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新中国粮食生产的研究 1.概述 -- 润树

共:💬864 🌺3434 🌵5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农忙时劳力经常不够

            农民是讲实际的,不可能眼看着到手的粮食让它烂在地里不去收割,绝大部分干部也不可能这样做
            这种事情是出现过的。农忙时生产队里的劳力经常处于短缺的状态。据我的父母讲:棉花开得都落到了土里,没有人手去摘;麦子熟得都要炸在地里了,能割麦子的人手总是不够。当然最终靠劳动时间+工作强度解决问题,比如割麦子的时候,劳力都是加班加点,而且连着干十多天。

            这样的事情是常态,不是只在大跃进的时候有。

            这和当时的分配制度有些关系(不清楚全国各地是否一样)。生产队里收获的粮食,蔬菜,水果,是按人头分配的。不管你是刚出生一天的婴儿,还是二三十岁的壮汉,在分东西的时候没有区别。到年终,根据你家出的工分再算帐,看是你欠队里钱,还是队里应该分给你钱。

            劳力多(也就是青壮人口多)的家庭,经常出现粮食不够吃的情况,因为成年人,特别是劳力吃得多;一堆小孩的家庭,反而经常粮食吃不完。虽然年终结帐的时候,可能后者会欠队里钱,但是欠归欠着,队里不能因为农户欠钱就不给人家分粮食,而且还不能分少了。“社会主义不让饿死人”——我的长辈如是说。

            劳动和劳动的成果的分配没有太大的关系,劳动的动力就小多了。例如一个家庭妇女有两个几岁的小孩,那她完全可以选择在家里看小孩而不是出去挣工分。而在实行承包责任制的现在,我相信大多数这种情况的家庭,农忙的时候,这个妇女是要去地里参加劳动的。

            • 家园 有按劳动分配的部分

              是以人头为基础分配一大部分,剩下的再按劳动分配。

              各地做法不同,好像比较普遍的是“人七劳三”,也有“人六劳四”的,“人五劳五”的很少。工分是记按劳分配的那部分。

              • 家园 多谢提醒,送花!

                我之前的表述不准确。

                平时收获的那些蔬菜水果还有些杂粮,是按人头分。夏秋两季收获的主粮,我们那里是按‘人七劳三’分。

                蔬菜杂粮这部分,对主粮是重要的补充。听长辈们讲他们那时常吃晒干红薯片,或煮的蔓菁,煮的白菜根(现在我们一般都会直接扔掉的那个疙瘩)充饥。

                现金部分(按工分),如您所说,的确是按劳分配。

          • 家园 这样的事情是有的

            del

            • 家园 谁也没法肯定没有。

                但有也不可能对粮食总产有实质性的影响,如果真是普遍现象农民早就要造反了。

              • 家园 听说的吧,

                五九年的时候我们这每个生产队都要炼钢多少吨,这里用了不少人,田也进行了大改造!

                怎么改的都有.有的一亩地在深一米的地方埋盐多少吨的有.有深翻的有.密值的有.几乎这些动作后都没什么收成了.

                • 家园 一亩地埋盐多少吨?

                  一亩粮食多少钱?多少吨盐多少钱?

                    再说埋盐干什么?干部就是蛮干会这样干?

                    深翻会造成绝收?

                  • 家园 我们这79年的时候盐是七分一斤,

                    深翻的底下是盐缄地.能种的土层其实不深!密植的几乎都和水稻种成草.

                    我记得有人说过密植的稻种大概要一百六十斤左右,没有经过插秧.直接把一百六十斤的种撒到田里.

                    加盐的田不要说谷子,就是连草几年内都没长出来.不过加盐的是海边那里的。我老家那里因为干部都是自己人,所以就是密植干了一下.结果我老家那个大队书记把种子分了,地里最多比以前多一倍,他后来四清的时候因为这事判了几年.

                    我们这种水稻以前是插秧的,现在不知道用多少种子.都以前是一亩地一斗!

                    • 家园 79年南京的米是一毛一到一毛五一斤,

                        深翻是可能的,这还有个故事,是当年宣传大寨的:队里分配一组“落后分子”翻地,经检查说翻深不够要他们返工。他们不服气就特意翻得很深,结果当年这块地长收成特别好。

                        自此大寨大队的地都翻到一尺多深,比往年深不少。

                        这个经验曾经向全国推广,效果怎么样不知道。但一般来说适当深翻配以加强施肥是能增产的。

                        对盐碱地你的说法好象又不对了,盐碱地是含有少量盐碱的地下水位过高,经毛细现象升到地表,水蒸发留下盐碱,越聚越多,所以能种庄稼的盐碱地盐碱主要集中在地表,你可以看到同一块盐碱地越高的地方白霜越重。如果翻上来的土都含盐碱过高,这块地就根本没法种庄稼。

                        所以深翻正是治理盐碱地工作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或者在降低地下水位的同时多次灌水排水洗去地表盐碱。

                        密植也是当年推广的一个增产方法,农业八字方针“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到现在还有效,这个密就是密植。全了就是合理密植,关键在合理。一般来说就是掌握在作物营养生长结束时叶片正好遮住全部土地,地越瘦、肥料越少就要种得越密。但是当时也有一些地方不顾当地情况密植程度太高造成减产。

                        往地里加多少吨盐是不可能的,再不懂的干部也知道地里盐碱多了会减产甚至绝产,更不要说一吨盐的价格高于一千斤稻谷的价格了。

                        所以说你说的这三点只有一点是可信的。

                    • 家园 那是做秧田吧?

                      人说过密植的稻种大概要一百六十斤左右

        • 家园 没有那么复杂

          说大跃进期间粮食烂在地里没有收,如果有,也应该不是普遍现象。只要59年播种面积的数字是可靠的,那么因此而减产的数据就差不多覆盖了当年的实际减产数,其它任何因素都是非常次要的了。事实上,59年的亩产量比57年还高0.2斤也说明59年在生产和收获上没出什么大问题。这个我在下一节还会分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