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信步南犹他之——天然桥国家保护区 -- 百合桔子

共:💬35 🌺7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信步南犹他之——天然桥国家保护区

    ** 呵呵,南犹他的国家公园写完了,下面写的是8月南犹他行所去的其他风景独特之处,这些虽然不是国家公园,但一样是南犹他自然风光的瑰宝,多半都是值得一游之处。等我全部写完会把我的行程计划贴出来,供大家参考。**

    我在出发去南犹他之前仔细研读过天然桥国家保护区的信息,其实这里没特别吸引我之处,若说稍微吸引我的或许就是这里的Sipapu Bridge是被列为世界范围内第二大的天然桥吧,不过因为同行的朋友想去,所以就中和了一下行程安排,把天然桥国家保护区也加进了行程。

    天然桥国家保护区的位置相对比较偏远,从峡谷地国家公园到天然桥国家保护区大约5小时的行程,所以我们从峡谷地国家公园出来就一路不停歇的往那里赶。从 191转上95号公路之后很长时间都是在山里开行,那段公路修的很不错,但人迹罕至的感觉,很多时候你都会感觉是独自开行在路上。

    到得天然桥国家保护区已经是下午晚些时候了。其实保护区不大,只是一个9迈的环形scenic drive,沿途可以停车远观三座天然桥:Sipapu Bridge、Kachina Bridge和Owachomo Bridge。必须承认远观的效果是绝对比不上hiking到桥下去细看的,三座石桥掩映在峡谷对面的岩石群中,并不是很明显,也很难感受其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papu Bridge

    天然桥国家保护区在远古时代是古代海洋的海岸线,后来随着地质变化,间歇流过的河流经历了漫长的年代将这里切割出两个深谷也形成了今天的三座石桥。或许你会好奇,同样是拱形的巨石,为什么在这里就被称作桥,而在拱门国家公园就被称作拱门呢?其实主要是源于其下是否有水流过,正如中国的古语里说“小桥流水”,无水则不成为桥,也就变成拱门了。天然桥国家保护区虽然也没多少水,可是远远的也能瞥见细细的水流,所以这里的拱形巨石就被称作了“桥”。若论这里的石桥和拱门国家公园的另一个差别,那就是岩石的颜色。虽然同样是砂岩,拱门国家公园是一致的红土色,而这里则是棕黄色的岩石,至于为何,或许得问学地理地质的同学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Kachina Bridge

    往犹他南方走,会越来越感觉印第安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三座天然桥的名字都很“印第安”。Sipapu是取自Hopi印第安神话,其含义是指灵魂通往精神世界的通道,Kachina则是取自Hopi宗教传统中扮演中心角色的舞者名字,而Owachomo则是Hopi印第安语中岩冢(rock mound)的意思。一句话:都和印第安文化离不开关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Owachomo Bridge

    该不该去天然桥国家保护区呢?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的行程很紧张,这里可以skip。但如果你行程宽裕,那去的话最好安排hiking,起码对我来说我还是很喜欢up close and personal的感觉。

    关键词(Tags): #Utah;#Natural#Bridge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信步南犹他之——迷失波涛谷(The Wave)

      我知道波涛谷(The Wave)是缘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那时候在MITBBS上做出行的research,很巧的看到有篇游记提到那里,当时里在看到波涛谷照片的时候真的很震撼,那种流畅的线条,那种张扬的色彩,很纯粹的美,一瞬间直抵心底,让我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地方,并决定去南犹他这里一定不容错过。

      知道波涛谷的人并不多,有机会去这里的也很少。这里其实是属于Coyote Buttes的一部分,在Arizona和Utah的交界处,由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 (BLM)管理。因为波涛谷的地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为了保护这里,每天只允许20个人进入,其中的10个名额是网上或邮寄方式几个月前就抽签决定的,而另10个则采取walk in的办法,去local的办公室领取($5 per person,提前一天去抽取第二天的票)。当天人数少的话就先来先到,人数多则进行抽签。所以去The Wave前我还真是忐忑不安,生怕运气不好抽不到签。

      运气算是半好不坏吧,知道是早上9:30抽签,所以我们提早一个小时从 Page,AZ出发去local的Paria Ranger Station(Kanab, UT和Page, AZ之间89号公路20和21 Mile Marker之间)领取第二天去the wave的permit,短短的20分钟行程,结果到了地方工作人员告知:只剩一张票了,今天来得人不多,所以没抽签直接领票。再仔细瞄一眼墙上的钟,竟然快10点了。这个可真是郁闷了,原来从Page, AZ到Kanab Field Office虽然只是很近的十几二十迈,但竟然是两个时区,平白少了一个小时。最后没辙,我们就只领到了最后一张票和地图。

      第二天早上一大清早出发去the wave。本来是可以从北入口进入的,这样从89号公路去The Wave的停车场只有8迈(89号路25和26 Mile Marker之间的House Rock Road)的unpaved road,不过我们去的8月份因为北边flooding关闭了,只能从南入口进入,绕了个大圈到89号南边(565和566 Mile Marker之间)吭哧吭哧开了22迈的土路。到达Wire Pass Trailhead停车场的时候已经9点多了,整装待发,背了一瓶水、一瓶运动饮料。因为一个人,所以还背了个小三角架。巧的是,碰上两个德国来的父子,也正准备出发,所以我们就搭伙三人行。

      去The Wave往返大概6迈的距离,这段路基本上没有明确的hiking trail,只有些trail markers,领票的时候Paria Ranger Station的工作人员会给你一张带有6张彩图的hiking instructions,基本上你就得靠着这个来认路了。出于安全考虑,在停车场和trail开始没多远的地方有两个签名处,进去出来的时候都需要签名,一方面方便工作人员查询每天的人数,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游客是否安全返回。

      Trail开始的一段都走在一个干涸的河床沙地上,大概 0.5迈之后就开始上山,翻过山头沿着沙地走不远的距离就需要翻过一个砂岩的山脊,这时候你已经感觉景色有些许的不同了,山脊是层层迭迭的形状,象是被风常年吹过而形成。翻过山脊,眼前是一片广阔的红色岩地,远远的是两座大小相同的红色小山头twin buttes。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andstone Ridge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Twin Buttes

      其实走在岩石上并不感觉去The wave很遥远,一路上也确实有很多时间就在红色的岩石上行走。从Twin buttes的右侧翻过,远远的就能瞅见The wave的入口了,只不过在此之前还得经历岩石地、沙地、河床再爬上一个沙地的陡坡。而虽然知道远处就是The wave的入口了,真正的风景也还是隐藏在其中,无法远观。其实越靠近The wave,你就越能感到地貌的独特了,近处的山峦已经是带着各种色彩的波涛状,只是色彩还不是很鲜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On the Way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The ridge far away is actually the entrance of the wave.:)

      爬上沙土地的陡坡,路就变成了走在波浪型的岩石上,鲜明的线条,只是这时还是不甚鲜艳的颜色,直到沿着岩石前行到一处眼前一片豁然的眩彩。橙的很透彻,线条很流畅。真的是波涛的感觉,从两侧的岩壁一直到脚下踩着的岩石都是深浅橙色的流线型,而再向里走完全就象走进了一副三维的立体画卷,风做画笔,山做画板,橘色的线条变幻的在山中谷地游走:山谷腹地中阳光洒下来是亮彩的橘,两山之间的弯曲之处则是加了重彩的橘,走出两山夹缝站在山峦之上背景则是淡淡中夹杂着花纹的橘,真正奇妙的景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The Wave

      The wave所涵盖的地理范围并不大,登到高处就可以很明显看到风在砂岩上切出的平行线,水平线之下的是波涛,水平线之上的虽也有波涛的形状却显然的缺了相应的色彩和明朗的线条。这里的风真的是很大,我的小三角架被吹倒无数回,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风才能在砂岩上凿刻出波涛的痕迹,形成了自然界如此的奇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The Wave

      从The wave回来的路上我成了独行侠,结果很不好意思的,去的时候没认真记路,回来的时候最后一段直接摸瞎跑到了大山里去。开始去The wave的时候感觉沿着沙地从山上下来,回去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开始的那段沙路了,只好看着脚印走,结果估计是前人走过的某条错路,直接不知道迷去了哪里,开始还有脚印、小径,后来直接没了路的踪影。迷路的后果:1)感觉水不够喝了,呵呵,后来还考虑着得节约着喝,毕竟是走在8月北Arizona的大太阳下,脱水了可没辙;2)感觉体力不够了,先前为了找路在山上上上下下了几回,也因此最后虽然走了错路也觉得实在没体力再回去重新找路了;3)倒是第一次看到了真正野生的动物头骨,估计是一头羚羊,两副长角,当下的第一反应是——收藏,不过也只是想想而已;4)在仙人掌中走来走去,被扎了N个仙人掌刺。不过我最终还是自己走出来了,就一直朝着正确的大方向走,虽然没路,也得有时候在岩石上爬上跳下,不过最终终于走到了开始经过的那条干涸的河床。有惊无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On the Way Back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Animal Skull

      The wave是除了Antelope Canyon之外的又一处摄影师之最爱,当然也是我这个户外旅游爱好者的最爱之一。北Arizona和南Utah的风景不仅独特而且多变,实在不是一次旅行可以完全囊括的,不同的季节这里的景致也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惊喜。在Grand Circle北侧绕了一个大圈,The wave算是旅行的最后一站,我的感触:精彩、惊险、回味无穷。

      关键词(Tags): #Arizona;#the#wave元宝推荐: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信步南犹他之——风沙羚羊谷

      从Monument Valley的unpaved scenic drive上颠簸了2个小时出来,天已经完全黑了,我们的下一个目标——Page, AZ,因为那里有我一心向往去一游的两个谷:羚羊谷(Antelope Canyon)和波涛谷(The Wave)。

      到达Page的时候已经晚上10点多了,去Travel Lodge,却被告知电脑系统里找不到我的预定信息(:(),好在我每次出行都带足paperwork,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对方只好妥协把我们安排去了隔壁的Best Western Inn。(所以,小tip:出门还是把所有预定信息打印一份随身携带的好,以防万一。)

      羚羊谷分成上羚羊谷(Upper Antelope Canyon)和下羚羊谷(Lower Antelope Canyon),因为这里属于印第安保留地,所以无论哪个谷都是不能自行前往的,需要由导游带队。我选择了去上羚羊谷,因为那里与下羚羊谷相比光线更充裕,更适合摄影(我那叫一个100%的遗憾啊,没有专业相机!)。仔细研读了每个tour介绍,最终我选择了Carolene Ekis (928-645-9102 or 866-645-9102),当然这都是我事先就选定,在去Page, AZ半个月前就已经联系交了费用的($32 per person)。羚羊谷是当地非常popular的一个景区,而要想去拍到好照片,时间也很重要,我选择了早上11:30a.m. 团,时间恰恰好,光线也充足。

      早上起来先去了Horseshoe Bend,就在靠Page以南四迈的98号公路旁(3/4-mile hiking)。翻过一个小山丘,走过一片沙土地,眼前出现的就是Horseshoe Bend了。有些象Goose Neck的地貌,这里也是一个大大的马蹄形峡谷;不过与Goose Neck不同的是,这里就只有一个巨型马蹄,岩石是浅黄的颜色,不似Goose Neck的棕黑色。从悬崖的这边俯视下去,深谷之下是碧绿的科罗拉多河水,之上还有从不远的上游Lake Powell漂流过来的彩色皮筏,烈日下的一份清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Horseshoe Bend

      十点多的时候去了Carolene Ekis的集合点,Ekis的门口停着几辆装着超大轮胎的truck,车后是两排的座位,这就是我们的交通工具了。在平常的马路上感觉不到特殊,真的在进了Antelope Canyon收费处之后才感觉到了大轮胎truck的威力,从那里到Canyon都是颠簸不平的黄沙路,truck的大轮胎辗在沙地上,扬起一路的黄沙,直到Canyon入口。

      羚羊谷的地貌很独特,羚羊谷的游人也非常多。这里是真的让我感觉到摩肩接踵了。每辆truck都有一位当地的印第安导游带领着游羚羊谷,导游也会介绍些羚羊谷的情况,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导游会很经验的告诉你哪里拍的照片最美。在这里拍照真的是属于见缝插针。谷很狭长,进谷和出谷的游人分在一条通道的左右侧行进,若想拍到一张没有游客做背景的照片就真的得时刻跟着导游,在导游指定的1-2分钟之内迅速捕捉镜头,按下快门。阳光在特定角度通过谷顶的空隙照入谷腹的时候也是瞬间的事情,所以我的整个行程就在喀嚓喀嚓的拍照中渡过,不过这确实也是大家来羚羊谷一行的主要目的——拍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Antelope Canyon

      上羚羊谷有多美呢?我只能说:真的很独特。在这里是随处可见的流畅曲线、婉转多变,也难怪这里被称为“the place where water runs through rocks”。事实上这里的岩石曲线也确实是由于流水常年的冲刷而成。尽管谷中看着很干燥,我们也是走在沙地上,但这里偶然的也会因为下雨、洪水有水流经过,这些水流慢慢的在羚羊谷的砂岩壁上打磨,逐渐就形成了今天所见的优雅曲线。除此之外,自然的风也经年累月的雕塑着岩壁形成了这自然界的奇观。我亲眼所见的羚羊谷并没有专业摄影师所捕捉的瞬间那么美,但看着镜头下那斑斓的色彩、岩石柔和的曲线、光和岩石完美的融合,你会感叹真是不虚此行。不过对我来说,就有些遗憾了,那种美是很难用普通的数码相机体现出来的。所以我要很“祥林”的再次感叹,去羚羊谷一定要带专业相机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Antelope Canyon

      下午从羚羊谷出来,时间有多我们又去参观了Glen Canyon Dam和Lake Powell。我在5月份的时候去了Colorado River上最大的水坝——Hoover Dam,如今来的这个Glen Canyon Dam则是Colorado River上的No. 2水坝。这里提供免费的水坝参观,对学工程的同学来说或许是个很好的实地考察机会,对我这个非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因为有导游实地讲解、随时答疑解惑。Lake Powell碧蓝的湖水上,白帆点点,衬着远山,宁静安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Glen Canyon Dam

      关键词(Tags): #Antelope#Canyon;#Utah元宝推荐: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么好的地方我居然错过,实在是很可惜

        我去过 Monument Valley,也到过 hover dam,但是居然不知道这个 Antelope Canyon,实在是可惜可惜。

        虽然你说照片不够好,但是从我看到的,已经觉得很奇妙了。感觉上比 Monument Valley 还要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