949年的希腊新法西斯政权、1953年的伊朗、1954年的危地马拉军人政府、1959年的黎巴嫩长枪党武装、1961年的古巴猪湾事件、1965年的印尼西亚苏哈托军人政权……其实,在组织策划这些“杰作”的同时,CIA还肩负着另一项使命。据最新解密的档案显示,CIA对文化领域开展了大规模的渗透,实际上操纵和指挥着冷战时期的文化冷战。

        “美国没有文化部,CIA有责任来填补这个空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两大阵营对立的加剧,冷战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第一次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世界各地的美国政府十分清楚:光依靠军事上的优势并不能确保其胜利,他们亟需在文化领域展一场攻势,取得优势以保证其霸权。正是在这一背景下,CIA(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是1947年7月根据美国安全法建立起来的,虽然说表面上的职责是收集、整理、分析、评估各方面的情报,但实际上,它涉及的范围很快就超越了这些。

        冷战的设计者之一,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处主任乔治. 坎南曾明确地说:“美国没有文化部,CIA有责任来填补这个空白。”坎南十分清楚美国当时在欧洲的处境:一方面自临着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另一方面,在大多数欧洲人心目中,美国普遍被看作是一片文化沙漠,美国人则是一群嚼着口香糖、开着佛莱车、被杜邦包装起来的暴发户和市侩。为此, CIA在其成立之初,就十分明确了其宣传目的:一是反共,“遏制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二是树立美国的下面形象,也就是“系统地、科学地为美国的生活方式塑造形象”,开展“长期的思想运动”,来输出美国的生活价值。

        作为文化冷战的第一次尝试,1947年,美国在战后的德国开办了“美国会堂”,为了同苏联人在德国开办的文化会堂相抗衡,这一机构在寒冷的冬季提供了舒适的阅览室,放映电影,举办音乐会、报告会和艺术展览。当然,“一切活动的首要重点就是宣传美国,”“改变德国的思想、道德、精神和文化的方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美国当局精心组织和出资资助当时能够代表美国正面形象的各种文化产品,从最高档的歌剧、戏剧,到适合一般大众口味的小说等,所有的目录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以保证能够达到宣传的效果,像纪德的《从苏联归来》,就曾经被作为重点宣传品。

        “我们根本花不完,要多少有多少,而且没有人查账”

        CIA成立伊始,正值美国在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开始。根据协议,在援助资金中,有5%作为秘密经费留给美国政府,其对应的资金大约2亿美元,全部划给CIA,以作为冷战之用。

        正是有了大量的资金作后盾,CIA在其进行的文化渗透和冷战中,规模急剧膨胀。用一名当时在情报局的工作的人员的话来说:“我们根本花不完,要多少有多少,而且没有人查账”。

        为资助欧洲自由委员会建立自由欧洲电台用了16种语言对苏联和东欧进行广播,1950年CIA一下子就专门拨出1000万美元,为资助美国大都会到欧洲演出,CIA一下子拿出了75万美元。

        这一活动最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就是1950年6月成立的文化自由代表大会。表面上这是一个争取文化自由的组织,实际上却是CIA一手组织和策划的,其真正的目的也是由CIA所规定的:发动一场广泛而具有凝聚力的运动,对它的知识分子同行们施加一种压力,使他们脱离共产党外围组织或一些同路人组织;从独立的角度支持美国的外交政策目标;应当成为传播美国文化成就的使者,对美国心的某些方面包括美国的人权记录的反面批评作出反应,等等。一句话就是要成为美国的文化“桥头堡”。在长达十几年的活动中,CIA为其提供了几千万美元的费用。

        “最好的宣传就是做得好像从来没有做过一样”

        “最好的宣传就是做得好像从来没有做过一样”。精通文化冷战的美国心理专家克罗斯曼曾经这样说过。这也许就是美国CIA进行文化冷战的“行动准则”。

        为了遮人耳目,CIA的一切资金动作都是秘密进行的,最惯用的方式是“安静通道”,就是找一些人和公司或机构,由CIA将经费拨给他们,然后由他们用自己的名义捐给指定的对象,诸如“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卡内基基金会”等大牌基金会,都是CIA的首选目标

        同时,为了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CIA对其资助的对象也作了精心的挑选,煞费苦心,有意同名声不佳的右翼人士划清“界线”,而将重点放到两类人身上:一是欢迎浏览你一定会喜欢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所谓“自由派”;二是非共产党的左翼知识分子,也就是那些带有左翼政治传统、自认为是权力中心对立面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一些曾经加入过共产党的知识分子,也就是所谓的“非党左派,更是其拉扰的重点对象,要通过这批人的“现身说法,”“使共产党人看不到一点前途”,重用“非党左派”战略因而也就成为CIA“反共政治行动的理论基础”和“美国外交政策潜藏的或秘而不宣的主题。”

        “所有的知识领域,我们都有兴趣”

        作为美国文化冷战的指挥者,CIA犹如一只大章鱼,其触角几乎无孔不入,延伸及文化的各个领域。在它的武器库里,一切意识形态的工具几乎应有尽有,如出版,CIA在五六十年代至少参与了1000多本图书的出版,总之,“所有的知识领域,我们都有兴趣。”

        本来,由欧洲一群愤世谷的青年艺术家倡导的抽象表现艺术并不被美国人看好,甚至被认为“无意识地成为克里姆林宫的工具”,“具有共产主义性质”。但是,当苏联于五十年代在现实主义名义下对抽象艺术开展批判后,CIA立即发觉其中“大有用武之地”。CIA找到同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其幕后就是CIA资助的拉菲尔基金),由现代艺术博物馆出资大量购买抽象艺术作品,并由自由欧洲委员会运用其在欧洲的关系,在欧洲进行了一系统巡回展览。这一活动的高潮是1960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展览,CIA为此项活动出资3万多美元,以扩充其展览内容。

        事后,CIA得意民地说:他们才是“五十年代美国最好的艺术评论家,我们是抽象表现主义的真正缔造者。”

        “把邪恶贴到另一个国家是那么的轻而易举”

        在具体宣传策略上,CIA严格遵循了坎南在国立学院的一次讲演中提出的“必要的谎言是美国战后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概念,不仅散布了大量的所谓“无归属的谎言”,还直接插手,编造出新的东西。

        电影是二十世纪由美国好莱坞催化出来的最大娱乐业,CIA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对大众有广泛影响的工具。除了通过美国新闻署驻在世界各地的工作站,规定和推荐欢迎浏览你一定会喜欢“适合”在哪些国家放映外,CIA还通过渗入电影制片厂和情报人员,直接插手影片的编剧和制作。乔治? 奥威尔是英国最负盛名的政治寓言作家,其代表作《1984年》和《动物庄园》被认为极其深刻地批判了国家极权主义的恐怖。1950年奥威尔逝世后不久, CIA立即派人到英国同其遗孀商谈版权,要求将《动物庄园》改编成电影。在其制作过程中,CIA派人现场指导剧本的修改。结果,影片的结尾完全脱离了奥威尔的原著,而是根据CIA的意见,修改为只留下代表共产主义的面目可憎的“猪”,取消了代表腐败资本主义的农场主义,以激起观众的反共情绪。

        同样,对奥威尔的《1984》,CIA也采用了相同的手法,由美国文化自由主席索尔?斯坦因亲自出马,直接参与剧本的改编。斯坦因明确对该片的编剧要求 “影片应该同当今极权主义,把极权主义同共产主义等同起来。1956年《动物庄园》和《1984年》两部影片同时上映。这两部影片的上映在冷战中所起的作用,连CIA的有关人员在总结这件事时也感叹到:“把邪恶贴到另一个国家是多么的轻而易举。

      • 家园 动物庄园写的不错,没看过改编的电影

        当年奥威尔写完这个,可是被骂得。。。

    • 家园 送花也送宝。Jack老兄真的是沙发专业户?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颜兄,浅字可去之
    • 家园 professional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