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潇水的青铜时代系列之恐龙战争----附录 -- 龙城飞将

共:💬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潇水的青铜时代系列之恐龙战争----附录

    下面的文章转自新浪网的潇水专栏,个人认为精彩非常,特转贴到此。性急的朋友可以直接去新浪网的答话春秋论坛的潇水专栏阅读。同时,俺在此向作者潇水大侠致以崇高的敬意

    附记: 春秋兵器谱

    潇水

      你如果生在春秋时代的话,有幸当了兵或者一般士人,都要练习射箭的。射箭有要求,左手如托炸药包,右手如攀树枝,掌心如握鸡蛋,拉弓要拉到前边只露出箭头,弓身弯曲好似一口井。双臂要求舒展与箭平行,稳定到可以放置一杯水。右手手指夹住四枝箭,一枝射完了上另一枝,不用松手就连续射出。射出的箭要求从下巴底下直穿敌人咽喉,因为那里没有甲胄。这些要求针对的可不是步兵,而是站在奔驰颠簸的战车上的车兵。不容易啊!

      春秋时期已经使用“复合弓”,顾名思义,弓体由多种材料叠合而成。辅弼的“弼”字,就形象地给出了复合弓的造型,各材料之间配合一起,弼也就是协助的意思。复合弓的射击精度和杀伤力非常可怕,最大射程400米,有效射程60―80米,近距离可以穿透一头野牛,威力和有效射程等于现代一般的手枪。

      因为倔强系数不同,将各种材料粘和在一起成为复合弓,工艺要求极高。首先讲究取材的季节,加工的气候。冬天采来柘木――必须选用柘木,是上等的制弓木料。把柘木浸在动物犄角熬成的胶里(最好是用大黑牛的犄角熬胶),一直泡着,泡到夏天再拿出来加工,秋天合成弓体。弓体是“三层合一”结构,非常硬,装弦的时候必须借助膝盖的力量才能把两头扳转,即刻安上弓弦加以固定。弓弦绷得紧极了,像琴弦,一拨就能发出响声――弦乐器就是这么起源的。弓体的中层是柘木薄片,外用几层上等竹片,最外层是牛筋,再用蚕丝绕紧,表面涂漆增加韧度,漆上作画加强美观,并且镶嵌金玉,精细雕刻,弓角两端饰以华丽的鹿犄角。漂亮的弓简直就是工艺品,诸侯之间互相赠送。做一张上乘的弓需要花三年时间。

      上等弓的拉力在120斤,特别力气大的牛人,能拉300斤强弓。对付弓的是盾。步兵盾高1米,宽60~80厘米,形制狭长,中间微凸为了卸掉箭矢打击力。内侧以木框为骨,外蒙多层麻织物和皮革,最后涂漆施以彩绘,上面画上吓人的兽头。这样的盾,没有金属护层,以养由基射穿七层皮甲的神力,完全有可能洞穿。

      春秋时代,青铜戈、矛、戟是主战兵器,它们的样子在书中前文都有介绍,这里要说的是它们的柄。柄不是一根光棍子(像古装电视剧上那样),而是硬木削成八棱体(横截面为八边形),外边再附上八片竹片,用牛皮带子像捆羽毛球拍那样,螺旋地把整个八棱体硬木与八片竹片缠紧。牛皮带子外面,再刷上血红色或黑色的漆皮,甚至漆画图案,很精美。这种柄的截面是椭圆形以便掌握,称作“积竹柄”,就是以木棒为芯,外贴多片竹片。它的特点是有弹性和韧性,耐用,刚柔相济,坚忍不折。最近看《三国演义》电视剧,那些士兵的枪都是一支剥了树皮的木棒连着一个铁枪头,吕布戟的那根木棒还是曲的呢,好差劲啊!

      步兵的戈、矛,柄比车兵的短,大致80公分,单手使用,另一只手可以执盾(称为“干”――所以你知道“干戈”是什么意思了)。

      商朝时候曾有青铜刀而没有青铜剑,到了东周春秋时代,刀却变得很少见,而成了剑的时代。这是因为青铜器不适合铸成刀。刀的作用是劈砍,但青铜材料脆硬的弊端,使它不利于劈砍,砍劲大了就断。所以,春秋时代少有青铜刀。春秋时代的青铜剑也不利于劈砍,劈大劲了就断,都是用尖儿捅。且只以五十公分为宜,很短,才一尺多长,剑长了更容易断为两截。后来,秦始皇的剑估计是铁的,铁柔韧性好,不易脆断,所以剑长可增到一米四,被荆轲袭击时,长得都拔不出来了。后代剑的标准长度,以垂手倒持把柄,剑身上擎,剑尖抵达眉毛为宜。过短了,打架吃亏,过长了,抡起来削自己脑袋(李连杰小时候个子矮,练剑,被剑伤了脑门儿――据说)。

      针对这些冷兵器的防护手段就是铠甲。金属铠甲在出春秋时代极为稀少,秦穆公在韩原大战中身穿七层甲还能站立起来,是因为那是皮甲。按照制造规格,一领皮甲由不同形式的一百八十三片小牛皮块块编成,用丝带子编联成幅,构成甲身、甲裙和甲袖三部分。外表面涂有一层比较厚的生漆,上用红色矿物质颜料彩绘兽头,用以吓唬敌人。春秋时代的甲和头盔都主要是皮的,一顶头盔一般由不同型式的十八片皮片编成。

      战车兵是在车上,不需要乱跑,站着就行了,所以装甲比那些需要奔跑的步兵要沉重一些:在皮甲的小块块上面,钉上青铜锻打的小片片或小泡泡,一般集中在胸部、背部和甲裙局部,加强防护能力。战车上的三个战斗员的甲胄还不一样。御手采取跪姿,不能参与搏斗,所以甲胄格外的严。他两臂平伸拉着马缰,所以胳膊上的甲一直到手腕,甚至还有舌形护手,甲片较小,以便臂部活动,颈部立有坚硬的领盆,随身佩带卫体短剑。车右、车左就略少一点,因为需要挥舞格斗,所以胳膊上无甲,颈部也低。

      所有这些甲具,都属于皮甲范畴。而铠甲则专门指铁甲,那是未来铁器时代的事情。即便在未来,也多用皮甲上面装订少量铁片,而不是整个钢铁打造。整个的钢铁甲胄,是欧洲骑士们的癖好与专利。这帮人力气大,所以爱传全金属甲胄。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有西方骑士银光闪闪的大白盔甲展出,把骑士的躯干、四肢、头部全部遮掩,达到“刀枪不入”的程度,相当于一个单人坦克,只露出两个眼睛。据说每次穿盔甲,即便体大力足,仍需要专人服侍,就像现在的新娘穿嫁衣。一旦从马上摔下来,那就落地凤凰不如鸡了――没有人扶,是上不了马的。西方的这些重甲骑兵,最后被老成吉思汗的轻骑兵儿子们,打得溃不成军,因为它缺乏机动性。

    本书大事年表(公元前770――前593年)

    公元前 大事

    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始被封为诸侯,并赐岐西之地。虢公翰立王子余臣子携,称携王,周二王并立。

    769年 郑武公灭郐而有其他,郑亦东迁。

    767年 郑灭东虢。

    762年 秦文公至渭(水)之会而营邑之。

    760年 晋文侯杀携王余臣,周王室统一。

    750年 秦武公伐戒戎,败之于岐,遂收周余民,地至岐,岐以东献周。

    745年 晋昭侯封其叔成师于曲沃,号桓叔。曲沃邑大于翼。

    743年 郑庄公封弟共叔段于京,京大于国。

    741年 楚袜冒目旬卒,弟熊通杀太子而代立,为武王。

    739年 晋大夫潘父杀昭侯而迎立曲沃桓叔,晋人败桓叔,立孝侯,晋由是分裂。

    733年 卫桓公黜其异母弟州吁,州吁出奔。

    731年 晋曲沃桓叔卒,子鱼单 立,是为曲沃庄伯。

    724年 晋曲沃庄伯伐翼,杀孝侯,晋人败庄伯,立孝侯弟为鄂侯。

    722年 鲁史《春秋》记事自此年始。郑庄公平共叔段之乱。段奔共,卫为之伐郑。郑庄公率周及虢师伐卫,开诸侯伐他国之始。

    720年 周桓王欲授虢公政以分郑伯之权,周郑交恶。

    719年 卫公子州吁杀卫桓公,自立为卫君。卫州吁联宋、陈、蔡之师围郑东门。秋、卫、宋、陈、蔡、鲁之师败郑徒兵。卫杀州吁,立宣公。

    718年 晋曲沃庄伯率邢、郑之师伐翼,周亦助庄伯。晋鄂侯奔随。秋,曲沃庄伯叛周,周讨曲沃。晋立鄂侯子光翼,是为哀侯。

    717年 郑庄公朝周,桓王不加礼遇 。

    716年 晋曲沃庄伯卒,子称立,是为曲沃武公。

    715年 周桓王任命虢公为周卿士,分郑专权。

    714年 宋不朝周,郑以王命伐宋。郑大败北戎。秦迁都平阳。

    713年 秋,宋联卫蔡之师攻郑,郑大败三国之师于戴。

    712年 郑灭许。郑庄公率虢师攻宋,大败宋师。

    711年 郑、鲁易田结盟。

    710年 宋华督杀殇公。

    709年 晋曲沃武公伐翼,虏晋哀侯。晋人立哀侯之子为君,是为小子侯。

    707年 周桓王夺郑庄公政,庄公不朝王。周以王师及虢、陈、蔡、卫国之师伐郑,战于长葛,周师大败。

    706年 北戎侵齐,郑师救齐,大败北戎。

    705年 冬,晋曲沃武公诱杀晋小子侯。

    704年 春,晋曲活武公灭翼。冬,周桓王派虢仲立晋哀侯弟缗为晋君。

    703年 秋,周卿士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

    702年 郑、齐、卫之师攻鲁,战于郎,鲁败。

    701年 齐、卫、郑、宋盟于恶曹。郑庄公卒,太子忽立,是为昭公。郑公子突自宋人,郑祭仲立突,是为厉公。郑昭公奔卫。楚败鄙。

    700年 楚败绞。

    699年 楚伐罗,罗与卢戎大败楚军。郑、鲁、纪之师败宋、齐、卫、燕四国之师。

    698年 宋率齐、蔡、卫、陈之师攻郑,入郑城。

    697年 郑厉公杀祭仲事败,奔蔡。郑昭公复位。郑厉公入栎,宋助其守栎。秦伐戎之彭戏氏,至于华山下。

    696年 宋、鲁、卫、陈、蔡五国这师伐郑。卫惠公被逐,惠公奔齐。公子黔牟被立为君。

    695年 鲁、齐、纪盟于黄。齐鲁战于奚,鲁败。郑高渠弥杀昭公,立昭公弟子??为君。

    694年 齐襄公杀鲁桓公。鲁太子同立,是为庄公。齐襄公杀郑子??,祭仲立??之弟子婴为君。周公黑肩欲立王子克谋杀庄王事败,庄王杀黑肩,王子克奔燕。

    690年 齐灭纪。

    689年 楚始都郢。齐率鲁、宋、陈、蔡之师为卫惠公复位伐黔牟。

    688年 卫惠公入卫复位,逐黔牟。楚文王伐申又伐邓。秦灭??冀之戎,于其他置县。

    687年 秦置杜、郑二县,又灭小虢。

    685年 公子小白自莒先入齐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任管仲为相。管仲进行"相地而衰征,参其国而伍其鄙"等改革。

    684年 春,齐伐鲁,战于长勺,齐败。楚攻蔡,虏蔡侯。齐灭谭。

    681年 齐、宋、陈、蔡、邾会于北杏,议平宋乱。齐灭遂。宋背北杏之盟。

    680年 齐会周、陈、曹之师伐宋,宋请和。郑厉公自栎入郑,杀子婴复位。楚灭息入蔡。

    679年 齐桓公会宋、陈、卫郑之君于鄄,齐始称霸。晋曲活武公杀缗侯并翼,晋统一。

    678年 齐以郑攻宋,背鄄之盟,会宋、卫之师攻郑。齐、鲁、宋、卫、陈、郑、许、滑、滕之君盟于幽。曲沃武公被周王室命为诸侯,是为晋武公,建一军。楚灭邓。秦武公卒,初以人殉。

    677年 秦迁都于雍。

    675年 楚文王率师败巴、伐黄,得疾而卒。周子颓作乱,逐周惠王。

    674年 郑厉公奉周惠王归。王居于栎。

    673年 郑厉公、虢叔杀王子颓,周惠王复位。惠王赐郑虎牢关以东地,赐虢公酒泉地。

    672年 陈公子完奔齐,为工正,田氏始。普献公攻骊戎,灭其君,获骊姬姐妹归。秦胜晋于河阳。

    671年 楚成王派使聘问鲁国。始与鲁国。

    669年 晋献公平乱,尽杀群公子,晋从此无公族。

    667年 齐会鲁、宋、陈、郑之君盟于幽,郑、陈服于齐。周以齐桓公为侯伯。

    666年 齐桓公以王命伐卫,败卫师。晋献公使公子申生、重耳、夷吾出居。楚攻郑、齐、鲁、宋救郑,楚退兵。

    664年 山戎侵燕,齐伐山戎以救燕。

    662年 赤狄侵邢。

    661年 齐救邢,败狄师。晋献公作两军,灭耿、霍、魏,以耿、魏封赵夙、毕万,赵、魏后渐大。

    660年 赤狄灭卫,杀懿公。齐桓公立申为戴公,后申卒,文公立。

    659年 赤狄攻邢,邢溃。齐、宋、曹之师救邢,败赤狄,迁邢于夷仪,为之筑城戌守。楚伐郑,齐会宋、鲁、邾、郑之君于柽,谋救郑。

    658年 齐率诸侯修筑楚丘,迁卫。晋假道于虞以伐虢,取虢都下阳。齐、宋、江、黄盟于贯。冬,楚败郑。

    657年 齐桓公会宋、江、黄于阳谷,与鲁会盟,谋攻楚。

    656年 齐桓公以齐、鲁、宋、陈、卫、郑、许、曹之师伐蔡攻楚。诸侯与楚盟于召陵。秋,齐率诸侯之师伐陈,陈请和。

    655年 晋献公杀太子申生,公子夷吾、重耳出奔。齐桓公会宋、鲁、陈、卫、郑、许、曹之君于首止,与周太子盟,以定太子郑之位。晋灭虢及虞。楚灭弦。

    654年 郑文公逃首止之盟,齐率诸侯伐郑,围郑新城。楚围许救郑,诸侯解郑围以救许,楚还帅。许服于楚。

    653年 齐攻郑,郑请和。齐会宋、鲁、陈、郑于字母。

    652年 齐桓公会鲁、宋、卫、许、曹之君及陈世子与周大夫于洮,以固围襄王之位。

    651年 齐桓公与宋、鲁、卫、郑、许、曹之君及时王使盟于葵丘。晋献公卒,齐桓公、秦穆公共立晋公子夷吾为君,是为晋惠公。

    650年 齐、许伐北戎。晋惠公乱臣里克。晋背秦约,秦晋失和。

    649年 周王子带引扬拒、泉皋、伊洛之戎入王城,晋秦伐戎助襄王复国。

    648年 齐率诸侯筑楚丘外城以备狄。楚灭黄。周襄王讨王子带,王子带逃齐。齐桓公使管仲平戎于周,使隰朋平戎于晋。

    647年 伊洛之戎逼周,淮夷扰杞,齐桓公会鲁、宋、陈、卫、郑、许、曹之君于徇,谋戌周、迁杞。秋,诸侯之师戌周以备戎。

    646年 齐桓公率诸侯修筑缘陵城,迁杞。

    645年 楚伐徐。齐、宋、鲁、陈、卫、郑、许、曹之君盟于牡丘。诸侯救徐。秦攻晋,战于韩原,晋大败,秦俘晋惠公,后释之。晋作"爰田"、作"州兵"。秦晋盟于王城。

    644年 狄侵晋。戎患周,齐桓公再征诸侯兵戌周。冬,齐桓公会鲁、宋、卫、陈、郑、许、邢、曹诸侯于淮,为??筑城以抗淮夷,未果而还。

    643年 鲁灭项。齐桓公卒,诸公子争立,易牙立公子无亏,太子昭奔宋。

    642年 宋襄公率卫、曹、邾之师平齐乱,齐人杀无亏,太子昭即位,是为齐孝公。郑始朝楚。

    641年 宋襄公执滕君。宋、曹、邾盟于曹南。宋使邾以??君祭社,又围曹。冬,鲁、蔡、楚、郑、陈盟于齐。秦灭梁。

    639年 宋襄公会楚、齐于鹿上,欲为盟主。宋、楚、陈、蔡、郑、许、曹等国君主会于盂,楚执宋襄公并伐宋。诸侯盟于薄,楚释宋襄公。

    638年 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宋攻郑,楚救郑攻宋,战于泓,宋师大败,襄公伤。

    637年 宋襄公卒。

    636年 秦穆公送晋公子重耳回国即君位,是为晋文公。晋文公杀怀公,平晋乱。周襄王召狄师攻郑取栎。周王子带与狄师攻襄王,襄王奔郑居?铮?遣使告难于晋、秦、鲁等诸侯。

    635年 卫灭邢。晋文公平定王子带之乱。周襄王赐晋阳樊等四邑,晋拓黄河北南阳之地。秦伐下噱,下噱降。

    634年 楚灭夔。

    633年 楚会蔡、郑、许围宋。晋作三军。

    632年 晋伐曹、卫以救宋。晋合宋、齐、秦之师与楚师战于城濮,楚败。晋文公盟诸侯于践土,周襄王与会,命文公为"侯泊"。晋作三行以御狄。

    631年 晋盟周使,鲁国君,宋、陈、齐、秦、蔡之大夫于翟泉,谋伐郑。

    630年 狄攻齐。秦、晋围郑,郑大夫烛之武退秦师,秦、郑结盟,晋退兵。

    629年 晋作五军以御狄。狄围卫都楚丘,卫迁都帝丘。

    628年 晋、楚讲和。冬,晋文公卒。

    626年 秦袭郑国不成,灭滑还军。秦晋战于崤,秦败。赤狄侵齐。白狄侵晋,晋败白狄,获白狄子。晋与楚师夹?E而军,未战而归。

    625年 秦攻晋,战于彭衙,秦败。晋会鲁、宋、陈、郑于垂陇,谋攻卫。晋、宋、郑、陈之师伐秦,取汪及彭衙。

    624年 晋、宋、陈、卫、郑伐沈,沈溃。秦师渡河攻晋,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秦封?ナ?而还。秦遂霸西戎。

    623年 楚灭江。

    622年 楚灭六及蓼。秦人人下都。

    621年 晋赵盾始掌国政。晋襄公卒,晋卿争立新君,狐射姑奔狄。

    620年 晋赵盾立晋灵公。赵盾拒秦师,败秦师于令狐。晋会齐、宋、卫、陈、郑、许、曹之君盟于扈,赵盾主盟。

    618年 楚穆王伐郑,郑与楚和。楚伐陈,陈败楚,惧而请和。

    617年 晋伐秦,取少梁。秦伐晋,取北怔。楚会郑、蔡、陈之师伐宋,宋服楚。

    616年 楚伐麇。长狄侵齐,又攻鲁,鲁败狄于徇,获长狄囝瞒部酋长侨如。

    615年 楚执舒、宗之君围灭巢。秦晋战于河曲,秦师退。

    614年 鲁朝晋,郑、卫请鲁为之求和于晋。

    613年 晋赵盾会鲁、宋、卫、郑、陈、许、曹之君同盟于新城。赵盾平周公阅与王孙苏之讼。

    612年 晋入蔡。齐伐鲁,鲁告难于晋。晋会诸侯于扈,谋讨齐,齐赂晋,诸侯之师乃还。

    611年 楚、秦、巴灭庸。

    610年 晋赵盾以宋杀昭公命晋、卫、陈、郑之师伐之,宋赂晋,四国之师乃还。郑、晋换人质而盟。

    608年 楚攻陈、宋、晋救之,战于北林,晋败。

    607年 秦伐晋,围焦。晋会宋、卫、陈之师攻郑,楚救之,晋退兵。晋赵穿杀灵公,立成公,赵氏专权。齐、卫灭长狄。

    606年 楚庄王伐陆浑之戎,至洛,陈兵周境,问鼎轻重。

    605年 楚内乱,庄王灭若敖氏。

    603年 赤狄侵晋,围怀及邢丘。

    602年 来狄攻晋,取向阴之禾。晋成公会宋、鲁、卫、郑、曹之君于黑壤。

    601年 楚灭舒蓼,与吴、越结盟。晋嘤缺主国政。

    600年 晋会宋、卫、郑、曹之君于扈。陈不与会,晋伐陈。

    598年 楚、陈、郑盟于辰陵。众狄疾赤狄奴役服于晋。楚乘陈乱灭陈,以之为楚县,后复陈国 ,立陈成公。

    597年 楚、晋战于??,晋大败。郑、许君朝楚。楚灭萧。晋、宋、卫、曹盟于清丘,谋讨郑。

    596年 晋因??之败罪先垮,灭其族。

    595年 宋杀楚使申舟,楚围宋。

    594年 楚围宋九月,宋与楚结盟。晋灭赤狄潞氏。鲁初税亩。

    593年 晋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