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3)接着说邓公 -- 史文恭

共:💬246 🌺887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哎,此集约非彼集约

          以前说包产到户好,现在又集约好。好像是绕了一圈又绕回去了,实质上可是大大的不同啊。这一圈绕的,太那什么了。。

        • 家园 别把集约化和集体化混淆起来

          这是集约化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劳动和资本投入量,和所有制无关。

          • 家园 56年要搞的互助组是什么?

            现在看到了集约化的好处,肯定是集约化比分散单干的效率高。我所说的集约化不是地主老财式的,而是美国那样的,联片土地耕作。统一种植某种作物。

            从眼界上看,也比雇工的形式有前途,看得更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小作坊的联合也是集约化,而不是集体化,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毛主席构想的集约化最后变成了集体化?

            我猜想的原因,还有其他什么的吗?请知道的人给予赐教。

            1)农民不愿意入组集约化,这样必须要把他们的私人土地收上来,这样他们不愿意也得愿意。

            2)当时作为具体负责实施的邓子恢何长工杜润生等人坚决反对,提出种种困难,这样本来是集约化的事情升级变成了集体化。

            3)国内没有成熟办法,具体执行人还消极怠工,最后不得不模仿苏联,搞成了集体农庄的翻版。

            4) 搞集约化农民没有动力,各层干部也没有动力,要是搞成来集体化,各层干部都能管更多的人财物了,这样最后在执行中变为集体化了。

            • 家园 集约化也不是那么好搞的

              “联片土地耕作,统一种植某种作物”确实方便管理,可也方便了各种灾害。比如,由于基因的单调,爆发传染病时很容易一传一大片,造成大面积减产。这就要求必须事先准备好大批农药。所以,在自然界中很少见到一片土地只生长一种植物的。野生烟草是例外--尼古丁本身就是优质农药。此外,统一种植某种作物,就意味着所有植物按同样的比例吸收同样的营养成分。这几乎必然造成土壤中各成分的比例失调。为此,又需要大量的化肥。要生产大量的农药和化肥,就要有配套的石化和煤炭产业;要有配套的石化和煤炭产业,就要有电力和公路等基础设施。要有以上的一切,就需要一个金融体系来提供资金……总之,集约化需要的东西太多了,绝不是一纸文件就能办成的。

              美国为了农业集约化付出的代价是:1,美国从1946年到1968年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数量分别增加了534%和217%,虽然1968年的玉米单位产量高于四十年代,但是作物对化肥的利用效率却实际下降了5倍。 2,在七十年代,发动美国五百多万台拖拉机要化费八十亿加仑的燃料,其中所含的能量恰好和生产出来的食物里的能量一样,把包含在农用燃料和化肥中的能以及制造农业机械时耗用的能也算进来的话,至少要比生产出来的食品的能多出五倍【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我不认为集约化比分散单干的效率高】。3,1995年前后,美国的农场主每年购买的主要农用物资有150亿美元的机器设备,180亿美元上下的燃料、润滑剂,240 亿美元左右的饲料和种子,约70亿美元的化肥。从实物量上看,农用钢和钢材为700万吨,农用橡胶为19万吨,消耗的电力为400亿度,化肥消耗量为2000万吨,消耗的石油为 8000万吨,是全国耗油量最大的部门。4,美国农业部2002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各州和地方已经化费了五十年的时间来控制土壤侵蚀,但它依然是美国严重的环境问题,到2001年底,全国的土壤侵蚀面积达到27924万公顷,占现有耕地的20%,土壤侵蚀的重要原因是只耕种单一农作物。5,高产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大大下降,由此造成美国畜牧业蛋白质不足的问题,是依赖在饲料里补充大量的鱼粉,用鱼蛋白来补救的,它们是用秘鲁近海所捕获的鱼类来生产的,“美国进口的鱼粉,足以消除南美整个大陆不足的蛋白的一半。”也就是说美国的高产玉米减少了世界其他地区所享有的鱼蛋白的数量,并导致土壤肥力衰竭。靠大量化肥来保持高产的同时,是土壤的养分失衡和食品的养分不足,使用化肥导致中西部的土壤有机质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已经降低了50%。 而动物蛋白的添加正是疯牛病的根源。

              由于以上五条和其它原因,2002年美国农业新法规定,到2007年联邦政府用于环境保护的投入总量为171亿美元。该法案还第一次把能源作为一项单独的内容,计划投资405亿美元来促进和发展可再生能源。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显然没有美国那样的资源和技术条件,要实现农业集约化,就只能靠农民的两只手去弥补差距了。那样,恐怕今天的话题,就是控诉TG大搞集约化迫害农民的罪恶了。

              通宝推:yttrium,明心灵竹,
              • 家园 石油农业的方向不可逆转

                集约农业,在50年代很难,没有工业化是一个方面,你农业科技也认识不到,没有良种,没有转基因作物,没有对植物生理的充分认识。

                但是,石油农业是农业的一个飞跃。没有石油农业就没办法解决吃饭问题。石油农业是现代科技的结晶。尤其是现在,在中国没有石油农业,就没有今天的改革成就。可是苏联好像也是石油农业,但是粮食还是不能自给,这可奇怪了。单干难道比石油农业还牛?

              • 家园 送个花

                美国的农业模式就是石化农业,可持续性值得怀疑。

          • 家园 垄断资本确实也是集约化,可这必然导致阶级斗争

            比如中国历史上的历次土地兼并就是一种集约化方式,但每次随之而来的是农民起义。

            历史早已证明,只有公有制才能实现和谐的集约化。

            资本主义不能集中最大力量的原因,就是因为所有制决定了他不能容忍寡头资本,不然必然带来阶级革命。

            • 家园 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是集约化?

              集约化首先就要求投入的增加,在古代,农业生产中资本投入变化不明显,即使有变化(比如肥料的投入,水利的修建),也是和劳动投入的增加直接相关的,所以集约化如果存在,必然伴随着劳动投入总量的增加,也就不可能产生失地农民流亡的情况。

              真实情况是:土地兼并后,大土地所有者利用政治上的特权逃避国家税收,让税收负担集中在小土地所有者那里,造成小自耕农的破产,这才是农民起义的根源。

              这和集约化没有半点关系——准确地说,如果有集约化,那对农民起义有抑制作用。

              至于历史证明公有制带来和谐的集约化,大概不是说的地球上的事情吧。苏联和中国的土地公有制,带来的都是大饥荒。

              • 家园 中国的土地公有制,带来的是50年代的农业革命

                大跃进失败,是在集中制下向从未有过的未知的工业化发起挑战,集中式力量是巨大的,但挑战新兴领域失败的后果也会被放大,才带来社会全面饥荒。事实上多少垄断资本在新兴技术上的失败,同样是因为这种集约式生产方式在创新领域上的风险巨大。

                集约化要求投入增加?集约化是指生产资料和资源的集中式管理使用。集约化与劳动投入没有必然的联系,相反由于集约化管理对整个生产进行统筹规化,降低了内耗,反而降低了对劳动力投入的要求。

                你所谓的要求劳动力投入,是集约式生产扩大规模后的错觉,是100亩地比1亩地需要的劳动力多带来的错觉,但集约式管理的100亩地比100个单干的1亩地,所需要的劳动力要少的多。象美国农业就是一种集约化,不仅不提高劳动力的投入,反而降低劳动力的投入。

                中国土地兼并的真实情况是:大地主买来土地是不会让他荒弃的,而从生产的角度出发,大地主并不需要原来土地上那么多的劳动力,这就产生了无产也无业的流民。流民才是社会的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而不是佃农。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同样的土地并不需要原来那么多的劳动力,必然产生无产无业的流民。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私人手中,没有人会为这些流民分配基本的生活资料,反过来利用这些流民来压榨佃农的利益分配,最终导致阶级对立的恶化。所以中国古代常常有丰收带来大饥荒的现象。

                • 家园 逐条讨论

                  一,农业集体化造成的大饥荒,和大跃进是有联系但是更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大跃进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忙时节占用了劳动力,不是连续三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因。

                  二,“集约化是指生产资料和资源的集中式管理使用”——《辞海》解释其本义为:“是指农业上在同一面积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不增加投入的集约化,要想提高生产率,根本就是镜花水月。

                  三,中国历史上的流民,基本原因是由于自然灾害,租税沉重无法生存而产生的,因为土地兼并而失地造成社会动乱的,近乎于无。以往阶级斗争史观支配下提出的那种农民起义模式,早就被证明是虚构了。中国历史上有说官逼民反的,从来没说富逼穷反的。至于生产力发展造成的农业劳动力过剩形成的流民进而造成社会动乱的,在工业时代以前,那不具有普遍性。

                  • 家园 不要拿着古董解释当代。集约化有其现代意义

                    集约化经营的基本内涵有本义和现代义两种解释。

                    1958年苏联经济学家第一次引用“集约”一词,解释其义为: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人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简言之,集约是相对粗放而言,集约化经营是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根本对经营诸要素重组,实现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二、集约化经营的主要特性

                      一是质量经营的特征。应把质量经营放在重要位置上,从过去一贯性以“外延扩大”和“争地盘,壮块头”为主的经营思路转向以“强化内涵”和“练内功”为主的经营思路上来,在资产质量、负债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上档次、上台阶。

                      二是集团规模经营的特征。集约化经营要求生产要素的相对集中,经营集团化、规模化。因此“分散、按区划设医院”和“各行其是,各自为战”的局面必须坚决改变。

                      三是效益效率经营的特征。集约化经营以提高效益为最终目标,坚决杜绝“高成本、低效率”和“少、慢、差、费”的状况,全力向“低投入、高产出”和“多、快、好、省”的经营目标努力。

                      四是高科技经营、电子化经营的特征。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工程,尽快实现“手工”向“电子化”的转变,实现服务手段电子化是集约化经营的突出表现。

                      五是人才经营的特征。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启用优秀人才参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是集约化经营的主要特征之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