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经济学读书心得 -- 科大胡不归

共:💬1701 🌺4365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赞同大秦猛士关于罗马为何没有重建的说法

          直接原因大概就是如此。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气候、地理等生存条件的不同,引起了进化来的人的品种和文化的不同。中西文化给我的感觉:中国人的血液比较黏稠,中国文化细化的比较厉害,每个人都可以与这个文化整体上的某一个细小部分发生联系,产生认同,从而融合凝聚,即使泥石俱下,仍可结成一体,而西人则相对凉薄,排斥性强,彼此独立,保持距离,从一个高处滚下,很容易七零八落。

          看到几篇文章,文不切题,而本人读书太少,目前水平有限,不能清晰明确的总结到问题上,希望从侧面会对胡不归有所帮助。

          孔子与耶稣:东西人文的不同进化途径,这人系统性不错,可有些资料经他加工后,可能不正了,他几次说到历史的偶然性,而在某些问题上,我更相信历史的必然性

          外链出处

          旧邦新命

          ——冯友兰先生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观

          外链出处

          • 家园 谢谢指教,不过……

            中国人的血液比较黏稠,中国文化细化的比较厉害,每个人都可以与这个文化整体上的某一个细小部分发生联系,产生认同,从而融合凝聚,即使泥石俱下,仍可结成一体,而西人则相对凉薄,排斥性强,彼此独立,保持距离,从一个高处滚下,很容易七零八落。

            我得承认,我看不懂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孔子与耶稣:东西人文的不同进化途径,这人系统性不错,可有些资料经他加工后,可能不正了,他几次说到历史的偶然性,而在某些问题上,我更相信历史的必然性

            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些地方能给人启发,例如孔孟通过什么机制来保证“在势者去”的问题。不过整体而言,这位作者水平不高,大量论断缺乏具体的证据,给人信口开河的感觉。比如他一再说诸侯国、藩镇的存在是好事。如果真这么好,为什么历史总的趋势是削平诸侯?又如下边有人回复的,不同意作者儒家没有和大众结合的观点。中国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仁义礼智信”,都知道“惟有读书高”,都知道“慎终追远”,这已经是极深程度的儒家和大众结合了,作者还希望怎么样?最严重的错误是,作者完全没有注意到,基督教和墨家的道德有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可行的,结果是培养伪君子;儒家在道德的可操作性方面比基督教和墨家好得多。这一点罗素在《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中已经解释过了。

            旧邦新命——冯友兰先生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观

            我最大的感想是:冯友兰应该多学点经济学……

            • 家园 中华文明流传的秘诀就是~家天下

              作为汉族人 对于"祖宗"是极为看重的

              所以宗教一入中原 就被改了个七零八落

              汉族人重视的乃是宗族内的传承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以家族范围内所传承的文明 无论政权如何更替 无论在何处求生 都会记得自己身上流着的炎黄子孙的血

        • 家园 赞成楼下唵兄的观点,欧洲很多语言包括意大利文不过是拉丁语的方言,

          由于是表音文字,有个几百年就形成文化上的隔阂了。中国的语音变化远大于欧洲各国,仔细看看我们汉字的音旁一定对此印象深刻,甚至语法也有各种变化,但有文字在上面统着,就形成了统一的文化传统与文化空间。

        • 家园 跟着问

          偶的智慧不够回答问题的,也许凑热闹提几个问题?

          1.罗马衰落的时候,也象我们保有了革命的火种么?他们也有长江天险,也有衣冠南渡?

          2.罗马鼎盛的时候,也象我们那样推行王道教化,注重价值观输出、和平演变么?

          3.基督教算是罗马本土的文明么?

          4.“欧洲的蛮族都皈依了基督教”,那教皇就是最大了吧?教皇会希望出现跟他抗衡的世俗势力么?在欧洲争斗不断的日子里面,教会起到什么作用?(偶好邪恶

          5.暂时就这样吧,总有人嫌弃偶问题太多,呵呵,躲在这里问应该是安全的吧

          • 家园 尝试回答下

            1、有吧,东罗马不是么

            2、没有,反被基督教和平演变了

            3、不算,基督教出自犹太教,开始还受打压

            4、挑动贵族反对国王

        • 家园 罗马人同化了蛮族,但是罗马帝国没有重建

          实际上,从生产和生活形态来说,进入罗马帝国的蛮族是被罗马人同化了,就和五胡和汉民族融合差不多——中世纪时代,原罗马帝国的疆域内,已经不存在能分辨出的蛮族了(个别落后地区的小群体忽略不计)。

          但是罗马帝国的组织形态却没有恢复,这是中国和欧洲的区别所在。罗马帝国,从基本的组织结构看,是城邦制度的扩展和联合,即使在帝国的鼎盛时期,各个城邦的独立性依然保持,地方的行政和管理基本是城邦自己组织的,帝国的控制是靠统一的交通和军事体系支持的,没有象中国那样培养出一个信奉统一意识形态,使用同一语言文字的,全国性的精英集团。所以一旦帝国的组织崩溃,一方面地方的组织机构依然能够自主运行,一方面缺乏重建帝国的组织和意愿,所以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就再也无法统一,而中国则出现了隋唐的帝国重建。

          顺便说一句,比较近的研究认为,蛮族对于罗马经济文化的破坏,其实不如早期说的那样严重,罗马的城市自治和社会生产,得到保留的程度很大。比如罗马诸多帝国建筑的破坏,其实不是因为蛮族,而是因为后来的罗马人把建筑拆了造新房子去了。

        • 家园 估计没有定论

          我认为秦统一文字创造了一个人口庞大的中华民族

          唵啊吽:【原创】论日语韩文的汉字化

          其后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人口是任何其它文明无法征服的。相当于一个战略纵深回旋余地。

          其三,当然是华夏文化的宽容和弹性。

          罗马有没有同化蛮族已经无法考证,毕竟整个文明消失了,文明中心转移出罗马,到欧洲其它地方去了。

      • 家园 古人的姓名制度?

        现代人的姓名制度,我所知的有三种。

        第一种是我们最常见到的,家族的不变的姓加个人的名。汉族人姓前名后,西方人名前姓后,如邓小平、吉米·卡特。

        第二种是有时会见到的,本人的名后面连父亲的名,如果愿意还可以把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以至无穷级祖先的名连上去,但没有家族的姓。例如现在的阿拉伯人和维吾尔人,萨达姆·侯赛因和司马义·艾买提。

        第三种是只有一个名,既没有姓,也不连别人的名。我遇到过一位藏族人和一位印度人,他们都是如此。

        那么古人的姓名是怎样的呢?

        旧约圣经里的名字似乎都只有名,如亚当、摩西。古希腊人也是如此,如苏格拉底、伯里克力。他们是第三种制度吗?

        到了古罗马,名字似乎长起来了,如提比略·格拉古、盖约·格拉古、阿庇安·克劳狄。这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制度?

        第一种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

        谢谢!

      • 家园 一个简化的说法是

        因为奴隶制庄园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小自耕农,罗马的自耕农纷纷破产沦为城市贫民

        但是罗马军团本身是建立在小自耕农基础上的,随着小自耕农的衰亡,不得不大量依赖蛮族雇佣军,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到了后来的拜占庭帝国,则是逐渐转为封建制了

      • 家园 一姓不再兴和一族不再兴?

        诸君提供许多帮助,极为感谢。仔细想来,我的问题应该是这样的:为什么希腊、罗马的辉煌都只有一次?

        如果在公元5世纪观察中国和欧洲,可能觉得两者情况是差不多的,都是因为帝国内部的腐朽,“内部无产者”离心离德,“外部无产者”即蛮族趁虚而入,摧毁了帝国。在800年观察中国和欧洲,又可能觉得情况是差不多的,历经战乱之后帝国又得到了重建。然而查理曼的统一只是昙花一现,远远不能和唐朝相比。此后欧洲的历史进程就和中国完全分道扬镳,再也没有统一过,甚至连统一的意愿都失去了。罗马帝国当年怎么也有上千万、至少几百万忠诚的臣民吧?但后来连罗马人这个民族都消失了(没错吧?)。现代的希腊人和古代的希腊人之间有多少关系,谁能告诉我?中国有个说法“一姓不再兴”,一个家族不能再次当皇帝;而欧洲却是“一族不再兴”,历史舞台上的民族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为什么会有这样基本的区别?

        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崩溃,这固然是个重大的题目,但历史上所有大帝国都崩溃了,包括中国的汉朝、晋朝,所以罗马也不是特别特殊的。对历史影响更大的在于帝国崩溃后是否重生,影响最大的在于人民的自我认同能否保持。谁能解释这其中的奥秘?谢谢!

        • 家园 西方至今仍然是细胞吞并式发展,新将旧的一口吞没

          中国是蛇换皮式发展。

          我猜原因就是文化传承在这中间起到的脊梁作用,保证了生产力不会因为新旧转化而下降太大,从而保证了社会形态的传承

        • 家园 我也一直有这个疑问,为什么中国同姓的比同名的多,

          而西方同名的比同姓的多。这是我的大致印象,没有数据根据。

          • 家园 尝试回答一下,说错了各位碎砖慢拍,先讨饶了

            可能是西方的名字多来自圣经,多是圣徒的名字及其变体,所以选来选去就那么些;而中国的名字理论上可以用任何汉字组合,所以选择就多太多了。关于姓氏,中国的姓氏大多历史悠久,几千年传承下来各个家族当然人丁兴旺;西方好像有姓氏的历史要短得多,当时一窝蜂说需要姓氏的时候都是自个儿取一个,所以灵活性大,来源各异。读过书的引经据典,贩夫卒子们就只能土法上马了,那些van这里von那里的都是,情况和日本人的田中松下们差不多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