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人口问题的经济账 -- 冷眼

共:💬152 🌺12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人口问题的经济账

    现在人口问题的讨论又激烈起来了,还确实牵涉到了政策问题,在这时候,虽然文笔不好,还是觉得有必要把我的看法提出来。

    人口问题的经济账

    讨论人口政策问题,要算算经济账。所谓经济帐,就是看看人的效益怎么产生,算算人的成本是多少,以及人口变动情况对这些成本效益的影响。

    在社会中人的效益只有加入经济生产中才会产生,也就是有了工作、有了收入在能对社会产生贡献。那么在中国,人口增加会对收入水平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很显然,人口增加会降低人均收入水平,或者说,会阻止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

    在中国,人口众多会降低收入水平,这首先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人太多、工作不好找”是人人皆知的事实。简单的分析原因的话,就是经济的形成需要市场、技术、资源、劳动力等多种因素限制,其它因素不足,某种因素过多是没有用的,而在中国,就是人口过多,人口过多而经济有限时,人口再增加不会自动增加经济,而是相互竞争,使人均收入减少。这是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有些国家,可能情况不一样,人口不多而资源等其它因素多,那么增加人口就会直接增加经济。

    中国目前情况来说人口继续增长,而产业水平也不断提升,因此人均收入水平也在提高。然而人口增加阻止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的效果仍然存在,具体的说,就是就业压力仍然很严重。

    应该说,很多主张人口增长的人也是知道人口增加会降低人均收入的,所以他们将增加人口作为“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方法,并且以“民工荒”为论据,来说明增加人口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是怎么回事。

    如果直接别人问“收入水平低”有什么好处?恐怕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你有毛病;但是如果说“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有什么好处?倒是有很多人会滔滔不绝的说一大堆道理出来,然而这两个问题基本上是一回事。说起来,我觉得会这样的部分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优势”会给人一种指点天下的理论感觉,而说到“收入”时人们却会想想自己的具体要求。

    国家搞经济的基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体来说,就是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是的,我们的确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开始创建了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系,但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了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而不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没有不愿意提高收入水平的,所以在我身边的人,没有愿意让人口增加而让自己收入减少的。

    我们现在还面临种种社会问题,如养老、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人口变动情况与这些问题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就是要看人口的成本了。

    所谓“人口的成本”包括上面关于养老、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社会支出,实际上,它涵盖了绝大部分的社会支出,例如:交通、能源、水利等等、等等。这些社会支出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是围绕着人口而发生,并且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也与生活水平有关。例如:社会保障支出就是人口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共同结果;环境污染程度也与人口数密切相关,生活污染直接与人口数与生活水平相关,而工业污染不但与产业量-实际上也是人口量-相关,而且还和产业水平相关,许多低端产业-包括很多劳动力成本优势产业-污染更加严重;城市里似乎永不停止的交通建设投入毫无疑问是与巨大的人口数和经济水平相关的;能源支出不用说;水利支出事实上也是由于人口的需要而生产。

    种种社会支出本来就是为了人的生活而发生的,所以它们与人口数正相关就毫不奇怪了,只是并没有很多人从这个角度看问题。这部分与人口正相关的社会支出我就称其为“人口社会成本”,把人口社会成本与人口政策联系起来,就会明白:解决一个社会的社会问题,不是看投入多少总资源,而是要把投入资源与人口数联系起来,看人均投入数,就是人均社会成本水平。

    人均社会成本就决定了我们的社会支出水平,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品质、环境问题、社会保障水平、交通状况等等。社会投入不是无中生有,是由我们的劳动成果,由我们的生产贡献而产生的,或者说由我们的生产力水平而产生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我们的产业结构,决定了我们的收入水平,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人均收入水平,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人均社会成本,就决定了我们有什么样的生活。

    总结起来上面说的就是人均收入水平不但说明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保障水平,在人均收入水平低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良好的环境、教育、养老等等社会保障体系的。从人均社会成本与人均收入的对应关系可以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相对于一定的人均社会成本(即社会支出水平),只有人均收入到达相应水平的工作才能为社会支出水平作贡献,人均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人,是社会支出的亏空,反而需要别人的工作贡献来弥补。这个问题的隐蔽之处在于,许多社会支出是通过社会再分配实现的,所以光看个人表面的收入情况不能很好的认识这一点。通俗的来说,就是一个低收入水平的工作者,虽然他有收入、表面看起来也能养活一家人,但是他造成了环境污染、社会保障、交通等等的社会影响大于他的贡献,所以还需要其它人的社会贡献弥补他造成的缺口。简单的说,低收入者仍然是社会的负担。

    到底收入多低才是社会的负担呢?这个问题其实要与我们追求的社会保障水平相联系起来。即使不追求过高的要求,只要求环境总体良好、社会保障基本到位、教育、医疗费用降至可接受的程度,我们可以看看世界上那些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国家,对比它们的人均收入水平,就会知道我们寻求的人均收入水平。

    明白了低收入者仍然是社会的负担,就会明白我们不可能通过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低收入工作实现“和诣社会”。还可以明白一些人口问题中的复杂问题,比如养老问题。简单的说,养老金支出实际上也是社会支出的一部分,解决养老问题不是看有多少劳动力养老,而是看有多少社会资源、财富用于养老,投入的社会资源多,养老效果就好,因为人口增加而增加的低收入者本身还会消耗社会资源,因此这些人反而成为养老的障碍。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在“钱”上,如果不靠政府,不靠社会支出,一大堆低收入者孩子的老人的养老水平究竟是怎样的?关于养老的问题,有空应该单开一章来具体说明。

    低收入者是社会的负担,这也说明了低收入行业是最终要被放弃掉的。当然,由于我们努力向高端行业进军,事实上存在大量“劳动力成本优势”行业时,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还在上升,但这并不是就说明“劳动力成本优势”行业的存在是合理的,它们阻碍了人均收入的进一步上升,消耗了高端行业创造的社会成果,即使其中有部分是为了竞争优势所必不可少的,这种竞争优势也是付出代价而出来的。关键问题是:不能以满足“劳动力成本优势”行业或者“民工”为目标来制订人口政策。

    但是现在放弃低端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的话是不是中国的经济就会丧失竞争力、搞不下去?这倒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低端行业当然是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消失的,从现象上来说,实际讨论的是低端行业在逐步退出,发生“民工荒”的情况下,是否会影响总体经济的发展?

    我认为政府在做出决策的时候是相信“民工荒”是不会影响整体经济形势的,因为它本来就是政府政策的结果。“民工荒”出现的很快很猛,并不是因为在劳动力数量上本身出现了巨大缺口,而是由于政府开始在提高民生,促进中西部发展方面加大投入,劳动者在有了一定社会保障,农村收入提高、就近地区有了工作机会的情况下,自然不会再去漂泊千里、打那份辛苦而收入不高的工了。如果政府真的认为“民工荒”出现了,经济就不行了,那理论在政府也可以反着操作:降低社会保障水平、减少农村投入,把劳动力“逼”出去干活,让他们没有选择,只能做最低最累的活,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当然,要是政府真的这么做,一定会被说成“残暴不义”的政府。那么:

    放开人口增长,使社会承担不起保障功能,使劳动力收入降到最低,让劳动者做收入最低、最辛苦的政策,以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的这种人口政策,又有何仁义可言?那些要人口增长的方式解决“劳动力成本优势”问题和“民工荒”问题的人,实际上是在说:“中国人应该放开人口增长,以保持低收入水平;应该多生孩子,去做民工这份有前途的工作。”

    人口政策还要考虑资源问题,有限的资源限制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当然,我们现在要立足向外,向世界索取资源,有人因此就说资源问题不会影响到人口增长。那么,我要问的是:人口增长与获取外部资源有何关系?是否有人认为现在中国还没有尽力去向外争取资源,非要人再多些,人口压力再大些,中国政府才会更努力些?事实当然不是如此,无论人多人少,中国政策已经在尽力争取外部资源,然而争取到的资源在每个时点都是有限的。这些有限的资源,是用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需求上?还是用于日益增长的人口低水平生活需求上?这应该不是个复杂的问题。

    主张放开人口增长的人,还把政府计生部门骂得狗血淋头,什么难听骂什么。做实际工作的政府可不会那么天真,政府并没有看见人口自动转化成什么效益,反而为了照顾各行人等的就业伤透了脑筋;政府也清楚的认识到他们工作的压力、麻烦,包括社会保障、建设、治安、交通、环境、教育等等,全都来源于人口压力。这一切都清楚的说明人口问题的现况。

    同样不天真的还有执政党,他也非常清楚:执政党的执政基础不是来源于什么好的经济,更不是什么劳动力成本优势,而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需求。

    更不天真的就是人民,人民可以理解为了未来的发展晢时会有的牺牲和困难,但是人民追求的总是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一代代都去做民工。如果人民意识到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的真正含意,肯定不会支持这样的政策。

    我发现,支持人口增长的人其实都有一个简单的逻辑,那就是相信劳动力终归是某种好的,具有效益的东西,只要把这些“好东西”汇集起来,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所以他们总认为有困难总会通过增加人口解决,而人口增加决不会有什么坏处。这种想法实在是太抽象了,只把人当成生产的工具,完全不考虑他的消耗-就是对生活的追求。经济发展是为了人,在任何时候,考虑人口政策,都不能忘记劳动者就是我们自己。

    关键词(Tags): #人口#经济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关于能实际生几个孩子的问题

      现在谈到实际生育情况时,很多人也提到由于种种实际原因,即使放开计划生育也不能多生,事实上由于独生子女已经到适婚年龄,允许二胎已经不少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那么影响生育多胎的“实际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人口社会成本。生孩子的费用高,养孩子的费用高,教育费用高,医疗费用高,大家都期望政府多承担一部分,这就是社会保障投入的一部分,仍然是来自我们的贡献,其水平与我们的收入水平相对应。

      生育二胎是个福利政策,它不是从经济角度出发的,要是从经济角度,仍然需要控制人口增长,现在是人均收入到了一定水平,所以可以承担生二胎的部分支出了,所以政府可以照顾一下人民的感情,但是还是因为人均收入还不高,人均人口成本也不高,投入的社会保障也不太高,因此生养孩子还是比较难。

    • 家园 【原创】养老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到我看问题的角度和核心,那就是始终关注人口收入水平,始终关注社会保障实际水平,理论的关键点就是认识到低收入劳动者也是社会的负担。在此前提下,才能对人口政策有个清醒的认识。

      下面我来具体讲讲为什么实施计划生育反而有利于养老

      养老问题总是主张放开计划生育的人的一个主要论据,与人口老龄化联系在一起,就是说老年人相对于劳动力的比例过高,所以养老负担加重。

      这种认识人口问题的方法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认为每个劳动力都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是主张放开人口者默认的一个天经地义的观点,但是它并不是总是成立的,一个劳动者看起来是在创造财富,但是他也在消耗财富,如果他消耗的财富大于他创造的财富,那这个劳动者就是社会的负担。

      看待这个问题的关键仍然是社会资源的分配及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就是说,究竟是个怎样的养老水平和生活水平。

      中国的经济、人均收入及社会保障处于这样一种状态:

      在高端产业不断扩展,这部分人均收入水平比较高,同时向更高更广的方向发展,它带动了整体人均收入水平的发展。而低端产业则阻止了人均收入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这之间,随整体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已经到了一定程度,超过了单独靠低收入产业所能享受的社会保障水平,低收入者创造的财富不足以弥补他们对社会造成的压力。是高收入者创造的一部分财富,通过社会再分配填补这部分亏空,保障了社会公平。

      上面这段就是说明了为什么会出现“低收入劳动者也是社会的负担”。要理解这个问题一定要紧扣生活水平,紧扣资金投入问题。就养老而言,就是说是否劳动力增加了,投入到养老方面的资金是否一定会增加呢?养老者的生活水平是否会增加呢?

      我们可以从“啃老”这个现象来认识一下:就举我所见到的城里的例子吧,自年轻人毕业起,工作的收入基本上消费掉了,从结婚、买房付首期、养育小孩,大多缺不了父母的支持,实际上不但不能对父母养老有所贡献,反而要父母倒贴,这样的“劳动力”再多,对养老有什么帮助?

      我们当然也看得出来,只要子女节约一些,不搞那么多的消费,不买那么大的房子,在小孩的生养、教育上少花点钱,那么子女就有可能对父母养老做出贡献。这里我们看到,子女的生活水平才决定是否对父母养老作出贡献。在这种生活水平线上下,子女生活水平高些,他们就反而成为父母养老的负担;子女生活水平低些,他们就能对父母养老作出贡献了。所以,子女只能过得尽可能穷些,才能对父母的养老有所帮助。

      这个问题对于低收入者来说就更加严重了,实际上,如果指望靠更多的低收入者来实现养老,结果只能是上上下下各代人都很贫穷,根本不能实现有意义的养老,一有什么问题,最终只能依靠社会。

      “啃老”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劳动力是不会总是对养老产生正效益的,而且也只是一个很小的侧面而已,因为不管是养老者和劳动者,都还有大量支出是通过社会再分配而来。如果我们从公平正义的角度来看问题,认识到所有老人都应该享受到公平合理水平的养老的话,就应该更加认识低收入者对养老的负担。

      关于“老龄化”,还经常把我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相比较,说西方在老龄化的情况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们不能“重蹈覆辙”,还说年龄结构好的印度怎样怎样。这些话说起来都很有气势,但是仔细看一看,其实很可笑。

      看问题的角度仍然是从资金投入、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看究竟西方老龄化国家、中国、印度的养老和社会保障水平是怎样的:

      印度嘛,在河里已经看过很多文章说明了,纸面上的东西倒不少,就是内涵不多。它的情况证明了我的观点,那就是在人均收入水平低的情况下,人均人口成本就低,极少的的社会资源投入根本不能实际解决多少问题。

      中国的社会保障现在骂的人多,但是确实是在天天进步,许多保障体制都建立起来了,并不断在完善,至少总体比印度强,如果把基础建设也算上的话(它们中也有很多与民生相关),优势就更大的。当然我们要比的是实际生活状况,不能看纸面上的东西。

      至于老龄化的西方发达国家,一向是作为人口政策的反面例子提出来的,而且其养老金也经常有些关于“破产”之类可怕言辞,所以我们一定不能“重蹈覆辙”。坦率的说,我觉得这很体现了人口论者在讨论人口问题时只看形式,不看内涵的特点。说话前请先看清楚别人的情况,西方的养老水平是我们可以比的吗?我们要什么时候才能接近那样的养老水平?靠增加低收入者我们究竟能有什么样的养老水平?说到养老金的“破产”,是不是真的有人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金会“噗”的一下就全部消失了,然后他们就会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完蛋了?

      西方的收入水平高,所以他们在养老上遇到的问题实际比我们小,只要降一些水平就行了,操作空间比我们大得多,虽然降低一点保障水平他们会叫得像割肉一样惨,但是实际上降下来后养老水平还是比我们好。这是由人均收入水平所决定。

      真实的世界告诉我们,解决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靠的是提高人均收入,所以人均收入最高的老龄化西方国家实际养老水平最高,而所谓年龄结构最优的印度,实际养老社会保障水平是最低的。解决养老问题的基本方法始终是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当人口增长影响到人均收入的提高时,就要控制人口增长。

      西方的养老水平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支付不起原来水平的养老金,具体来说,就是经济达不到一定水平。这中间的确有部分原因是劳动力不足造成的,他们现有的中高端产业出现了劳动力缺乏的情况,所以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增加人口是有益的,关键是不会降低人均收入水平。但实际上还有更多与人口无关的客观原因,例如服务业成本的过度上升,经济发展政策的偏差导致经济发展出问题。

      注意这里不要说我们“未来”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现在”就要放开人口增长,你要放也要到你人均收入到了那地步再说。

      关键词(Tags): #养老#人口#经济
      • 家园 发达国家老人多劳动人口少,靠攒下的家底

        忍忍生活水平下降,或许还能过去(其实还要靠大量外来移民支撑,甚至靠非法移民形式的廉价劳动力)

        我们也闹个老人多劳动人口少,家底又薄,外来移民也不可能,那可真个“噗”的一下完蛋了

        人=消费者+生产者,哪一半也不要忘了

      • 家园 未来是无法预测的,有些事情必须顺其自然。

        当现在,计生工作本身已是陷于一种困境之中、难以为继之时,再来谈论计划生育政策的正确性是可笑。

        一项无法执行的政策,还作为国策在强调是对国家权威的最大嘲讽。

      • 家园 还是要算帐。花
      • 家园 要考虑到中国政策改变的时滞

        注意这里不要说我们“未来”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现在”就要放开人口增长,你要放也要到你人均收入到了那地步再说。

        我明白这一点,现在立刻开放生育还是太早。不过现在就开始宣传让大家了解,过个几年中央也开始认真考虑这个事情,再过个几年拿出具体的政策,时间上能够匹配。倘若等到放开生育成熟时才开始造势,具体政策实施未免有些太晚。

      • 家园 养老的关键问题在于刚性需求

        不知在这里认为一个孩子养老很容易的,有没有长辈生病自己服侍的经验?有没有想过自己老了以后谁来养,怎么养?都打算进养老院吗?请冷眼先生仔细想想,回答一下这两个问题。

        没有充足的人力,给老人再多的物质享受,老人的生活质量也不高,这是不能用金钱计算的。有人说请外国保姆,计划生育的目的本来是减少资源消耗,结果却是减少自己的孩子请外国人来消耗资源,这不是计生委自打耳光吗?

      • 家园 关在在于收入

        西方国家的养老,某种程度上是自己给自己养老,年轻时有收入买养老保险(加拿大的RRSP,美国的401k),一则免税二则防老,很少靠儿女的。真正国家发的养老金/退休金只占小部分。如果没有其他养老收入,这部分国家发放的养老金,基本解决温饱。所以很多老人退休后就把房子卖掉,租房子住,然后补贴家用。

    • 家园 你有一个大前提没有讲明,而且他是错的

      你的一个前提是:

      每个经济体是自我封闭的安全的,资产和生产是不受干扰。

      实际上,资产时时刻刻会被别人清零, 例如,次贷来啦,军事政变啦,八国联军,等等。总之是不安全的。

      但是讨论到这里,基本就是哲学和政治问题了,根本不是经济能够涵盖的了。你的帐和现实联系到一起时,就根本算不清了。

    • 家园 现在的问题是经济结构与就业人口不匹配的问题

      如果没有经济危机这个问题其实将更加严重。

      过几年受高等教育人口过几年很可能达到就业人口的 1/3 到 1/2 ,而市场需求很可能只是高等级的技术工人。到时,像去年那样大部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同时大量工厂需要工人的场景将一直演义下去。

      另外,

      这个问题的隐蔽之处在于,许多社会支出是通过社会再分配实现的,所以光看个人表面的收入情况不能很好的认识这一点。通俗的来说,就是一个低收入水平的工作者,虽然他有收入、表面看起来也能养活一家人,但是他造成了环境污染、社会保障、交通等等的社会影响大于他的贡献,所以还需要其它人的社会贡献弥补他造成的缺口。

      这种观点就像美国指责不发达国家排放了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样可笑。

    • 家园 做个功课吧, 贴一下中国人口的出生统计数字

      数据来源, 1976年到 2000年的数据是上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 2000年之后是历年的全国统计报告抽样数字.

      年份 出生人口(万)

      1976 2049

      1977 1793

      1978 1883

      1979 1892

      1980 1839

      1981 1912

      1982 2310

      1983 2006

      1984 2031

      1985 2042

      1986 2319

      1987 2518

      1988 2457

      1989 2513

      1990 2621

      1991 2008

      1992 1875

      1993 1791

      1994 1647

      1995 1693

      1996 1522

      1997 1445

      1998 1401

      1999 1150

      2000 1379

      2001 1702

      2002 1647

      2003 1599

      2004 1593

      2005 1617

      2006 1584

      2007 1608

      2008 1594

      感兴趣可可以自己画图看看, 基本上最近几年出生人口数据变化不大. 比较稳定

      最粗略的算 每年1600万人, 平均寿命75岁,完全稳定阶段大约是12亿人口. 个人观点

      计划生育的影响没有一些文章说的那么严重, 何况马上就是80年代末那几年生育高峰

      的人进入婚育期了. 应当还有一拨生育小高潮.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从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报告上算的数字,和你的对不上

        你是从哪里直接得到的吗?给个出处吧

        我的数据在

        胡一刀:中国人口趋势的曲线拟合

        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报告上分别有年度总人口和出生率,

        我是根据这两个数字算出来的出生人口

        不是怀疑你提供的数字,只是想弄明白为什么不一样

        我的数字中1987年是生育高峰2549,你的数字中1990年是生育最高峰2621,我那帮孩子在农村的现在基本已经都开始生孩子了,你那帮还得等两年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