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治病救人--谈谈“泰皇最贵”的相关问题:(上) -- 丁坎

共:💬21 🌺5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宋代有四个皇帝

        连大理都是皇帝,多一个日本不算什么.

      • 家园 只见众河友看到此句,转过身来对嘉木一笑道:

        马屁拍错了吧。

        另外对嘉木说一句:

        说出来又要得罪人,泰皇最贵一文,当天调试完代码上河里消遣,当时读,当时摇头,当时动笔,前后一个小时吧。

        呵呵,重点在大人作了个王语嫣,何时见过王语嫣看出武功门派需要现去花时间的?后面几句是说书的技巧。

        各位朋友,可以提前熟悉战场。

        ----哈哈,我先去买把新折扇。

      • 家园 【文摘】日本的天皇信仰思想与中国的道教

        日本的天皇信仰思想与中国的道教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713

        福永光司著,罗时光译述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儒教、佛教深刻影响了日本,就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道教也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文化。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神道就是在中国的道教影响之下而逐步建立完善的,这种影响随处可见于日本的神道思想中。作为日本的道教研究先驱之一的福永光司先生,以其深入地研究早已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现选译其中一部分以享读者。

        天皇是日本神道教的最高教主,是天神在人间的代表。然而,这代表日本最高皇权、神权的最高称谓却也是来源于道教。“天皇”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607年建立于推古女帝时的法隆寺药师像上,当时上面刻着“池边大宫治天下天皇”。从那以后,“天皇”便成为日本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关于天皇的思想以及信仰也就渐渐展开起来。而在中国,“天皇”这个词是表示宇宙最高之神,最早是出现于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末年,比《日本书纪》使用这个词来表示日本最高的统治者还要早700多年。“天皇”这个概念是把天文学上作为天体观测标准的北极星神话之后产生的,在很多情况下被称为“天皇大帝”。这个“天皇大帝”据说是居住在天上仙界的紫宫,那儿有很多得道成仙的真人在伺候着他,真人则是仙界的最高级官僚。

        “真人”这个词也被日本皇室使用,据《日本书纪》记载,天武帝的谥号即为“天汀中原瀛真人”。天武帝还为了把豪族吸收进新的中央集权的政权里,制订“八色姓”来赏赐他们,在八色姓之中,“真人”最尊贵,居第五位的是“道师”,这也是道教教团当中居于领导地位的人。

        在神道教里,有两种象征天皇的神器:剑与镜。据《日本书纪》记载,这个象征天皇之位的剑、镜两件神器,在传皇位的时候,作为信物必须要交给新的天皇。后来又加上“玉”(八尺琼勾玉),便成为三种神器,直到现在还是日本皇室里最重要的宝物。关于象征着在紫宫居住的宇宙最高神天皇大帝的神圣权威的两种神器的记载,可首见于六世纪六朝梁代道教天师陶弘景的著作里。更详细论述两种神器在道教哲学上的重要意义的是7、8世纪唐代的天师司马承祯的《含象剑鑑图》。另外,在后汉的纬书里也有把剑、镜当作帝王神器的思想信仰,这样魏晋时期可能就已经有这种信仰;神道教里“神器”这个词本身也是道教的词汇。

        同时日本皇室喜欢用紫色也是受中国道教思想的影响。天皇乃至日本的皇室自古重视紫色,就是现在紫色在日本皇室也是最受重视的颜色,象征着天皇的神圣性。比如,《日本书纪》“孝德帝”章就说:“天皇宫殿之门叫做紫门”,再如圣德太子制订的六色十二阶的官位规定,只有最高官员才穿戴紫色服装。

        皇室的祖先从天上降临,天皇则是现人神。众所周知,在《古事记》、《日本书纪》的“神代”卷有关于天孙降临的记载,也即皇室的祖先依神敕从天上(高天原)以统治者的身份降临至地上世界。《万叶集》中也可见“大君就是神”之类的赞歌。直至近代,仍还有以天皇为现人神的思想与信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天皇被迫发表自己是人的“人间宣言”。正如这个宣言明显所示,在日本至少从《古事记》、《日本书纪》产生的八世纪初开始就有了把天皇当作神的的思想与信仰。这天孙降临的思想信仰,其原形也可早见于远古的《诗经》大雅“崧高”这首诗里,诗云“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这原型,后来发展成在道教教义上占重要地位的宗教哲学,即受天皇大帝之命,神仙或真人、真君就从天上降临至地上世界,来拯救那些因道德颓废、君主之恶政而痛苦的人们,授予他们一些教训,以实现地上世界的“大和”与“太平”。

        比如,于二世纪中叶后汉顺帝时代山东琅邪道士宫崇,从其仙道的师傅干吉那儿得到一部载有神秘传说的书《太平经》,其中就已可见天孙降临的思想;记载于晋葛洪的著作《神仙传》里,与宫崇同时代的张道陵的传记、甚至到收藏于《道藏》(续编)的《汉天师世家》里张道陵的传记、还有《魏书》释老志里,均记载有道教神仙太上老君从天上的神仙世界降临到地上世界的传说(“降临”这个词也已可见于四世纪末成书的道教经典《灵宝五符序》等里面)。也就是说,《汉天师世家》张道陵的传记是这样的,受天帝(天皇大帝)之命来拯救地上世界混乱的太上老君,授予道士张道陵于“天师”的称号,及“正一明威之道”的教义。这时,降临到地上世界的太上老君被称为“神仙”、“天神”、“神人”、“真人”、“真君”,甚至被称为“天皇大帝”等。其中的“真人”与道家哲学《庄子》里的“真人”历来就被认为是同义,是“是人同时又是神”的一种存在,也即是一种现人神。如此,在日本古代以天皇为神的思想信仰里亦可见来自道教“神人”宗教哲学的显著影响。

        不仅如此,就连祈愿天皇长寿的“祝词”(祈祷文)里也可见道教的深刻影响。在把天皇当作最高统治者的日本古代宫廷里,每年六月与十二月要举行一个重要的仪式“大祓”(消除灾祸、不洁等的祭神祈祷仪式)。这时,要宣读祈愿天皇长寿的“祝词”(祈祷文)。《延喜式》卷八记载了当时的“祝词”(祈祷文)“东文之忌寸部祝词”,其内容是这样的,“谨启请皇天上帝、三极大君、日月星辰、八方诸神、司命和司籍、左东王父、右西王母、五方五帝、四时四气,捧(献)银人以除灾祸,捧(献)金刀以延帝祚。祝曰:东至扶桑、西至虞渊、南至炎光、北至弱水,千城、百国、(均能)精治,万岁、万岁、万岁”。其中,“皇天上帝”、“三极大君”等是根据《书经》、《易经》而来的道教诸神的名字,“东王父”、“西王母”等则直接就是道教诸神的名字(“捧银人”也是与道教宗教礼仪有关的)。由“祝词”(祈祷文)可看出,宣读祈祷文的目的是祈愿天皇长久在位。甚至在比这还更早的八世纪初的《养老令》的神祗令、及《续日本记》文武帝(大宝二年、702年)章里也有同样祈祷文(如“东西文部祝词”)。

        由以上“祝词”(祈祷文)中“皇天上帝”、“三极大君”、“东王父”、“西王母”等神的名称看,不可否认,日本“大祓”(消灾祭神祈祷仪式)时的“祝词”(祈祷文)完全是原封不动地采用了中国道教里的祈祷文。中国道教里的祈祷文,其原型可以在《书经》金藤篇里找到,里面记载了周公旦为武王祈愿长寿的“祝文”(祈祷文);文中的“皇天上帝”如后汉大儒郑玄考证(《周礼》大宗伯注)的一样,与“天皇大帝”是同一神格之神。而且,“三极大君”是把《易经》“三极”(天、地、人)神话而来的,“东王父”、“西王母”则多见于汉魏祈愿长寿的铜镜铭文中。日本“大祓祝词”(消灾祭神祈祷文)有力地证明了日本古代天皇信仰思想,其源流来源于中国道教的天皇(天皇大帝)神学(教义)。

        日本天皇还有在宫廷进行四方朝拜的仪式。据12世纪、平安时代的学者大江匡房(1041-1111)的著作《江家次第》记载,当时宫中四方朝拜的仪式,其具体内容如上述的“东西文部祝词”一样,极具浓厚的道教色彩。比如,円融天皇天禄四年(973)一月元旦举行的四方朝拜的仪式中,天皇向北朝拜了北斗七星中属于自己星座的“本命星”,并倡诵了这样的“祝文”(祈祷文):“贼寇之中,佑我过度。毒魔之中,佑我过度。……厌魅之中,佑我过度。让我万病除愈,随心所欲。急急如律令。”文中“过度”一词,是道教“祝文”(祈祷文)中经常使用的词汇,请护我安然度过之意;“急急如律令”则是如律令一样行动之意,同样是道教“祝文”(祈祷文)的常套话。这些语言,和文中包含星宿信仰的“祝文”(祈祷文)及其宗教礼仪,几乎原封不动地就被运用到了日本平安时代的宫廷仪式活动中。像同时倡诵“本命星”和自己的名字,以祈愿神护持自己的思想,其具体记述,可见于《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北斗二十八章经》、《七星移度经》等道教经典里。

        由此,我们便已可清楚地知道,道教思想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该有多么的深刻,甚至可以说,日本神道教简直就是中国道教的翻版。当然,在本质、内容上两者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

        如上,我们也可以明白如下几点。首先,中国的古典文化对日本文化之深刻影响,已远远超乎我们普通中国人总以为自己也了解日本的那一点点表面的生活常识。日本文化如此地大力吸收中国的古典文化,说明中国的道教文化乃至中国的古典文化极富魅力,这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故我们中国人没有理由数典忘祖、盲目媚外。

        其次,说明了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很开明、不顽固,很善于学习、吸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他们这种善于学习、主动大力吸取外来文化,以增强自己民族实力的开放民族心理,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再次,便是显示了日本人对中国道教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湛研究,堪为中国学者的极好榜样。他们对中国道教的研究始于一百年前,远远地早于中国,且在研究规模、深度上均远远领先于中国。以至于海内外(包括日本)学术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道教是中国的,但道教研究却是外国的”。以上选译的那点内容虽不足以充分说明这一点,但观其内容,确实考据很充分、研究很扎实,一般中国道教学者实难出其右。而中国的道教研究远远地滞后于日本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中国著名学者葛兆光先生提出如此希望:“不能让日本和欧美的学者说,道教是中国的,但道教研究却是外国的。我希望道教的学术研究虽然不是本国学者最先,但是希望本国学者最好。”

        因此,对自己最民族的文化之研究竟远远落后于日本人,这对于我们中国的学者而言,是应该要感到羞愧的,同时也是值得我们向日本及欧美学习的地方。鉴于此,近年中国以四川大学为主力,道教研究已然深入展开。也出现像戈国龙先生这样的道教研究的后起之秀,但愿葛兆光先生的希望在将来能变成现实。但这些并不是靠盲目的虚骄、抗日情绪、及掩耳盗铃、夜郎自大就能达成的,我们需要正视与日本乃至欧美的现实差距,向他们学习,方才能迎头赶上,中华民族也才能真正自强。

        (2008、6、29 罗时光)

    • 家园 治病救人--谈谈“泰皇最贵”的相关问题:(中)

      4 历史事实

      4.1 史载尊号的使用

      三皇五帝之皇与帝,无非是首领的名号,这名号与王,可汗和合称的皇帝性质相同。

      如果说天皇是把自己与上天同列而僭越,那么天王,天可汗,天皇帝呢?

      4.1.1 --- 左传中周王皆称作 天王。

      4.1.2 --- 唐时中国国力强盛,太宗大破突厥后,西北君长请上号为 天可汗 ,太宗欣然接受,其后唐帝沿用此尊号。

      4.1.3 --- 唐高宗李治在位时号天皇。

      4.1.3 --- 辽国的建立者耶律阿保机,在位时群臣就上尊号为天皇帝,死后加谥

      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其后后晋,北汉两个政权分别向辽自称儿皇帝,侄皇帝。

      我不知道这两个政权下的大汉子民如何面对这个僭越的尊号,我只知道,他们的生活中有比

      这个更奴颜婢膝的,更屈辱,更惨痛的经历。

      附带说一句,我们先人的历史,有光荣史,也有屈辱史,意淫是不能带来光荣的。

      清醒,理性和健康而不是病态的民族自尊才能带来光荣。

      4.2 古人对天皇这个尊号的看法

      4.2.1

      魏明悼后崩,议书铭旌,或欲去姓而书魏,或欲两书,孚以为:“经典正义,皆不应书。凡帝王皆因本国之名以为天下之号,而与往代相别耳,非为择美名以自光也。天称皇天,则帝称皇帝,地称后土,则后称皇后。此乃所以同天地之大号,流无二之尊名,不待称国号以自表,不俟称氏族以自彰。是以《春秋》隐公三年《经》曰‘三月庚戌天王崩’,尊而称天,不曰周王者,所以殊乎列国之君也。‘八月庚辰宋公和卒’,书国称名,所以异乎天王也。襄公十五年《经》曰‘刘夏逆王后于齐’,不云逆周王后姜氏者,所以异乎列国之夫人也。至乎列国,则曰‘夫人姜氏至自齐’,又曰‘纪伯姬卒’,书国称姓,此所以异乎天王后也。由此考之,尊称皇帝,赫赫无二,何待魏乎?尊称皇后,彰以谥号,何待于姓乎?议者欲书魏者,此以为天皇之尊,同于往古列国之君也。或欲书姓者,此以为天皇之后,同于往古之夫人也。乖经典之大义,异乎圣人之明制,非所以垂训将来,为万世不易之式者也。”遂从孚议。

      晋书 --列传第七

      悼后:毛氏,魏明帝曹睿的皇后,谥号“悼皇后”。

      孚:司马孚,司马懿的三弟,安平献王。

      简单解释一下上面的引文:

      毛氏去世后,围绕着如何书写她在招魂幡上的称呼发生了一场争论。

      有人说应该去姓写魏,有人说应该姓和魏同时书写。

      而司马孚说: 按经典正义,姓和魏都不该写。他以左传为例说,言及周王和周王后都不写

      周和姓氏。而只有列国的国君和夫人才书写国名和姓氏。于是,在招魂幡写上魏字,就是

      把 天皇 之尊 降格为列国国君,在招魂幡写上姓氏,就是把 天皇 之后 降格为列国夫人。

      他的看法赢得一致认同,最后,遂从孚议。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指出了:

      天称皇天,则帝称皇帝,地称后土,则后称皇后。此乃所以同天地之大号,流无二之尊名。

      皇帝,皇后的称呼本身就是 同天地之大号 的,所以,天皇所具有的僭越,皇帝早就具有了。

      大家最后同意了司马孚的看法,说明这是当时的主流意见,而不仅是一家之言。

      4.2.2

      日本,古倭奴也。去京师万四千里,直新罗东南,在海中,岛而居,东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国无城郛,联木为栅落,以草茨屋。左右小岛五十余,皆自名国,而臣附之。置本率一人,检察诸部。其俗多女少男,有文字,尚浮屠法。其官十有二等。其王姓阿每氏,自言初主号天御中主,至彦潋,凡三十二世,皆以“尊”为号,居筑紫城。彦潋子神武立,更以“天皇”为号,徙治大和州。次曰绥靖,次安宁,次懿德,次孝昭,次天安,次孝灵,次孝元,次开化,次崇神,次垂仁,次景行,次成务,次仲哀。仲哀死,以开化曾孙女神功为王。次应神,次仁德,次履中,次反正,次允恭,次安康,次雄略,次清宁,次显宗,次仁贤,次武烈,次继体,次安闲,次宣化,次钦明。钦明之十一年,直梁承圣元年。次海达。次用明,亦曰目多利思比孤,直隋开皇末,始与中国通。次崇峻。崇峻死,钦明之孙女雄古立。次舒明,次皇极。其俗椎髻,无冠带,跣以行,幅巾蔽后,贵者冒锦

      ;妇人衣纯色裙,长腰襦,结发于后。至炀帝,赐其民锦线冠,饰以金玉,文布为衣,左右佩银蘤,长八寸,以多少明贵贱。

      --新唐书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新唐书宋时宋祁,欧阳修主修,直录天皇名号,并无任何表示。

      4.2.3

      日本国者,本倭奴国也。

      ...

       

        雍熙元年,日本国僧奝然与其徒五六人浮海而至,献铜器十余事,并本国《职员今》、《王年代纪》各一卷。奝然衣绿,自云姓藤原氏,父为真连;真连,其国五品品官也。

      奝然善隶书,而不通华言,问其风土,但书以对云:“国中有《五经》书及佛经、《白居易集》七十卷,并得自中国。土宜五谷而少麦。交易用铜钱,文曰‘乾文大宝’。畜有水

      牛、驴、羊,多犀、象。产丝蚕,多织绢,薄致可爱。乐有中国、高丽二部。四时寒暑,大类中国。国之东境接海岛,夷人所居,身面皆有毛。东奥州产黄金,西别岛出白银,以

      为贡赋。国王以王为姓,传袭至今王六十四世,文武僚吏皆世官。”

       其《年代纪》所记云:“

        ...

       彦潋第四子号神武天皇,自筑紫宫入居大和州橿原宫,即位元年甲寅,当周僖王时也。

      ...

       

        

       

        太宗召见奝然,存抚之甚厚,赐紫衣,馆于太平兴国寺。上闻其国王一姓传继,臣下皆世官,因叹息谓宰相曰:“此岛夷耳,乃世祚遐久,其臣亦继袭不绝,此盖古之道也。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朕虽德惭往圣,常夙夜寅畏,讲求治本,不敢暇逸。建无穷之业,垂可久之范,亦以为子孙之计,使大臣之后世袭禄位,此朕之心焉。”

       

      --宋史 列传第二百五十

      稍微解释一下,

      宋雍熙元年, 也就是公元984年,日本国僧奝然来进献铜器,还带来了他们的《王年代纪》,其中历数了他们的君主更替,长篇累牍的 XX天皇, 次XX天皇。

      宋代君臣并没有对此发表任何言论,倒是宋太宗对其所言的

      国王一姓传继,臣下皆世官

      对比中国的世变更迭,颇为感叹。

      当然,太宗未必读了那年代纪,但太宗朝的大臣必读过,也并没有义愤填膺地觉得岛夷

      如何僭越,如何罪该万死。

      4.3 尊号之外的僭越

      称皇帝为天子,并不与称其为天相排斥。

      以天代指皇帝,是中国古典文献中的典型现象:

      天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羣臣拜舞天颜舒,我王何忧能不移。”

      唐 杜甫 《紫宸殿退朝口号》:“昼漏稀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

      天听:

      唐 独孤及 《谏表》:“百姓不敢诉於有司,有司不敢闻於天听。

      上达天听也是一熟语。

      天恩:

      《后汉书·班超传》:“幸得以微功,特蒙重赏,爵列通侯,位二千石,天恩殊絶。”

    • 家园 十五快乐!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 家园 谢谢,同乐同乐,终于知道通宝是随机发送的了。

        否则,我这么不和谐的帖子哪有这个待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