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论"民科"(一) -- frnkl

共:💬24 🌺5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后记:"民科"路在何方?

      本来不想发这个帖子,自己也写不出多少有新意的东西.就象李白说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但有些朋友实在夹缠不清,只好把手里的一些资料发一发.至少可以帮助澄清一些糊涂的概念.

      "民科"的理想主义精神还是让人佩服的,可惜走错了路."民科"一般基础很差,这种情况下想对科学有所贡献的话,最好是去搞发明.不光有实用价值,自己和家庭的生活也许会因此而改善.没有基本的知识,去搞最抽象,最基础的科学问题,不是为了科学的荣光,而是为了一己的虚荣.

      一句话:"民科"的出路,是爱迪生,不是爱因斯坦!

      • 家园 送花,握手!

        有时到最后,你不得不放弃争论,因为你感觉对方就像是外星人。

        更为郁闷的是,理论上遇见真正的外星人,那也是可以交流的吧!

    • 家园 【文摘】论"民科"(五)

      民科们没有市场的真正原因 by 金茵 (2006-09-29 17:11:58) 外链出处

      民科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宁愿修改整个科学理论来证明自己的一个观点,宁愿相信现有理论完全错了,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看不出来,只有他一人发现了真理,即使自己的理论存在很多明显的错误,即使很多时候自己都难于自圆其说。科学哲学上有个整体主义,说科学理论是一个整体,只要愿意对其它部分做足够大的修改,则任何命题都可以是正确的。以此证明判决性实验是不存在的。

      正常情况下没有人会去修改整个科学体系来证明一个命题,搞科学哲学的人也很难想象实际例子。其实民科就在实践整体主义,而且在印证整体主义,因为判决性实验对他们无效,任何有力的证据他们都听不进去,他们愿意修改一切来证明自己的发现。

      不能批判的继承是民科没有前途也不可能有前途的最重要原因

      民科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与科学共同体格格不入,他们只相信自己的一套,对自己要否定的理论毫不客气,直想一棍子打死,然后再告诉所有人我一棍子将它打死了。不管被他打死的东西是否经过了严谨的科学论证以及实践论证,只要与自己的理论相冲突,就是显而易见的错误,只不过是全世界人目前还看不出而已。

      事实上在科学历史上,基本上没有绝对的推翻。科学发展是一个接力过程,任何创新基本上都不会是从天而降的,都必须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 牛顿说过:“如果我看到的比较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后人超越前人,并不是后人否定前人或打倒前人,更不是百分之百的否定前人,而只是对前人某些结论的证伪和对某些新结论的证实。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文摘】论"民科"(四)

      马丁·加德纳对民科的总结

        (l)他认为自己是个天才;

        (2)他认为,他的同行们毫无例外是一些无知的傻瓜;

        (3)他认为自己不该受到压制和歧视。公认的学会不让他去演讲。杂志拒绝接受他的文章,对于他写的书,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就作为“毒草”来评论。……他经常坚持说,恶意的诽谤、无端的攻击总是对准他的。他把自己比作鲁诺、伽利略、哥白尼、巴斯德以及其他因“异端邪说”而不公正地遭到迫害的伟大人物。如果他在自己从事的研究领域中缺乏科班资格,他就会把这种压制归结于科学界的一种共济会作风,未经过相应的入会仪式,就不准他登堂入室。他反复提醒人们注意科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由外行人完成的这一“事实”;

        (4)他在按捺不住的冲动下,竭尽全力攻击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最肯定无疑的理论;

        (5)写文章往往喜用复杂的、费解的词句。大量使用杜撰的名词、术语。

      外链出处

      注: 马丁·加德纳(Martin Gardner,1914年11月21日-),美国名声显赫的业余数学大师、魔术师、怀疑论者,他是《科学美国人》杂志上一个曾开设了20多年的数学游戏专栏作者。他没有数学博士学位,但是他的作品能让广大普通读者和数学家也为之着迷。马丁·加德纳才华横溢,著作颇丰,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写了五十本以上的书。他曾多次获得过重奖。他连获美国物理学会及美国钢铁基金会的优秀科学作者奖。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赞,对号入座

        (l)他认为自己是个天才;http://www.ccthere.com/thread/1820253

          (2)他认为,他的同行们毫无例外是一些无知的傻瓜;

          (3)他认为自己不该受到压制和歧视。公认的学会不让他去演讲。杂志拒绝接受他的文章,对于他写的书,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就作为“毒草”来评论。…… 他经常坚持说,恶意的诽谤、无端的攻击总是对准他的。他把自己比作鲁诺、伽利略、哥白尼、巴斯德以及其他因“异端邪说”而不公正地遭到迫害的伟大人物。如果他在自己从事的研究领域中缺乏科班资格,他就会把这种压制归结于科学界的一种共济会作风,未经过相应的入会仪式,就不准他登堂入室。他反复提醒人们注意科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由外行人完成的这一“事实”;

          (4)他在按捺不住的冲动下,竭尽全力攻击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最肯定无疑的理论;

          (5)写文章往往喜用复杂的、费解的词句。大量使用杜撰的名词、术语。

        • 家园 讽刺的是

          总结者马丁·加德纳(Martin Gardner)本人按某位积极为“民科”辩护的朋友自己的定义,好像也算是“民科”的一员。

    • 家园 【文摘】论"民科"(三)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 王鸿飞的博客 外链出处

      博文: 历史上伟大的“民科”(2)

      本文介绍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Luis W. Alvarez于1983年1月在Physics Today上发表的一篇传记文章《Alfred Lee Loomis-最后一位伟大的“民科”》。

      Alvarez在文章的开头写到:

      “20世纪初,追求科学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在此之前,绝大多数科学家是富裕的绅士,能够承担自己的生活并奉献于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卡文迪许爵士、查尔斯达尔文、伦福德爵士和瑞利爵士正是此类代表人物。在世纪之交,大学中的科学家发现可以通过教书谋生,并以研究为自己的‘副业’。因此真正的业余科学家就基本上消失了。而Alfred Lee Loomis则可以被人们作为最后一个最伟大的民科。他在将自己的全副精力先是投入物理,后又成为生物学家之前,他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律师、军官和投资银行家。无论以什么标准,他都是本世纪最有影响的研究物质科学的科学家。以下事实足以支持这一估价:......

      Alvarez在他的文章中生动地描述了Loomis和他如何在深夜里讨论关键的细节技术问题,从而直接导致了微波雷达的关键技术的解决的过程。......

      博主的感慨

      如果中国能够有这样的“民科”,所谓的大国崛起才不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要做,就做象Edison或Loomis这样的真正的“民科”,而不是只是与科学界唱对台戏,整天希望从政府那里拿钱的“民科”。

      不与主流科学界唱对台戏,不去盯着政府的那些可怜的科研经费。中国现在飞速发展,社会财富增长极快,有很大的空间让大家去做Edison,做Farnsworth,做Loomis,或者去作在类似于他们的实验室中进行工作、创造和发明的人。

      这是对真正“民科”的希望。也只有有这样的“民科”,才会有希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恭喜,送一个通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 家园 【文摘】论"民科"(二)

      从业余科学爱好者到公民科学 by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武夷山 (发表于《民主与科学》2008年第2期)外链出处

      以下内容由作者武夷山引自著名科学家弗里曼.戴森(《宇宙波澜》、《全方位的无限》等书的作者)的书评文章《赞业余科学爱好者》.

      他说,在科学范畴之外的几乎所有行当,业余爱好者或业余身份者起的作用都是不可限量的。

      业余爱好者的一大优势是,他们较少框框,能更自由、更勇敢地进行试验与创新。

      一个社会总人口中有多大比例的人在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是反映一个社会自由程度的很好的指标。

      通常,业余艺术爱好者与业余体育爱好者并未受到轻视(作者注:我国历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和京剧票友大奖赛上,业余选手的高超水平令人赞叹不已),为什么业余科学爱好者容易受到轻视和打击呢?因为科学研究需要较高的门槛,往往还需要专门的昂贵设备。

      每一门学科似乎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培根式的科学,科学家们探索世界,发现基本的科学事实。在这一阶段,业余科学爱好者可以大显身手。第二阶段是笛卡尔式的科学,科学家们进行精确的测度,建立定量的理论。在此阶段,专业人员的地位不断提升。第三阶段是前两种风格的科学的结合或混合。到了这一阶段,由于强大技术工具(如电脑和万维网)的普及,业余人员再次有可能崭露头角。

      戴森认为,古老的天文学是率先进入第三阶段的。因此,世界上有大量业余天文爱好者。他的《赞业余科学爱好者》一文是评论《在暗夜中观察》(Seeing in the Dark)一书的。......按照戴森的估计,生物学将是第二个进入第三阶段的学科。人们预测,今后大约花费1000美元左右就可以破译基因组。那时,基因工程工具可能像如今的个人电脑那么便宜,那么普及,生物学爱好者完全可以在家里从事生命科学研究。

      作者对"民科"的观察

      在我国,很多业余科学爱好者抱怨科学界不理解他们,甚至指责他们从事的是伪科学活动或者是肯定劳而无功的活动;另一方面,科学界也诉苦说,某些“民科”干扰了他们的正常科研秩序。比如,中科院数学所不断收到一些宣称证明了歌德巴赫猜想的“论文”或其他来稿。不读吧,人家攻击你,“看都不看,你怎么知道证明是错误的?”;读吧,明摆着是浪费时间。有些“民科”不仅寄稿子,而且冲上门来宣传其“重大发明成果”。笔者不止一次碰到过这样的人。当我好言好语劝他们冷静地看待自己的“成果”时,就被骂得狗血喷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