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祖龙虽死陵犹在 -- 履虎尾

共:💬13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祖龙虽死陵犹在

    俺在讲述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时,正值秦始皇陵考古取得重大突破之时,二流虎尾们强烈要求俺对皇陵的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俺曰:“俺很长时间未去北方,对学术界、考古界的新情况也了解不多,只能就史书上的一些情况进行一些简略的介绍。”

    下面就是课堂讲述的内容――

    对于祖龙陵墓,大家最关心的不过三件事:一是现在或不久的将来,是否应该立即发掘陵墓,供游人参观;二是秦始皇陵墓里面到底都有些什么东东;三是祖龙陵墓在过去是否被盗过。

    第一个问题,不是由俺来决定的,大家尽可以自己讨论。俺来侃侃后两个问题。

    最早关于秦史皇陵墓的史料,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九月,?Z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

    《资治通鉴》则曰:“九月,?Z始皇于笮山,下邃三泉;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有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后宫无子者,皆令从死。?Z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藏,皆知之,藏重即泄。大事毕,闭之墓中。”

    有关祖龙陵墓的全部情况,就在这段史料中。关于墓中的随?Z品,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俺便曾经设想,突然失踪的和氏璧,或者根本就是子虚乌有,是韩非子和太史公编造的寓言;或者就埋藏在祖龙的陵墓里(见俺的帖子《和氏璧,你在哪里》)。可以设想一下,仅仅是陵墓的一个附属建筑,兵马俑坑――相对于陵墓本身来讲,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便号称为“世界第八奇迹”;那么,作为陵墓主建筑的地宫,该叫做什么了。可以想象,不论对其怎样评价,都是不过份的。

    第一条有关陵墓被盗过的史料,是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渭水》。郦道元曰:“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群盗,消椁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

    然而,这一说法不一定可靠。因为,在《史记》和《汉书》中,在陆贾《新语》和贾谊《过秦论》中,在刘安《淮南子》中,都没有提到陵墓被发掘之事。须知,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件,如果确实被项羽发掘过的话,司马迁和班固等人是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不加以记载的。

    再一条史料在《晋书》中。《载记第七*石季龙》曰:“勒及季龙(石虎)并贪而无礼,既王有十州之地,金帛珠玉及外国珍奇异货不可胜纪,而犹以为不足,曩代帝王及先贤陵墓靡不发掘,而取其宝货焉。……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铜柱铸以为器。”

    然而,此条史料也有问题。因为,祖龙陵墓中的宝物不计其数,为何没有记载?是何人掘墓在先?石虎既然是贪而无礼,岂能专门取其铜而不顾及其它?

    《资治通鉴*卷九十七》直接引用了这条史料的前半段,司马光引用史料时,虽然没有提出直接意见,但,把“掘秦始皇冢”的部分删去不用,可见司马光对此事也是怀疑的。

    到底陵墓被发掘过否,以俺的看法,可能性不大,理由有三:

    一,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信奉“天命”说,都自认为自己的统治是合理的,是上天所授的;对于前后代的更替,皆信奉“五行终始”说,循环周始,承前启后。挖前代的祖坟,等于否定自己的统治依据。所以,凡自以为是受命于天者,是决不会去做挖人祖墓的事的。

    二,挖掘皇陵,决不是个人或较小集团的力量所能办到的。

    陵墓修建的情况办法是,首先,掘地及泉,建好墓室和墓道。然后,用大量的人力来搬运沙土和砾石,堆成巨大的墓堆。这样的墓堆,由于是用沙土和砾石堆成,掘墓者是不可能用掘洞的办法进入墓室的,因为,沙土和砾石不象黄土那样坚固,一个地方缺了,别处的沙石就会自动流涌过来。除非是找到墓道,否则的话,是根本不可能用掘洞的办法进入墓室的。自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征调修陵墓的民夫高达七十万人,这七十余万人在十年的时间内,都在做着什么工作啊?除了陵墓内部进行装修的千余工匠外,他们七十万人的任务,就是搬运沙土,堆筑墓堆。

    上世纪初,军阀孙殿英盗掘清东陵,动用一个军的兵力,又有汽车、炸药等先进的工具设备,几个月的时间,也无奈清朝陵墓何。后来,还是捉来守墓的旗人,严刑拷打,找到了墓道,才得以掘开乾隆、慈禧二陵。

    祖龙陵墓,比起清代陵墓,规模之差别何止倍蓰。秦始皇下?Z后,秦二世为防止墓道的消息泄露,将千余工匠尽数埋在穴内。可知,如果项羽时陵墓若是未被发掘,墓道未被发现,则数百年后,寻找墓道则难于大海捞针。除非是也动用七十万人,用十年之工,将墓堆搬走,否则的话,是不可能打开此陵的。

    三,一九八一年,我曾与好友至临潼祖龙墓凭吊。二千年过去,陵墓已经由馒头状变为金字塔状,周围全是耕田,原来的殿堂墙垣荡然无存。其下部,已由圆形变为方形,南北长约350米,东西长约345米,“金字塔”高约50米。陵墓原来的规模,据《史记集解》引《皇览》记载:“坟高五十余丈,周?h五里余。”据考据,秦时一尺约为现在23厘米,可知,陵墓的原高为一百二十余米,现在的高度比原来减少了一倍多,而底面积则变化不大。可见陵墓保存相当完好,其减少部分,应该是风雨侵蚀,自然损减。若是曾经被发掘过的话,定会一片狼藉,而不会是如此之完整也。

    呵呵,以上所说,皆一家之言也。姑枉言之,姑枉听之。欢迎砍砖。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想看看我自己的坟墓

      始皇陛下的陵冢应该保存完好,也不会遭到盗掘,有生之年能亲眼看看这一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是广大臣子的心愿。可惜陛下的真身已经腐烂了,不然还能一睹龙颜。吾曾数次路经西安,可惜每次都是行色匆匆,未及祭拜,罪过啊!!明年此时吾必西征,亲自祭拜吾皇陵寝,好好给陛下少两柱长香。

      请教列位前辈,始皇帝陛下的陵会否挖掘,我们能看到吗?光从各类史籍读到版本就已经让我春心萌动,热血沸腾,恨不能提着筷子、汤勺亲自上阵掘地万尺一探究竟,只要能看到地宫全景死了我也心甘。

      我要看看我自己的坟墓!!!

    • 家园 能否出具历来守墓资料?
    • 家园 本人也相信秦陵没有被盗

      秦陵没有被盗并不能掩盖在各历史阶段都有的对秦陵的盗墓行为,只不过没有达到目的而已。

      说之今秦陵还没有被破坏是基于二点:

      1、考古探测显示,秦陵内部汞含量异常高,这一方面证明了《史记》中记载的秦陵中“以水银为江、河、湖、海”的信息是真实的;另一方面也证明秦陵还没有遭破坏,因为水银是挥发性物质,只能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长期保存。如果秦陵被破坏,经过数千年的挥发,就不会有“秦陵内部汞含量异常高”的情况出现了。

      2、据与国外考古部门联合的探测表明,秦陵内部有三层环型铜建筑,推测可能是封闭地下河的(《史记》中有三泉之说),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秦陵内部结构是十分坚固和密闭,小规模的盗墓对秦陵基本上是没有破坏可言的,大规模的盗墓,要打开它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更重要的是大规模的盗墓各朝的史官是不会不记录的,但至今好象并没有令人信服的相关记载。

      • 家园 水银的问题很好解

        秦始皇陵没有被像考古一样彻底打开,只是自墓道进入,随后自然封闭,水银当然不可能彻底挥发干净。

        另外,第二个传说完全是胡说,还真以为是铜墙铁壁?秦陵地宫是夯土墙,已经是考古证实的事。这个国外机构还说地宫深达一千米呢,您信吗?

        • 家园 恐怕没这么简单:)

          如果只是一般的陵墓,我会同意您的解释,但对秦始皇陵而言,您所说的:“秦始皇陵没有被像考古一样彻底打开,只是自墓道进入,随后自然封闭,水银当然不可能彻底挥发干净。”仅仅是理论上存在可能!原因如下:

          1、从史记所载的防范手段(将参与工匠全部陪葬)和封闭陵墓的措施看,要找到并利用墓道进入的可能性可谓微乎其微。

          2、即使盗墓者撞大运发现并利用墓道进入了陵墓,也只能证明这只可能是小规模的盗墓行为,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持续数十天的盗墓并焚毁行为。

          3、由于已证明秦始皇陵内至今还有水银,因此这伙理论上的盗墓者在高密度的汞气中如何保住生命恐怕不是想当然就能解决的。

          由此,即使盗墓者真的自墓道进入,他们也不可能在高密度的汞气环境中盗取出一件宝贝而安然返回。

          至于第二个传说是不是胡说,我不好下结论,我的信息来源是央视的探索.发现节目,由于是前段时间刚放过,所以有写印象,在节目中,这个国外机构探测的地宫深是四十余米,和国内研究结果相近;地宫空高是三十米,至于您说的“这个国外机构还说地宫深达一千米呢”,我在节目中没有看到,因此他们是不是同一伙人就不好说了。当然本人也无法甄别央视的探索.发现节目中相关信息的正确与否,但我相信他不会是空穴来风

          • 家园 一千米深的地宫也不是空穴来风

            是瑞士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杰作,地宫中有一巨大的青铜环也是他们的设想。

            中央台探索频道肯定不是空穴来风,就如同以上不是空穴来风一样。但事实是,据考古发现,秦始皇陵根本没有什么铜墙铁壁,地宫墙完全是夯土墙,这就足够了,空穴来风与否根本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它根本是错误的。

            墓道不会被发现?发现墓道也太容易了,当时的陵墓形制全是统一的,秦始皇陵也不例外(事实考古证明它的形制与先秦陵墓完全一样)。

            大规模盗秦陵的记载史书上不止一处,第一次就是项籍做的,见于史汉,除非它们都是在虚构故事。

            天下不存在不可能被盗的陵墓,只要它们是人建造的,人一定能盗它。

            • 家园 我看是概念上的差异

              秦陵地宫,至今还没有进行考古挖掘,因此说已证明是由夯土墙围成似乎结论下的太早。但不可否认的是,秦陵外围建筑的确多由夯土墙围成,这是通过考古挖掘证明了的,但是否由此能够引申证明秦陵地宫也是由夯土墙围成这还是两可之事。

              我从不否认千百年来对秦陵的盗墓行为,但我并不认为这些盗墓行为已经涉及到了秦陵地宫。我认同项羽只是破坏和焚毁了秦陵地面及少许外围建筑的观点。历史记载也没有明确说明秦陵地宫已被破坏(如果您是指项羽)。更为重要的是,历史记载的项羽对秦陵的行为,是大规模的,长时间的、破坏性的行为,这和您假设的从墓道进入并自然关闭行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且现代的探测已证明秦陵地宫水银含量异常高,表明秦陵地宫至今还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下。如果秦陵地宫果真经历了大规模的,长时间的、破坏性的盗墓行为,千年后的今天还会有“水银含量异常高”这一现象吗?

              • 家园 考古证明的事无需再辨

                秦陵地宫就是夯土墙。

                水银挥发没有这样快,因为地宫没有被完全打开,俺已经强调过。另外地宫中有水银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毒死人,否则这些水银如何被布置呢?

                秦陵被盗无论从历史的记载还是从人类行为的常识都是几乎完全肯定的事。

    • 家园 几瓢凉水及几块板砖:秦始皇陵被盗的可能性极大

      中国古代后代掘前代陵墓者比比皆是,怎么可以说后代掘秦始皇墓是否定自己的正统呢?

      秦始皇陵据考古发现,仅深入地下30米,有这一深度及过之的中国历史陵墓也是比比皆是,唐陵除高祖长陵外皆以山为陵,坚固远过于建于黄土之上的秦始皇陵,但除乾陵因“风雨不可发”外,无一幸免。

      关中七十二帝王陵除乾陵外无一幸免被盗,何独幸于秦始皇陵哉?秦始皇陵如此显眼,且只建于黄土之上,深不过30米,两千多年来不被盗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首先项羽就绝不可能放过,《史记》中也有刘邦指责其盗陵的记载。石勒、黄巢等大小强盗又怎么会放过如此显眼的目标?

      另外,《汉书》中明确记载牧童寻羊顺着盗洞入秦始皇陵地宫,引起大火。

      至于以陵墓仍然封土显然作为未被盗的证据更是站不住脚 ,西汉诸陵皆明载被盗,但如今咸阳原上依然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古代盗墓只寻其墓道,哪里用得着挖开封土?那是现代考古学的作法。

      关中百姓世代为盗墓者太多了,且技艺高超,唐永泰公主墓盗洞仅容一人,从数十米外笔直打入墓道上方,不差分毫。秦公一号大墓不封不树,深达三十多米,早就被盗墓者盗挖一空,更何况有着高大封土和收获预期的秦始皇陵?

      俺以下贴一旧贴,多一段史料来证明秦陵必被盗,且今人为何不信被盗的原因。俺断定秦始皇必被盗,且基本一空,但俺情愿俺的这个判断是错误的。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0410

      宋太祖开宝三年(庚午,970)

      甲辰,诏:「周文王成王康王、秦始皇、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元帝成帝哀帝、魏孝文帝、西魏文帝、后周太祖、唐高祖太宗中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二十七陵尝被发,令有司备法服、常服各一袭,具棺椁重葬,所在长吏致祭。」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一

      很明显,秦始皇陵也在其中,但不包括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与史书记载一致,即乾陵“风雨不可发”。

      至于黄巢盗墓一说,我也没有找到原始史料,但此说流传极广:袁牧曾经对秦始皇其陵墓写过这样的文章:生则张良锥之荆轲刀,死则黄巢掘之项羽烧,居然一尚在临潼郊,隆然黄土浮而高…。

      最关键还是我引的这一段史料,明确记载宋太祖“具棺椁重葬”秦始皇,证明陵墓被盗无疑。

      关中七十二帝王陵,除乾陵外,均被发掘,秦始皇未被盗的观点只是近几年来才流传的,持此观点者多是秦始皇陵有关的考古人员,我怀疑有以此抬高秦始皇陵及自已身价的意思。

      • 家园 这个难说

        如果真的有大规模的盗墓,那么陪葬的东西流传下来的一定不少。以清人的考据之工,没有听说什么是始皇陵里的。

        所以我认为,没有被盗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 家园 要看盗墓的规模和盗走了什么东西

        和查理兄一样,我也倾向于始皇墓可能被盗过的推论。但是盗掘的规模有多大和盗走了什么东西却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说始皇墓被毁并不符合最近的考古遥感证据。项羽焚毁始皇墓恐怕只是地上建筑部分而不是地下部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地下缺乏空气,即使失火也会很快熄灭。那个牧童烧墓的故事即使是真的恐怕也未必造成了多大的破坏。

        从现存保存完整的西汉墓葬看,例如马王堆一号墓,当时采用的还是棺椁相套,然后直接封土的式样。虽然天子和诸侯的墓有区别,但是始皇墓是否有地宫不到直接发掘,谁也不能肯定。如果没有地宫的话,则墓内的空气更少,而封土没有大面积的被破坏,则被烧毁的可能性就更小一点。

        第二,始皇墓是否被盗。我认为基本可以肯定是被盗过的。但是应当看到的是,始皇墓被盗的规模有多大,又被盗走了些什么东西。

        这又要从封土上来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封土基本没有被大规模的破坏过。这也就决定了即使有盗掘,也不是大规模的开挖,而只是小股盗墓者的零敲碎打。由于始皇墓年代的久远,又有史书记载的项羽盗墓,牧童焚毁等等事件,后世的盗墓者恐怕对始皇墓的兴趣不会太大。多半会认为不值得花这个精力。

        那么盗墓贼们会盗走什么东西呢?不妨看一下汉朝诸帝的例子。

        汉初诸帝提倡薄葬,汉文帝还下令“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墓中不埋金银财宝,公告天下,以绝盗墓者的念头。不过也有不信邪的盗墓贼,西晋末年,长安尹桓、解武等数千户饥民“盗发汉霸,杜二陵(杜陵为宣帝陵),多获珍宝”。也就是说汉文帝还是带了不少宝贝入葬的。《晋书?索琳传》中说:“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在位期间三分之一的税收要用来营造陵墓,汉文帝再节俭,墓中的好东西也是少不了的。不过汉文帝的那道诏令毕竟还是保证了他的陵墓几百年的平安,这说明当时盗墓者主要看重的还是墓中的金银玉器而非其他陪葬品。

        而对于现代考古学家来说,掘出了金银财宝固然好,但是掘出刻有文字的坛坛罐罐,竹简木牍却更有价值。而这些东西都是被古代盗墓者所忽视的。在古墓发掘中往往会发现很多墓已经在历代被反复盗过,墓主甚至尸骨不存。但是陪葬的书籍、瓦器往往保留完好,而金银财宝则不翼而飞。始皇墓是否这个情况也很难说。不过从周围出土的兵马俑,铜车马保存完好来看,这类器物在始皇墓中保存完好的可能性极高。

        • 家园 有一个相似的例子,秦公一号大墓

          记得当时俺还是中学生,天天看《光明日报》上的追踪报道,印象真是太深刻了。当时希望极大,以为会出土许多珍贵的文物,后来掘到最下面的时候,骇然发现数千计盗洞――俺看过《人民画报》上的这张照片,骇人――,此时想必考古队员们的心都凉了,十年功夫啊。果不其然,掘到墓室,器物已经荡然无存,完全是一个空墓,如果一些零星的器物不算的话,这是中国考古史上一个极为沉重的教训,太高的期望,收获了最大的失望。

          秦始皇陵的基本结构与秦公一号大墓一样,不同的是,后者没有封土,不显眼,需要盗墓者的专业技术去发现;而秦始皇如此显眼,且有史书明确记载遭遇到几次大规模的盗掘,且运物数月不绝,再加上两千多年来专业的盗墓者肯定没有一天停止过盗掘,真难以想像其地宫中还会有什么?至少和氏璧俺想是绝无可能了。

          另外,兵马俑坑中虽然被破坏,但兵器并没有被盗走,这恰好证明盗墓者有更重要的东西要盗,根本顾及不了这些兵器。除了地宫,还有什么?

          俺以自己的理性判断秦始皇陵必被盗且极大可能被盗空了,但从感性上俺情愿认为自己的这个判断是完全错误的,拭目以待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