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比邻中国》- 3.6 中国金融和银行系统(上) -- atene

共:💬26 🌺11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比邻中国》- 3.6 中国金融和银行系统(上)

    读着这场发生在2005年的谈话,我有一种在读2009年西西河财经政论版的感觉: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喜忧、人民币与欧元、美元的未来地位、金融系统(对冲基金)监管匮乏、美中欧央行的关系、新的金融秩序。。。

    巨额外汇储备的问题

    对于中国把出售产品所挣得的钱转借给美国政府、后者借此获得回旋余地以支持起其消费并保证美国人民能继续购买中国制造的产品的做法,施密特很不以为然:“中国人出口产品,为此换来的是印刷纸片,即低利息的美国国债券。美国人在这张纸片上写着“我欠你美元”,而这是一个每天须从国外借入十多亿美元以维持其正常运行的国家。再增加10000亿美金,(中国)将拥有世界上最高数额的外汇储备,就长期而言不是什么好事。这钱可以有更好的用场。”

    西仁则认为,这笔高额储备会给中国领导人在防范可能出现的危机上一种慰籍心理,而且它给一个"许多人认为马上就会崩溃的"国家带来威信,因为高额外汇储备意味着高度的稳定性,这是为什么很多外国人愿意投资中国的原因。如果这样是为了树立中国的威信,施密特表示可以理解,但是认为只要有这一半的外汇储备就足够了。相对于两德合并前外汇储备为零的东德,中国在积攒外汇方面做过了头,中国人承受得起搞几年赤字,直到外汇储备降到现在的一半。

    对于中国存在的高额外汇储备,西仁给出另外一个解释,中国领导人大概觉得有这个垫底,即使他们犯3、4次大错,也不至于马上让中国翻船;因此他们愿意用4%的低息回报来换取这样的灵活性。他随即提到到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可以左右美元汇率走向,不需要卖出美元,只需在一年内只买欧元。施密特认为,美国思想库的高层应该对此惊恐万分才是。如果北京有人突然想兑现部分“印刷纸片”,世界经济就会陷入大乱,不过,他不认为中国会这么做,因为她的出口型经济需要世界市场。

    如果中国自己的内需上来,再加上对亚洲的出口,西仁觉得20年后这应该就不是问题了,很快在中国就会有3亿5千万的拥有支付力消费群体。施密特则认为这个转变不会那么快到来,因为需要足够强的购买力,而美国仍然是这方面的大头,“没有任何其它国家,不管是印尼、泰国、还是南韩,可以开印美元。”

    对美元的影响

    西仁认为这些国家可以采用人民币支付,还可以用欧元、人民币作外汇储备;再说本来中国人就爱接受黑钱。(意即大家正好一拍即合?)不过,如果美元下跌,中国将陷入买还是卖的两难境地,有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巨额外汇储备的价值会在几天内损失1/3,这让中国人更多了一个增加储备的理由。

    过去很长时间美元是天下无对手,本世纪初突然冒出两个有力的竞争对手:欧元和人民币。施密特的看法则是,中国的国民经济总量还是很小,不足以兴大风作大浪。GDP也就是英、法那末大而已,2010年才可能有德国的大小。西仁再次提醒他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影响作用。施密特接过话说,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但是,对中国人施压是没有效果的,中国人的自然反应:“没门。我们不会让自己屈服于任何压力。我们不会让步。”

    西仁在这提出中国需要巨额外汇储备的第三个理由:用来购买矿产。2004-2005年中国在伊朗投入1000亿,大量投资的地方还有苏丹、澳大利亚和卡萨克斯坦。

    新的外汇货币三角

    尽管不可推测的是升值的力度有多大、时间有多快,施密特认定人民币升值是肯定的,人民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会增加。但想要人民币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必须要开放资本交易,但是,他绝不推荐中国现在走这一步。 等到中国开放资本交易,他认为人民币会达到近乎欧元那样的影响力。

    中国是欧洲之外使用欧元最多的;虽然她对美国的政府高官可以施加影响,不过对欧洲央行没有什么影响力。施密特长期看高欧元,认为美元会继续下跌。

    两人还谈到如果美国因债务过重而导致经济危机时,美元下跌将迫使中国央行面临“双劣选择”,-买或者卖美国国债,中国的外汇都面临缩水的局面-,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到德国和欧洲的经济。(今天金融时报记者专访温相后,在CNN上说中国当前还会继续购买美国国债。)西仁觉得这会导致更多的公司把生产车间搬到中国从而影响德国经济/就业,施密特予以反驳:多少年来德国的总理们张口就宣称,“我们是世界出口冠军”,而绝口不提这造成德国经济严重依附国际市场,-40%的德国产出出口国外-,国内市场毫无增长。德国人自己把自己弄得严重依附于世界市场。实际上,和其它国家相比,德国向中国出口了大量的产品。(在这个问题上,德国媒体及民众基本完全持西仁那种看法。

    德国国内市场没能发展起来是,因为当时的德国央行采取强硬货币政策导致相对高的利率。马克的升值迫使工厂优化生产程序、提高生产率,不得不向外寻找市场来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

    关键词(Tags): #比邻中国#巨大挑战#银行与金融通宝推:小乌龙,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中文版名字叫《理解中国》,刚才在卓越找到了

      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ref=sr_1_7?_encoding=UTF8&s=books&qid=1255334422&asin=B002QMKH3A&sr=1-7

    • 家园 敬花

      非常喜欢这个系列,让我想起自己的<格林斯潘自白>,附骥尾于后,兄台不要嫌枯燥.

      小本最近<新兵营>来得少了,差点错过黄绢幼妇啊.

      本嘉明:【原创】格林斯潘自白(一)

      • 敬花
        家园 早就看了

        你那绿格帖子了,很是喜欢。你还继续吗?

        谢谢抬爱,可惜,我没有兄弟那般活灵活现的笔法,只好走直白路线鸟。

    • 家园 施老头简直是个预言家
    • 家园 【原创】《比邻中国》- 3.6 中国金融和银行系统(下)

      央行、周小川与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的关系、金融人才

      毫无疑问,周小川给施密特留下极好的印象,他认为周思维敏锐,在央行日常工作及货币政策方面尽力争取少受政治领导的影响。施密特讲了他对中国外汇储备过高的一些看法,周小川回应:他正在试图对流入的外资进行一些限制。中国人民银行和其它国家的央行,特别是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关系很好。由于欧洲不象美国人那样要与中国人争夺头把交椅,施密特觉得欧洲人可以对中国人担当一个可信的提供咨询意见的角色;周和欧洲央行首任行长韦姆-杜森贝格、前IMF主席Horst Koehler(现德国总统)都有良好的私人关系。

      比较令施密特惊奇的是:中国人和他们的汇率政策对手美国人之关系非常亲密。2005年秋周小川坦言,美联储任职最长的前行长沃克尔,在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中提供咨询建议,并在这方面为他帮了大忙。周小川还非常遗憾,格林斯潘很快就要离任,认为格在他的任期里,为世界经济,也为中国制定了非常好的政策。

      施密特认为,周小川已跻身世界顶尖阵营中,中国四大银行行长也在这期间已达一流水准,中国有一批优秀的金融人才可用,象朱镕基这样熟知金融的人才,得打着灯笼在欧美高官/政客里找半天。

      德国财长Hans Eichel(1999-2005)几年前就资本市场的一个问题要施密特给他推荐个专家,施大爷遍寻德国银行界无人可行,只好让他去找Heinrich von Pierer(西门子最高董事会主席),另一个人选就是前面提到的、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过的Horst Koehler,老爷子感慨8千万人口里就只有这两人。

      爱国的银行家

      如果是在美国,总统有事可指望华尔街上的花旗、摩根大通这些人,电令他们第二天早上八点到华盛顿见面,一个半小时沟通训话后,人不离华盛顿就能把总统下令要作的事给办了。在涉及国家利益的事上,这些人也许会犯错/出错主意,但他们最后总能解决问题。

      在中国也有这样一种为国分忧的爱国纪律,这一点在危急时刻是非常重要的。法国也是这样的,可惜德国没有这个传统 。英国的金融势力比政府强大很多,自以为是的银行家们怕是很瞧不起政府的,有一部分美国银行家也这样,不过关系重大时,他们还能挺身而出。

      陈年呆账与中国银行的崩溃论

      由于过去大干快上搞工业化的原因,中国的国有银行向国企提供了大量的贷款,施密特认为实际上是财政拨款/补贴,因为当时的中国国有银行实际上是国家预算的执行工具,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当年贷出去时,并没有打算回全额收回,现在其实可以完全一笔购销。

      西仁建议把趴在中国各大国有银行帐上的陈年呆账打包卖给外资投行,比如,把8000亿元人民币的呆账折价后按800亿的价格卖给摩根斯坦利或者高盛,这样外资投行可以通过对那些国有企业的整治、分拆、转卖来挣钱,中国的国有银行至少还能收回一些钱,这是笔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交易。(如果真地采纳这个馊主意,岂不为那些虎视眈眈的利益集团、买办们提供了又一个侵吞国家资产的路子?

      施密特提到他曾向赵紫阳建议把中国银行的商业和政策职能分隔开来。鉴于中国人极高的储蓄率,中国的银行拥有大量的低息资金供其调用,他不认为现在中国的银行系统会出现崩溃。

      中国银行的崩溃论多出自于美国和华盛顿,这不但是一种政治-心理战的手段,而且反映出对中国国有企业和金融系统演变/发展的无知。当然了,有些美国智库和政客之所以四处张扬崩溃论,是因为骂共产党容易吸引眼球。直到不久前,对中国指手划脚是很流行的事,这个在以后也不会彻底消失。中国的央行根本无须对此操心,它知道自己的银行系统有多稳定。

      如果要是出问题的话,可能会是中国银行的管理人陷入投机的狂热中而金融监管的条例尚未到位。(默想中信不靠谱的买澳元合同、中投的黑石投资)另一个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是当人民币陷入“dirty floating”(国家通过买卖本币来调控汇率)的局面。

      滞后的金融监管

      西仁讲,对冲基金的经理来华,试图从中国的外汇储备中争取到500亿投资以便在对冲市场上大显身手,施大爷大惊:“我希望,中国人不要这么快上他们的当。”

      不少国家对其金融系统内的活动所知不多,欧美央行系统里只有几个天才人物对对冲基金的活动有全方位的认识。世界上有8000家无人监管的对冲基金,这些对冲基金实际上在纽约和伦敦进行活动,但注册地和司法地却在某个无人叨扰的棕榈岛上。世界市场上的私人金融机构利用政治和国家机构的影响力以躲避监管。

      新的金融秩序

      施密特相信,肯定是欧洲领头提出建立新的金融秩序,因为欧洲传统上有很强的监管倾向(法国〉德国,法国〉英国)。也许30年后,将在北京、华盛顿和法兰克福的三家央行之间将形成合作、协调中枢,美元、欧元和人民币(元)将成为最重要的三种货币,它们也许会把协调世界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任务交给IMF。

      这个新秩序的应该包括:彻底清除设立在棕榈岛上缺乏银行监管、成为逃税天堂的各种金融绿洲;把新出现的私人金融机构,特别是对冲基金,纳入监管制度之下,这需要美、欧、中三方的合作。

      中国虽然在很多方面造诣融入世界贸易中,出于谨慎,在金融方面(尤其是针对短期资本)却没有怎么入世。在施密特的眼里,这是很明智的。综观90年代的阿根廷、墨西哥、俄国和东南亚,短期资本的移动会造成当地国民经济的崩盘。中国的金融篱笆在某种程度上扎得还算紧。

      也许三十年后,中国会成为这金融方面的领头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