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太极拳实验之“吃掉”(下篇) -- 佛光普照

共:💬3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太极拳实验之“吃掉”(下篇)

    请问重心/手支撑面/脚支撑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它们的投影重合吗?(重心的位置落在手脚支撑面重叠区域之内)

    还是重心落在手支撑面和脚支撑面之间?如果是这个情况的话,手部支持力/脚部支持力的比例变化只跟重心的位置有关。(手脚用力的改变移动了重心的位置)。你可以用重心的位置的前后移动来描述一下你听劲的法门吗?

      重心/手支撑面/脚 支撑面的关系:重心始终在从头顶到会阴穴的连线上(不管身体前移后移),手支撑面或者说手与桌面的施加力量的方向也是要平行与重心线的。也就是说你的力量 也是从整个手掌均匀用力的,不是局部的,例如。你大拇指附近用力大,小拇指附近用力小,这个对桌面的力量就不与重心线平行了。是一个对桌面成锐角的力量 线。脚支撑面的同手,你也需要让整个脚面脚底放松,均匀对地面施力。该力也是与你的重心线平行。手和脚的调整就是为了保持这条重心线始终垂直地面。例如, 如果你两手用力不均匀,势必会导致身体重心变化,这时候,你就需要调整你的身体,来让重心线再次垂直于地面。

       总结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要始终保持重心线垂直地面。所以你需要检测只有你的重心线是否从头顶链接会阴垂直于地面。因为身体上各个部分细小的变化都会 影响到你的重心的调整,所以你只需要注意到这个根本重心线,就可以始终保持自己的重心。手和脚的调整都是为了这个线而服务的。如果你觉得你的重心线倾斜 了,那么你就注意一下是否自己的手或者脚与地面的接触部分是否倾斜了。

      你后面的理解很对。“如果是这个情况的话,手部支持力/脚部支持力的比例变化只跟重心的位置有关。(手脚用力的改变移动了重心的位置)。”这 是正确的。引起重心变化的还可能是肩部比例变化以及头部等全身各部的变化,如果要注意这些地方,这拳就没有办法练习了,因为需要关注的地方太多了。所以我 的理解就是只要你关注中间那条重心线,然后如果倾斜了,就去检查相应的地方,然后调整过来,直到你练习久了,习惯了。假如你就是想要给桌面加上一个不是垂 直的力的时候,你应该是先调整你的身体,以配合你发这个力,而又不让重心线倾斜。因为你的重心线一倾斜,你发出来就是局部的力量,不是整体的力量了。这样 对对手的伤害就小了,而且也容易被对方找到这个破绽,实施反攻了。

      听劲的法门,如果让我讲,我还怕自己不能够说好,因为我对听劲也只是刚学习。我能说的就是,听劲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听自己的劲;

      就是在身体上下,前后左右移动的过程中,能始终保持我上面说的那条重心线。最好是能在练习拳法套路过程中先体会,然后延伸到生活中的运动中都能自由掌握。这样就算能听懂自己的劲了。

      第二阶段,听别人的劲。

      就是要多推手,和不同的人推手,来听别人的劲。就好比我上面说的,如果你的脚底不能松,那么你手上用的力量越大,你的重心就被拉的越高,你的下盘就越不稳。你的重心就越容易被人破坏。

       因为练习太极拳的过程,是一个去掉本能用力方式(我们遇到外力,或者要抬一个东西的时候,总是条件反射的用手臂或手掌的力量)改为太极用力(手或者身体 只是接触着外力(听),别人加力量了,我调整自将对手的力量给化解掉,或者将其方向改变掉,局部并不需要用力量)的过程。这个本能习惯的改变也是太极入门 最大的障碍。

      听劲,用“听”这 个字,前辈们用的很好。别人的力量来了,接触到你的手臂,你立即去本能用了去抵抗,那里就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你就无法去听了。所以,你需要处理的方式,是 不要抵抗,让对手的力量透过你的衣服皮肤进入到你的身体里面来。这时候你肯定已经知道对手力量与你身体的夹角,或者说施加在你身上的力量的方向了,是向下 打还是向左右打在你的身体上。例如是向下打,如果抵抗那么就是一个看谁力气大,对方向下按你,你向上顶着。假如你用听劲配合重心调整来处理。那么应该是这 样的,对方向下按你,你接触着用小小力,然后身体平行与对手向后或者向左右将你的重心线换个位置重新垂直于地面。简单来说这个变化的操作,就是你保持你与 对手接触点的力量不变化(如果你变化了,对手就能察觉你要变化,而将力量收回去,或者加大用力了),然后保持眉心,左右肩膀,左右胯这几点的相对位置不变 转个方向或者向后移动一下。这样对手的来力就被你化解掉了。

    听劲的功夫,是需要花很长时间训练的。所以学习太极拳很多年的人,有时候上去和别人过招,也无可避免的要用本力来抵抗。因为这个毕竟是本能的东西。你听劲 和你身体的调整不够快,那么势必以上手就被别人打倒了。所以,有人说太极十年不出门,有其道理的。光是这个听劲,不抵抗,然后身体迅速调整的反射就需要很 多年才能练习纯熟。

      总结一下:在“吃掉”外力的过程中,你需要注意三点:

    一、 与对手的接触点,力量恒定;

    二、 全身各处都处于放松状态(脚也需要放松,脚对地面的压力也要渗透到地下去,要想象自己全身各处的劲都在向脚底流);

    三、 保持自己的身体中正,让自己的重心线始终垂直于地面,全身各处的劲都流向这条重心线。

      到这里,对“吃掉”的例子以及原理的说明就告一段落了。如果还有不明白的朋友,就给我留言吧。下面,我开始说一个可以用来测试松的简单实验。我希望感兴趣的朋友都去测量一下,最好能将数据留言给我,让我做一个统计,便于将太极拳里面的理论科学化以及可测量化。

      实验的例子还是我在《造拳之“我的门”》 中的是三个测试,不过你需要加上四个健康秤。分别在两手与两脚下。在实验之前,你先测试一下自己的毛重(呵呵),然后进行以上的三个测试。记录下实验整个过程中的四个健康秤的数值变化。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用录像将四个健康秤的变化录制下来。(关于这个测试,我也需要采集很多数据,并排除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扰,所以“小佛官方”的结论,只能在后续的帖子中公布了。同时,希望大家如果条件允许,也做一下测试,并将数据赠送给我。先感谢各位朋友了。)

    《太极拳实验室》系列,有一个目标:通过对太极拳的特征测量分析,推导出太极拳的一些物理以及数学原理和公式。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广大太极拳爱 好者能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分享出来。初步的目标是:确定“松”的参数以及相关的公式。例如:当你受到外力的时候,你施加的抵抗力F1,外力F2,“吃掉”的力F3,设计一套观察F1、F2、F3变化的方法。当F1与F2、F3之间以一个什么规律变化的时候就是“松”。这个,就是我提倡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能将这个工作做好,相信的对于太极产业化推动也是有帮助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观察分析得出的结论设计简单的机械,辅助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学习太极拳。

    《太极拳实验之“吃掉”(上篇)》发布后不久,河内一位名叫“火雷噬嗑”

    的朋友就提出了疑问。我觉得说的有道理,而且很多朋友估计也有同样的疑问。所以在《太极拳实验之“吃掉”(下篇)》发布之前,我把与“火雷噬嗑”等几位朋友的留言都引入进来。

    火雷噬嗑:

    上一段的10斤VS 15斤的例子我觉得关于如何“吃掉”大家还是不会太明白,最多也只是多了解了几分:一开始我与对手保持平衡,当对手继续施加力量的时候,我不能增加力量去抵抗,而要保持之前的平衡。关于对手多的5斤力量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如何跑到那个地方去了…估计大家还是不明白。我现在直接回答:那多出来的5斤的力量,从你的胸口进入,然后顺着你的脊椎,胯,大腿,膝盖,脚一直传递到地下去了。如果对手继续施加力量,那么你也只需要继续保持上面说的从胸口到脚底的这一个通道的畅通就好了。

    您这一段已经完全颠覆了牛顿力学里的“力”的定义了。

    当然,牛顿力学也只是相对论在低速条件下的一个近似表达,或者您这个也是某种理论近似表达也未可知。

    我的回答:

    我认为您理解的比较极端。我举一个例子给你:就好比你用手打瀑布或者一个垂直向下的水流。水流会给你的手抵抗的抵抗,但同时会将你的力量带下去。我要描述 的也就是这么一个状态。我在最初的帖子也说过,松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直向下。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找一个师傅亲身体验一下。你施加的多出来的力量如何被 引下去的。

    火雷噬嗑:

    但水平方向不是一个平衡:

    如果两手相抵:一方10kg,一方15kg,那么绝对不会处于平衡状态。如果用水的例子:那么绝对不是吃掉成为一个“平衡”的状态:而是卸掉了,大力方就会失去身体的平衡。

    上面的部分就是我与火雷噬嗑的对话。看到火雷噬嗑的最后一个回复,我明白了自己的措辞水平还真不怎么样。呵呵,火雷噬嗑说的很对:“如果用水的例子:那么绝对不是吃掉成为一个“平衡”的状态:而是卸掉了,大力方就会失去身体的平衡。”我的描述也就是要表明这个意思。“吃掉(卸掉)”对方增加力并不是为了保持一个平衡,而是让对方失去平衡,然后实施有效的攻击。

    其实生活中将外力“吃掉”(卸掉、分解掉)的例子很多。例如:踢足球时候,如果在高速奔跑中摔倒了,大家都知道不能用手去死顶地面,要放松,然后结合身体翻滚等一系列的动作,将冲击力给化解掉。但是这个生活中的常识,也不是每一个会踢球的人都能做到的,所以还是有很多朋友因为这样的冲撞而受伤。防范足球中那样的伤害与太极拳用力有两个共同点:一,身体要放松(哪里不放松就可能是那里的骨头受伤);二,反应要及时,时机要恰当(早了化解不准确,慢了就受伤了)。太极的中针对的外力处理方法有自己的特色,主要是因为其技击目的,所以不能有太多外在的肢体动作,要在对手没有察觉的的时候就快速将这些外力给“吃掉”然后在对手平衡失去的时候,实施有效打击。

    我感受过的被对手“吃掉”力的感觉类似用手去打入水流中的例子,不过要说明的结论也就是火雷噬嗑最后回复的那段话的意思。一方10kg,一方15kg,如果10kg的人将对手多出的5kg 的力量“吃掉”,那么不会是一个平衡状态,而是15kg的人会失去身体的平衡。对于lanchong朋友所提出的“力用公斤表达就已经.....”我也接受。只是平常这样说习惯了,周围的人都知道是什么,所以也就这样写了。

    还有需要引入的就是“有啥说啥”朋友做出了的解释也很正确,如下:

    说白了,就是改变对手所发出的力的方向。

    所谓化力,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身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要有桩力,二是要有听劲,可以迅速改变对手所发出力的方向。比如说对手发出100公斤的力,向你推来,你不应该硬顶,也就是说不应该发出100公斤的反作用力来硬顶,而是应该捕捉到来力的方向,从这个来力的侧面给它一个力,根据物理力学,可以知道这个 侧面的力是远远小于100公斤的,也就是说,你可以用远小于100公斤的力来化解,当然,你自身也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以及敏锐的触觉,也就是所谓的听劲。 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这个侧面的力的角度,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有变化,而且变化的很快。

    河友:有啥说啥所描述很好。化力的基础是要有一定的桩功,然后还有有听劲的功夫。能“听”到对手力量的来向。不要在对手来力方向上施加抵抗的力。这就需要你与对手接触的部分放松,然后处理方法如有啥说啥的见解,可以在侧面施加一个小力就可以将上述100公斤的力解决掉。但是还有一个处理方法,就是直接将这个100公斤的力引入你的整体松沉的方向,让对手直接失去平衡,这就是我说的“吃掉”。这就是化即是打,不需要再从侧面实施打击了(因为松沉的方向也是对手力的一个侧面,化与打一体了)。

    我写出的内容都是个人练拳中感受。但由于本人各方面知识有限,难免会出现很多错漏的地方,还希望河内朋友像上面几位朋友一样及时指出我的错误,我会在后续的帖子中改正。我所讲述的一些理论没有进行过科学的测量以及分析,所以肯定有很多地方存在问题的。这也是《太极拳实验室》系列想要解决的问题。再次感谢上面的几位朋友的指正。

      好了,这篇帖子就到此为止吧。感谢大家能耐心看到这里。关于下一个实验,我正在整理中。随着《造拳》系列帖子的发布,想必大家也会有很多问题。《太极拳实验室》系列我会根据大家提出的焦点问题,来对《造拳》系列中说得不够清晰的要点进行补充说明,并给出最佳实践以及检测的方法。

    关键词(Tags): #造拳#太极拳实验#太极产业化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好文花顶!
    • 家园 “听劲“, 真功力关键所在

      写得好啊.

      “因为练习太极拳的过程,是一个去掉本能用力方式(我们遇到外力,或者要抬一个东西的时候,总是条件反射的用手臂或手掌的力量)改为太极用力(手或者身体 只是接触着外力(听),别人加力量了,我调整自将对手的力量给化解掉,或者将其方向改变掉,局部并不需要用力量)的过程。这个本能习惯的改变也是太极入门 最大的障碍。http://www.cchere.net/article/1660785

        听劲,用“听”这 个字,前辈们用的很好。别人的力量来了,接触到你的手臂,你立即去本能用了去抵抗,那里就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你就无法去听了。所以,你需要处理的方式,是 不要抵抗,让对手的力量透过你的衣服皮肤进入到你的身体里面来。这时候你肯定已经知道对手力量与你身体的夹角,或者说施加在你身上的力量的方向了,是向下 打还是向左右打在你的身体上。例如是向下打,如果抵抗那么就是一个看谁力气大,对方向下按你,你向上顶着。假如你用听劲配合重心调整来处理。那么应该是这 样的,对方向下按你,你接触着用小小力,然后身体平行与对手向后或者向左右将你的重心线换个位置重新垂直于地面。简单来说这个变化的操作,就是你保持你与 对手接触点的力量不变化(如果你变化了,对手就能察觉你要变化,而将力量收回去,或者加大用力了),然后保持眉心,左右肩膀,左右胯这几点的相对位置不变 转个方向或者向后移动一下。这样对手的来力就被你化解掉了。

      听劲的功夫,是需要花很长时间训练的。所以学习太极拳很多年的人,有时候上去和别人过招,也无可避免的要用本力来抵抗。因为这个毕竟是本能的东西。你听劲 和你身体的调整不够快,那么势必以上手就被别人打倒了。所以,有人说太极十年不出门,有其道理的。光是这个听劲,不抵抗,然后身体迅速调整的反射就需要很 多年才能练习纯熟。“

      “其实生活中将外力“吃掉”(卸掉、分解掉)的例子很多。例如:踢足球时候,如果在高速奔跑中摔倒了,大家都知道不能用手去死顶地面,要放松,然后结合身体翻滚等一系列的动作,将冲击力给化解掉。但是这个生活中的常识,也不是每一个会踢球的人都能做到的,所以还是有很多朋友因为这样的冲撞而受伤。防范足球中那样的伤害与太极拳用力有两个共同点:一,身体要放松(哪里不放松就可能是那里的骨头受伤);二,反应要及时,时机要恰当(早了化解不准确,慢了就受伤了)。太极的中针对的外力处理方法有自己的特色,主要是因为其技击目的,所以不能有太多外在的肢体动作,要在对手没有察觉的的时候就快速将这些外力给“吃掉”然后在对手平衡失去的时候,实施有效打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