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文革时期的经济发展数字简评 -- 不远攸高

共:💬128 🌺93 🌵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你胡涂,你还真胡涂

                      从76年开始的亩产增产,到82年拐点(80、81年就很象拐点了),84年完全调头,对应的正是82年确立,84年完成的联产承包。

                      而76年开始的亩产直线增加,和89年开始的亩产增加,对应的正是重视科技的年代:75年推广杂交水稻,以后每年都有增产的新型号品种,还有小麦杂交的成功。

                      87年后,重新向农学科研注入资金,农村也重新注重集体产业,才扭转粮食生产局面。

                      不然,为什么包产到户执行后,亩产量直线增加变成迅猛下转呢?

                      • 家园 84年完成仍然是你的盲点

                        82年确立,84年完成的联产承包。

                        82年确立,你的意思是82年政策才确立,还是实行地域刚过51%?

                        而我在此前已经引用文章说明:在82年初,90%的地方已经实现联产承包了,这还不算完成?

                        从这里来说,你如何解释82、83、84年的增产?

                        你文中其他的分析,我都没有意见

                        • 家园 很简单,是76年科研成果的自然延续

                          不然84年为什么彻底拐弯呢?只有一个原因:科研和集体设施遭到破坏。那段时间对水利、科研等农业基础的破坏,是大家都经历过的。水利站和农研所,几乎都处于瘫痪状态,基层科研和设施的破坏,这直接导致了农业的下滑。

                          引起产量上升直接因素,要么是扩大规模,要么是改进生产技术,说什么政治热情带来生产上升都是忽悠人。政治热情可能带来生产要素的提高,也可能带不来。印度某一年什么也没有作,也带来了粮食增产,因为这一年风调雨顺。难道你还真相信是“民主”的功劳?

                          集体农业整合了群众,带来了合力,这股合力,是通过开荒、修建水利,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而集体农业也让科研有了用武之地,全国大协作的科研体制带来了种子革命。

                          同时集体农业也有缺陷,制度呆板,反应缓慢,对于新情况的处理手段的更新不够快。70年代末,就是对剩余劳动力的处理毫无办法。原因在于使用集体体制探讨新办法的代价太高。

                          但这些不是就一分了事。包产到户对粮食生产毫无作用,虽然他也没有导致产量的下降,但它增加了农民投入支出,增加了消耗,实际上导致生产率的下降。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生产率下降了,肉、糖、油料的人均为何增长?还涨那么多

                            肉涨价了,所以产量高了,有这么简单吗?

                            当年老蒋搞得通货膨胀那么厉害,米价涨那么高,怎么没有见多些米出来?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产量上去了,都是化肥、种子、水利的功劳,

                            产量下去了,都是改革惹得错

                            文革的时候是化肥还没有发明呢?还是受到走资派、唯生产力论分子压制,生产不出来?

                            • 家园 还是“亩产万斤”思路啊,非此即彼。

                              糖的增长要问进出口贸易部。

                              石油也要问进出口贸易部。

                              肉,你总算说到点子上了。可肉不能养活中国每年多出生的人啊,不能象晋惠帝那样,让饿肚子的人去吃肉解决饥饿吧?还得先解决粮食问题后,再考虑肉的问题。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而不是这运动那改革可以粗暴简单解决的。大跃进时期的盲目跃进,和一包就灵,是同一种思想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都是精神决定物质的不同版本而已。

                              • 家园 这里说的都是农产品,油指的是食用油

                                糖是从甘蔗、甜菜里面榨出来的

                                油料是从大豆、花生、菜籽里面榨出来的

                                都从外边买,那时候可能吗?

                                精神不能决定物质,但是精神对物质有促进作用也是有的吧?

                                能否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一定范围内对农业生产也是有作用的吧?

                                如果说粮食生产由于化肥、种子正面作用的叠加,无法体现处联产承包的优越性,

                                糖、油在联产承包后的暴发性增长应该可以看的更明显一些

                                • 家园 油与肉都无管吃饱饭的问题,都是吃饱饭后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现在我们讨论文革,就是一个吃饱的问题,是让每年出生的人口都吃饭的问题。

                                  精神的作用必须通过物质生产的改进才能体现。可惜包产到户至今没有产生任何粮食生产上的改进,相反,反而破坏了原来的科研基础和水利设施。

                                  就象大炼钢铁,那精神面貌比包产到户强多了,可没有正确的物质生产技术,结果如何?

                                  大跃进时期的精神宣传,和包产到户时期的精神宣传,性质上是一样的。

                                  • 家园 包产到户没有产生任何物质生产上的改进,油肉糖产量白增长了

                                    您这一句话,农民的辛苦全白忙活了

                                    现在我们讨论文革,就是一个吃饱的问题,是让每年出生的人口都吃饭的问题

                                    让人吃饱饭就够了,多吃点肉就是不必要的;

                                    你真的比晋惠帝强!

                                    • 家园 没有粮食,何来油肉糖?

                                      粮食随人口的增加而增加,才是最主要的。人可以没有油肉糖,但不能没有粮食。

                                      你自己的数据提到过,人均粮食拥有量是一直增长的,中国人口的趋势不用说,粮食的需求量是连年上升的,用粮食生产下滑的代价下,去解决油肉糖的问题,这说什么也不是功劳。

                                      更何况,这还不是解决油肉糖问题的好方法。

                                      而一出现粮食生产下滑的问题,马上就受制于人。美国直接威胁:中国人谁来养活。

                                  • 家园 很好区分,学点统计就知道

                                    从75年开始的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导致水稻产量从76年上升,如果78年后的承包制有作用的话,它会让亩产量不再是条直线,而是向上调头,变成抛物线。

                                    事实上,78-81年的承包制对粮食生产毫无作用,反而破坏了集体水利和基层科研,导致82年粮食增产向下调头,并于84年彻底停止了增产势头。

                                    87年国家开始重新重视科研,89年增产势头重新出现,这一年国家奖励了袁隆平等一批农学家。

                            • 家园 再补充一个,棉花的问题

                              可以查一下1976年选育成功的“鲁棉一号”对棉花增产的贡献,“鲁棉一号”使用了核辐射育种。80年推广,全国累计种植过亿亩,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看介绍:1974—1978年试种对比,平均皮棉产量比岱字棉15号增产39.48%,亩产皮棉最高达135.75千克。近两年在山东省大面积推广,1980年种植面积达到850万亩,大幅度提高了棉花产量,促进了棉花生产的大发展,经济效益显著。

                            • 家园 化肥的来源是啥?

                              发现油田、开采、炼化,一整套产业链的建立不要时间吗?国内的化肥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也是70年代开始的吧。

                              那么你看一下农用化肥的爆发性增产在什么时候:

                              1966年: 240.9万吨

                                1967年: 164.1万吨

                              1968年: 110.9万吨

                              1969年: 174.9万吨

                                1970年: 243.5万吨

                                1971年: 299.4万吨

                                1972年: 370.1万吨

                                1973年: 459.2万吨

                                1974年: 422.2万吨

                                1975年: 524.7万吨

                                1976年: 524.4万吨

                                1977年: 723.8万吨

                              • 家园 由于多种因素的正面影响无法区分,从粮食生产确实难以断定

                                联产承包的优越性

                                那么从糖油的人均暴发性增长(总量就更不用说了),是否可以看的更明确一些?

                                生产率是提高了而不是相反

                                油料种植面积 人均油料产量 人均糖料产量 糖料种植面积

                                1980 | 7928 7.84 29.67 922

                                1985 | 11800 15.02 57.53 1525

                                • 家园 学点统计学都明白的事,

                                  很好区分,学点统计就知道 [ 海纳 ] 于:2008-09-09 22:32:37

                                  从75年开始的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导致水稻产量从76年上升,如果78年后的承包制有作用的话,它会让亩产量不再是条直线,而是向上调头,变成抛物线。

                                  事实上,78-81年的承包制对粮食生产毫无作用,反而破坏了集体水利和基层科研,导致82年粮食增产向下调头,并于84年彻底停止了增产势头。

                                  87年国家开始重新重视科研,89年增产势头重新出现,这一年国家奖励了袁隆平等一批农学家。

              • 家园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统计没有66-77年的亩产数据

                只能用产量和面积推算75、76、77三年的数据。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