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福建人:中国化学家轶事(六)萨本铁 -- 黄河故人

共:💬38 🌺18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福建人:中国化学家轶事(六)萨本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萨本铁,这是我在网上能找到的唯一一张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更多的是这张,右边第二个小个子是萨本铁

    萨本铁(Peter Pan Tieh Sah)是个奇怪的人,按近代中国化学家的成就来看,他绝对应该是第一人。他发表的文章的数量和被引用的次数遥遥领先与其他人,到了这个世纪,还有人在引用他的文章,最长的时间间隔是70年。可是,知道他的人比知道他弟弟萨本栋的人少多了,现在估计知道萨本栋的人比知道萨苏的人又少多了。

    萨本铁在大陆少有人知道,在台湾化学界好一点也有限。这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1946年他就离开了中国赴美国定居,并一直在那里。去美国的原因是他是1946年逃离中国的,原因是抗战末期,都到了1945年8月了,他在北平日本鬼子的压力下坚持了8年都没有屈服,却在最后时刻担任了伪职,因害怕被以汉奸论处,在弟弟萨本栋的帮助下,离开了中国。

    (他的担心还是有些道理的,赵承嘏因为这个污点,没能当上48年的院士。)

    和萨本铁相比,他弟弟萨本栋在1941年抗战最艰苦的时候,仍然在福建的大山里坚持厦门大学的运营,并且对学生说:抗战必胜,他们要为将来的重建工作准备人才(1941+4=1945);吴宪在1944年逃出北平,临行前与妻子诀别(好在抗战很快胜利了);萨本铁的同学曾昭抡、同事张子高都是走到了大后方。他的这个问题,后面再谈。

    萨本铁1912年进清华,这一级名人甚多。闻一多是他同学,前面提到曾昭抡也是。他的体育成绩甚好,和弟弟萨本栋的网球男子双打颇为有名。

    萨本铁是一个纯粹做研究的人,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工作做得非常开心。前面提到70年后还被引用的文章,就是他在这期间发表在JACS上的一篇。博士完成之后,他去了耶鲁开始对维生素的研究,并撰文向国人介绍化学武器。

    1929年,清华化学系建系三周年,一批化学家来到了清华,这中间有黄子卿、张子高、萨本铁、高重熙等6人,其中萨本铁授课方面负责有机化学,研究方面则发表论文30篇(1929-1937),被欧美学者引用次数遥遥领先。

    1934年他去了剑桥做短暂访问,意外得到了当时的皇家学会主席、诺奖得主霍普金斯博士的热烈欢迎,70多岁的老爷子亲自带他下实验室把他介绍给了每一位工作人员,他骄傲的写信给当时清华校长梅贻琦:1934年的《英国化学会年报》在有机分析领域引用文章至少33篇,一半以上来自清华他主持的实验室。

    他在清华带出的学生里,有冯新德、钱思亮、汪德熙等人,而其中马祖圣是清华化学系第一批研究生之一(其实就两人,另一人张青莲)。他指导学生发表的文章,1990年后还不止一次被引用。

    这一段时光是美好的,可是日本人来了。在1936年的时候,萨本铁还是坚定的抗日份子,七七事变后,清华化学系教授就只有高重熙和萨本铁留在北平了(正好是头两位硕士生导师)

    不久高重熙也去了西南,萨本铁不愿意离开现有的科研环境,又不愿意为日本人工作,作为清华的教授,干脆去辅仁大学当上了讲师(系主任是德国人)。这期间,他从萘入手,合成了维生素K和一系列衍生物,抗战结束之后,第13期中国化学会志,13篇论文他占了8篇;第14期中国化学会志,15篇论文他占了10篇。

    当时萨本铁的经济压力是比较大的,他在清华时期工资很高,差不多480一个月,是北平一个普通家庭月收入的16倍左右,到了辅仁大学,工资降得很厉害。在日本人的折腾下,辅仁大学自己的生存都快成了问题。在经济压力下(这个差不多算是重要原因之一了),他选择了到伪北京大学担任化学系系主任。可惜啊,这是1945年8月的事情,你难道就不能多等几天吗?

    他还是幸运的,缪金源教授干脆被饿死。当时留在北京过得比较好的只有两个汉奸周作人和钱稻荪。而前者的哥哥是鲁迅,后者的表弟是钱三强。

    周作人作为汉奸被逮捕,他也吓得逃到了美国,确实是逃跑的,连妻子儿女都没同行,他们后来才去。到了美国之后,一番颠沛流离之后,在UC Davis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从此进入了他的第二个科研高峰期。这一阶段他的主要工作已经转移到了生理学等方面,不懂,就不多写了。

    其实任伪职也没有那么可怕,比如容庚,老头活到了1983年。

    我不是马甲:【原创】中国化学家轶事(五)吴宪

    我不是马甲:【原创】中国化学家轶事(四)张子高

    我不是马甲:【原创】中国化学家轶事(三)任鸿隽

    我不是马甲:【原创】中国化学家轶事(二)赵承嘏 丁绪贤

    我不是马甲:【原创】中国化学家轶事(一) 徐寿

    关键词(Tags): #中国#化学家#轶事元宝推荐:爱莲,
    • 家园 通宝对分

      载入中

      载入中...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 家园 这位是我爷爷的老师

      我原来听他说过在辅仁的时候,最后毕业答辩的时候是萨本铁主持,问的问题让人汗流浃背,出来以后全身湿透。呵呵。

      这个名字比较有特点,所以看了20年了还有印象。唉,我爷爷都去世N年了。。。

    • 家园 UCD 的 网页, 有关萨先生当年的一些贡献

      http://content.cdlib.org/xtf/view?docId=hb967nb5k3&doc.view=frames&chunk.id=div00046&toc.depth=1&toc.id=

    • 家园 这萨家两兄弟和福建另一老萨:萨镇冰有关系吗?
    • 家园 【原创】中国化学家轶事(八)卢嘉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卢嘉锡。

      卢嘉锡要按照“爱歹湾”的说法来看,他可是有资格这么说。他们家祖居福建,清兵到来时随郑成功渡海前往台湾,《马关条约》签订后卢家先人愤而返回大陆,1915年他出生于厦门。在台湾,他们家族可住了好几百年,算不上外省人吧。

      卢嘉锡聪慧,不是一般的聪慧。他上小学的时候,十岁才入学,够晚的了,可是呢,一年他就毕业了,这有点快。上到初中,他一会听二年级的课,一会听一年级的课,半年以后,学校倒闭,他转学,干脆从初三开始上课。又半年,初中毕业,进了厦大预科班。

      卢嘉锡是非常优秀的科普作家,写过不少科普著作。能把结构化学讲得大家都听得懂,这个不太容易。学过化学的都知道,结构还是有点费解的。当年钱学森曾经谈起过这个事情。

      大学里,他学到了C3H3这个东西,这不是炔类化合物,是他学到的为人和作学问的一种态度。Clear head; Clean habit: Clever hands;这是他在厦门大学读书的时候张资珙老师教给他的,并且影响他从数学转向了化学方向。张资珙也是牛人,在武大时候,敢说拿毛泽东著作说回家辟邪用。

      有人曾经问过他,当科学院院长有什么感受,他说不如当物构所所长,因为第一天上班办公桌上就有好几十批房子的申请。物构所也挺有意思:钱多,科研做得好经费自然多;人少,物构所不大;女生少;招研究生经常招成和尚班。

      卢嘉锡书法不错,从北大南门出来往东走,过了马路就到了中关村二小,二小的校名就是他题的,怎么样有时间去看看就可以了。其实路甬祥(现任院长,当年鼓动取消科学院的急先锋)字写的也还可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卢院长写的有点少,没办法,在这么多祖祖祖师爷面前,本人留给他的精力实在是不多。

      快放假了,把存货尽快发完。

      • 家园 厦大化学系当今镇系之宝蔡先是不是也说说啊

        十几年前八十多的时候,走路还是一阵风,不知现在怎样了,老爷子一眼看上去,就是做学问的人。

      • 家园 想起一个小故事

        卢嘉锡1939年在加州理工待了一年多。 有一天参观一间实验室, 发现有个白白胖胖的亚洲人在里面聚精会神的做实验。卢老那时也是血气方刚, 见对方好像营养的不赖,本能的以为他是日本人。想到日本人此时正在祸害自己的祖国, 卢老恨恨的说“他一定是个日本鬼子”! 对方半天才抬了一下头, 目光冷峻。 这下卢老更认定他就是小日本儿! 没想到几天后在中国留学生联谊会上二位又碰头了,几乎怒目相视。旁边的同学赶紧解释,原来误会一场。 对方也是中国人, 而且因为卢老本人也是矮矮胖胖的, 在对方眼里他也成了鬼子! (看来那时候在中国当胖子挺危险的, 走在大街上没准儿会被人打。。。)。 所以才有了那天在实验室里的冷眼!

        于是双方互保家门.

        “我叫卢嘉锡。。。”

        “我叫钱学森!!!!”

      • 家园 上花,我在中关村的一个小卖部

        见到过卢先生题写的店名。

      • 家园 他所到之处都能留下一些东西

        不仅创建了物构所, 还领头建起了福州大学(开始时叫厦门大学福州分校,

      • 家园 张资珙死的太惨了

        张资珙爱说,解放后没几年就挂上号了。

        文革开始后他自然也没有好果子吃。我舅舅是64年入大学化学系的。68年的时间,他亲眼看见张教授在学生宿舍下面被活活打死。那些学生也真的下的了手,竟然打了几个小时。那时我舅舅成分高,不敢下楼,等人快散了下楼去看时,张先生已经不行了,“全身都打黑了,太惨了”。

        张先生的死涉及到了一些人一直在台上,所以张先生的死在很多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的说法,也没有非正式的道歉什么的。94年的时候我去武打,正好碰到我舅舅来参加校友会,那时就有人说,卢嘉锡先生说了,张先生一日不得昭雪,他就一日不来武打。事实上他确实后来一直没有进过武打。

        武打这个地方水深,文革的时候冤枉很多。94年我和我舅舅去他同学家喝酒,那个同学文革开始的时候是班长,那天他喝多了,才说出来我舅舅当年也差点就搞成了反革命。原来那时候每个班上都是有名额的,我舅舅成分有点高,文革前有些话说的又不太注意,所以已经被内定反革命了。结果天不该绝,本班一个平时极左的老兄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说了非常犯忌的话,结果正好填上了名额,我舅舅(或者不夸张的说,他的整个一家,包括我妈妈)才逃过一劫。

        95还是96年的时候,我路过梅园,碰上小树林里给李达先生塑像揭幕。令我恶心的是,致词的是那位当年出卖他的秘书现在的校长。

        • 家园 难道是陶德麟出卖了李达?

          96年10月之前是他,后来就是侯杰昌了

        • 家园 我后面会提到张先生的,肯定是这两天

          国庆前我要把存货发完。

          不知道您能否和您舅舅确认一下当时的一些细节。

          我知道的张先生是被诬告,然后被殴打的时间是傍晚。

          还有,当时对张先生的殴打有往死里打的意思,因为当时打人的情况很多,活活打死很少,而且张先生身体还是不错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