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周末经济观察】财迷中国人 -- 陈经

共:💬202 🌺57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以前能上大学的人少,但考上以后怎么可能上不起?

          国家有补贴的,尤其是女生,如果不打扮,饭钱都能剩下不少。

      • 家园 【原创】厦门大学可能比较有钱

        我98-02年在厦大时贫困家庭的学生(占学生总数大概5%)是学费全免然后每个月发助学金的。我宿舍就有一个因为98年洪水家里冲光了,来学校时只提了个手提箱,全村凑钱买的机票来的。到学校后就领了一笔助学金,购置了生活用品。然后每个学再领生活费。

        学校同时给这些贫困生提供了很多打工机会,比如在开学时摆摊卖生活用品,平时到图书馆,食堂帮忙等。这些机会不是贫困生是不能申请的。

        我的那个同学平时生活靠助学金就够了,每月打工有差不多1000+的收入全部寄回家里。平时消费,衣着与普通同学没有差别,只是很少去娱乐场所而已。

        强调一下,助学金是不用还的,但申请的条件比较严格,只有家里很困难的学生能申请到,而且每年审查(具体查什么项目我不太清楚,好象包括出勤率,分数等)。还有一种学生贷款是家庭收入在一定值下的学生都可以申请的,但是不还完钱拿不到学位。申请这个人好象不多,我身边没有。

      • 家园 送花送花

        终于看到一个不打酱油的了。

      • 家园 就上海而言,已经很久没有调高大学学费了

        救公立大学的平均学费来看,98年到00年那几年,一下子把学费提高到5000元/年,后来就基本稳定在这个水平上。不过尽管学费没有继续上涨了,但估计这几年生活费的支出增加得比较快。前几年有说过要推行公费研究生收学费的计划,但好像已经没有下文了。

        • 家园 工科方面的很多是5500。

          理科,5000,但每个人还有几百块的补贴的,尤其是纯理。

        • 家园 研究生全收费已经在大部分学校实行了

          前几年有说过要推行公费研究生收学费的计划,但好像已经没有下文了。

          现在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实行了,不再实行公费,改为奖学金制,一等出去学费还有几千RMB的盈余,二等刚好够学费,三等只是学费的一部分,根据学生每年的成绩和科研情况,逐年评定

          这样挺好,提高学生科研积极性,不象当初的我,简直就是无所事事混日子,二流硕士应该就是指我这类的

      • 家园 在高校扩招以前,上不了学的人更多。

        在高校扩招以前,不会有人“穷”得上不起大学。

        证据:我1989年上大学,4年学杂费共300多元,一次交清,到二、三年级,开学时又交了几十元教材费。

        但是我们高中班里50个学生,有40多个没上大学。我们那一批大学生的低学费是建立在高淘汰率基础上的。

        过去是分数线卡人,现在是学费线卡人,卡掉的人少多了。

        • 家园 你说的也有一定道理,不过

          以前的穷孩子,不管家里条件多差,只要自己肯努力,成绩够优秀,考上大学后基本上都能迎来命运的转折,一来是基本上不存在上不起大学的问题,二来也能保证自己毕业后生活能有一个质的提高。

          可是现在的政策,能上大学的人倒是多了,但是像前面说的那种成绩好但是家境差的孩子境遇其实更差了,一是考上了也不一定上得起,二是即使勉强举债读完了四年大学,很可能还要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这都拜“教育产业化”和“大学扩招”之赐,前者收窄了聪明而勤奋的穷孩子通过考学改变命运的途径,后者则使得大学毕业生数量上虚假繁荣的同时质量上大大下降,实际上也就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一方面是高学历者数量激增刺激了用人单位的胃口,另一方面教育质量的下降又使得用人单位形成对大学生的不信任,两者合力的结果就是大批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只能接受低收入高强度的职位。

          我自己是90年代早期毕业的大学生,现在在一所高校任教,直接的感受就是:现在的学校学生数量之多实在令人吃惊,我的母校当年各级别的学生加在一起不足8000人,现在已经是3万之众,可是好的教师还是那么些,僧多粥少,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我读书的时候,毕业过不了英语四级的人非常罕见,现在随便哪个系一抓就是一大把,怪不得什么代考、窃听器之类的广告火爆异常。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现在的学生太懒惰了,可是实际接触过之后才发现他们的基础的确比我们那时候差了很多,放在我们那个年代,很多人是根本没有能力考进高校的,再加上现在的学习风气也确实不如以前,所以一到四六级考试就出现大面积红灯也实在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我觉得更可怕的一点是,大量不够合格的学生(当然是以我的观点来看)在扩招的名义下进入高校,实际上也把一些本来较好的学生淹没掉了,人总是这样,向低走比向高走容易,当你身边充斥着一大批对上网聊天玩游戏泡妞打麻将远比对读书热衷的同伴的时候,要做到独善其身是很难的,更大的可能是随了大流。著名重点高校这方面还好些,一些以前还不错的学校实际上就这样渐渐走向没落了。当然,就教师个人而言,扩招带来的收入方面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教育产业化这条路子,我还是认为是非常错误的。

          • 家园 这样看就太绝对了

            不过,教育产业化这条路子,我还是认为是非常错误的。

            大学生的普遍素质是没有以前高了,但在基数成倍增加的同时,好学生的绝对数量也比以前多的多了。

            放在我们那个年代,很多人是根本没有能力考进高校的

            高考的成绩也仅仅是衡量人能力的一个指标而已。有的仅仅是被某门功课拉后腿而没有进入你们一流的学校,但高等教育普及给了很多人再次选择的机会。比如我同学数学很不错,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只不过英语和语文实在不争气只能进入一般学校。但在参加大学数学比赛时比浙大的学生表现得还要优秀,考研时又以两门专业课仅失5分的成绩进入国内一流学校。

            我小本时在国内三流大学(就是属于在你们那个年代根本没有能力考进高校的),后来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现在混某国外三流大学的博士(脑子笨,不能像你们很多人一样去国外一流学校做最前沿的研究)。估计读出来估计也是二流博士(从小就不是好学生),也不一定混学术,但高等教育普及的确给了像我这样一向被认为是没有能力的差生一个系统接触现代科学知识的机会,对提高全民素养来说绝对是有利的。

          • 家园 的确是这样

            而且我觉得更可怕的一点是,大量不够合格的学生(当然是以我的观点来看)在扩招的名义下进入高校,实际上也把一些本来较好的学生淹没掉了,人总是这样,向低走比向高走容易,当你身边充斥着一大批对上网聊天玩游戏泡妞打麻将远比对读书热衷的同伴的时候,要做到独善其身是很难的,更大的可能是随了大流。

            我上大学的时候,感觉很强烈的一点就是,学习好的学生和鬼混的学生,可以按寝室来划分的,一个懒家伙能带坏整个寝室的人。那时候还没扩招呢。

            我其实是支持扩大招生的,但是不得不承认,扩招对很多学生来说,不仅仅是机遇,而更加是一个挑战,年轻人必须学会把握自己的命运。

          • 家园 同意你的看法。
          • 家园 花!

            对这个帖子不打酱油的人,问‘何不食肉糜’的人们我都会送花。

            看看我到底能送出多少朵。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 花!
              家园 为什么我没收到花?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