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宁波某乡下头的风俗系列(大坑,连载) -- 大懒虫1号

共:💬98 🌺18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逐篇花。

      原以为江苏啰嗦,没想到浙江更啰嗦。

      倒是佩服懒虫MM这么清楚,送花鼓励。

    • 家园 【原创】(二)人之初——生(下)

      小毛头出生后,外婆家准备了那么多东西,那么,爷爷奶奶家呢,准备什么?

      最基本的一样:摇篮。摇篮这个东东,大家都认识,也都是大同小异的。现在的一些婴儿床也基本上是在摇篮的基础上改造的。没什么好说的。但是是必须的。一般都不是新的,都是传下来的。一大家子很有可能在同一个摇篮里长大的。我小时候睡过的摇篮,前些年的时候应该还能看到,后来就不知所终了。不过由此可见,摇篮有多结实了,框架是很好的木头做的,篮子是竹篾或藤条做的(那个过些年得更换)。小时候,大人都得出去劳动,家里就一帮大大小小的孩子,还有毛头,我们小孩子的其中一个功能之一,就是帮那些小毛头(有的是邻居家的)摇摇篮,把那些震天的哭声给压下去,摇篮就要摇得特别猛,我们有的时候需要几个人一起摇才行,不过还好,由于其设置合理,印象中一次也没把毛头摇出来过。现在想想,当初那些因为饿了拉了而哭闹的小毛头,都被我们摇晕了才不吭声的。嗯,其实摇篮曲我们都会哼唱的,都是一个调子,跟其他地方的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样:坐车(音似)。类似于现在的婴儿推车,不过我们那是木头做的,下面没装轮子。好多年没见过了,但是形状还记得,有点像椅子,有靠背,可以坐,也可以站,前面还有台子,可以放玩具啊食物啊什么的。其实有点囚禁于一把椅子上的意思。这道具适用于还不会走路的小孩子。想想我们那时候也是够可怜的,我娘以前跟我说我是10个月就会走路了,我还很高兴呢,那至少大人抱了我10个月呢。我娘说,哪有那么美啊,都是放在坐车里锁家里的。那我问我就那么老实不会弄翻啊?我娘尴尬地笑笑:把坐车绑屋柱上了,不会翻的。天哪,真可怜!我问那我拉屎拉尿咋办?我妈说给放了尿布。天哪,那一天到晚就换一次?我妈说中午回来换一次的。接着我问那我渴了饿了咋办啊?我娘说:茶杯放坐车前的台子上了,也有饼干的。你饿了渴了自己会吃的。天哪,我太早自食其力了,那东西被我打翻了咋办啊?我娘说:那就是晚上回来看到你饿得哇哇叫,或者饿得睡着了(主要是天黑了,屋子里够暗,以为该睡了吧)。太可怜了!难怪我10个月就会走路了呢,会走路了就不会被区区坐车给囚禁住了。唉,还是运气不好,这要是在古代,那就是专门有小脚老太太在家看孩子的,我出生的年代,大人们个个繁忙啊,家里已经没有小脚老太太了。难怪我从小就不怕一个人呆在空荡荡的大屋子里不怕孤独和黑暗呢,原来是被如此训练出来的。

      玩具?应该有的,但是不多,现在真是想不起来了。

      接着说一下小毛头出生后要遵守的一些基本礼仪吧。

      绳子绑手脚

      嗯,先是被红绳子系在胳膊和腿上,其意义我从小就问清楚了:这样的话,长大以后就不会动手动脚不守规矩了。

      胳膊还好一点,就是在两个胳膊处意思一下,扎根红绳子。我小时候对大人说过的话是坚信不疑的,觉得这样以后的确小毛头的手比之前乖多了,不那么乱动了。呵呵!但是那腿,尤其是在月子里,孩子还是遭罪的,我很清楚的看90年出生的小表妹被我奶奶裹粽子似的把两条腿绑好,我那时觉得不要说乱动,根本就是连动都不能动的。奶奶说这样是防止腿长弯了。还好这个只有一个月,第一个月的孩子都比较老实,不让动就不动了。不过说来也怪,我是上大学离开宁波以后才在同学中间见到传说中的罗圈腿,一问,他们小时候根本不绑腿,甚至婴儿很少穿袜子,成天露着脚丫子,啧啧。

      开口奶,头口奶

      嗯,有一点要说清楚,我们那里的小毛头,第一件衣裳要穿奶奶家的,接下来才开始穿外婆家送来。但是很奇怪的是,我们那里的另一个传统习俗是,小毛头的第一口奶,不是吃自家母亲的,而是吃别人家母亲的,俗称“开口奶”。“头口奶要吃好”。通常情况下,女孩儿呢必须吃生儿子的产妇的奶,男孩儿呢则相反。这倒罢了,更离谱的是,在小毛头吃开口奶之前,先吃一口黄莲汤,咔咔,啥意思?这还不明白么,先苦后甜。当然,这个习俗现在被消灭了,都吃自家母亲的初乳了。俺在想,这要是都生一个性别的孩子,咋办呢?估计不用我操心,人家出生前都准备好了的。都这么多年的传统了。另外,听说还有一个传统,是将鱼、肉、糕、酒、糖等各自做成汤,一样一样地涂抹在小毛头的嘴边,一边念念有词,大意:吃了肉,长得胖;吃了糕,长得高;吃了酒,福禄寿;吃了糖和鱼,甜蜜又富裕。对了,还有据说小毛头第一次洗澡用糖水的,甚至还有用晒干的乌鲤鱼头(即黑色的鲶鱼头)烧汤,解毒气什么。。。。。现在想想,唉,太能整人了。

      做三朝

      这个习俗已经被废弃了。以前小毛头生后第3日,要搞一次比较隆重的羹饭的,叫做三朝。这个我是没见过了,我家自我之后老生女娃娃,估计大人没兴趣去搞这些仪式,也许我的堂哥出生的时候搞过,毕竟是长子长孙。这个仪式大致是这样的,先择吉时在产房内摆上羹饭(做羹饭在宁波一般特指为祭祀而做的饭菜,祭祀完毕后那些饭菜是要吃下去的),这个羹饭比较素,供奉花生、豆腐、素鸡、豆芽等素食,然后点香点蜡烛于米筛(那东东家里都有的)内,放12只酒盅、2只碗满盛糯米饭,饭上各放一小块黄糖,叫“商量盏”(那饭叫盖糖饭或糖盖饭,祭床公床婆,同时,还要在床帐上扎一枚针以避邪,意表把孩子锁住。俗称“解魇”,又称“还落地福”。仪式完毕,将12只商量盏分送邻舍隔壁的孩子们,以求婴儿能跟孩子们和睦相处,2碗盖糖饭则送给久婚未育的女人吃,据说吃后能生育,吃了盖糖饭的要回送麻油一碗,油为“有”之谐音,暗示有孕。(黄糖解释一下,我也就在宁波见到黄糖,其他地方几乎没见到过,味道跟红糖差不多,就是看上去比红糖要黄。)

      满月

      满月的意思众所周知的,(上)集里特别提到过产妇的娘家要送“满月担”,除了那些吃的东东和各色衣物外,还要送各种小饰品小礼物长命锁五彩线啊什么的。

      生儿子的人家基本都要在满月的正日,办满月酒,祭神祖,宴请四方亲友,且一贯有习俗向四邻八舍分送肉丝炒面炒糕啥的,俺不问都能想得到当年自己并没办过满月酒,满月那天能收到不少礼物,这些礼物一般都是家族传下来的饰物啥的。

      小毛头满月当天要剃满月头,不是请剃头师傅,而是由福寿双全的老太太抱着在堂前捉刀剃头。

      跟其他地方不同,俺们那里,说反话的,对小毛头要是说难看,介难看,是对的,大人绝对不会怪你的,倒你说好看啊真胖乎乎的好可爱的,反而会被禁止的,我们的传统是,你说孩子难看,孩子反而会越长越好看。写到这里俺晕了,那么,从小到大俺娘说俺难看,难道是。。。。。。

      满月酒散席后,在小毛头鼻头官上(就是鼻子上)点上墨水或抹点黑炭吧,由“出窠娘”(类似月嫂)撑着伞抱到外婆家或者邻舍隔壁,这一仪式叫“乌(或黑)鼻头官望外婆”,不知道是啥意思,估计出门练胆子去吧呵呵,但是外婆要以饰物和银钱作为见面礼。这个习俗好像有些地方还有。

      开荤

      嗯,俺们那里,小毛头第一次开荤,要吃鹅舌头的,问了一下,大概是日后,摔倒时候要像鹅头一样高高抬起,以免受伤。现在鹅不是很多,估计很多时候也被省略了。我小时候还是这样的。嗯,还有我们小时候跌跤后额头起包的话,把那个包比喻为鹅头上那高高的凸起,我们叫“高鹅作”(作是凸起的包的叫法,音近)

      起名字

      这个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是祖辈给起名。孙子一般都是爷爷给起的。通常是按族内辈份排行取名,都是有口诀的。女娃娃就算了,不用排行的,随便起个就行了(俺的名字就是俺那只读过两三年书的爹在厨房里拿一本新华字典,东找一个,西找一个,念起来还顺口,就算数了,我一直觉得很难听,想改来着,后来也没改成,后来到了大学,人家说我的名字看着很有文化,倒~~不过我后来从数理来看,起得却是不错,运气好)。按老规矩起名字这在我父亲那辈还是严格遵循的,我看过我爷爷的那本小家谱,我爷爷那辈每个男子除了名还有字的,名字起得都挺特别的,很文雅,一看好像很有学问似的,而我爹那辈就实在通俗得不行,跟他们那代似的,一个人的名字全中国能有好多人跟他们重样。我们这代爷爷这支男丁稀少,而且我三婶愣是不接受爷爷给她儿子起的按辈分来的名字。所以,就乱了。不过俺爷爷还是把俺放进家谱里去了。

      以上是正式名字,跟全国各地的情况估计差不多,那么平时的俗称呢,那就有地方特色了。我们的称呼前面都喜欢加一个“阿”字。有几种阿法,一种是在大名(一般是三个字的)的最后一个字或第二个字之前加一个阿,比如你可以喊我阿虫,也可以喊我阿懒,主要是方便跟别人区别开来。另外一种阿法,就是按照兄弟姐妹的排行来,称阿大、阿二、阿三、阿四、阿小……一般男孩子和女孩子不排在一起的。不过也难说,这个比较乱。一般“阿三”比较出名,通常是因为过于有“魄力”过于有破坏力而出名。我家的阿三叔叔更是把大名都改成阿三了(俺爷爷给的他在家谱上登记的、墓碑上印刻的大名,他平时从来没用过一次),村里一说阿三,特指他。排行在三的,一般都比较聪明有活力。也有的阿法是以动物为后缀的,比如叫阿狗、阿毛、阿猫(发音为mie,二声)、阿牛、阿鹅等等(因为发音关系没有起阿鸭阿鸡的,有些字永远不会起到我们名字中,主要是方言的发音关系,或发出来很难听,或跟其他意思会产生歧义),嗯,以此来祈求易长快大在其他地方也是常见的。这里再补充一下我们的重男轻女思想,唉,根深蒂固啊,我们那里如果前面都是女孩子,那么这里就有希望后面的是个男孩子的,所以女子名字里有“娣”的挺多,俺一个表姑就叫“后娣”,舅公前面好像生了4个女儿,其他三个都是正常名字,可到了这第四个,就这么起了,结果还真起对了,之后就有了俺表叔。俺女同学里也有含“娣”字的,她之前已有2个姐姐了,她赶上了计划生育时代,她的娣也没白起,自己用了,家里一直把她当男孩子养来着,唉!

      拿周,抓周,试周,这个算了,好像没特色,各地一样的。自然,孩子过周岁还是能收到不少礼物的。唉,俺这个女娃娃的周岁肯定没抓过啥东东,否则怎么现在对什么都感兴趣呢,害得我总是迷失在多项选择前。。。

      出生这些礼仪就暂时写这些吧,漏掉就漏掉了,真是累死我了,因为不爱在心里挂着事情,所以一口气从上午写到晚上,才挤出这些,饭也没顾得上吃,水也没顾得上喝,其他事情也没顾得上去处理。。。。【唉,俺真不是块挖坑的材料!】

      后面的内容容我过段时间再写,唉,这事儿整的,给自己上了套儿了。。。。。。其他宁波银就以上内容,自动补充啊~~~

      土鳖抗铁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