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美国大选手记四十五】“What Happened?” -- 尼伯龙根·蜗藤

共:💬99 🌺22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大选什么时候投票?
    • 家园 现在,看麦凯恩基本没什么动作,就是Obama天天在头版头条

      我心里还是很不舒服,觉得Hillary这个冤。

      反正,我周围的亲戚朋友,都不会去投obama了,不过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貌似Obama无敌了 。。。。

    • 家园 这句话看起来比较怪异

      自由派把伊拉克不幸死亡的平民全部算在美国政府头上,漠视绝大部分死亡的人都是死于伊拉克民间武装的恐怖袭击之下的事实

      社会结构被摧毁了, 当然就会混乱一团啦。 老兄这个系列写得很好, 可是这句话看起来比较怪异。

      好比说抗日战争的时候, 大部分死掉的中国人其实是饿死病死自己乱战死的。 也许不应该算在日本人头上?

      伊拉克如今的消息是被美化过的。 比日本入侵时的中国只差不好。

      • 家园 是我言未达意

        包括此句在内的那段原意是暗含自由派不惜一切地唱衰政府,首要的目的是反共和党政府,为民主党上台开路;至于伊拉克不幸伤亡的平民,对他们而言那是次要的。

    • 家园 我觉得最终的大选胜利者仍然是麦肯。

      我想最大的原因应当还是种族问题,虽然有很多的白人青年热情洋溢地支持奥巴马,但是更多的白人还是不会接受一个黑人做总统的,我虽然不喜欢奥巴马,倒是很乐意看到他当选美国总统。

    • 家园 John McCain abandoned his first

      wife.

      I think the single biggest asset of John McCain is his POW years in Vietnam. Seems like the prison time does pay off, hehe.

      • 家园 有趣的是

        carol mcCain对麦凯恩还是非常支持的,算是再见亦是朋友那一种。

        不过从道德上来说,麦凯恩这个事确实是个污点。他自己也承认。保守派不喜欢麦凯恩,这可能也是一个因素。

    • 家园 本来是写美国大选的,

      感觉楼主在文章里夹带了不少因为河里近来争论引发的个人情绪和私货,使得文章的可读性大打折扣。河里争论就事论事,说完就完了,拉扯到这篇文章里借题发挥,就过了。

      自由派抓住一切机会对于政府进行攻击。比如在3月份,在ABC的一个访谈中,副总统切尼被问到如何看待三分之二的美国人不赞成(disapprove)伊战。切尼毕竟是民选出来的,给他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说“人民错了”,只用了一个词“so?”作答。主持人再次追问,难道美国政府就不顾及人民的意见吗?可怜切尼是生意人出身,也不懂说些“大历史”之类的大道理,最后只能用美国军队在伊拉克干得很好云云等陈词滥调对付过去。

      切尼和小树丛置民意于不顾,发动战争,把国家带入战争的泥潭,这是切尼及其同伙的错,他好意思大言不惭地说“人民错了”?这和他“毕竟是民选出来的”、会不会讲“大历史”没有丝毫关系。

      可惜麦克拉兰毕竟是从右派那里混出来的,道德标准过硬,美国网民又没有发动“人肉引擎”的习惯,硬是抓不出什么私生活问题。

      右派=道德标准过硬?那怎麽解释共和党议员larry craig在明尼苏达St. Paul国际机场男厕所里脱裤欲求欢的道德水准呢?颜面大丢之后,先是说辞职,后又反悔。如此道德水准的“美名”,窃以为不能只让自由派独享。外链出处

      美国网民有无使用“人肉引擎”的习惯不好说,不过,人家美国这儿追查、打击对手的手段都是非常职业化的:希拉里的自传(Living History)里说,老布什在和克林顿竞选总统时,专门雇佣私人侦探调查克林顿及其家人的方方面面以图找到打击对手的资料;超级保守派、亿万富翁Richard Mellon Scaife出资American Spectator(保守派月刊)的“ Arkansas Project”,最后该项目找到一个叫Paula Jones的女人,在大选关头跳出来说她和男克之间的故事。该杂志的写手David Brock就在其2002年的回忆录(Blinded by the Right)里讲到,他当年得益于保守派的金融财人Peter Smith,-该人是当时保守派领头人Newt Gingrich的主要支持者-,的资助跑到阿肯萨找材料、展开一系列摸黑、打击克林顿的事情。

      “人肉搜索”在这种有组织、有分工的职业化打手前面只有甘败下风的份。

      在美国,言论自由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最核心的社会价值之一。在这次选举中,我们看过莱特牧师的“God damn America”的一系列的极端言论。即便这些言论多么极端,即便多方都抨击这种言论,但是从来没有一个authority要封杀他的言论或因此追究他的法律责任。莱特牧师在芝加哥还受到支持者的热烈欢迎。美国对言论的这种宽容将政府始终放置在舆论的批评之下。如果仅仅因为事实和批评意见让政府丢脸或惹人不高兴,就不让真相为人所知,那无疑是社会的悲哀。

      官方政府是没有公开封杀这种言论,首先因为媒体在美国是私有的,政府无权直接干涉,但是,这不能说政府就不控制舆论导向,当然手法比tg要先进太多;其二,政府不出面封杀,不等于受制于于利益集团的主流媒体会视而不见,坐以待毙:不给有这样言论者出现在大众媒体上公开宣讲其言论,这算不算是一种变相封杀?莱特的言论之所以被爆,还是因为政客互相打击而得以示众的,但是,有几家美国电视台、报纸就此展开理性讨论的?

      美国对言论的宽容是有限度和底线的:

      -该鼓吹的肯定是让你大肆鼓吹,不该说的/不喜欢的观点,你尽可以说,只是别想能登堂入室,大媒体根本不会给你什麽正经的宣讲机会。

      -爱国主义/美国利益至高无上。

      《新闻周刊》(Newsweek)曾报道在关塔拿摩监狱里,美国士兵为逼供在厕所里冲犯人的古兰经,为此在伊斯兰国家和民众中引发暴力抗议,造成10多人死亡,一片反美之声,在巨大压力下,新闻周刊借口原消息来源不肯定而道歉/撤消文章,虽然之前周刊和五角大楼核实后,决定将这篇报道付之印刷。

      昨天看Larry King纪念Tim Russert(NBC电视台的Meet the Press的主持人,该台在华盛顿的负责人,美国政治新闻的金牌记者),期间在回答新闻报道和国家利益间的选择,Tim Russert讲了这麽一句话:“我们是新闻记者,但首先我们是美国人”。(We're journalists, but we're American citizens first.)

      外链出处

      在这挑点刺的目的,不是为了别的,只是觉得为了夹带私货有可能干扰了你对美国大选的观察,在选择事例和行文中都会出现偏颇,这样就可惜了。

      • 家园 别的不说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极好,可读性大大增加。如果这是因为楼主夹带了私货的话。。

        那么下次请多夹带点,拜托了。

        • -- 系统屏蔽 --。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