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快十周年了,花祭 -- 葡萄

共:💬110 🌺40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毕竟是女孩子(多加了几句0

            del

            • 家园 落实到具体操作上...

              需要对自己和对他人极限的把握;还要把个体的人和整体的人两者仔细的分开。

              如果以个体去承担,微微一叹,何其难也......

              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我们依然得到一个新中国这样的彻底翻盘,同样的,现在也有一批人或许不及,可他们也在支撑。

              如果是整体来承担,一笑,时势造出了英雄,枭雄,和那些流离失所的人。

              我们都是历史的棋子,各人有各人的幸福和悲苦,喜悦和悲伤,谁也躲不开逃不掉,不过是各自承担。

              心安即是家。。。。。家。国。天下。

              呵,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足够啦。

              • 家园 今天手气大发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连获两宝了,都是花不多的回帖里获得的,看来有时还是得烧冷灶啊。

            • 家园 送花,写写你的新想法吧。

              过去的两千年里,中华民族、或者说华夏文明,在这场赛跑中,至少有一千年是居于领先位置的。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方面的财富,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来说,都是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和民族无法比拟的。有时候想想,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就可以不需要翻译地看懂一些两千年前的古人写下的诗歌,不需要考古学家的指点,也能大致猜猜那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的意思,还有什么文明能延续如此长的时间呢?我们现在是落后了,但这种落后一定是暂时,我们这代和以后几代中国人,有责任继承、发展、完善华夏文明,使它重新回到这场永不结束的比赛的领先位置去。

        • 家园 呵呵

          这两天重看《汉武大帝》,回想当年的《雍正王朝》,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真有意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继续学习

        • 家园 但中国从儒开始就没了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东西,

          那就是公平,公平的动力是大秦一统的动力,也是现在世界上那些先进国家的动力。

          说毛,我只是他是妄图通过他的影响去创造一个历朝皇帝一样的梦而已,一个千秋帝皇梦。

          而法家讲究的首先的公正的社会,有公正才有和谐,儒者提倡的是论常。

          虽然伦常也算是社会稳定的一个要素,但这个要素是不公正的。

          其实中国人现在不知道什么是儒,以前的儒只是教育者。于是万世师表的孔子成为圣人。

          而后来者从孟荀后就鼓吹尊卑论,进而建立一套权贵等级制度的社会制度。这些就是这些人的无耻!

          而他们在他的尊卑论下用了法家的术。这就是他们的剽窃。其实儒的思想是什么?说破了就是人上人的读书高论。

          这个东西和孔子无关,而是那些阴谋者创造的东西。其实今天的儒家大反攻就是他们看到儒家那套尊卑论下的东西可以利用来维持他们的既得利益不会被人瓜分。

          其实看儒,伦理来自《周易》,纲常来自《道德经》,仁爱来自《墨子》,经世来自《韩非子》。

          而他们自己的处世之道来自杨朱。其实真正的儒家祖师应该是杨朱。

          今天国人对那些东西的膜拜有两种,一是利用来维持自己的不可告人的利益,一就是不知道他们的分别。

          其实老毛对儒家的思想也并不排斥,要是他排斥的话最好的样板就是萧何。

          萧何之伟大是作汉率而不违。其实谁但知道一个社会的发展需要的不是伟人,而是法律。既然毛那么伟大为什么不去学萧何立汉法而发动文革?

          其实武周时代才是对付官僚最好的手段,强调法治,连皇室都不能违法才有辉煌的唐文明!

          而希腊体系下的罗马,维持统治的基础是法律。而罗马法的思想现在成了普世的法律思想就是因为他们创造了合理的法律思想。

          中国之千年问题,一就是儒者之荼毒,一就是没王法!

          虽然统治者害怕公正和法律。这就是中国历史最的啊的问题。

          另:基督不能算是文明,因为它没有文明的元素。文明的元素是包容和仁爱。基督只有杀戮!

          • 家园 不破不立,破而再立。

            秦统一可不是为了公平。秦统一是为了达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这样一个千秋帝王之梦。如果秦统一是为了“公平”的话那修阿房宫的嬴政或许应该做去隐居的华盛顿才对。

            法儒思想各有长短互有优缺,两者的哲学发展是相容的也是合理的。

            法家“法”的部分依然是“术”,法家的“法”不是需要人人遵守的法律而是研究极权统治的方法,法家的贡献是作出了以制定普世规矩治国的思考和探索,以至于在当时以法治国为虚,以刑治国是实。其实相对于儒家来说法家具备更多的工具性质,难以作为承担诸如公平精神这样的哲学载体。我们对法家误解的原因是因为葡萄大人文中所指出的中国的哲学体系早已儒法相间术道齐杂,所以往往教人张冠李戴。

            儒家是十分复杂的。首先,在儒家学说之中其实正直的蕴涵着某种“程度”的公平。直到董仲舒一代正式提出“天人感应”,以天之所求制约人之所欲,天之求来于民,人之欲是谓君,是欲以民意制约君权的主张。但是后来被至高极权的汉武帝阉了。然而即使天人感应这样制约君权的理论实际上也仅表现了儒家哲学发展过程的分权意图,很难理解为平等意识。

            其次,在某些观点看来儒家学说的确存在尊卑意识,君臣父子可以理解为道德等级约束,但也被一些人解释为类似柏拉图理想国那样的各行其责一类的第一流理想社会的精神品质。(话外一句,这样看儒家所描述的社会多么像百年维新之后的民主日本。)如何理解其实没有正确答案,有的只是与时俱进的流行解读,用以充当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填充模板,对儒家各种主张的或褒或贬取决于统治阶级的选取宣传。在这种情况下,儒家思想也是工具。

            地球上在生产力有限的古代,东方的人类依靠法家和儒家等等哲学流派思想建立一套权贵的等级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或等级或尊卑皆为人类社会行为在生产力发展低下的时代所产生的一个必然过程和结果,具体在哲学思想上的诸如或法或儒皆是统治者在统治需要时所依赖的精神工具,即使哲学思源天生具备平等博爱也会因统治需要而被认为篡改编排。尽管过程痛苦,但是为社会发展之必经之路。

            所以你对儒家的某些行径进行“无耻”的道德评价我觉得欠妥,首先法家本身就不干净,你无法以此褒法贬儒,其实是以偏概全。每个哲学思想都有死角甚至是糟粕,批评其错误可以,但加以类似“无耻”这样的道德评价是幼稚的。

            然后就可以谈谈毛泽东了。

            儒家哲学自武帝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为统治者篡改为封建帝王制度服务了2000多年,是人类历史上为封建帝王制服务时间最长、服务经验最丰富、服务质量最好的哲学思想。如果毛泽东想要做一个千秋万代的帝王的话他最不该的就是发动文革,最不该贬衰的就是孔子。

            新中国建立后在文革前人民发展出了自己的完善工业体系,发展中的农畜业供给体制,现代意义的经济规划模式,生产力水平比较旧中国有了本质的进步。新中国既而是需要以新次序运行发展的,具有等级尊卑性质的封建残余意识无疑阻碍了人们思想的进步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鄣碍,在这样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背景下,在民族存亡斗争中获胜而建立新中国的人们带有着必然的民族主义激情的条件下,中国难以避免的将产生类似的思想风暴运动。所以有的人说,毛泽东只是一个历史工具。

            儒家在为封建帝王制度服务如此之久后早已面目全非,可是如果儒家全是糟粕的话它何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以东方哲学之首而存在着?为何在东方2000多年始终唯我独尊无有替代?这说明它必有精华之处。

            而当社会终得改变,历史发展之进程、人民生活之幸福终脱轮回之时,那场灾难性的运动恰恰在客观上帮助儒家斩除了长久以来的封建孽根。从而使得儒家有机会重新寻找断代2000多年之久的原教义。寻根之时,儒家哲学也悄悄重新复兴,它正在重新聚集思想精华寻找服务于新时代的新感觉,它将利用为政治服务了2000多年的宝贵经验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充当共和国意识形态的开路先锋。

            而如今儒家这一切之缘由,都将回到葡萄所说的,不破不立,破而再立。这又说回了毛泽东。

          • 家园 为什么我的印象中,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不是儒家的呢?道德经我看得

            要比儒家的书多一些,也许有一点发言权。

            道德经的重点,不在于道德伦常,实际上,它讲的最多的,是天地自然人类社会相处的方式,运行的规律;如果说叛逆,这本书当为之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我至今读到这句都感到一种寒意的。这里面,对社会的不公,对自然的不公,有着非常清醒得认识,看穿所有事物的本质,就是这种感觉。

            读道德经最大的感受是,平时心情不好的时候,会豁然开朗,心境达到一种平和。

          • 家园 你这篇文章很偏颇

            偏颇之处有两个,一个是苛求古人,另一个是对你所批判的对象缺乏了解。

            最近看了点关于基督教的历史,与阿拉伯史。内心的感触就是相比之下,中世纪时期治世哲学最先进的就是中国以儒家为主的人本思想,其次是相对宽容与开放的伊斯兰教地区,最压抑而残酷的就是基督教欧洲。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中世纪的中国是最发达的,而欧洲是最黑暗的低谷。同时另一个感触就是任何先进的东西,如果后世人不思进取,也会走向僵化而落后。欧洲的崛起在于打破了基督教的压抑,解放了思想,而同时期的儒治中国与伊斯兰世界则一成不变慢慢的从先进转为落后。

            但是后世人的抱残守缺能够成为指责祖先的理由?特别是祖先所发展的东西在同时期是很先进的?这就是我认为你的第一个偏颇之处。从明末以后儒治中国的确走向僵化与闭锁,但这究竟错在祖先不该创立儒家,还是错在明末以后的中国人不思进取?牛顿发现三定律,如果后人死抱着这三定律不放再无建树,那么能否因此指责牛顿不该发现三定律?祖先圆满的完成了他们那个时代的任务,后世人就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因为没有什么东西用远不变的,没有什么知识\制度是永远先进,所以不断继往开来是后世人的责任,而不能责备祖先为什么没有留下一个完美而万世有效的终极真理。易经里的一个基本道理就是凡事都有始兴衰的过程,没有什么永远先进也没有什么永远落后。阴阳之间总是相互转化的。也许西方中世纪过于压抑,所以后来的爆发也就极其迅猛。而中国打造了农耕时代最先进的制度,这个制度也就显得如此稳定而顽固不去。历史与现实就是这么奇妙。

            第二点就是你的论述让人感觉你对儒家没有很多了解。特别是你说儒的纲常来自道德经,就比较驴唇不对马嘴了。道德经虽然有道德二字,但其意义与普通的理解完全不同的。道德经里的道是天律,就是自然运行内在规律的一个抽象表达。而德是特定关于人类社会的观点与规律。这里完全没有儒家纲常的概念。所谓“儒家思想就是人上人的读书高论” 也有些莫名奇妙,莫非你对儒家的概念来自于古装影视里的酸秀才形象?如果读过一点<四书>,很难理解你这样的总结从何而来。

            我不是什么新儒家,也不认为儒学在今天仍可以治世。但我认为儒家承受了很多不公正的负面批判。中国当今社会人群粗鲁暴戾,看今天的中国,很难理解“礼仪之邦” 的称谓从何而来。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过去以儒家为主体的道德规范崩溃所至。我认为儒家里有很多今天仍可以借鉴的东西,有很多东西虽然已经过时,但是如果作一下重新诠释仍然可以适用。最重要的,是儒家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不但人们对此的接受容易,另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承是华人凝聚力的源泉。

            • 家园 看你的第一点,想起一篇文章

              我辈才是罪人

              有时思维会有盲点,这可能也是似是而非产生的原因吧。

          • 家园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del

            • 家园 转一文:《〈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心解补证》

              转一文供参看:《〈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心解补证》---俞志慧

              外链出处

              本人在《《〈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心解》(见《孔孟月刊》第三十五卷第五期,1997年1月号,以下简称《心解》)一文中,通过对《论语》一书中有关“由”、“民”、“使”三字的全部义项和句例的研究,结合原儒仁民爱物、“政者正也”的思想分析本章的“由之”,结合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作风探讨本章的“知之”,得出结论,认为本章句读可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指出其中绝没有什么民愚或者愚民思想,相反,恰恰是原儒德化政治、顺民应天、开启民智思想的体现。

              最近读到《郭店楚墓竹简》(中国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以下简称“简文”),其中的《尊德义篇》中正有以下一段话:

              民可使道(以上二十一简)之而不可使智(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以上二十二简)

              可以认为简文之说之义直承孔子在《论语·泰伯篇》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语,而简文释文作者仍按《论语》通行本将其句读成:“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从上下文文义和本句语气分析,第二个句号单位的句读当无问题,也正因如此,由此可反证第一个句号单位的“道之”和“智之”当单独成句,二者皆不应成为“使”字下的兼语句。此其一。

              更有说服力的是,简文《尊德义篇》全文用很大篇幅在教诲“为君”者“为人上者”如何教民,前提一是“尊德义”,二是“民可道也”,而不是如通行本《论语》所说的“不可使知之”般的民愚或愚民,且看文章如何言说:

              尊德义,明乎民伦,可以为君。(第一简)

              按:“尊德义”,这是对为人君者自身品德的要求,是为人君者能够道民的条件,下文诸如刑赏、爵位、杀戮等(第二、第三简)“不由其道不行”(第三简),在这里,“道”就是“尊德义”。

              接下来的一段文字:“仁为可新(亲)也,义为可尊也,忠为可信也,学为可益也,教为可类也。”(第三、四简)就是“道”(尊德义)的细目;禹、汤等圣人之治民,禹之行水,造父之御马,后稷之艺地等等(第五至第七简),则又是这种具体化的道在社会人伦和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的践履。上述诸事例的类比,为下文的道民埋下了伏笔。

            • 家园 这句话的解释历来是有争议的

              在孔圣人永远伟光正的门徒眼里,自然孔子是不会愚民的,所以各种五花八门的断句方式就出现了,但都是一种回护心态。

              在反儒者的眼里,这却是孔子的大罪状之一,看哪,这不是明晃晃的愚民嘛,孔老二作为封建专制的帮凶确凿无疑。

              我个人认为这两种心态都是偏激的不可取的。首先必须要承认孔子的时代局限,尊卑思想是孔子难以避免的。非拐弯抹角地论证孔子其实是民主自由的那是一种宗教式的思维。但反过来,仅仅解释为“要愚民”我认为与孔子“道不远人”的思想以及教育家的身份相矛盾,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缺乏分析的解释。

              我个人认为关键在于如何理解这其中的“可”字,可字其实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可以”,“允许”的意思,而另一种是“可能”,“做得到”的意思。如果采取第一种解释,就是说不允许老百姓知之,那就是彻底愚民的思想。但如果使用第二种理解,那么就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就是说做不到让老百姓知之。

              我认为孔子这里说的是一个自古以来都是精英治国的事实。今天精英的名声不好听,那是因为假精英们玷污了这个词汇。精英实际就是德行才智出众之人。历来时势造英雄,英雄也推动时势。普罗大众虽然是塑造历史的主力,但这个过程却是由一批能力见识出众的先行者带领下完成的。相反完全没有精英集团引导的群众运动往往变成暴民运动而使社会陷入混乱。所以民众虽是主体力量,但这股巨大的力量需要有“知”之人来正确引导,民众会根据自己的利益诉求来选择拥护某一精英集团的主张。但有“知”只能是少数精英做得到的,要指望广大群众都理解高深先进的理念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就象当年共产党搞宣传都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一样。

              所以我认为这句话的恰当翻译是,民众可以引导,但却不可能让他们明白高深的理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