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绝代风华 -- 风尘仆仆

共:💬104 🌺40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绝代风华

    奥运会结束了,而我在整个奥运期间居然没能看到几场我比较感兴趣的羽毛球比赛的直播。虽然我早早的就下载了奥运会羽毛球比赛直播的预告,但还是不成———因为央视似乎对四分之一决赛之前的各项羽毛球赛事“不感兴趣”,经常“出尔反尔”的改变直播内容。

    某一天,我偶尔看到了一场羽球比赛。比赛内容没记住,但是那位嘉宾主持的声音却是熟悉的紧———那不就是当年威震世界羽坛的赵剑华先生么。

    提起赵剑华,我想35岁以上的人(一般性爱好体育)和所有爱好羽毛球的人(不分年龄)都不会陌生。这是一个不世出的羽毛球天才,这是一位近乎完美的超一流的羽毛球大师!假如不是在事业巅峰的那5年当中两次患重病,他本可以制造出更多的奇迹。然而天妒英才,致使这位羽坛巨匠最终带着巨大的遗憾离开了羽毛球赛场。时至今日,许许多多的“80后”和“90后”的羽毛球爱好者们,在看了赵剑华当年的比赛录像后,立刻就将他们原来的“首席”偶像———不管是陶菲克还是林丹等等———毫不犹豫的换成了赵剑华。

    我知道赵剑华,应该是在1985年,那时刚刚开始学打羽毛球,一位新来的同事是一位很不错的业余选手。他认定我是“可堪造就”之材,很热心的教我那些在我看来很难掌握的基本技术。慢慢的我开始喜欢上这项运动———尽管在1993年至2006年之间我几乎没摸过羽毛球拍。

    某一天,一位同事操着浓重的天津口音告诉我:“知道吗,咱中国队又出一高手,比杨阳还厉害!名字叫赵剑华!”他说话的口气立刻让我联想起当年两位天津相声演员的某个段子中的对话:

    甲:“哎,我唆大哥,听唆了吗?介阿尔巴尼亚诶,又粗一大官,比你玛霍查官儿还大!”

    乙:“谁这么厉害?”

    甲:“敢情你勒不知道哇?介人名叫恩维尔啊!”

    乙:“你似恁么知道他比霍查的官还大涅?”

    甲:“听广播呀!匣子里一报道就唆: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恩维尔、霍查出席某某会议……,介不明摆着嘛!按顺序人家恩维尔排在霍查头喽,肯定比你玛霍查级别高哇介个!”

    杨阳我是早就知道的,我看过1984年的汤姆斯杯决赛直播。杨阳当时出任第三单打,一战成名。球技精湛不说,小伙子更是一表人才!每个人都不会怀疑:杨阳早晚必成大器。而据这位天津籍的同事讲,赵剑华是先在半决赛中击败林水镜,尔后又在决赛中战胜弗罗斯特后夺得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冠军的!在此之前,我只知道战胜过有“天皇巨星”之称的林水镜的中国选手有庾跃东、栾劲、韩健。此时听说中国又冒出来一位能打败林水镜的选手,真是十分的惊奇。不久后我在一位朋友那里看到了赵剑华与林水镜半决赛的录像片段(当时拥有一部录像机可以说是非常奢侈的),当真精彩!看着稚气未脱的赵剑华在场上挥洒自如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将不可一世的林水镜打得服服帖帖,实在太过瘾了!因为在此之前,我和朋友们都认为,林水镜是横亘在所有羽球选手面前的一座难以逾越的山。而现在我们看着赵剑华的精彩的表演又怎能无动于衷呢:击球动作潇洒漂亮———尤其是在后场高高跃起后的正手头顶大力杀球;还有让人眼花缭乱的网前技术;更不用说他那绝佳的步法———在场上移动时就像是海鸟掠过水面,又像是狸猫在厚厚的地毯上迅捷的跑过!虽说我对于羽毛球技术的理解实在有限,但外行的眼光也能看得出,这赵剑华果然是天赋异禀的少年英雄!的确比霍查官儿还大!

    可是大家等来等去,最终在1986年的汤姆斯杯的赛场上也没能见到赵剑华。后来看到了相关报道,才知赵剑华在1985年就病了。差点断送运动生涯!据说他为了参加85年的世锦赛(加拿大),发着高烧上了飞机。到了加拿大病情越发严重。只好立刻乘飞机返回。据说赵剑华在回国的飞机上流了一路的眼泪。归队后一检查,原来是胸膜炎,胸腔积水已经十分严重。当然,也有一些朋友认为赵剑华患的是肺炎。不过这不重要,其实胸膜炎和肺炎对于赵来说或许差不多。因为胸膜炎一样会导致肺部的感染和啥啥“粘连”之类的后果……,总之是明显的损害了他的呼吸系统的功能。作为羽毛球运动员,在体力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很难坚持住那么长时间的近乎无氧运动的比赛。而肺部功能的不足势必造成携氧量的不足———那还谈啥体力?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赵剑华可以在第一局轻松的将对手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却在第二局和第三局败下阵来。有一段时间,赵剑华似乎就不具备打第三局的能力,每每在那个时刻,我们都恨不得立刻揪住一位身怀绝技的武林大师跑去为赵天王输点真气啥的。

    可以这么讲,假如赵剑华没有害病,1986年的汤姆斯杯决赛前,侯加昌不会处心积虑的排出那么一个凶险异常的阵容来豪赌一场!若有赵的加盟,以当时中国队的男单实力,三分已是稳稳在握!可惜当时以赵剑华的身体状况还不能参加比赛。万般无奈之下,侯加昌只得剑走偏锋,靠着“累死林水镜”的招数,夺回了汤姆斯杯!关于这场比赛,萨苏有一个帖子非常细致的叙述过,我就不再罗嗦了。

    不过我认为这场球并不算最凶险的。在此之前中国队曾经参加过两届汤杯决赛,尤其是1982年的那届最为激烈。现在试着回忆一下,大概还有点谱:

    大概是在1981年,世界羽联与国际羽联宣布合并,中国队总算真正加入了世界羽毛球大家庭(在此之前,有着“无冕之王”美誉的中国队只能在“世界羽联”举办的赛事以及亚运会上表演自己的技术)。1982年5月,第十二届汤姆斯杯决赛阶段的比赛在英国举行,这是中国队第一次参加汤姆斯杯的角逐。中国队的参与自然会引起印尼队的高度重视,为了确保击败中国队,印尼队派出了大概是他们有史以来最为豪华的阵容!除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天皇巨星”林水镜,他们还特意请回了曾八次夺得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男单冠军的32岁老将梁海量。

      

    当时的汤杯决赛采取9盘5胜制,需两天赛完。5月20日先进行四盘较量,中国队大比分1比3落后。5月21日下午6点,最后的决战上演,整个伦敦皇家艾伯特大厅座无虚席,前来观战的英国女王表示,如果比赛在8点前分出胜负,她将亲自为获胜队颁发汤姆斯杯。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认为印尼队一定会从女王手中接过奖杯。因为汤杯历史上还从来不曾出现过在第一天3比1领先的队伍在第二天被翻盘的事情。

    然而,中国队似乎就是打算跑来为世界详细解释一下啥叫“逆转”的:首盘单打,23岁的中国选手栾劲迎战印尼的梁海量,这是两人之间的第一次交锋。梁海量经验老到,技术全面,只是他的体力似乎有些不足(毕竟已过而立之年)。而栾劲则是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虽说在比赛中老梁凭借刁钻的手法使栾劲失误频频,但栾劲却丝毫不为所动,始终坚持自己的拉吊——突击战术,最终经三局苦战打败了梁海量…………。毫无疑问,是栾劲吹响了中国队通向胜利的号角。并激励着随后出场的队友们奋勇拼争!

    接下来出赛的是韩健,在与“天皇巨星”林水镜的争夺中,他那著名的“牛皮糖”式的打法最终拖垮了老林同学。韩健的防守技术在这场比赛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可谓固若金汤。人们大概已经记不清究竟有多少看似无望的“死球”被韩健一个个的漂亮的“捞”了回来———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最后一个球非常有意思:韩健持有发球权,韩健发小球,林水镜搓球至网前,韩健早在那里等个正着,一记干脆利落的扑球拿下了关键的最后一分。只见激动不已的韩健钻过球网跑去和林握手,而此时的林水镜似乎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事后韩健讲,他早就注意到林水镜接对方发过来的小球通常是习惯性的搓回对方网前。在关键时刻(我依稀记得这是加赛三分的最后一分)韩健果断出手,发完球后直接上网,痛下杀手(有点赌命的味道),一击制胜!想想也够让人冒冷汗的,是吧?

    在韩健击败林水镜之后,中国队将大比分扳成3比3。在最后的三盘较量中,陈昌杰的单打和孙志安/姚喜明的双打又相继建功。中国队终以5比4逆转印尼队,摘得了汤姆斯杯(估计女王早已退场回家休息了)。至此“无冕之王”终于成功“加冕”,世界羽坛上的一艘巨轮从此正式开始了他那辉煌的航程。

    英国队领队赛后评论说,这是汤杯四十年以来水平最高、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比赛,能够在1比3落后的情况下连扳4分,中国队创造了奇迹。

    从1982年以后,汤尤杯由原来的每三年一届改为每两年一届,并决定在同时同地举行。比赛办法也由原来的九盘五胜制改为五盘三胜制,先进行三盘单打,然后是两盘双打。1984年,汤尤杯赛于5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展开。

    在这一届的汤杯决赛上,中国队再度与印尼队相撞。遗憾的是,这一次中国队却以2比3惜败,将汤杯交回到印尼队手中。本来中国队是完全有可能在前三盘单打比赛结束后就拿走汤杯的。然而意外发生了:赛前被人们普遍看好的韩健竟然莫名其妙的以1比2输给了印尼的阿尔比(这个阿尔比可不是后来的那个被称为“跳跳蛙”的阿尔比哦),而双打比赛中国队一分未得!也难怪,双打一直是中国队的软肋。韩健回国后遭到了球迷们的不太友好的“攻击”,不过韩健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他在《新体育》上撰文表示:“……输给阿尔比一战绝不代表我的水平……我将在以后的比赛中证明我自己……”

    中国队在本次汤杯决赛中的两大亮点是:栾劲以第一单打的身份击败林水镜;还有就是另外一位少年英雄———杨阳的横空出世!不过咱们还是回头再说杨阳吧。

    直到1986年的亚运会(应该是汉城亚运会)我们才见到了大病初愈的赵剑华。那次亚运会的羽毛球比赛可谓黑哨累累!韩国的裁判和司线员们个个把自己的脸皮整得厚厚的(难怪他们那里整容技术发达且业务繁忙),大瞪着眼睛把一个又一个的界外球(韩国选手的)判在界内;把一个又一个的界内球(其他国家的,尤其是中国和印尼选手的)判成界外!先是在半决赛中“黑”掉了中国,尔后又在决赛中“黑”掉了印尼!惹得各国参赛选手破口大骂。最后居然惊动了国际羽联!经过短时间的调查,国际羽联作出决定,一股脑儿的撤换了韩国裁判!但是男子团体冠军已经被韩国人拿走了。从那时起,我和同事们不管比赛啥,只要认为判罚不公,就会立刻指认裁判为“南朝鲜裁判”。男单决赛我到是看了直播。赵剑华一露面,我们就乐了:赵天王居然蓄着两撇小胡子!实在搞笑得很。他这幅“新形象”酷似《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王心刚扮演的那个姚苇!不过在这场世界两大顶尖高手的对决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他们的激情碰撞。大概还是没能摆脱团体赛“被黑”的阴影吧。难怪,两人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杨阳比赵剑华大了一岁半的样子),情绪一时转不过来也很正常。比赛最终以赵剑华的胜利告终。

    四年后的北京亚运会,男子羽毛球的单打决赛又是在这二人之间进行。比起四年前的汉城,这场球要精彩了许多。赵剑华最终击败自己的好友蝉联了该项冠军(不容易哦!在亚洲的任何羽毛球大赛中,那绝对都是世界水平的)。好像后来再没有人在亚运会上有过如此战绩。不过在蝉联冠军方面,他还是不如杨阳更牛:杨阳曾蝉联过世界羽毛球男单冠军!如果我没记错,这应该是前无古人,至今尚无来者的壮举!

    (待续)

    好久不能上网了,今天总算又能下河,高兴!朋友们好!

    关键词(Tags): #羽毛球#赵剑华元宝推荐:铁手,电子赵括,老叶, 通宝推匿名:1
    • 家园 写得太好了

    • 家园 【原创】绝代风华(续完)

      在中国羽毛球的史册上,岿然矗立着不可复制的两代豪强:一是在汤、侯时代,再有就是赵剑华和杨阳为代表的那个阶段。而且在这两代人之间,还有一代不可或缺的承上启下的十分优秀的选手,如韩健、栾劲、陈昌杰、孙志安和姚喜明等。这使得中国男队在世界羽坛独领风骚近三十载!

      汤仙虎,60、70年代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战绩恐怕再也不会有人能超过他了———从1963年到1975年的12年间,汤仙虎从没有输过一场国际比赛,击败过所有世界冠军!因为他的运动生涯令人吃惊的持续到了37岁,所以当年还是小风的俺有幸在电影上看到过他的比赛情形———尽管那时候我基本上不懂得如何欣赏羽毛球。

      1965年,汤仙虎随中国队出访丹麦———欧洲最强的羽毛球强国。赛前,当地的媒体公开提出疑问:“中国人会打羽毛球吗?”但没过多久,发出疑问的那位朋友大概就会羞惭的无地自容。因为汤仙虎将丹麦的全国冠军敲了一个15比0!这球咋打的,啊?!我的中学体育老师还给我讲过一个段子(咱不知是不是真的,姑妄听之),说是汤仙虎在某次国际比赛中的某一场球赛之前进行赛前练习,打了几拍后便提出疑议:场地尺寸可能有问题!经过裁判的仔细测量后,果然,汤仙虎这边的半场比对手的要长了几厘米———是因为工作人员安放球网时一时疏忽所致。这手感,这距离感,这空间感……,就一个字,神!

      侯加昌,17告别家人回到祖国。回国后的第三年(1963年),便代表中国迎战来访的当时的世界冠军印尼队。那一次中国队4比1打败了印尼。此战可说是中国羽毛球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此后的几年,中国队在国际比赛上屡获佳绩,这才有了“无冕之王”的美誉。所谓“汤侯时代”由此而生。

        

      1976年,34岁的侯加昌在亚洲锦标赛上,一举击败夺冠呼声最高的“天皇巨星”———当时风华正茂的印尼选手林水镜(大概是21岁)!难以想象!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1978年世界锦标赛,36岁的他居然摘得世界锦标赛男子双打(与庾耀东合作)。而且在决赛中侯加昌是拖着肌肉拉伤的小腿打完了比赛。强悍!

      担任中国男队教练的侯加昌那就更不用说了,14年当中,率领中国男队获得了1982、1986、1988、1990共四届汤姆斯杯的团体冠军。

      总有一些记者们喜欢使用“双子星座”的说法来形容某个项目的兴旺发达。我不太同意。我暗自揣度这些记者们大概只会掰着手指头数冠军奖杯的数量。其实,任何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都不是一两个球员所能独立创建的。 “汤侯时代”还有王文教和陈福寿嘛;韩健和栾劲的全盛时期,还有人家陈昌杰———陈昌杰可是响当当的世界冠军(顺便说一下:这陈昌杰相貌英俊不说,那身材简直就是上帝的杰作!要是放在今天,足以让那些奶声奶气的男模特们自惭形秽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念,该跳河的跳河,该上吊的上吊,该抹脖子的抹脖子);赵剑华和杨阳那个时候,至少还有熊国宝———据说中国队男单选手中,战胜赵剑华次数最多的就是熊国宝;即便是女队,李玲蔚和韩爱萍“扫荡”世界时,还有一位了不起的张爱玲。张爱玲在李玲蔚、韩爱萍崭露头角之前,是中国女队中不可替代的第一单打。另外,好像张爱玲后来嫁给了陈昌杰?咳咳!今天咋回事儿,老风怎么突然有点八卦?不讲这些了。

      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中国仍然没有出现能够与当年那些大师们比肩的羽毛球选手。

      看看现在的这些少爷们吧,那球打得不咋地,那脾气却是世界超一流的。说实在话,我不反对个性张扬,但求求您别整成“个性张狂”才好。不是心理素质太差,就是技术发挥不行,再不然就是赢不了比赛便摔拍子或者打教练———打了别人的再打自己的。…………等等等等。

      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我倒是看了几场,陈金对李炫一的铜牌争夺战真是让我大跌眼镜。其中有一个回合连赵剑华在评论时的语气都带出了一丝不屑:比赛中陈金回了一个前场高球,李炫一自然抢上来扑杀。您再看陈金,先是扭过身去装作放弃的样子,然后在李炫一击球前的一瞬间却突然转身接球。很明显,这是希望李炫一看到对手打算放弃而随意出手,而自己则可以利用扑球质量不高说不定就能将必死的球还击过去,从而扭转局面。应该承认,这绝不犯规!但我咋就看着那么别扭呢?看国际比赛这么多年,经常可以发现很多人进行网前近距离扑球时,如果看到对手打算放弃,一般都会停止发力而以较轻的力度把球打到对手旁边的空地上。而避免将高速飞行的小球“砸”到对手身上。同时也没见过到过处于被动的一方会利用这种“机会”跑过去“接杀”。陈金的这次“表演”彻底颠覆了我对他的印象。

      奥运会女双决赛,中国队拿到了冠军。这本是可喜可贺之事。然而我却高兴不起来:于洋杜婧两人只要是接发球,那大抵就会有一番“表演”。先是摆出接球的姿态,一旦等到对方真的要发球了,马上举手示意———俺还没准备好涅!这都跟谁学的这是?您听,那女评论员还美滋滋的为大家介绍呢,说啥来着?哦,这叫“打乱对方的节奏”。吼吼,丢人不丢人?后来,这两位女选手中的一位在混双比赛中故伎重演,最终被裁判叫过去警告了一番。

      我的中学体育老师曾经告诉我,羽毛球应该是比较“绅士”的运动项目。在80年代的羽毛球比赛中,我们很少看到现在经常出现的所谓“心理战术”。比方说换球的问题,以前基本上就是一方提出更换,另一方便立即同意。只有在换球过于频繁且无此必要时,裁判才会干预一下。现在呢,好像裁判的主要工作就是仲裁一下那球是否还能继续使用。好笑!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羽毛球选手们有了此类“战术”的需求?

      我记得赵剑华当年打比赛,捡球还给对方时如果没过网都会举手致歉。而且你几乎看不到赵天王从网下把球还给对手的场面———绅士风度,还因为绅士懂得尊敬对手。

      我怀疑今后我们是否还能拥有像赵剑华那样的大师。貌似后来者们即使在技术上能取代前辈曾占据的地位,恐怕在气度、胸怀以及气质上都将远远不如。我越来越感到庆幸:我毕竟赶上了那个年代,有幸欣赏到了那些令人崇敬的大师们的精湛技艺和绝佳风范。

      河里的苹果老兄在跟贴时特意提到了李玲蔚,是的嘞,我罗嗦了这么半天,为啥就是不说女选手涅?尤其是素有“世界羽坛皇后”之美誉的李玲蔚!毫无疑问,只要是喜欢羽毛球的人,谁也不会忘了她。直到现在,网上的小青年们还在一口一个“我爱李皇后”呢。想当年,我那些一起打球的朋友们不知多少次的发出过“娶妻当如李玲蔚”的感慨,当真是相思若渴。八十年代末,李玲蔚退役。过了几年,大家便听到了李玲蔚嫁人的消息———我只记得那个幸运的男子姓阎。而我的一位朋友只要听到有谁提起这位阎同学,都会捶胸顿足的迸出一句:“我好恨!”我曾建议他招兵买马,聚集志同道合者成立一个“我恨阎先生俱乐部”,适时的发泄一下。否则可能会憋出病来———作为过来人,俺有义务关心一下这些年轻的朋友们。

      但我真的不清楚该咋写。首先,观看李玲蔚的比赛实在太多了,已经记不清也分不清哪场球是哪次赛事。再有,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写女选手。干脆,恭请河里的朋友们来写吧!比方说,苹果兄和艾尔文兄都是极佳人选。或者请刑部赵中堂大笔一挥。想必大伙没意见吧?那俺就等着欣赏诸位朋友的佳作了,希望不久后,老风能被授予“抛砖引玉三等功”的光荣称号。

      就写到这里吧,谢谢朋友们的支持。另外,水边问鱼MM真的打算让我同赵中堂来一场比赛?好啊!只要有缘,俺一定欣然讨教。打完球后,我请大家喝啤酒。

      关键词(Tags): #羽毛球#赵剑华通宝推匿名:1
      • 家园 有个笑话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当年大学学羽毛球的时候体育老师讲的。当年中国队访问丹麦,正好丹麦举行全国羽毛球比赛,邀请没名气也没头衔的中国队参赛,结果中国人拿了全部冠军,当地报纸打出标题:xxxx年,中国羽毛球锦标赛在哥本哈根举行。

        八卦八卦,要是有错误,找俺当年的老师。嘿嘿。

      • 家园 能在河里捞俩名人签名感觉不错啊!哈哈

        从名号看,一个是“快似风”,另一个是“疾如电”,谁胜谁负很难预测,值得期待!当真一比么?!

      • 家园 这叫“打乱对方的节奏”。吼吼 --Nadal

        he does this the most.

        that's why I never like him.

      • 家园 风大哥别听狗官胡咧咧,俺坚决支持你

        风大哥这个系列,俺喜欢得不行,特别是最后这篇,can not agree any more,一直没空说两句,这次跟在完结篇后面说说感想吧

        俺们都是业余选手,技术上的东西,能说出来的其实极其有限,能从比赛中享受到乐趣悟出点道理就是最好了。

        体育,本身就是展现人体运动之美,而非为了胜负,竞技体育,更应当如此

        看体育比赛的几十年,也是中国发展的几十年,竞技体育承载的体育之外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这是可喜可贺之事,因为我们越来越赢得起也输得起了

        看看现在的这些少爷们吧,那球打得不咋地,那脾气却是世界超一流的。说实在话,我不反对个性张扬,但求求您别整成“个性张狂”才好。不是心理素质太差,就是技术发挥不行,再不然就是赢不了比赛便摔拍子或者打教练———打了别人的再打自己的。…………等等等等。

        说的实在是太好了

        陈金的做法,往大里说就有点像这次索马里海盗的行径。

        盗亦有道,即使是战争,都有规则,不能不择手段,何况体育比赛,令人不齿。输球可以,不能丢人啊

        我记得赵剑华当年打比赛,捡球还给对方时如果没过网都会举手致歉。而且你几乎看不到赵天王从网下把球还给对手的场面———绅士风度,还因为绅士懂得尊敬对手。

        我打球的时候,也非常注意尽量做到捡球还给对方的时候,让他舒服的拿到,好多朋友都说我举手太多。

        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正如佛印眼里的苏东坡。

        也许有的朋友会对绅士一词会有些过敏,其实我们的字典里有更好的词——君子

        绝代风华四个字,我认为用在赵剑华身上毫不过分,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内涵

        • 家园 荷子老弟好!

          承蒙谬赞,愧不敢当。不过那赵电刑大人(刑部正堂电子赵括大人的简称)倒也不是“胡咧咧”,只不过他出的题目忒大了,好家伙!双打中的位置配合,太专业了!我不敢接招。我猜他与我同病:运动中的乐趣主要在于“技术的提高”。哈哈!让荷子老弟见笑了。

          • 家园 没那么玄吧

            不过那赵电刑大人(刑部正堂电子赵括大人的简称)倒也不是“胡咧咧”,只不过他出的题目忒大了,好家伙!双打中的位置配合,太专业了!

            复杂的不多说,最基本的原则不就是进攻时前后站位,防守时左右站位。攻防转换的时候有力量的杀后场,比如混双时一定是男选手杀后场女选手封网前;防守站位时网前的那个先换位后面的跟着换,比如混双时进攻变防守要女选手先换位等。

            其他的不太懂,老风你知道就给补充补充?不过这几点能做到,双打怎么业余三段也有了。那次遇到的那个女生懂得进攻时她主动封网前,防守时主动换位带我走(这点尤其难得),因此防守有滴水不漏之感,爽啊。那场球打到后来我们两个都敢给对手喂好球让他们杀吊,看上去他们在杀吊实际上我们在“调戏”他们了。

            • 家园 刑部大人说的很清楚了

              复杂的不多说,最基本的原则不就是进攻时前后站位,防守时左右站位。攻防转换的时候有力量的杀后场,比如混双时一定是男选手杀后场女选手封网前;防守站位时网前的那个先换位后面的跟着换,比如混双时进攻变防守要女选手先换位等。

              俺试着补充一下:左右站位或者说是平行站位时,假定我方防守很成功,回球后对方无法下压而被迫回高远球,此时如果是同伴击球,那么我应该在同伴击球之前适当向前移动(大约一步的样子)。希望同伴下压后,我能更快的到达网前。假如同伴未能下压而是拉对方底线,那么我应该在对方触球之前回到原来位置并做好继续防守的姿态。而不能是只要对方回高远球至我方,我方不参与击球的那位就立刻跑到网前。因为这很容易造成跑动范围过大而搞乱自己的位置。

              另外,我方发球时,如果采用长球偷袭对方,那么,发球后,发球人究竟是退还是向前封网,两人要有约定。比方说,如果同伴发球质量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很不错,则同伴不必后撤。因为此时对方的回球质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威胁(即偷袭效果明显)。如果发长球的把握不太大,则发球后,发球人应后撤转为左右站位。总之,发长球前,一定要让同伴事先知晓以便及时抢到合适的位置。有时还要看对手的实力,以免偷袭不成反被对手占得先机。

              楼下的长颈鹿兄说的很对:

              至于杀吊么,虽然好看,同水平的选手之间却很难得分,更何况还有失误率呢?

              此言不虚!不过,在有进攻的机会时,那当然还是要进攻。我感觉此时的进攻更应重视线路、落点,至于杀球的力量嘛,有八成就行。尤其应注意进攻后的身体重心和姿态,以便及时回位。

              另外,大家都愿意通过看电视转播来学习双打技术,我感觉还是学女双更实惠,更有效。业余选手打双打,我的体会是拉球质量非常重要———虽然不好看。至于男双嘛,欣赏为主。因为业余选手———像我这样的,根本就不具备学习专业男双技术的能力。

              • 家园 不错不错

                我发球时平高球质量不稳定,所以不大敢这么打。以后试试看。如果真能得对手,一定跑来感谢老风的指点之恩。

            • 家园 赵大人说的这些,在初练双打的选手中是够用了

              不过高手和低手的差距可不仅仅是步法站位呢。

              但俺曾经亲眼见到校队的教练(曾经进过国家青年队)穿着拖鞋教双打破发(小球)的一招,就是简简单单的反手勾对方正手网前,但动作特别到位,你就是知道他要那么打,回球之后也轻易被他打回头,防不胜防,更何况你真练好了这一招他就凭手腕的微小变化就能勾其他几个角。。。

              说到底,羽毛球要是分个20级的话,每一级打下一级15比0都很轻松,同水平的选手,懂得基本原则的当然要比不懂的有优势。

              至于杀吊么,虽然好看,同水平的选手之间却很难得分,更何况还有失误率呢?

              俺们打混双的时候,曾经有一哥们,单打也数一数二了,他的女友肯定打不过他,但打混双的时候,是他在前,女友在后,而且,他的女友不是力量型的!很有意思吧,感觉双打和单打真不是一种运动。

              • 家园 哈哈!这种折磨俺经历过

                但俺曾经亲眼见到校队的教练(曾经进过国家青年队)穿着拖鞋教双打破发(小球)的一招,就是简简单单的反手勾对方正手网前,但动作特别到位,你就是知道他要那么打,回球之后也轻易被他打回头,防不胜防,更何况你真练好了这一招他就凭手腕的微小变化就能勾其他几个角。。。

                去年,曾有一位退役的高手(这家伙当年与赵剑华同时入选国青队)辅导过我们一次。接我的发球就是这样,手上的动作十分诡异,极富欺骗性,害得我好惨。即便我没上当,因那球的质量很高,我也只能乖乖的给人家挑起来(只能挑,回放小球就是找死)。

                • 家园 风兄回帖,不胜荣幸

                  俺也再多说几句

                  其实所有的运动,无论羽毛球还是足球,入门之后的提高,往简单里说,就是个熟能生巧的问题,也就是说,能够形成一些预判,相同水平的选手,预判能力也相差不大,而高水平选手的预判时间比我们要少得多,所以他有充足的时间玩假动作,根据我们的动作来决定下一步自己的动作,这也就是所谓的用脑子打球/踢球。

                  风兄上面回赵大人的帖子也说得非常好,俺曾经去现场看过一次苏迪曼杯,女双的比赛,有时候还能看出点门道,甚至猜测她这一招的后手会是什么,虽然是纸上谈兵,自己永远想到做不到。

                  而男双,基本上很多时候连球都看不太清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