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编译】伊斯兰与求知以及伊斯兰经学简介 -- 江城孤舟

共:💬64 🌺22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编译】伊斯兰与求知以及伊斯兰经学简介

    (一)伊斯兰与求知

    阿拉伯人在蒙昧时代根本不清楚何为“学问”,他们只有通过长年累月的游牧生活,总结出的一些粗浅的经验,如简单的星象与兽医知识等,而且他们没有学习的动力。而在伊斯兰教诞生后,阿拉伯半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阿拉伯人的求知精神,是在伊斯兰的号召下,才逐渐产生的。

    伊斯兰教认为有知识是嘉行,提倡人们求知,它颂扬学问,鼓励人们学习,并认为真理是神圣的。它教育追随者们要热爱知识,尊重真理,正如圣训中所说:“智慧是信士丢失的骆驼,在哪里发现,就在哪里拴住它。”

    在《古兰经》中有许多宣扬知识,赞颂求知的功德,推崇学者,确定其崇高地位的章节。我们可以看以下引文:“真主秉公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众天神和一般学者,也这样作证”,“真主将你们中的信道者升级,并将你们中有学问的人们提升若干级”,“有知识的和无知识的能相等吗?”,“真主的仆人中,只有学者敬畏他”,“这些譬喻,是我为众人而设的,只有学者能了解它”。

    还有许多圣训也督促人们求知,如:“追求学问是男女穆斯林的主命功修”,让穆斯林“求知从摇篮到坟墓”,甚至不惜远行,“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还进一步把求知的行为神圣化:“为主学习是美德,为主研习是祈祷,为主钻研是圣战,为主求知如功修,为主教授似布施,为家人舍命是祭献”以及“学者为先知的继承人”“学者的墨水贵于烈士的鲜血”等。

    从以上《古兰经》与圣训明文,穆斯林认为,求知是绝对的,不受限于具体的一门学科,凡是纯粹的学问,必然是尊敬伊斯兰的,故而伊斯兰并不区分宗教学与世俗之学,都视为知识,故而鼓励人们寻求之。

    伊斯兰作为一门新宗教,它推崇的学问与前人不同,是建立于理性基础上,追求探询存在的本质,思索有关创世的问题,考求万物规律,探询因果关系,以达到至慈至上的造物主所言的目标。《古兰经》中有一系列经文,谈及真主曾创造天地,区分日夜,推动风云,降下雨水,使大地死而复生,这些在穆斯林看来,都是号召人们以理性进行思索和研究的标志,因为既然万事万物的规律都由真主创造,所以以理性研究其客观规律,就是认知主的伟大与崇高。例如阿拔斯王朝时期著名学者查希兹在写《动物志》时,引用的《古兰经》中的比喻:“你们舍真主而祈祷的(偶像)虽群策群力,绝不能创造一只苍蝇”。而且伊斯兰教推崇记忆、思考与实验,这些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阿拉伯人可以在科学领域结出硕果,而这也是为《古兰经》所认可的,“你说:‘有知识的与无知识的相等吗?惟有理智的人能觉悟。’”伊斯兰便是这样以理性为号召,促使人们扩展对客观存在的认识,并对其加以思索与改造,也使得思考与发言如同拜功一样,成为回报真主的善举。

    伊斯兰教是入世的宗教,因此要求学者将其知识为需要的人服务,而对无知者,则要求他们就学,人们有求知而获得真理的义务,而国家与社会也必须遵守这一原则。在穆斯林看来,真理是不因男女、贫富、年龄大小而因人而异的。人人皆可探求真理,因为真正的知识是已经被伊斯兰教阐述过的。早在中世纪,穆斯林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就已经作出了一系列谚语,其中不乏有平等精神者,举例如下:

    即使父母不允,为求真理,也可远行。

    如果丈夫不许妻子探求真理,即使未经丈夫许可,妻子也可离家。

    如果主人不许奴隶探求真理,即使未经主人允许,奴隶也可出走。

    支付孩子求学的费用是父亲的义务,即使孩子已有能力赚取衣食住行等开销。

    好书对需要它的人而言,就像房屋、食物、家具、劳动工具等生活必需品一样宝贵,而且无论书的价值多高,都无需为它交天课。

    哪怕凑不够朝觐的费用,也不能卖书以求财。

    如果某人负债而至破产,却又有好书,那么不可强迫他卖书以还债。

    如上所述,伊斯兰教断定,不论后天条件不同,阶级差异,所有人都可以探求真理,这对伊斯兰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知识迅速在穆斯林内每一个阶层中普及开来,被每个人所接受。伊斯兰教没有搞知识贵族化,清真寺既是给信徒礼拜的场所,也是教学的场所。

    在伊斯兰历史上,文明与知识正是借由此迅速传播、深化,阿拉伯人以文明史上空前的速度登上了巅峰。在伊斯兰之前,中东地区的其他民族尚未意识到普及学习的意义,他们的文明只限于影响部分地位显赫的阶层,如僧侣、贵胄与富人们,因此传播缓慢,影响力较弱。像古代埃及,祭司阶层把持着知识,带来的后果就是当国家被欧洲民族攻陷后,整个文化随着祭司阶层的消亡而一并亡灭。巴比伦文明也有类似的情况。但当伊斯兰教到来并征服这些民族——特别是其中历史悠久的民族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更多的个人和集体开始接触知识,文化开始在更广泛的民族中传播。无需经年累月,只在短短的几代人间,就诞生了许多科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造就了伊斯兰的辉煌文明。伊斯兰教对求知的宽松态度,正是改信这一宗教的中东各民族开发其生产力和展示其天赋的绝佳途径,很快的,如波斯、叙利亚籍的新穆斯林们,就在文化舞台上大显身手,他们既是各民族知识融合的产儿,自身又诞生出新的学识。

    当阿拉伯帝国正逢盛世时,伊斯兰教为知识分子准备的环境以及为有才能者提供的机遇,是中世纪的欧洲、乃至同时期的其他民族不能与其比拟的。在伊斯兰国家内,学术活动兴旺发达,哈里发们、总督们和达官贵族们无不以博学为荣,推崇学术,鼓励学习,不惜花费赀财,派出使团,学习文化,探求根源,并且还鼓励将外语书籍翻译成其他各种语言,因此也保留了许多人类的宝贵思想财富。他们对知识的重视,对知识分子的鼓励与号召学习的程度是前无古人的。毫不夸张的说,知识成为了穆斯林建设国家的主要力量与支柱,是穆斯林的象征,也是伊斯兰文明扩张影响的有力因素与手段。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就是一个典型,哈里发麦蒙斥巨资修建的“智慧宫”,及其内部诸多翻译家译出的古希腊文、拉丁文、波斯文、印度文、古叙利亚文等著作,不但成为了穆斯林学者的财富,而且成为了整个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古希腊罗马文明覆亡,欧洲在黑暗的中世纪已经损失了诸多旧日的经典著作时,它们却在阿拉伯人的努力下保留下来,并随着日后的文艺复兴运动而再度影响全人类。阿拉伯帝国对文化的重视,造就了巴格达、巴士拉、库法、开罗、科尔多瓦等文化中心,它们也是大量文学与哲学文化遗产的留存地,以及宗教学与世俗学术的滥觞之地。

    因此,我们可以斩钉截铁的说,正是伊斯兰教为阿拉伯民族创造了文化盛世,伊斯兰教是鼓励发展人们的思维与智慧,去发明和创造的,并为丰富的知识开拓了新领域,为思想的活跃创造了新境界。

    然而,阿拉伯文明终究衰落了下去,除了有客观原因,如内部的激烈矛盾和斗争,强大外敌的入侵外,若要追寻思想领域的原因,则可发现,正是因为伊斯兰教明显重视涉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才使得科学始终不能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精神的学科存在,正如中世纪的欧洲,哲学是神学的婢女一样,在伊斯兰世界,科学就是宗教的奴仆。伊斯兰教与旧有的入世的或出世的诸多宗教都不相同,它不仅是信仰,也不仅是律法,它还是一种礼节和道德规范,是规章制度,是规划个人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可以说,伊斯兰教本身就是文化。如前所述,在古代的穆斯林世界,宗教学与世俗科学并不分家,如阿拉伯语言学就完全是从对《古兰经》的解读中诞生出来的,通过分析《古兰经》,阿拉伯人才分析出了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与修辞学,其书籍中举的全部例句,都是来自《古兰经》的,直到上个世纪依然如此。在自然科学方面,除了上面提到的《动物志》外,还有如穆斯林数学家利用其知识计算礼拜时的“拜向”,为宗教服务这样的例子。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算在伊斯兰教内部,穆斯林的求知精神、求真精神也逐渐丧失。在10世纪左右,逊尼派大部分教法学家就认为,创制教法学体系的大业已告完成,提出了“关闭创制之门”说,“创制”(伊智提哈德)是伊斯兰教法学的重要术语,指的是精通教法的法学权威在《古兰经》和圣训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以经训的原则精神为依据,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符合伊斯兰基本原则和精神的独立判断并得出相应的法律结论的推演过程。它实际上是伊斯兰文化的一种自我更新机制。“关闭创制之门”则造成了思想僵化的严重后果,虽然后世有教法学家如伊本·泰米叶等已经对此提出质疑,但为时已晚,正逢伊斯兰衰落时期,其主张已经来不及广泛流传,也不能复兴早年伊斯兰教生机勃勃的活力了。而且,即使在文化盛世时,也出现了如“古兰经受造说”及其导致的一系列政治干预学术讨论的事件,对穆斯林的宽容精神是一个极大的摧残。

    伊斯兰经学简介

    关键词(Tags): #伊斯兰#文化元宝推荐:晨枫, 通宝推:金陵明安,空格,
    • 家园 色拉目朵斯弟, 有问题请教

      最近看心灵史,书中提到西海固很多哲合忍耶派的人刻意使自己和后代保持文盲状态,似乎和您所介绍的教义冲突。

      还有牛街的大寺是哲合忍耶的还是虎非耶的?教派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吗?比如带的帽子颜色不同?

      多谢!

      • 家园 不好意思,几天没来河里

        我事实上不是研究国内伊斯兰教史的,不过凭着自己的粗略了解,还是说几句吧。

        门宦制度是具有封建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派别,是苏菲式的神秘主义与中国的封建家族制结合起来的产物。其作为源头的苏菲主义,强调的是内心的顿悟,是通过信仰和苦行而获得神爱的直觉体验,从而达到与主合一的最高状态。苏菲主义者有着和正统伊斯兰不同的功修方式,如静坐、不间断地呼神名等,并不认为理性有助于达到他们的终极目标。因此苏菲主义在历史上留下的成就几乎都不在学术方面,而在那些能反映自己内心的诗歌、祈祷词上。

        而中国的苏菲主义者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特定的我国西北地区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始传者之子孙世袭掌教,教主与地主身份相结合的门宦制度。“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神权与俗权合一、土地剥削与宗教榨取相结合、教主兼大地主的特殊的封建制度”。门宦尤为强调对教主的尊崇,这种人身崇拜的方式明显与正统伊斯兰教不同,倒是很接近于一些变异了的伊斯兰教支派。因此,“很多哲合忍耶派的人刻意使自己和后代保持文盲状态”是可以理解的,非如此则不能愚民嘛。

        至于牛街的礼拜寺,那历史就早得多了。它始建于辽代统和十四年,即北宋至道二年(996年),那时候还没有啥门宦,也就谈不上它是哲合忍耶的还是虎非耶的。事实上,中国伊斯兰教四大门宦基本上分布在西北地区,而内地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大多数都是格底木——“清真古教”,也就是当年最先从国外传来“正统”的,保持原有遵行传统的教派。

        通宝推:松阿察,
        • 家园 老铁也支持您: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 家园 老铁也支持您: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 家园 多谢指教。

          感谢您提纲挈领的梳理出的脉络,光看心灵史,视角总是跳不出来,您从上至下的一点解,跳出来了,谢谢您。

          还有个小问题,阿萨辛派也是起源于苏非派吗?

          • 家园 阿萨辛派不是起源于苏菲的派别

            它实际上是因为政治因素而诞生的。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穆斯坦绥尔死后,其次子穆斯塔里在宰相的支持下继位,其长子尼查尔举兵反抗,战败身死。而“山中老人”哈桑·本·萨巴就是忠于尼查尔者,他们秘密抚养尼查尔的幼子,以为旗号,创立阿萨辛派,后来也是由尼查尔的孙子卡希尔担任了阿萨辛派伊玛目。因此它从一开始就是一股握有军事力量的武装派别。

    • 家园 顶一顶,明天再花
    • 家园 好帖子!

      俺觉得不能把眼光总是局限于中华文明,有夜郎自大之嫌,更不能总看西方怎么说,这世界上还有其他影响广泛的文化,特别是伊斯兰文化的存在。俺得抽时间继续好好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虽然俺人已经离开了伊斯兰世界,可每次看到穆斯林还是很亲热,一定会用阿拉伯语问好。

    • 家园 几点评论

      从以上《古兰经》与圣训明文,穆斯林认为,求知是绝对的,不受限于具体的一门学科,凡是纯粹的学问,必然是尊敬伊斯兰的,故而伊斯兰并不区分宗教学与世俗之学,都视为知识,故而鼓励人们寻求之。

      伊斯兰教把知识划分为两类,即“可嘉的知识”和“受憎恶的知识”。“可嘉的知识”包括伊斯兰教的教义、穆斯林的宗教义务、教法(沙里亚)知识,以及维系穆斯林的生活所需要的一些必不可少的知识(比如医学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的所有其它知识,都属于“受憎恶的知识”。穆斯林认为,那些“受憎恶的知识”会给穆斯林带来危害,比如关于其它宗教(如基督教)的知识会动摇穆斯林的信仰,因此是禁止的、不应学习和探讨的。

      而且伊斯兰教推崇记忆、思考与实验,这些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阿拉伯人可以在科学领域结出硕果,

      阿拉伯人在中世纪所取得的文化成就,应归功于他们对希腊哲学的研究和继承。但这是否可以被称为“伊斯兰的”,是很值得怀疑的。从历史上看,伊斯兰教的宗教思想界对哲学一直持警惕和批判的态度,认为它是“伊斯兰的劲敌”(安萨里),从事非宗教的学术研究的阿拉伯学者也不被视为宗教学者,而是穆斯林中的世俗学者。

      当阿拉伯帝国正逢盛世时,伊斯兰教为知识分子准备的环境以及为有才能者提供的机遇,是中世纪的欧洲、乃至同时期的其他民族不能与其比拟的。

      这话就太过了。别忘了与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同时代的,还有东方繁荣的大唐。即使是欧洲,也还有东罗马(拜占庭)帝国。

      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就是一个典型,哈里发麦蒙斥巨资修建的“智慧宫”,及其内部诸多翻译家译出的古希腊文、拉丁文、波斯文、印度文、古叙利亚文等著作,不但成为了穆斯林学者的财富,而且成为了整个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古希腊罗马文明覆亡,欧洲在黑暗的中世纪已经损失了诸多旧日的经典著作时,它们却在阿拉伯人的努力下保留下来,并随着日后的文艺复兴运动而再度影响全人类。

      古希腊、罗马的文献,是东罗马(拜占庭)人保存下来的。毫无疑问,我们应该记住阿拉伯学者的贡献,但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伊斯兰教对这些知识采取的是敌视的态度。特别是公元11世纪后,伊斯兰世界在安萨里的倡导下,掀起了一股疯狂的反哲学狂潮。正当阿拉伯哲学的成果在欧洲孕育文艺复兴的曙光的时候,阿拉伯世界的“圣战者”们正在架起神圣的火堆,将“异端”的阿拉伯哲学家们的著作烧成灰烬——当年“百年翻译运动”的成果绝大部分没有流传下来。阿拉伯哲学的衰落,宣告了伊斯兰世界未来的衰落。

      • 家园 赞 两边都要送花

        牛啊!

        兼听则明~~

      • 家园 呵呵,基本可以肯定,镭射兄就是战斗在天涯国观的镭射吧?

        这场大论战不可避免,没想到还能有个地方供大家撒把大出手,

        也没想到能持续几年还没消停。

        呵呵,还是老兄等几位老将的文章经典。

      • 家园 非常感谢江城和镭射正反两面的知识

        两位的见解都非常给大家长知识,但请千万注意表达的语气。

        我个人更倾向于江城的了解与合作的态度。不是政治正确与否的问题,而是觉得务实的必要。一方面,问题怎么看是一回事,如智子疑邻的故事。另一方面,心理上自己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对方,一个人总被人当贼,就会有作贼的冲动。被妖魔化得厉害了,也容易无所顾忌。当然不能太天真,正反方面的了解都是重要的。

      • 家园 请不要以偏概全

        安萨里反对的是亚里士多德式的哲学,认为伦理和辨证不能达到真理,主张依靠直觉去接近真主。但其一人一派的看法,不能作为对整个伊斯兰教历史的否定,所谓“可嘉的知识”和“受憎恶的知识”不是整个伊斯兰教的意见,而是安萨里教义学的意见。请翻开《古兰经》和圣训,其中有哪一句提到了这种分类?逊尼派与苏菲主义之间,也从来不是水乳交融,没有缝隙,到13世纪,安萨里的思想就遭到伊本·泰米叶痛批,受其影响的“赛莱菲耶思潮”便认为宗教与科学并无矛盾,这两种真理皆源自安拉启示,前者引导人们用智慧来认识自然界的奥秘,故宗教是科学的“良师益友”。

        关于古代伊斯兰世界的哲学,《剑桥哲学研究指针》丛书的《阿拉伯哲学》一书恰恰与您的看法相反,认为这不是“阿拉伯人的”哲学,而正是伊斯兰为主旨的用阿拉伯语写成的哲学。无论是法拉比、肯迪、伊本西那,还是精诚弟兄社,他们研究的都是围绕着伊斯兰教展开的哲学。比如精诚弟兄社,实质上是什叶派中易斯马仪派的宗教哲学团体,在安萨里看来,他们当然是敌人,但这更多的是出于教派之见,而不能说“伊斯兰教的宗教思想界对哲学一直持警惕和批判的态度”,否则就无法解释穆阿台及勒派的崛起了。

        另外,“百年翻译运动”的成果绝大部分的确是没有流传下来,不过那请主要归咎于十字军、突厥人与蒙古人对伊斯兰文明包括藏书的空前摧残。因为除了哲学以外,无数地理学、历史学、医学的著作也早就已经散失了,如《黄金草原》今日流传下来的只是全书的纲要,真正的全文早已亡佚,而这与安萨里等是扯不上关系的。事实上,论及对哲学著作的伤害,决没有比蒙古人摧毁巴格达更严重的破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