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武侠记忆二十三之金庸的人生观 -- 淡淡微风

共:💬39 🌺4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武侠记忆二十三之金庸的人生观

    放了这么多年,已经记不清楚原来有没有聊过这个话题,也懒得再一篇篇去看——估计看了就写不出新东西了,水放的太多,估计能放的都放过了。

    金庸的人生观,大致上应该是儒家佛家的混合,之所以说是混合而非融合,是因为感觉上他还没有做到,还有不少矛盾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在他的笔下有很多反映,虽然他的思想一直在发展变化,却始终做不到“水乳交融”,做不到“和谐”“水火既济”,济世与出世的矛盾,始终困扰着他,当然,基本上他还是选择了最终出世,但心有不甘的样子,却总也抹不平。

    结果,就差不多折衷成了道家,“功成名遂身退”——这不能怪他,那时候他对佛学的了解,有些象他对围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这个好像说过,就不重复了。

    在我的感觉里,金庸对人生的看法始终是悲观的,这跟他自己的经历有很大关系。金庸虽然成就卓著功成名就,牵强一点,也算是立功立德立言都做到了,这样的人,千古难得有一,但是在他自己的心目中,午夜梦回之时,怕还是难免要英雄泪沾襟的吧。他少年丧父,冤杀;青年中年感情失落,是单恋还是恨不相逢未嫁时,不得而知;功成名就之后,却惨遭丧子之痛,自杀。中国古人所说的人生三大不幸,“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再次牵强的说,他全遇上了。这样的人生,若说是不惨,怕很难交代的过去了。但是,金庸的著作中,在他的人生历程里,在他的为人处事上,始终没有失去雍容大度之气,这是我极为佩服的。悲而不愤,哀而不伤,可以说是达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标准。这样的心胸,这样的气度,非大英雄不能为也。

    所以,金庸稳坐武侠第一把交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可定评。

    至于古龙,固一时之英杰,却整日装酷,故弄玄虚,虽然说剑走偏锋也是自成一派,总归略嫌小家子气,少了泱泱之度。或者说,古龙笔下,只有小侠而无大侠,有逸气而无豪气,有邪气而无正气,有故事而无人物。

    性格决定命运,心胸决定厚度。古龙的浪子情怀,终于不够中正平和,写不出大侠的气质气度。

    再看看金庸笔下主角的命运与结局吧,可以从一个侧面透出金庸的心底世界。

    金庸笔下的男主角,基本上都是没有来路的,差不多都是孤儿。大约是金庸一写到这里就没办法写父母之爱吧,那样的隐痛也就罢了,牵扯起来,一定是撕心裂肺痛不可支的。所以,今天总是不由自主的写成了现在的样子。

    比如袁承志,老爸自然是千古奇冤,若说金庸没有影射自己人生的意思,我是不信的,因为实在是太象了;

    胡斐襁褓之中父母就死于非命;

    郭靖算是不错,童年至少有妈妈照顾;

    杨过的爸爸杨康自然用不着多说,白马啸西风里那姑娘,好像连父母是谁都不知道;

    天龙八部里段誉倒是有父母,结果还死于非命,倚天屠龙记张无忌童年也是童年有父母,一回中原就双双横死,与段誉有一拼;

    虚竹有父不知,刚刚认了父母,当场惨死,萧峰从小是当孤儿养的;

    唯一的例外应该是“侠客行”,可惜儿子不争气,争气的那个是不是儿子,又有问题,另外,也是从小被当作狗杂种养的:)

    最牛的还是韦小宝,倒是知道一定有老爸,估计也活着,可惜不但不知道是谁,连什么种族都不知道。

    ——虽然后来老邓对金庸变相道歉,金庸也做释然语,心底的那份隐痛,却是终生无计可消除,只下眉头,常驻心头的了。

    谈人生观,免不了要说到爱情观。

    一向以为,与其说金庸写的是武侠小说,不如说他是披着武侠外衣的爱情小说,金庸写爱情,虽然有所偏执,终究还是精彩绝伦,世所罕匹。

    但是,金庸应该是对爱情不信任的,虽然他笔下写的最精彩的就是爱情,这应该跟他的感情经历并不顺利有关,因为,他笔下最好的爱情都是被破坏的。

    陈家洛与香香公主或者霍青桐,到底是怎么回事,谁说的清楚?

    一个为他惨死,一个出家避世,胡斐爱谁?

    杨过断臂,小龙女失身,一别十六年,生死两茫茫,这算什么爱情?怎么看怎么象金庸故意使坏。

    倚天倒是还凑合,可惜小昭生离,周芷若变脸,蛛儿神经质。

    段誉乱七八糟,虽然金庸后来觉得不好意思给圆了场子,还是看得出本来的不怀好意;萧峰与阿朱,用不着说了,塞外牛羊空许约;虚竹那也叫爱情?

    令狐冲与盈盈,是不是爱情,难说的很,对岳灵珊,大约可以令所有人想起初恋的无奈吧。

    韦小宝压根就没爱情这回事儿了。

    拿的出手的,只有郭靖黄蓉这对神仙眷属,可惜,双双殒命,还搭上孩子。

    只是随便列了列主角,就可以看出,金庸对爱情,恐怕是没什么真正的希冀的,他对命运对人生的态度,也可以从他的爱情观里大致得出结论。

    就象我以前说过的,金庸笔下爱情版本之丰富,恐怕是世界第一了,几年前专门写过一篇金庸爱情,应该有更多的叙述,怎么说的,自己都记不清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看。

    主角们的命运,自然都是悲惨的,出生那么惨,爱情也惨,命运也就差不多用不着说了,何况,如果他们不惨,不来些百转千回死里逃生什么的,情节也就没什么吸引力,我们也不会那么爱看了。

    具体的,大家应该都有印象,要不然就去看书,不多罗嗦。

    看看金庸给主角们安排的结局。

    陈家洛,没了爱情,理想破灭,权力倒是还在手里,可惜,只能是远走边疆,老此残生。

    袁承志,回天无望,只能远走海外。

    胡斐,似乎是没有结局,只能是归隐了。

    郭靖黄蓉,为国捐躯。

    杨过小龙女,隐居。

    张无忌,退隐。

    萧峰惨死,段誉携父母之灵柩归国,虚竹归隐。

    韦小宝归隐。

    世界之大,在金庸笔下,却没有这些天纵英才的容身之处。

    在金庸的心里,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由他对结局的处理,可见一斑。

    金庸笔下的主角,身份一直在改变,从文武全才的贵公子,到忠良之后,到唯武无文的江湖人,再到不学无术的无赖,从贵族到平民,经历了传统身份到“后现代”的过程。

    金庸一直在寻找救赎,一直在挣扎,儒家济世,到最后免不了壮志未酬,道家避世,免不了有些心有不甘,佛家出世,金庸似乎是做不到的,因为,他笔下的老和尚,还都是有武功有本事能解决问题的——那就不是和尚了:)

    所以很可惜,金庸找了一辈子,最后也没找到。韦小宝的结局最好,遇上好主子,耍了个滑头,算是福禄寿俱全,却并不是解决之道,问题还是摆在那里。

    当然,小说未必是需要答案的,没有也无妨。

    然而金庸是需要的,不然,他“心不安”。

    我想,金庸老年还是孜孜不倦的要修改,大约是心里总没有着落,想找个归依吧。

    别人只当小说看,他却是当自己的孩子,自己的骨肉,自己的“意生身”看,这份感情,是不同的。

    一位老人的自我救赎,我们就用慈悲心去理解吧,别老说人家这个那个了,一个个的挑起毛病来那劲头,真是令人齿冷的很。

    如果我们遇到了他那些事,还不知道会怎样扭曲,怎样报复社会呢。

    我是希望金庸能从佛学里找到归依,找到解脱之道的,不然,带着那么多心结离开这个世界,终归是不好的。

    虽然,这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生命。

    可是,金庸,作为一个给我们带来那么多快乐自己却那么痛苦的人,我总是希望他好一些,更好一些的。

    附记:

    匆匆写就,自己都懒得再看一遍,既没有了当年写武侠记忆的那些激情,也没有了仔细琢磨的那份心力,看来真是老了。大家凑合着看吧。

    • 家园 写得很好

      要是就着激情写下来的文字,可能反而不如这样稳妥了...

      其实别看王朔骂人骂得凶,你仔细读一读王朔文集,就会发现:这小子是个披着“痞子”外衣的,无可救药的爱情主义者...

      所以想想为什么他无缘无故跟金庸掐上,似乎就不难理解:也不看看你丫的生辰八字儿,敢来跟咱抢爱情小说这碗饭吃!

      不过呢,我还是不太赞同把作品与作者背景身世联系到一起进行共同解读 -- 这样做,对于作品理解或许有帮助,但却太累... 而这种解读,往往难于把握适度和过度之间的分寸,一不留神,就变成了牵强附会... 把灰袍僧给二死敌疗伤一节,解释成金庸的两岸政治观,固然可观... 不过我要说那一青一红代表着美苏,疗伤一出诠释了老金的世界观与冷战观,似也无不可...

      眼下美国大选在即,一青一红正好是民主、共和二党的颜色,老金也可能在暗中昭示他对美利坚政局的看法,亦未可知...

      • 家园 呵呵多谢。

        王朔与其说他爱情主义,不如说他纯情主义啊:)

        青红脸跟两岸旗相联系,倒是奇妙,不过感觉还是牵强了些,毕竟,那还是中医里阴阳的症状而已:)

    • 家园 金庸是计划生育的拥护者,书里的主角全是独生子。
    • 家园 绝大部分武侠小说里的大侠

      都是有车有房,父母双亡。这里面是有必然原因滴。

    • 家园 金庸的贞操观呢?

      凡是跟男主角有点相思之情的女孩,全都不能再嫁。

      华筝远遁,终生不会再嫁了,这是托雷说的。

      程灵素死,袁紫衣本来就是尼姑。

      小昭去当总教教主,一辈子处女是打了包票的了。

      岳灵珊倒是嫁了,偏偏老公又去练什么辟邪剑法。

      即使是只有十几岁的郭襄,倚天里面也狠狠地追加一笔:愤而出家。

      例外的是戚芳和小龙女。不过连城诀不能算他的主要作品。小龙女的事情倒是颇为诡异,但若说金庸本意是反“守节”,我也要死了。

      • 家园 老金倒是喜欢打擦边球

        小龙女杨过密室疗伤。段誉和木宛清误食春药,后来换了钟灵。金蛇郎君如何盗宝。赵敏和张无忌一些不得不说的故事。虚竹的梦姑。

    • 家园 这有许多是武侠小说的性质决定的,

      和金庸本人的观念不一定有密切关系。

      比如身世,武侠小说喜欢营造一种悲凉的身世,引起读者的同情,也为后面的故事展开提供由头。

      比如爱情,武侠小说喜欢YY, 免不了一男多女,金庸大多数时候还比较克制,忸怩,最后只给男主角一个女人,但是最后的《鹿鼎记》他似乎想让读者爽一下,放得比较开。

      再比如结局,武侠小说的通常结局就是归隐,这是一个不合理故事的合理结局。武侠小说的故事是虚妄的,人物是虚妄的,把“淡出现实“作为结局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郭靖的结局其实不能算在襄阳城中殉国,那只不过是在倚天中一笔代过,类似传说一样,作者根本就没有写郭靖怎样在襄阳城中殉国,因为一来读者不愿意读这样的故事,二来作者未必有足够的功底,所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总的来讲,既有的武侠小说,就是一个通俗的消遣读物,形而上的东西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的浅显的观念。

      • 家园 对了,这个要看他服务的读者类型

        本来就是对待引车卖浆者流的受众,后来上升到一些高度,也是文人演绎引申,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罢!

        这是一个话题的引子,一个比喻的题材,一个再发挥的平台。

    • 家园 很高兴看到微风兄再续前章,上花并期待更新

      另附个小小建议,为方便新来河友,可否在这系列文章中做个前后链接?

    • 家园 金庸的政治观

      怀疑金庸内心里面很有几分反智文化的,小说里面所谓正派之人最后都走了邪道,而稀里糊涂的主角,却在机缘巧合中觅得了真理。老金似乎在小说中寻找着自己得理想,萧峰本是契丹人,却为了反战而反叛辽国。郭呆子长在草原,却要和安达交战。韦小宝也不懂为什么要反清复明。而那些深入政治之人,个个号称英雄,也不过是一时烟云。

      这种消融政治派别得主题,固然为名门正派不喜,讥笑为引车卖浆之流的文学,却刚好和香港社会不喜政治的风气吻合(在殖民和意识形态夹逼下,只有沦落井市)。其实学者有学者的哲学,市井有市井的道理,何谓正道邪道,上流下流?

      至于金庸的政治隐痛,在灰袍僧给萧远山和慕容博治伤的时候有所展现。一红一青,融会贯通,两人同时睁开眼睛来,相对一笑。国共两党,一青天白日,一红旗五星,几十年的仇恨,如何化解?何处去觅灰袍僧?

      话多了,打住。还是小说的归小说,现实的归现实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