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国际货币的一些读书笔记 -- 镭射

共:💬48 🌺7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太好说

          俺也觉的有这么个意思。但是要往细处想的话,公司增资扩股的程序和央行增发货币是否类似,这个俺不清楚,等待有达人来说明。

          俺思考货币问题,就是想弄明白投资者在金融危机中是怎么赚钱的。这个所谓的热钱究竟是怎么回事。俺到最近才弄明白了一点,就是热钱应该是某种形式的短期借贷关系。

          还是先拿股票来当例子。比如有两个人, A和B。A想去买股票A,每股价格50元。A没钱,B说我可以借给你,但是我没有现金,只能借股票B给你,每股现价100元。我借你100股,三个月后你还我110股。A琢磨着现在股票A升的很快,于是就答应了,A拿自己家价值11000的房子当抵押。A拿了一百股B股去卖,结果发现很多人都在卖B股,于是B股下跌,100股只卖了9000元,A于是只买了180股A股。(其实这一百股被B回购了回去,另外趁着股价下跌,B还买了更多的B股。)

          很快三个月要到了,B放出风声,企业A经营不善,于是股票A开始大跌,每股只值20元,相反B股由于B的囤积等因素,每股涨到120元.A卖了A股,只换到30股B股,于是只能把自己的房子陪给B.

          最后清算一下,A赔了自己的房子,B付出了9000元,收回了130股,账面就增收3600元,外加一栋11000元的房子。这还没有计算B利用B股下跌的时机增持的B股的获利,如果B能够打压房市,A可能还需要赔出更多的房子。

          现在回到货币。同样是A和B两人。A打算投资某项事业,需要人民币10000元,于是向B借钱。B说我没有人民币,只有美钞,我借给你1000美刀,三个月后你还我1100美刀,你拿11000人民币的房子/股票等等抵押。A拿到1000美元去换人民币,发现市场上很多人都在拿美元换人民币,1000美刀只能换到5000人民币,于是只能向B追加贷款,又借了1000美刀。(B通过增加货币市场上美元的供给,抬高了人民币的币值,从而迫使A向自己借了更多的钱)

          美钞汇率下跌,B于是回购美元,10000人民币换了2000美元。所以从结果来看,B付出了10000人民币,却迫使A签了2000美元的借贷合同,如果按照A借款时的汇率来看,相当于借了20000人民币,显然B已经赚了。

          转眼3个月到了,物价上涨,政治动荡,天灾人祸一起来了,于是B开始宣传人民币崩盘,人民币汇率下跌到20比1.A拿10000人民币只换到500美元,于是只能甩卖股票、房子还贷,股市、楼市因此大跌,A于是需要付出更多。最后结算一下,B付出10000人民币,收回了500美元,仅此一项B在账面上的支出所得已经持平,B另外还收获了A的房子、股票。

          总的来说,投资者靠热钱套利,遵循的规则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对于新兴发展中国家,先吹捧它的发展前景,抬高其币值,诱使该国为了更上层楼而借贷。然后通过囤积石油等原料抬高物价制造通涨,或者通过颜色革命改变政权,而后推行“休克疗法”,人为的停滞经济,使日用品价格暴涨,固定资产价值相对缩水,从而打压该国的币值,从而廉价收购该国的资产。等到所有权转移之后,再投入流动资金,使经济重新运转,回复该国的币值,这时投资者在帐面上的盈利将得到更多的体现。一轮循环之后,老百姓受了几年的罪,民族资产阶级财富缩水,外国投资者和国内的买办获利。

          • 家园 说的不错,1997年金融投机商就是用这个办法摧毁泰铢的

            1997年1到2月间,投机商们大量买进泰国的金融期货,用即期美元交换远期泰铢。泰国央行后来最受诟病的就是当时抛出了大量的这类金融期货合同,偿还期甚至有长达1年的。后来这些合同的90%都流入了投机商的手里,成了投机商攻击泰铢最有力的武器。

    • 家园 五、人民币的实质

      宋鸿兵先生在《货币战争》里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世界上的货币可划分为两类,一是债务型货币,二是非债务型货币;前者以美元为代表,后者以金银为代表。

      但是,当分析人民币的性质的时候,宋先生的这个分类显然遇到了问题——人民币不是“债务货币”,因为它不是政府以国债为抵押,由私有的中央银行发行;但同时,它也不是所谓的“诚实货币”,因为它是纸币,而非金属货币,因而它又具有法币的性质。这样,人民币就成了一个“两不靠”的怪物,宋先生到最后也没给它找到一个明确的定位。

      如何理解人民币的这个“两不靠”特性?我认为,要理解这一点,必须先弄清人民币是怎么来的。

      在历史上,明清两朝,中国实行的都是银本位制。民国初年继承了满清时期的银本位制,铸造发行了著名的“袁大头”银元。按照宋先生的分法,此时的中国货币因为是贵金属货币,因此是典型的“非债务”的“诚实货币”。

      1935年,由于美国的白银回购法案,中国的白银大量的流向美国,造成国内作为流通手段的银币的严重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放弃了银本位制,实行法币制度——一元法币等值于一个银元。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国民政府在发行法币的时候,并没有采用以国债为抵押由私有的中央银行发行的做法,而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发行纸币,并由政府信用保证其与银币等值流通。也就是说,中国近代法币的诞生是对白银外流所造成的流通手段匮乏的弥补措施。从这个角度来说,国民政府于1935年发行的法币其实是一种“纸白银”——它虽然是纸币,但它不是债务凭证,它代表的是人类已经完成的劳动成果,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白银为社会劳动成果充当一般等价物,才用这种以政府权力为基础的“纸白银”来代替。人民币作为法币的继承者,自然也继承了法币的这一性质。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老百姓习惯把一元钱称为“一块钱”,这实际上都是历史上银(元)本位的遗迹,也是其“纸白银”本质的最好说明。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民币具有与美国独立前北美殖民地流通的“殖民券”相同的性质——它是一种纯粹的政府信用货币,只要政府接受其作为缴税的支付手段,它就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其与白银等价的“纸白银”地位就不会被动摇。

      • 家园 实际上人民币是一种次金本位(或银本位)货币...

        据我记得小时候大人说周总理讲每发行一块人民币就要有5块钱的物资供应。也就是说政府的信誉是以物资作基础的,是泛银本位。

        而周总理的这个规则大概是陈云的办法。这就是为了保证不会发生通货膨胀。那个时候国民党政府的通胀把老百姓吓坏了。所以大人对周总理这个保证很在意。

        现在这个保证早就作古了吧。

      • 家园 货币和央行是否私有没有太大关系吧

        宋的这种划分本来就很可笑。

        是否用抵押国债形式发行货币,还是直接发行无抵押货币,其实质都是国家信用和暴力支持的法币。

      • 家园 美国的白银法案可把国民政府给害惨了

        明明是十年的黄金时代,偏偏搞出个通货紧缩,把好好的发展机会给打断了。

        • 家园 这也说明了国民政府的执政能力实在过于低下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贪图关税收入而放任外国商品占领中国市场,结果“黄金十年”居然没能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以至于日后在抗战中只能用“血肉长城”去对抗武装到牙齿的日军……

          • 家园 执政能力低下,完成法币改革?

            白银法案对中国是一次“危·机”。顺水推舟在英美帮助下完成了法币改革。法币是战时经济体系的基石。

            • 家园 法币改革并不困难,难的是维持法币的信用

              国民政府在法币改革后随即开始的疯狂的通货膨胀已经说明了它维持法币的信用的能力到底如何,这是衡量其执政能力的最佳标尺。

              • 家园 法币改革非常成功,并没有恶性通货膨胀

                你可以去查一下法币发行后的物价情况。法币的币值在初期是非常坚挺的。只是在1939年以后,才开始恶性通货膨胀。那个时候中国的财政情况,还能有什么苛求么?

                而且通货膨胀本身就是政府战时控制经济、调配物资的手段之一。

                • 家园 1935年法币改革,仅仅4年后就开始了恶性通货膨胀

                  而且越来越严重,直到最后的超级通货膨胀(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超级通货膨胀之一)。这不是执政能力低下是什么?

                  另外,如果你想讨论国民党的执政能力,请另开帖子。

    • 家园 四、关于特别提款权(SDRs)和牙买加体系

      前贴已经说过,我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本质上是一国内的中央银行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制,但它并没有设立一个专门的“世界中央银行”,而是将其职能分割成了三部分,分别由美联储、IMF和世界银行掌管。在这三者中,美联储掌握着“世界法币”——美元的发行权,因此它在事实上占据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中心位置,是事实上的“世界发钞行”。但同时,由于美元也是美国的法定货币,因此美联储在事实上兼具“世界发钞行”和“美国发钞行”两个身份。但这两个身份的需求并不是完全重合的,经常发生冲突。这种冲突的典型体现,就是所谓的“特里芬难题”(Triffin paradox)。

      所谓“特里芬难题”,是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1960年发现的。他指出,在美国一国掌握世界法币发行权的情况下,美国的外贸收支情况,等同于国际货币的发行情况。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逆差,等于国际货币供给增长,美元供给过多则不能保证全部兑换黄金,导致各国对美元的信任度下降;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是顺差,则会导致国际货币供给不足,进而导致国际性的通货紧缩。

      特里芬难题所指出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致命伤,是美联储兼具的“世界发钞行”和“美国发钞行”两个身份的利益冲突造成的,因此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果然如特里芬所预料的那样,战后美国滥发美元造成世界性通货膨胀,导致了数次美元危机,世界各国对美元的信任度普遍下降,纷纷向美国将自己手中的美元储备兑换成黄金。在沉重的兑换压力下,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宣告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彻底崩溃。

      面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现实,IMF理事会从1971年10月起,经过近5年的磋商,于1976年1月8日在牙买加会议上正式通过了关于汇率、黄金、储备资产等一系列问题的决议,统称“牙买加协定”。同年4月,IMF理事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到1978年有五分之三的成员国批准,牙买加协定正式生效,用于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牙买加体系正式建立。

      在讨论牙买加体系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特别提款权(SDRs)。它是IMF于1970年设立的一种记账单位,代表会员国在IMF内的普通提款权之外的一种使用资金的特别权利。它的价值通过与黄金挂钩来确定,但不能用于兑换黄金。特别提款权根据各个会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中所拥有的份额每5年分配一次,可以用于官方结算或向其他会员国换取可兑换货币,但本身不能直接用于贸易和非贸易支付。从其作为“国际清算货币”和不可兑换黄金这两个特性来看,特别提款权似乎可以看作是当年凯恩斯设想的“班柯”的借尸还魂。

      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牙买加体系有如下不同:

      1、美元不再充当国际储备和清算货币的角色,这个角色由特别提款权取代。

      2、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美元不同,特别提款权不再与黄金挂钩,各国央行可以按市价进行黄金交易。

      3、在汇率方面,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固定汇率不同,牙买加体系实行以浮动汇率为主的混合汇率体制。

      在牙买加体系内,虽然IMF规定用特别提款权代替美元作为国际清算货币,但因为它不能用于贸易支付和兑换黄金,因此特别提款权并没有能够发挥预期的作用,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充当着事实上的国际清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作用(法定的清算货币和储备货币是特别提款权)。虽然美元仍然充当着国际清算货币和储备货币,但它却没有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兑换黄金的义务。同时,在牙买加体系下,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定的固定汇率体制被抛弃,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从而为各种货币金融投机活动提供了制度性的基础。

      不妨这样比喻: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世界金融体系是一国金融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制,美联储—IMF的角色相当于一国内的中央银行,各国央行的角色相当于各家商业银行。而在牙买加体系下,“央行”已不复存在,世界上只剩下了大大小小的“商业银行”,美联储也从“央行”变成了“商业银行”之一,但它发行的银行券仍然是银行间通用的。这为美国大规模的输出通货膨胀铺平了道路。正是看到了这样做的巨大利益,日本和欧盟甚至俄罗斯都企图争夺国际货币的位置。

      总之,牙买加协定开启了国际金融的一个“江湖”时代。在这个时代,浑水摸鱼者如索罗斯之流有之,企图自立为王者如欧盟有之。那么,中国该如何选择呢?

      • 家园 笔记的笔记

        固定汇率的初衷是为了贸易方便

        刚开始大伙靠黄金,老天爷公正公平不会乱发金子

        一战伴随着金本位失灵(原因?囚徒博弈?)

        后来是黄金支持的英镑中心货币10年

        大危机伴随浮动汇兑(原因??)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

        71年美国default,成为国际fiat money至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