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文诗歌何处去? -- 九霄环珮

共:💬43 🌺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很对。我以为由语文的变化注定的。

          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 家园 每个时期多有个代表文学艺术形式

            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新诗这个体裁自胡适他们搞新文化运动,兴盛了也有好几十年,延续到北岛舒婷顾城叶文福,之后逐渐式衰,被淘汰为期不远矣, 除非再搞一次文化运动。

            俺大胆预测一哈下一个将盛行的文学形式:网络聊天记录(纪实文学的一种?)

            • 家园 已经有这样的文体了

              俺大胆预测一哈下一个将盛行的文学形式:网络聊天记录(纪实文学的一种?)

              日语小说《电车男》

              还拍了电视剧

              还有伊东美咲

            • 家园 每个时期亦有代表性的诗意表现形式

              无论唐诗宋词元曲,不同的表现形式后面有共同的东西:语言的韵律美感及情感的诗意表达。

              网络聊天记录可能能成为一种文学形式,但嘉木以为应不会成为中文诗歌在当今时代的主要载体或发展归向。

              其实我一直以为诗歌并不是什么高级的精神产品,而恰恰是人类精神的自主表达及本能需要,士子巴人,快乐悲苦,谁不诉诸诗词?(嘉木这里的诗词包括流行歌词)。人类精神存在,则诗歌不死。

    • 家园 诗歌大致属于高级精神产品,可能现在需求的条件不太满足
    • 家园 中国应该是存在传统史诗的

      但是这些作品应该基本都属于传唱作品而没有成文的,和外国的荷马史诗,中国少数民族的格萨尔王传、江格尔差不多。

      中国古代诗歌大量写定成文的时代,即东周春秋时期,正好是中国人思维模式转向人本主义的时期。这在历史发展中固然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神话色彩浓厚的古代传说和诗歌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孔子删定古诗,三千剩下三百——因为所有的怪力乱神内容都要被改写,孔子尽量把一切神话都用人文的内容改写:比如“黄帝四面”(黄帝有四张脸)解释为“黄帝四向”(面向四方,广泛听取意见),“夔一足”(夔只有一只脚)解释为“夔,一足矣”(夔这样的贤人有一个就足够了)。

      在经历数百年人本主义的潮流冲击后,上古史诗失去了最好的写定成文机会。有的零散为神话,被《山海经》之类收录,有的则在主流文化浸润不深的地区流传——无论是楚辞还是《黑暗传》《地母传》,都是在当时华夏主流文化的化外之地,都是巫风炽盛的楚地。

      • 家园 嗯,以前在说到中国神话问题的时候

        我曾说过与猛士兄类似的话。大概坚定的此岸立场注定不能给带有浓重的彼岸性质的事物留有多大空间。

        至于中国古代诗歌短小,讲究意在言外的特质,我想也与先贤们的思想,以及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有关,比如《老子》、《论语》等都篇幅很短而给人以丰富的近乎无限的联想空间,用冯友兰的话说就是“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这样的表达方式本身就是诗意的。中国诗的有限篇幅,中国诗人们“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追求,就是对此形式上和精神上的追随吧。

    • 家园 任重道远。

      中文诗歌何处去?我的答案很简单:哪里都可以去!

      召唤伟大的时代和自由的精神。

    • 家园 中国历史上似乎还是有史诗的

      然而,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产生过史诗这一题材。

      如果您认为中国古代诗歌只限于古代汉族贵族/士族所流行的那些,那么这句话还可勉强算对。

      但是如果中国并不单指汉族文化,那么《格萨尔》、《江格尔》和《玛纳斯》应当算入中国的史诗中。

      即使是汉文化,史诗也并不少见。各类叙述历史英雄人物、神话传说的说唱、鼓词、弹词难道就不是史诗体裁?

      史诗不一定要产生在贵族中。事实上,史诗往往起源于大字不识的普通劳动人民口口相传。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无非是经过整理的文字罢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