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玄武门之变之太子之争、一 -- 唐一介

共:💬246 🌺58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走向玄武门的道路、下

      虽然李渊的警告只是让李世民别再有非分之想,安于一个普通皇子的本分,只是断绝了他政治上的前途,并不是要完全剥夺他政治上的地位,更没有要取其性命的意思。但稍后的胡马事件,却说明了他的底线实际上比这更低。

      胡马事件的经过大致如下:李渊在长安城的南面围猎,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一起陪同。李建成把一匹膘肥体壮,却喜欢尥蹶子的胡马送给李世民骑乘。在李世民骑乘的过程中,胡马好几次尥蹶子,但都被他成功化解,分毫未损。李世民对大臣宇文士及说:“彼欲以此见杀,死生有命,庸何伤乎!”李建成在让李渊的嫔妃把这话告诉李渊的时候,歪曲成了:“秦王自言,我有天命,方为天下主,岂有浪死!”。结果李渊大怒,任凭李世民怎样解释,请求查实对证,李渊都是“怒不解”,只是因为收到了突厥大举入寇的报告,才“改容劳勉世民”,与他商量应对办法。(本段所引皆出《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一卷》)

      李渊不追究李建成谋害弟弟的举动,反而对嫔妃的歪曲听之不疑,不给李世民自明的机会。这不能不让李建成、李元吉觉得,自己一旦成功将李世民谋害,也很容易找到理由将李渊蒙蔽过去,退一步说,即使李渊得知了真相,对他们的处置也不会太过严重。有了这样的认识以后,李元吉固然是更加无所顾忌,李建成也改变了以前的态度,对从肉体上将李世民消灭这样的办法不再坚决制止,而是默许乃至参与其中。

      当然,对来日方长的李建成来讲,他即使非要将自己的这个弟弟消灭,那也大可以留待将来,在李渊去世,自己登基后再采取这一步的行动。所以除非是不流血的斗争无法达到正常继位的目的,李建成是不会轻易冒得罪李渊的风险,采取这样的极端手段的。

      对李世民来讲,如果说他在以前,还能既望于自己的这个兄长,希望李建成能在现在和将来放过自己一马,那在杨文幹事变、迁都事件、胡马事件之后的现在,他就再也没法报有类似的期望了。

      在走到了现在这一步后,李世民就算能够放下自己的雄心壮志,他也会发现自己已经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只能在死和成为太子(皇帝)这两条极端的路中选择一条走下去了。只要李世民还不愿束手就擒,只要他还不能心甘情愿的放弃自己的生命,他就一定会选择另外那条路。

      在进行了选择之后,李世民很快就展开了行动,这种行动包括中央和地方两方面。

      在中央的实力对比上,李世民本就有较大的劣势,现在更是岌岌可危。在这一方面,他的主要方向是自保,包括继续加强自己府邸卫队的实力;收买东宫的官吏,以便提前了解李建成、李元吉的行动方向和计划;借助包括自己这一派的大臣等政治势力,对李渊施加影响,迟缓他对李建成、李元吉放任的尺度加大的速度,更阻止他直接对自己下手。同时,他也考虑到了不得不在中央发难的可能,采取了一些应急准备,包括将玄武门这一关键所在置于自己控制之下。

      李世民的优势主要在地方,他主要的着力之处也在这里,其中主要是以洛阳,这一他有着很深基础的“形胜之地”为中心。为此他不但安排了心腹温大雅在洛阳坐镇,继续政治上的经营,更是派遣了张亮率领一千多个忠于他的将士前往,加强在那里的军事实力,又“多出金帛,恣其所用”的“结纳山东豪杰”,使其成为可靠的根据地和大本营。以便在“一朝有变”的情况下前往“保之”。(《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一卷》)

      同样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也采取了中央和地方的两手准备。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优势当然是在中央,在这里他们首先是继续壮大自己卫队的实力,使其对李世民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其次,利用他们远比李世民强大的政治势力进行活动(这政治实力包括他们自己,他们这一方的大臣,倾向他们的后宫嫔妃等等),对李渊施加影响,一方面是试图借助他的手将李世民除掉,另一方面是让他对自己更加宽容和放纵,为自己取得更大的打压和削减李世民实力的空间;第三是将终于李世民的谋臣猛将从他身边调走,同时,也尝试对这些人进行收买;第四,策划和实施下毒等直接将李世民从肉体上消灭的阴谋;第五,将李世民困在中央,不让他有去自己地盘上大展手脚的机会。

      相比中央,他们对地方的重视程度要小很多,这与他们的基础太过薄弱有关,更与他们决心在中央解决李世民的策略有关。在这里,他们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主要的目的只是使李世民被处置之后,忠于他的地方势力反叛的可能和危害性降低。

      在中央的较量之中,李建成等人无疑是占据了上风的,其中更重要的就是成功地将李世民困在了长安。在后来的时候,对“一匹夫尔”(李建成语,见《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一卷》)的李世民,他们已经可以将李渊的反应和感受放在一边,堂而皇之的策划公然将其杀死的阴谋了。

      李渊并非一个昏庸的帝王,他对自己的儿子们的明争暗斗并非不知情,但他却没有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防范和制止。他的这种态度,与他毕竟是一个父亲不无关系,更与此时日益严重的突厥外患有关。在强大的军事威胁下,李渊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李世民的权力(兵权)。

      不管李渊的出发点是什么,他的这种态度都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让李建成和李元吉无所顾忌,将李世民的空间逼迫的日益狭窄,另一方面则是让李世民觉得自己还没有被逼到绝境,使早就有了在绝境下铤而走险的打算,也相应做出了一些长期安排的他,迟迟没有做好实际的准备。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对于送马事件

        偶认为是世民胜利后的栽赃,或者是以最大恶意揣度建成行为的结果。

        原因很简单,世民征战多年,多次亲身犯险,马上功夫应该极好,用烈马来谋害他,未免成算太少。而且谋杀这种事,一击不中打草惊蛇,只能让后续行动变得更困难。所以很难想象建成这样并不愚蠢,应该还是比较聪明的人物,会出如此拙劣的办法。

        • 家园 大秦猛士兄对烈马的概念可能不是很了解

          而一匹被李建成、李世民认可(他们的身份,他们对战马的眼光)的膘肥体壮的马的奔跑腾跃能力,更是现在已经很少见到马(更不用说真正的战马了)的人所能想象的。另外,当时是在围猎而不是普通的试骑,这就多了一重危险性。

          关于揣度,至少从现有的史籍记载来看,作为一个杰出军事家的李世民,很少有那种对形势的判断严重失实的情况,对形势客观判断和把握(而不是受情绪的左右产生较大偏差)本身就是一个军事家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至于栽赃,如果李世民对自己亲手射死李建成之事尚且不加掩饰,那他实在没有必要搞这样的小动作,他如果要栽赃和掩饰,那这对象应是比亲手射死李建成更为严重的行为。

      • 家园 有的时候儿子们太有出息了也不是一件好事

        李建成李世民都太优秀了,让李渊在他们当中作出选择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献花

        • 家园 在正常的皇子之争中

          各位皇子能力环境上虽然有所参差,但大体上都是半斤八两,因此他们的争夺基本上都能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一个比较模糊但却真实存在的规则之下进行。然而在唐初的这场太子之争中,李世民由于自身的过于突出,就相当程度的逾越了这一规则,最终造成了这一历史上仅见的局面。

          这就好比业余选手的比赛,突然来了个专业高手加入进来一样。

          • 家园 我还是觉得建成和世民的能力相差不多

            然而在唐初的这场太子之争中,李世民由于自身的过于突出,就相当程度的逾越了这一规则,最终造成了这一历史上仅见的局面

            我认为李建成和李世民能力(或者说分工)的侧重点不一样。李世民主要是军事能力,而李建成主要是后勤。

            在隋末唐初很难说清军事和后勤谁更重要,比如说实力强劲的宇文化及就因为后勤不济最终功亏一溃。

            李建成在军事上建功机会不多,但是不多的这几次机会都非常抢眼,第一次是霍邑之战,接下来攻陷长安(第一个攻上长安城头的雷永吉就是李建成的部将),最后消灭刘黑闼。这几场战斗李建成都打得非常好,特别是前面的两场战斗,直接决定了大唐政权是否能够建立的问题。

            李世民的战功无与伦比,但是李渊在太子问题上始终袒护李建成,我觉得这只能说明李建成也非常出色

            • 家园 donkeyking兄把李建成的军事能力看的太高了

              关于霍邑之战文中已有分析,不再重复。

              长安之战雷永吉第一个登上城头说明不了什么,因为攻城的任务分配是李渊下达的:李建成由东门佯退诱敌,李世民断其南门归路。李建成的部将能够第一个登上城门,只是因为这样的安排和宋老生错误的判断了形势而以。

              至于卷土重来的刘黑闼,魏征自己都说是:“散亡之余,众不满万,资粮匮乏,以大军临之,势如拉朽,殿下宜自击之以取功名,因结纳山东豪杰,庶可自安。”

              打赢一个这样的对手实在说明不了多少问题,而从他未能有“结纳山东豪杰”的多少实绩更可以看出他与李世民的差距。这样的差距可不仅仅是军事上的。

              • 家园 可能是我太爱抬杠了

                殿下宜自击之以取功名,因结纳山东豪杰,庶可自安。

                李建成做到了击毙刘黑闼以取功名,他也许没有做到结纳山东豪杰(罗艺其实可以算山东豪杰了),但是我实在想不出来,他如果结纳山东豪杰,是否可以改变玄武门的历史,是否可以自安了。

                我认为李建成在玄武门被杀,是因为他没有想到李世民会做得那么绝,那么狠,那么处心积虑。

                最后献花

                • 家园 李世民能够最后成功

                  正是因为他不断的成功啊。李建成单单成功结纳山东豪杰也许不足以改变最后的结果,但如果他在各个环节都能成功,最后的结局恐怕就会大相径庭了,这就是所谓的量变引起质变吧。李建成的未能成功结纳山东豪杰,不是因为知道已经于事无补了无意为之,而是无能为之。

                  至于没能想到“李世民会做得那么绝,那么狠,那么处心积虑。”这就更是他的战略上的失误了,如果连对自己的对手都不能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和把握,那又怎么能够想象他能够打败这个对手呢。知己知彼,至少在知彼这上面,李建成没做到或说没做好啊。

                  有些错误,比如轻信,比如过于人次,是人能让人理解乃至同情的,但不管怎样它都是错误,既然是自己的错误,那为之付出代价,也是应有之义了。

          • 家园 还有个原因就是李世民之前有个坏榜样--杨广

            前期的杨广虽没有李世民那么辉煌,但和李世民的经历很相似,大家又都是亲戚,很熟。估计李渊总担心这个专业高手在比赛中作弊,应该是个原因。加上李建成也很能干。谁在李渊的位子上估计都难选择。

            • 家园 是呀,李渊也得“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嘛

              太祖(曹操)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从历史上说,本来已经定了由大儿子接位,

              回头又觉得小儿子好,想用小儿子替大儿子

              真没有不乱的,

              李渊图稳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汉高祖、曹操就想了想,送了俩儿子的命;

              袁本初、刘景升就不用说了,内乱基业都没守住;

              朱棣到底弄得小儿子造反,给孙子镇压;

              康熙是知道太子不行,就没搞明白哪个小儿子好,更是一通乱,

              • 家园 李渊比本初、景升之流难多了。玄武门之变可说是必然结果

                本初、景升的犬子和李渊的虎子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狗咬狗闹不太大,这二虎相争就只能活一个了。换太子也不是没有,象刘秀换太子,就没事。前太子也富贵至极,寿终正寝。可李渊的天下就和他们不同。

                首先,秦王是天才,从参加首义,到平天下的所有关键大战,都是他首功。而且长期领兵使他有一个极强大的团队,也客观造成他的野心。这在别的臣子身上,功高震主,只能杀了(就是杀也可能出乱子)。问题是秦王是他最宠爱的儿子(在太原时,只把李世民带在身边),李渊又重亲情,肯定舍不得杀。而且无论是杀或贬,都会丧尽人心。自己最喜欢的亲儿子都信不过,别人肯定不会再卖命的。就算别人肯卖命,又有哪个能比秦王能力更强,更值得信赖。更何况这是自废武功,天下又不太平。所以不能亏待秦王,以震慑天下。

                第二,太子是起兵后就立的,有功劳、能力强且无大过,天下打下不久而无端废太子,肯定会引起乱子。隋的前车之鉴不远,秦王又和他那丢了天下的杨表叔太象了。李渊不会有换太子的决心。不换太子,则太子党和秦王党就会有争斗。

                有了以上两点,李渊就无法主动解决太子和秦王之中任何一个人,只能被动防范儿子间的争斗。两个儿子能力又太强了,随着争斗升级,无论谁先出手,那后果都是李渊难以应付的。

            • 家园 很关键的一点. 花一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