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蓝色的浪漫 -- 晨枫

共:💬501 🌺137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帕拉迪奥的世界(中)

      园厅是帕拉迪奥最有名的villa建筑,但这其实不是他最典型的villa建筑。帕拉迪奥开创了意大利villa的一个时代,但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具体来说就是所谓的villa-farm,直译为农田villa。这和科摩湖边上的豪华庄园villa不一样,是维内托地区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维内托地区最重要的城市无疑是威尼斯。威尼斯不仅是一个水城,还是一个岛城。随着威尼斯势力的扩展,威尼斯巨商富贾们开始不再满足于局促的岛上生活,开始向“蛮荒”的陆地上扩展,维内托平原上因此villa四起。这些新贵们四处购置土地,成为地主,villa常常就在自己的田地中间。很多早期的地主自己也干农活,所以villa既有华丽恢宏的一面,也有实用的一面。这个特色构成了villa-farm与众不同的特点。园厅至今处在玉米地的环抱之中,不过园厅在建筑上没有突出villa-farm的特色,反而是在维琴察周边的乡野里的帕拉迪奥villa更加具有villa-farm的特点, Villa Emo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Villa Emo是帕拉迪奥villa farm的一个典型,中间的正式建筑是居住空间,两侧的侧翼其实是堆放农具、谷物和饲养牛马的地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在传统的农业区,周围的农舍还依然如故,这应该是一个马厩

      Villa Emo位于维琴察东北20来公里处的小村Fanzolo di Vedelago,这是帕拉迪奥在1559年为威尼斯的Emo家族建造的,1565年建成。比较特别的是,这个villa一直在Emo家族手中流传下来,一直到2004年才出手,现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这个villa和园厅不同,中间是常规的帕拉迪奥式的神庙式的柱廊-山墙立面,但两侧是一字展开的连拱柱廊立面的低矮平房,原先是作为堆放农具、圈养牛马的地方,现在也改成辅助的起居空间。帕拉迪奥的神奇在于不是简单地把粗陋的农家空间塞到眼不见为净的角落,而是将华丽和实用有机地统一了起来,不光解决了住宿和农活的问题,还通过特别宽大典雅的正面营造了宏大的气派。这是典型的帕拉迪奥“五段式”比例,中间的主体占1/5的宽度,两翼各占2/5的宽度。很多采用类似的五段式立面的建筑后来都被称为帕拉迪奥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国会大厦和北京人民大会堂也是帕拉迪奥风格的。帕拉迪奥喜欢用很长的连拱柱廊来强调韵律感,中间高台上的高大列柱更是韵律的高潮,而雕花的山墙则是韵律的最高音,谁说建筑不是凝固的音乐呢?两侧的连拱柱廊和平房之间的空间据说是当年打谷的地方,这一定是历史上最豪华的打谷场了。中央里面的柱廊一反常态地是缩进去的,增加了进深感。比较特别的是,大楼梯没有常规的台阶,而是一个大斜坡。

      四百多年后,Villa Emo早已脱离了农家的根,周围现在是一个很大但相对简单的意大利花园。我们来得早了,villa还没有开门,于是在周围小村里转转。加拿大已经很少看到村庄,农家大多散居在自己的田园里。但维内托的小村和中国也不一样,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一大片园子,而不是家家户户墙靠墙。夏天,农忙还没有到,人们都到海边度假去了。村子里静悄悄的,偶尔有人在小街上走动,看到我们两个中国面孔很惊奇,大概除了电影里还没有见到过真实的中国人。我们对一个老汉说bonjurno,更是把老汉惊得一愣一愣的,半晌没有反应过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早上来早了,还没开门,但立面上的雕饰和壁画已经印象深刻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和很多帕拉迪奥的门厅不同的是,这个门厅是缩进式的,而不是通常的突出式的。两侧墙上也是壁画装饰,这些都是修复的,原画早已随时间淡漠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花园里已经成为电压的意大利式,这应该是后来添加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室内没有什么人,照例在墙上用壁画伪装雕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的Zelotti的壁画是真家伙,尽管立柱和壁龛依然是画出来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侧廊原本是带顶的连环拱廊加简单农舍,现在也成为辅助起居空间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台阶底下的门洞里,懒懒地靠着一辆自行车,这是一种难以模仿的闲适

      总算开门了,进去只有一个很老的老太太看门,一身黑,就像电影里一样。说是室内不能拍照,但根本没人管。我不用闪光灯,闪光灯对壁画、油画什么的很伤,但利用自然光拍照不让我拍,没有道理嘛。这是帕拉迪奥较晚的作品,设计已经炉火纯青。室内非常高敞明亮,宽大的前门和后门直通,在闷热的维内托夏天十分凉爽。房间分割不像园厅那样异类,而是十分工整。墙上和天花板上照例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壁画,据说很有名,我们也没有看出来有什么特别,反正是神话故事。

      帕拉迪奥的villa基本上都在维琴察周围七八十公里范围内,下一个目标就是名气更大的Villa Barbaro。Barbaro家族也是威尼斯的豪门,说起来比Emo家族还要牛,Villa Emo的那块地还是Emo家族从Barbaro家族买来的。在帕拉迪奥的时代,丹尼尔巴巴罗曾经是威尼斯派往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宫廷里的大使,他本人是一个大主教,也是一个学者,曾把古罗马建筑大家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翻译成当代文字,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思想的重要源泉。弟弟马克安东尼奥巴巴罗是派往法国路易十四宫廷里的大使,后又被派往东方正在崛起的土耳其担任大使。弟弟的学问没有哥哥大,但也是小有成就的雕刻家和建筑爱好者,在伊斯坦布尔曾记录了那里辉煌的建筑和文化,成为今天人们研究拜占庭文化的重要依据。

      丹尼尔和马克安东尼奥在父亲死后,共同继承了在Maser的遗产。兄弟俩和帕拉迪奥是好朋友,维特鲁维原著中的插图已经失传,丹尼尔的《建筑十书》译本就是请帕拉迪奥插图的。当兄弟俩决定在Maser旧址上重建,自然想到了帕拉迪奥,帕拉迪奥也不负众望,交出了一代杰作,今天也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Villa Barbaro比Villa Emo还要早,1549年开始建造,1558年完成。总体布局和Villa Emo一样,也是五段式水平展开。不同的是,如果说Villa Emo是简朴的典雅的话,Villa Barbaro就是华丽的壮美。庄重的多力克柱式被灵秀的爱奥尼克柱式代替,两端的角楼屋顶采用两百年后才出现的巴洛克弧线山墙,山墙上是一个大大的日晷,连拱之间则是安放雕刻的壁龛。Villa Barbaro的中央段比较小,只够布置客厅和休息厅,但两侧的侧翼是两层的,上层是起居空间,下层才是堆放农具和圈养牛马的地方。villa的背后有一个半圆形照壁,照壁上充满安放雕刻的壁龛,还围着一个水池。有意思的是,据说照壁和雕刻是出自马克安东尼奥的手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山坡脚跟的Villa Barbaro是帕拉迪奥的另一个名作,和典雅简朴的Villa Emo相比,Villa Barbaro简直是华丽娟秀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两侧依然是帕拉迪奥的名片拱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villa座落在小村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也是农业区,门外就是这样朴实无华的农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背靠阿尔卑斯山的余脉,面对波浪一样翻滚的原野,真是好地方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花园里很多雕刻据说是马克安东尼奥的手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还有这个半圆形照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要和大师们比,作为富家出身的官僚,这手笔不错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旁边的小花园里,放了一点小情趣

      和在平原上的Villa Emo不同,Villa Barbaro在山脚下依山而建,背靠阿尔卑斯山的余脉,面对宽阔的维内托平原,真是风水宝地。在舒展的意大利花园中,草地、花坛、雕像、喷泉成几何图形排开,中间是宽阔的白沙大道攀援而上,直至villa。

      有意思的是,这些villa的开放时间都很有限,不是每天开,开的话也是上午两三小时,下午两三小时,要是没有赶对时间的话,就要吃闭门羹。按照网上搜来的时间表,我们刚好错过了开放时间。花园里没有人,四野静悄悄的。我们正在绝望,看着很矮的围墙,正在想是不是要做坏事再装好人。正想着,看到花园边上走过来一拨人。有门,他们能进,我们也能进。看他们从边上那个方向过来,我们也从边上抄过去。到跟前一看,切,前面的大门是给人看的,真正的大门在边上,从这里进去就可以,根本不用翻墙。嘘,还要保住了晚节。

      进去先是佣人住的小楼,墙上爬满了常春藤,古色古香的挺好看。一转弯就是主楼。室内只开放了中间一小块,当然,这也是装饰最华丽的一块。这里有威尼斯画家维罗尼斯最著名的壁画。这里不是宫廷或者教堂,壁画都是家常琐事,尽管是披着神话人物的外衣。否则在天神和圣人的注视下过日子,吃饭睡觉都不得自在。维罗尼斯按照惯例在壁画里画上了主人家中的人物,在一幅巨幅壁画中是哥哥丹尼尔,在天花上则巧妙地绘上了假栏杆,栏杆后是马克安东尼奥的妻子和孩子。在一堵普通的墙上,维罗尼斯还打趣地把一个佣人画上去,从门后探头探脑地伸出来,好像这里真有一扇门一样。维罗尼斯和Barbaro兄弟俩也是好朋友,据说他还对室外装饰有很大的影响,中段山墙上的华丽的雕饰确实不大符合帕拉迪奥的常规,有可能是出自维罗尼斯的手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室内不让拍照,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厅的中央是帕拉迪奥拿手的十字布局,保证最大的通风和自然采光。十字的四“肩”就成为四个小休息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那一头不开放,只能站在这里看一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维罗尼斯在墙上俏皮地画上一个佣人从门里探出头来的样子,制造本来没有的景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维罗尼斯在天花上画上了马克安东尼奥的妻子和孩子还有佣人在居高临下地张望的样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两个家人在聊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老式钢琴依然可以弹奏

      出来时看到一个老太太开着一辆红色的minivan进出,我以为就是这里的一个工作人员,LP却认定她就是这里的主人。上前一问,果不其然,她还真就是这里的主人。Barbaro家族的男性后裔到18世纪后就断了,以后由女性后裔传下去,但不久就传不下去了,最后流入外族人手里,包括威尼斯最后一个大公Ludovico Manin的家族。十九世纪中叶后,Villa Barbaro陷入失修状态,直到1934年Giuseppe Volpi di Masurata伯爵把它买了下来,开始系统地整修,恢复到了今天的样子。伯爵大人曾经做过墨索里尼的财政部长,创建了威尼斯电影节,但战后逃过了清算。现在的主人是他孙女,我们碰见的就是她。

      女伯爵初看起来也就是一个和气的老太太,胖胖的,英语说得很好。她现在做酒的生意,自家葡萄园里产酒,还到多伦多举办品酒和促销。说到因为开放时间的关系,我们没能进维琴察的圆厅里面,老太太忿忿不平地说,我的房子里面比他的好,为什么大家都到那里去?我们聊了一会,老太太还给我们一张名片,要我们以后再到意大利的时候,可以给她打电话。嗯,该琢磨一下,下次在这里住一晚才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女伯爵就是开着这辆红车进进出出,不注意的话,还以为就是一个小镇上的老太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就是这样一个老太太,你能想象她是一个女伯爵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房子不知道现在住的是佣人,还是也被主人用了。villa的主体现在开放,不住人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villa外面,是帕拉迪奥为Barbaro兄弟设计的小教堂,和Bramante在罗马的Tempietto有异曲同工之妙

      Villa Barbaro外面,就是马克安东尼奥请帕拉迪奥设计的Tempietto Barbaro,也就是巴巴罗小教堂。帕拉迪奥在威尼斯也设计过教堂,其中Il Redontore还是Barbaro兄弟给介绍的。帕拉迪奥和所有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一样,十分心仪罗马万神庙那样的圆形平面,但威尼斯的教会还是比较传统,坚持要有一个拉丁十字形平面。马克安东尼奥比较随和,他对帕拉迪奥的圆形平面概念也很赞同,于是这成为帕拉迪奥少有的圆形平面的教堂,和文艺复兴建筑的先驱伯拉蒙蒂(Bramente)在罗马建造的划时代的Tempietto有异曲同工之妙。时近中午,教堂关门,我们只有在外面看一眼,就匆匆离去了。

    • 家园 【原创】帕拉迪奥的世界(上)

      如果说维罗纳可以比作人见人爱的朱丽叶,那维琴察就应该比作被遗忘的罗密欧。相对于人山人海的维罗纳,维琴察就冷清多了。维琴察作为维内托地区的内陆中心,在历史上曾经是维罗纳的“上级”城市。更重要的是,这里是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按照有些英美建筑史家的看法,这个“之一”也应该去掉)安德烈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帕拉迪奥的重音在“拉”上,开始的时候按照英文习惯读,后来到了维琴察才跟着人家改了过来)的根据地。

      圣彼得大教堂无疑是文艺复兴建筑的顶峰,但以人文主义为旗帜的文艺复兴毕竟不是为教会所存在,古典建筑语言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这里面的佼佼者就是帕拉迪奥。帕拉迪奥从做砖瓦匠和石匠学徒开始,最终成为建筑师。帕拉迪奥是直到现代以前为数不多但又功成名就的不以大型公共建筑出名、而以中小民居出名的建筑师,他将古希腊和罗马的神庙建筑语言的精华引入乡间民居,取古典形制之典雅、凝练,又不流于奢华、庸俗,受到崇尚古典的英美中产阶级的特别赏识。他的作品全部在维内托地区,主要在维琴察附近和不远的威尼斯。他的拿手之作在于将希腊、罗马神庙的廊柱和山墙用于民居的立面,采用对称甚至希腊十字平面,用高大的、贯通两层的巨柱式增强气势,并常常将建筑造在高台上,一方面避开维内托地区很高的地下水位,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建筑的气势。

      成名后的帕拉迪奥到威尼斯地区继续施展,将古典建筑语言的娴熟地运用到府邸、教堂。但他也是现代剧场建筑的创始人。希腊时代就有剧场建筑,通常是半圆的,观众席围绕着圆心的舞台。罗马时代将希腊半圆形剧场进一步发展成圆形剧场,但更重要的是,将希腊时代依山而建的半圆剧场改称平地建起来的独立建筑,这样可以在任何地方建造对罗马人生活十分重要的剧场。但希腊、罗马的剧场都是露天的,受天气影响很大。帕拉迪奥按古代半圆形剧场的形制,设计了欧洲第一个室内剧场奥林匹克剧院(Teatro Olympico)。这也是罗马时代后第一个专业剧场,是现代剧场的雏形。剧场不是简单地把一个传统半圆形剧场盖上一个屋顶了事,而是设计了建筑前的院落、花园,建筑内功观众在开幕前和幕间休息、社交的豪华大厅,对剧场进出的人流设计也作了精心考虑。在剧场里,帕拉迪奥按照传统设计了半圆形层层升高的观众席,台口周边自然不满了精美的雕刻,舞台有幕布和两侧的演员进出口,背景用透视原理制造了很深的纵深感,即使在观众席的背后,帕拉迪奥也设计了一个装饰性的连环拱廊,廊顶上站立着众多古代英雄豪杰、才子佳人。奥林匹克剧院至今依然在使用,这里也是世界奥林匹克协会的所在地,不过这和国际奥委会没有关系,这是世界各地奥林匹克剧院的组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奥林匹克剧院是帕拉迪奥设计的,这是西方第一个室内剧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院内遍布着从古典世界里收集来的雕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些都是文艺复兴或者更早时代的原作,不像凡尔赛那样,有很多临募之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门里,就是奥林匹克剧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舞台建筑瑰丽堂皇,但精彩之处在于后面的布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舞台布景第一次用透视效果增加景深的尝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舞台两边有演员上下的入口,这是第一次有了正式的前台、后台的概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观众席时马蹄形逐级而上,这还是和希腊、罗马的半圆形剧场一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观众席背后也有这样一个希腊、罗马式的柱廊,为剧场的视觉效果写下了完美的结尾。天顶上画上蓝天白云,模仿室外剧场的效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也是剧场休息厅的开始,供达官贵人们社交使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是维琴察的博物馆,当年是哪一个豪门的府邸,也是帕拉迪奥设计的

      帕拉迪奥既动手又动口,写就了《建筑四书》(I Quattro Libri dell'Architettura ),其中第二卷毫不谦虚地全部用来把自己的作品详尽地吹嘘一通。在崇尚古典的英国,《建筑四书》成为英国建筑师学习古典建筑的经典,18、19世纪英国建筑盛行帕拉迪奥风格,成为英国新古典主义流派的主流。帕拉迪奥的建筑思想也随着英国舰队的坚船利炮传播到世界,尤其是美国。白宫、最高法院、国会大厦还有数不尽的美国各级政府建筑,很多有浓重的帕拉迪奥风格的痕迹。美国的开国元老之一杰佛逊崇尚罗马的共和思想,以帕拉迪奥的风格设计了Monticello和弗吉尼亚大学。帕拉迪奥风格最典型的代表则是华盛顿杰佛逊纪念堂,波多马克河边如云的樱花从中,洁白的杰佛逊纪念堂圆厅相信是人们很熟悉的一个景象。帕拉迪奥对英美建筑的影响之深,以至于英美很多人只知道帕拉迪奥,不知还有Alberti、Serlio、Vignola等其他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理论大师。

      文艺复兴之前,建筑大多由工匠所建,没有专门的建筑师统一设计。大多数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都是画家、雕刻家改行客串的,帕拉迪奥以专业设计建筑为生的,可算是现代职业建筑师的始祖了。有趣的是,帕拉迪奥制定了很多建筑规则,但在自己的书中也传播不要墨守成规的思想。帕拉迪奥身体力行,自己从来就不大遵守自己的规则,而且创造性地将古典形制打乱、重新组合,使古典建筑语言为我所用,导致所谓mannerism(不知道准确的译名是什么?字典上说是“风格主义”或者“矫饰主义”,觉得译得有点奇奇怪怪的),成为日后巴罗克风格的先声。他设计的维琴察市政厅就是一个典型。这是中心广场边上一个很长的建筑,是本地统治家族聚会商讨政事的地方。帕拉迪奥的任务不是全新设计,而是为原有的呆板长方盒子加一个亮丽的外壳,这在文艺复兴时代是很流行的做法,毕竟那是生产力水平不高,不舍得轻易拆除尚好的原有建筑。帕拉迪奥设计了一个双层连环拱廊,将很长的立面分割成一个一个小开间,这并没有什么特别,特别的地方在于他对每个开间内则创造性地用两对小的双立柱进一步分割,形成两个“两平一拱”的三个次开间的所谓“帕拉迪奥母题”(Palladio motif),大大生动了立面,避免了一味单柱连续拱容易造成的过度的水平感和过度重复造成的琐碎感,也可以通过调整“两平”的宽度来适应不同开间大小的需要,而不丧失整体的统一性和节律。事实上,建筑两端的开间比中间的要小,侧面的短立面的开间也小,但视觉上的统一感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墙角用一束大柱处理,完美地为水平的乐句划下了句号,也掩饰了墙角其实不是直角的难处。拱的两肩上的圆窗使立面虚虚实实,进一步减轻了视觉上的重量。双立柱和连续拱使立面具有强烈的光与影效应,具有强烈的韵律感,而拱顶上的小雕刻则是这韵律中的一个小小的调皮的滑音。尽管拱和柱式都是古典的,但这种组合不是。这是mannerism的一个特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帕拉迪奥的雕像就站立在维琴察市政厅的外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很宽大的正面被这样一个一个的开间分割了,每一个开间又是两对立柱加一个圆拱,不显得冗长、单调。肩上开两个圆洞,减轻石墙的沉重感。可惜又是在整修,没法拍全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这个立面其实是套在老建筑外面的样子货,里面还是中世纪的Romanesque建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市政厅位于中心广场,广场上照例是一对立柱,左面柱顶上的带翼狮子是维内托地区的标志,不是威尼斯特有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中午的,小街上静悄悄的,这个警察提着一袋东西走过去,大概是今晚的吃的东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还好我们从这里开出来的时候,警察不在。这是单行道,GPS把我们带错到这里,我们也看不懂标志,糊里糊涂就开了过来,结果路人朝我们猛摇手。嗯,拍一张照,留个纪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维琴察也是古老的城市,不知道这几根柱子又是从哪里“借用”来的,五花八门,有的都歪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中间有花阳台的是一个小家庭旅馆。住在这里不会太舒适,但味道一定很好

      但帕拉迪奥在维琴察最出名的建筑不是奥林匹克剧院,也不是市政厅,而是郊外的“圆厅”别墅(Villa Rotonda),这也是Montecello和杰佛逊纪念堂的原型。文艺复兴是一个理性的时代,人们确信完美的圆形是上帝的象征,代表着智慧、稳定、和谐和宇宙万物的秩序。罗马万神庙的圆形平面挑逗了建筑师一千年,直到帕拉迪奥冲破常规,将圆形平面用于住宅建筑,这就是圆厅。这不是象牙塔里极尽华贵的宫殿,而是帕拉迪奥为维琴察的一个老地主设计的住宅。地主地主,就是要住在自己的地里的主。在绿油油的玉米地中间,远近群山温柔地起伏,眼前则矗立着红顶的圆厅。不知道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人是不是有天圆地方的说法,要用一个词形容圆厅,还就是天圆地方。这是一座圆形主体的不大的建筑,四面有四个对称的希腊神庙式的列柱山墙立面。整个建筑建造在石砌的高台上,高台又在小土包上,从四外看来,圆厅像鹤立鸡群一样,卓尔不群,但又和左近的邻居和谐共处,其乐融融。铁花大门里,是一条长长的坡道,两侧是古老的石砌挡土墙,墙顶站立着很多古老的雕像,好像在欢迎来客,又好像在打量你。花园不大,不豪华,这样反而和周围的田野很相配。这是一种脱离尘世但不傲慢的超然,是一种精巧但不做作的典雅,是一种充满智慧但不教训人的睿智。这里至今依然是私人的,主人还有时住在这里,所以每星期室内只开放一天,但花园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开放两个小时,中午是长长午休的时间。意大利人的午休时间是雷打不动的,上帝亲自来了也得等午休过了在说。帕拉迪奥建筑的外观相对朴素,室内的壁画才华丽无比。我们没有赶上室内开放的日子,只好存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帕拉迪奥最有名的建筑或许就是这个圆厅别墅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坐落在玉米地里的这里可以看到北方阿尔卑斯山的余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进门的甬道缓缓升起,更加衬托出本来并不是很大的圆厅的高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帕拉迪奥的贡献在于将希腊、罗马神庙中庄严的建筑语言平民化了,用到居民和公共建筑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天圆地方的圆厅更是体现了文艺复兴的理性和人文思想。其实这山门对应的是中间是一个两层高的四面通透的中厅,相当于客厅;四角的小房间是休息的地方,楼上则是卧室。按现代标准,房间都很小。但四面通透而又高敞的中厅在夏天十分凉爽,很适合维内托的气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圆厅的邻居也是一座豪宅,但首创就是不一样,这就是天才、庸才和蠢才的差别

      离圆厅不远,是Villa Valmanara。这里是富庶的地方,villa很多,但这个Villa Valmanara有点特别,以围墙上的小矮人著称。传说有一个公主,自小矮小。父母为了不使她伤心,在她周围只用矮人作仆人、厨师、花匠。有一天矮公主长大了,偶然看到一个白马王子策马经过,芳心大动,偷偷跑出去追寻自己的爱人,结果发现自己是一个矮人,不能得到王子的欢心,伤心之下,自杀了。为了惩戒,公主府上所有的仆人、花匠、厨师什么的全都变成石头人,世世代代站立在墙头上,忏悔自己的过失,告诫路人。当然,这只是关于墙头矮人的众多传说中最浪漫的一个版本。不管怎么样,这里有很大的一个花园,花园比圆厅那里大而且豪华。一眼望出去,四外都是浓绿的葡萄园,偶尔草坡上滚过洁白的山羊,不远的小山头上修道院里紧一声慢一声的钟声飘过来,很有小资情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圆厅出来,沿着这条小路,就到了Villa Valmanara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以墙上的一排矮人出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花园很漂亮,传说中的矮公主在不知道自己的生理缺陷之前,一定在这里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villa的主体是一座略带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按说是室内不能拍照的,看守的老头很开明,说是要拍照就拍吧,别打闪光灯就行,还有就是人来了别拍。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架老式钢琴很漂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旁边还有一座新一点的楼,也是这种18-19世纪流行的大通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幅墙上画上楼梯,增加一点生动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瓷的吊灯是19世纪欧洲时尚人家的必备之物,巴伐利亚的路德维希在Linderhof也有一个类似的东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概是看着这孤独的矮人可怜,一朵红花悄悄地凑上去,安慰那孤独的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远的小山头上,教堂里的钟声不紧不慢地一声声传过来,四野懒洋洋的,心里也不禁懒洋洋的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罗密欧与朱丽叶(下)

      穿过彼得桥(Ponte Pietra),河对岸就是罗马时代的剧场,刚在那一边去看过老城中心的圆形剧场,这边就不进去了。但是爬到山上,看看远近风景。这里是维罗那的制高点,景色不错。LP突然神神秘秘地说,那边有两个女孩,没穿上衣。过去一看,切,就是两个穿比基尼的女孩在草地上晒太阳。LP在考验呢,没有通过,被教育了好一顿,郁闷。童子们哪,教训啊!上了阶级敌人的当,教训是惨重的。上了革命同志的当,教训同样惨重。上了阶级敌人的当,还可以化悲痛为力量;上了革命同志的当,就只能化悲痛为……悲痛了。教训很深刻,后果很严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彼得桥始建于公元一年,二战的最后时刻被撤退中的德军炸毁,以阻止盟军的追击。战后维罗那人把河截流,硬是一块一块石头捞出来,按原样重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对岸山坡上的罗马剧院遗址,这里是远眺维罗那全景的好地方

      到河的那一边去,主要目的地是裘斯蒂花园(Giardino Giusti)。这里有一个villa,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花园。这是意大利花园中的典范,集中了意大利花园的主要设计元素。法国花园、英国花园都是后来才有的,意大利从文艺复兴开始,建筑、园林艺术勃兴,那时法国、英国还是蛮荒之地呢。当然,说他们蛮荒之地或许过分,但近代法国、英国的建筑、园林艺术开始与抄袭意大利风格,这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始祖”的意大利园林比较朴素,,就是简单几何图案,也没有回归自然的概念。但文艺复兴时代透视、构图的概念和重新“发现”的罗马时代雕刻艺术使意大利花园重点在于用绿树和雕刻构图,花园设计就是一幅幅静止图画的叠加,尤其强调以雕刻为视觉中心,以绿树作为衬托,偶尔点缀以园林建筑小品。典雅的意大利花园是盛气凌人的法国花园难以比拟的,也是回归自然的英国花园不可替代的。法国花园和英国花园都要有极大的地盘才能做出效果,意大利城市土地狭窄,土王合贵族还没有时行远离都市的生活方式,老城市里也没有那么大的地盘,所以意大利花园比较紧凑,适合豪宅级的花园,而英国花园、法国花园则非庄园不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裘斯蒂花园是意大利花园的典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花园是一幅一幅图画的叠加,用塔柏、冬青和雕像作为构图元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建筑或者小品并不主要,但有这么一座房子作背景,也是不错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一大发现是透视,意大利花园大量利用透视概念,作为构图的辅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坡上看下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还不算花园全景,但可以看出点意思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坡上一个怪面孔是巴洛克花园的设计,和坡下典雅的意大利花园是两回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意大利花园充满了雕琢的典雅,而不是法国花园的盛气凌人,或者英国花园的回归自然

      裘斯蒂花园分两部分,坡下是意大利花园,铅笔一样的柏树像棋盘格一样分划出基本的几何图形,中间用低矮的修建整齐的冬青勾画很多迷宫一样的几何图形,然后在关键位置很有分寸地点缀几座古雕刻,非常有趣味。坡上是巴洛克花园,相对来说没有太大的特色,只有一个青面獠牙的怪面孔还稍微算点特色。

      出得裘斯蒂花园,漫步往渡回河的这边的方向走去。相比于游人兴隆的老城,这里游人稀少,房屋尽管华丽依旧,但显得败落。在懒懒的太阳下,靠墙的老式自行车显露出闲适和不经意,曲折幽深的小街流淌着曾经的辉煌,剥落的墙皮和朽烂的门窗则诉说着无人聆听的故事。这是被时间遗忘的维罗那,是未经粉饰的维罗那,是真实的维罗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自行车懒懒地靠在古老得已经忘记了时间的石墙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朽烂的门窗和剥落的雕刻在喃喃自语,追忆似水年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紧闭的朽木门板之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活着的历史,不是封存到博物馆的文物,或者涂满商业化油彩的伪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盛夏酷暑之中,看到这些瓜果,能持否?

      河的这边还有Castelvecchio,这里曾经是Scaligeri家族的城堡。Scaligeri家族效忠于神圣罗马,要提防曼拖瓦的Gonzaga家族和米兰的Sforza家族的入侵,所以造了这么一个哥特式和Romanesque风格之间的城堡。城堡的布局是一个简单的方形,一面临河,中间是一个矩形的内院。14世纪的时候,城堡和河对岸之间造了一座桥,桥两侧有城寨保护,一旦Gonzaga或者Sforza家族打得太厉害了,顶不住了的时候,可以逃到河对岸的北方,那里是神圣罗马的地盘。Scaligeri家族最后还是没有顶住,逃往德国。这里在拿破仑时代被法国攻陷,拿破仑还住过这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占领期间,这里是一个兵营,1923年交回市政当局,以在传统建筑中巧妙地融合现代元素著称的意大利建筑师Carlo Scarpa在1959-1973年之间整修了城堡,现在是一个博物馆。Scarpa巧妙地将保存了城堡的建筑精髓,但增加了现代博物馆必要的楼梯、通道、水电通风灯光等,还在一个不大好处理的角落,营造了一个好像残破的废墟一样的角落,一个平台悬空挑出,托起一个中世纪的骑士。不像特意建造的,倒像古建筑坍塌了一个角,露出来这么个角落,十分巧妙。内院里有一个超现代的解构主义大师Peter Eisenman的雕刻,LP还以为是一对废弃的电话本堆起来准备回收的,或者是建筑垃圾。老实说,我也没有看出什么奥妙,理解不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astelvecchio的大门有一座吊桥,桥下的护城河已经干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城堡里的桥本来是Scaligeri家族专用的,后来对公众开放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城堡里面现在是博物馆,左下那个怪模怪样的雕刻是Peter Eisenman的解构主义作品,不小心还会误以为是施工楼下的建筑垃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arlo Scarpa成功地保存了传统特色,又为现代所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arlo Scarpa的神来之笔是这个角落上挑出的石人马,好像废墟坍塌了一块暴露出来的一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院里一口古井,红砖是典型的Romanesque建材。其实红砖是罗马人的建材,Romanesque和罗马的联系更多出于共用红砖,而不是实际上的建筑风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罗马时代的凯旋门被挪了地方,原址现在是大街中央,现凯旋门朝前几步就是Adige河边,齐亚诺伯爵和他的同党在推翻莫索里尼政变失败之后,就是在这里被处决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入夜,维罗纳飘响着夜晚的声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古堡在灯光下幽幽地泛着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这里,不难想象出古堡幽灵之类的鬼故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城墙外Adige河水在湍急但静静地流淌,继续诉说着无尽的故事

      博物馆里面照例是意大利遍地都是的中世纪宗教绘画和雕刻,很精美,也很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在城堡墙上,可以看到红砖的古桥伸向河对岸,黄黄的河水在湍急地流淌,不倦地叙说着听不懂的故事。不过可以肯定地是,故事里面没有罗密欧与朱丽叶。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