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在北京出行的零碎感受 -- 端娘

共:💬35 🌺9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在北京出行的零碎感受

    爪爪的后奥运的蓝天链接出处引起聊聊在北京出行的话头。

    在北京18年,出行一直是步行+自行车为主,坐地铁和公交车的次数实在不多。上学时不说了,上班后,单位比较近,可以不必辛苦挤公车——当然了,骑车也不能算轻松,尤其在风沙天。这些年里却一直没有买车的愿望,亲身体验了北京出租从大发小面到现代索纳塔的变迁。

    这几年亲戚朋友同学邻居买车的越来越多,我这种11路加两个轮子的状况越来越令大家瞩目。可是仍然没有觉得买车是必需的。随着孩子长大,可能有辆车比较好,接送啊出去玩啊,都会更方便。不过,先不要提空气污染什么的,随之而来的不方便也不少吧,比如停车。

    另外顺便说句外行话,我曾经说,等养路费并到油钱里我就考虑买车,我开车就掏钱,不开就不掏这份钱。

    北京的公交系统比之很多地方已经发达很多,即便如此,我对乘坐一辆人对着人,闻得到对方嘴巴里的韭菜包子味儿的公交车还是很头疼。

    公交专线的设置对上班族来说是好事情,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同时也意味着人头汹涌,甚至一个窗户里数得出10多个脑袋。

    除去上下班高峰,公交车不享受专线待遇的时候,人是少了些,堵车又无法避免了。北京的路况,说不定什么时候哪个地方就会堵。所以,节约时间珍惜生命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减少出行。

    发展公交,增加车次数量是一方面,设计好路线,保障运行时间才是命门。

    以我为例,骑车半小时到工作的地方,要是乘坐公交车,至少换一次车,两头还要各步行10分钟,加上经过两个北京有名的拥堵路段,50分钟能到就算乐观的。这个是高峰时段,发车比较多,还有专线可走。如果不是,很难预计。而我曾经试过,快速步行,50分钟到家。

    关于地铁。有个同学,在东直门上班,家住一线八宝山站附近,于是,冬天时候两头不见太阳。听起来相当悲惨。这次回来以后,地铁改进了很多。我坐过两次新的地铁车,真新,如果不是高峰时段,还是很舒服的。可是,朋友带孩子来看奥运,坐一线车从军博到我家来,坐了两站下车上来打车,说挤得实在受不了了。这种情况,任何一个超级都市都会有吧,比如东京,也没什么可抱怨的,而且的确是在一点点好起来了。

    关于行人和自行车的交通公德。

    在马路上,这两种人是弱势,没错,话说回来,也有可恨的地方。乱穿马路,闯红灯,路口等待时越线……我刚回国时主要批评汽车不让行人,现在主要反感行人不守规章。甚至我这么规矩的骑车人都差点撞到行人,那位大哥,走在马路中央,像在自己庭院里一样悠然自得。今天早晨,两位老人有人行路不走,挤在车流中逆行,也让人很晕。

    至于乘坐公交和地铁不排队的问题,真是无言。回北京后,看到地铁站站台上画了上下车的箭头指示,开始还觉得挺好,1分钟后就发现那没有用处,根本没人遵守。

    最后想问问,谁知道哪里管交通灯的设计,不管是红绿灯的时间,还是换灯的次序,都有很不合理的地方。尤其在一些大路口,完全无视正常人步行的速度,走到三分之二就变灯,老人怎么办!规矩要人守,得是合理的规矩。还有一些应该设斑马线或者过街桥的地方,也都不考虑,漫长的隔离栏干看的人绝望。

    最后的最后,坚决反对机动车右转优先!拥护全部改成方向灯!右转车辆对于造成路口混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规则就是没考虑到直行的自行车与行人的需要。

    瞎扯完毕,欢迎有感者继续!

    通宝推匿名:1
    • 家园 绿灯比红灯还要可怕 对行人和非机动车来讲

      因为 绿灯亮的时候 直行,左转 右转通通杀出来了

      刚准备过马路,本方路口右转和对方路口左转的车一起杀出 国展旁边一个红绿灯过不了马路非常正常

    • 家园 有同感!

      和你的看法一样。花!

    • 家园 支持!

      坚决反对机动车右转优先!

    • 家园 我想还是规划的不好

      没有多好的可扩展性。挤了只能更挤。

    • 家园 花。北京大路口的交通灯设计感觉根本就不是为

      行人设计的,是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比如西大望路与广渠路的十字路口,就像楼主所说:“尤其在一些大路口,完全无视正常人步行的速度,走到三分之二就变灯,老人怎么办!规矩要人守,得是合理的规矩。”

      还有黄庄路口倒是设计了右转向灯,可是由于四个方向红绿灯的变灯设计不匹配,感觉路口很乱。

    • 家园 深圳的每个路口都是标准灯

      就是说右转必须看灯。这点做的很好。

      搞的我深圳的朋友来北京开车,逢右转时总等灯,后面那一片喇叭啊。。。

      其实右转是让行,要让行人先行的,可惜很少有司机可以做到。

      确实,北京的道路交通规划从机动车的角度考虑的太多了,对于自行车和行人的考虑有点少了。

      • 家园 也不全是

        我印象中,深圳大部分路口都是清楚的标明“红灯禁止右转”。但机场附近的两个路口,上面是明确标明“红灯允许右转”。

        有右转专用道的,一般是没有问题,但可恨的是很多直行车占住右转道...不过市区内鸣笛罚款150门,似乎也很少看到一帮车群起鸣笛。

        另外有些路口红灯上面没有标注,一般也是允许右转的,比如宝安南跟红桂的那个路口。不过由于大家都习惯看红灯右转了,你真停那里等绿灯也没人哄你...

        不过这个变道不打灯,真的是很让人郁闷...

    • 家园 上大学那会每次回家都经过北京

      地铁坐过几次,可惜那会是人工售票,上海已经自动售票了,公交车也坐过几次,比起大连那个贵多了,大连1元一站坐到头(大连收入也低,呵呵)。都不是高峰期,还算能忍受。

      现在看起来降价了,很好。

      东京的地铁,公交啥的,上下班高峰期也是一样人挤人,贴得很紧,所以老有痴汉屡屡得手啥的。

      不过东京的地铁,公交,挤吧,基本上人都安安静静的,距离虽然很近,但是还算能忍受得了,除了老有残专席,基本也是抢座,但文明一些。

      个人感觉北京的交通要做到舒适一些,还要努力不少。

      人多地少,应该向同样人多地少的日本借鉴经验。

      还要继续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构建出更加完善的地铁,火车,公交等立体交通网,价格上优惠,细节上补足,鼓励大家利用公共交通。

      人行道,自行车道的建设也要重视起来,不能老让位于机动车,有车道,没人道。

      经济杠杆还得好好利用啊,不知道北京的停车费是多少,日本停车费高的出奇,除非自己公司有停车场,而且交通不方便需要驾车去,大部分都是做公共交通,凑活舒适经济上还合算,周末了才自驾车购物出游啥的。

      • 家园 东京不知道,不过上次去京都。

        租了辆自行车。可没自行车专用线。那条横贯市中心的大路还成,有很宽的人行道,看看大家都在上面骑。一些次等规模的路就要命了。人行道窄,还有树。记得去金阁寺回来,下坡,速度刚起来,一熟女(哈哈)从路边一扇门里突然冒出来。我眼急手快,捏闸。车煞住了,我给甩了下来,和这位时髦熟女撞一满怀。这要是搁国内一番口舌之争肯定是少不了了。我正发愁语言不同如何打嘴仗呢,不料这位退后两步,整理衣服,开始一个劲跟我鞠躬(小角度的)道歉(不会日语,不过看那架势至少不是在骂我,心里有没有骂就不知道了)。我也只好一个劲点头,说sorry。两人忙活了半天,才各奔东西。后来几天,一直在憧憬能撞到一位和服美女,也好拉住

        。。。

        。。。

        照个相啥的。

    • 家园 北京公共交通的很多问题和最近城市的超前发展有关。

      缺乏规划。N年前,很多单位自建职工宿舍。相当一部分北京居民从家到上班的地方都可以步行或骑车。公共交通和道路滞后于人口规模的问题不是没有,而是被忽视了。这十来年,大规模的拆迁,大量的流动人口。以前被掩盖的问题一下都暴露出来了。举中轴路为例,十年前,一条上下两行的马路,两边各两米来宽的自行车道就足以应付。那时夏天,骑车路过,马路两边有高大的白杨,绿色的农田,微风吹过,再烦燥也平静下来了。

      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延线大规模安置拆迁户,而且是先搬家后修路。大公共增加到七八条线,中轴路沿线增加站点。路还是那条路,凭空多了N倍的人口和车辆,尤其是到处乱跑的所谓小公共,能不堵么。

      治堵的办法就是拓宽马路。现在,中轴路上下六车道。到路口,单侧一条左转,两到三条直行,一到两条右转。树砍了个精光。这阵势,搁别的国家,赶上他们首都的中心广场了。尤其到了夏天,头上烈日炎炎,马路照得明晃晃得,路上行人乱串,车鸣马嘶,再好的心情也忍不住要骂娘。

      北京政府还蹩着打造几大中心。想想几十,上百万人为了买几件衣服呼喊着杀奔南城,为了抻抻胳膊腿杀奔北城,为了工作扎堆到CBD。呵呵,怎一个壮观了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