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感悟文化传统 -- 海萨森宇

共:💬31 🌺2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感悟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是诠释出来的

    中国的文化传统一再被打断又自我重生

    历史上类似于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事件不在少数

    新文化的创造固然需要依赖先前文化环境的酝酿

    但文化的创造并非单纯是文化人思想意识的创造

    而是根源于现实生活

    渊源于现实环境的挑战

    人固然是吃饭食肉长大的

    但是人绝对不是仅仅来这个世界上是为了吃饭与肉

    新文化的创造与文化传统正是有这样的微妙关系

    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无疑断送了伟大的古希腊文化传统

    但只要现实需要

    只要人类的生存需要

    而非古希腊文化的生命多么顽强

    人们就在现实中把这个已经被中断一千年的古文化传统重新继承

    人们只是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与题材

    而不能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技能

    但人们就是需要这样的历史精神这样一种精神力量

    并采取了这样一种态度来解释古文化传统

    借传统来反对现实

    而使自己获得一种历史的必然性和一种悠久的历史传统

    于是仿佛古希腊文化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

    而在现代

    人们则再对被文艺复兴所否定的中世纪文化进行重新解释

    隔代继承与考据学的解释

    总使文化的传统—哪怕此种传统在其所处时代曾遭到诅咒与造成骇人听闻的悲剧

    顺延下来并大放异彩

    资本主义文明就被归结为基督教文化的教化

    它不知资本主义正是借文艺复兴反对基督教神学而来的

    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在两种体系的碰撞中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

    并把此种新文化看是原有文化传统的延续

    文化传统的解释权是属于强者的,属于现实生活的创造者

    现代中国还没有真正强大起来,还没有成为这样的强者

    自然也就把文化传统失落掉,在别人的精神世界里沉沦了

    文化传统是讲究丛林法则的、讲究成王败寇的、讲究话语霸权的

    我们能更好地生存

    我们便铸就了一种文化传统

    有人说一种好的文化传统能使人更好地生存

    恰恰相反

    只有生存才有文化传统

    价值判断是生存之余的奢侈品价值是对历史的回忆与咀嚼

    并没有一种独立的自在的文化传统能存活于现实生存活动之外

    两者总是相融于一起,共存共亡

    只有更好的现实生活的创造活动才能有效地承载起辉煌的文化传统

    才能催生出新的文化传统去映照远古的灿烂文明

    中国的文化沉沦需要两百年

    对这两百年的文化诠释则需要一百年

    在反思诠释中于现实生活创新活动中蕴育新的传统亦需要一百年

    因此

    中国文化的复兴需追溯先秦文化

    先秦文化的复兴是传统继承的关键

    解释总要在源头才能溯本清源

    文化史就是诠释史

    也是新生活的创造史

    惟有敢于直面生活的勇者

    才有智慧与胆识

    用不断涌现的现实去攫取历史的哪一点最浓烈的汤汁

    关键词(Tags): #海萨森宇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余敦康、姜广辉、梁涛谈经学及其诠释

      可以跟楼主形成一个唱和

      http://www.aetas.cn/bbs/htm_data/2/0903/1268.html

      余敦康、姜广辉、梁涛谈经学及其诠释

      (原载《中华读书报》2009年3月4日)

    • 家园 说得不错啊

      文化史就是诠释史

      说得不错啊。比如我们完全可以把庄子和马克思对上号嘛,中国经典其实发挥的余地很大,因为本来是用一些不太精确的哲理性语言和文学性语言来写的,怎么诠释,很大程度上看后人的水平。

      现在许多人想到了去沟通儒家和马克思,但是道家的东西也不是不可以“秋江鱼龙重试水,碧梧凤凰吐新声”。

      • 家园 能不能说一声,我不大赞同啊

        如果文化史就是诠释史的话,那我们后人哪还有什么创新和发展了?然道总在先秦诸位写好的言辞中引申敷衍或为我所用?

        可不可以这样说,文化史在一定层面上表现为诠释史?

        (和稀泥的相对论........)

        • 家园 这个我倒没想太多

          只是听过一句什么“我注六经、六经注我”这样比较搞笑的话,所以觉得楼主倒也讲了一部分实际情况。认真讲起来,从先秦经过程朱张载再到王阳明、再到王夫之、戴震等等这些人应该是既继承又发展的,但是因为经济基础摆在那里,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所以中国思想文化的“历史”,如果不考虑现当代这一段时间,基本上先秦以来没有很大的突破。至于现当代的思想史以及未来的走向应当如何,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做博导状

          严格讲起来,我并不赞同“文化就应当是诠释”,因为人类完全应当面向未来,奋发进取;另一方面,可以实话来讲,人类所谓的思想,一个重要的方面常常表现为理想,那么,从理想的角度,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不论是东人还是西人,所能想到的大体差不了太多,所以,我赞同各种类型的沟通,中西沟通,古今沟通,诸子之间也可以沟通。沟通而不苟同,是之谓也。

          沟通有个好处,本来某人信奉某甲学派,反对乙学派,经过沟通,发现,嘿,咱们两家原来是老表啊,好说好说。这一招土共经常用,名之为“求同存异”。

        • 家园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我们都是传统文化的产物,我们的思想一定会打下成长时代的文化烙印,这就是“六经注我”。

          当我们有了自己的生活经历,见识,必定会经过一段把自己“传统”文化揉碎打破,根据自己的体验来重塑文化面貌的过程,这就是“我注六经”。

          诠释即创新,打破即承传。

      • 家园 看到这句实在忍不住笑

        我们完全可以把庄子和马克思对上号嘛

    • 家园 沙发,花上,简单回复一下,

      海萨的观点,试以一言蔽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或曰

      现实需要决定文化传承。

      不是很赞成,功利主义的倾向性太明显,

      另外供给也可产生需求。

      诠释性解读传统文化以使其满足于现实需要,

      至少有两个前提问题:

      第一,何种或什么群体的现实需要?

      第二,谁的诠释?

      • 家园 呵呵,嘉木MM的问题是个大问题,日后我会给出所有的答案.

        现在我有部分答复和澄清见:

        【原创】和谐的社会、和谐的权利---小议两种基本生存权

      • 家园 当然是利益集团

        传统本来就是含混不清,混沌一团.换句话说,就是谁都能各取所需.

        比如说我吧,我常跟黄脸婆说:“放心好啦,我是个很传统的男人。”她听了可能理解为本人比较恪守传统道德,其实我是想说,我比较欣赏传统的“三妻四妾”。。。。。。

        任何时代的文化研究都不可能和社会思潮毫不相干。我在一篇回贴中,有类似的观点。

        思想本无高下,深浅,进步落后之分,无非是看合适不合适罢了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37030

        • 家园 这样说的话,传统就更陷入了一种可悲的境地

          似乎完全失去了自主性,成为了可供任意打扮的“用”。

          但是我觉得在各种打扮的后面,还是存在一个素面的传统,能够独立于利益集团或统治需要等而存续,并内化于小民的言行和精神,令我们在遭遇困厄时自觉地去依赖,去从中寻找慰籍。但是如何论证我的直感或找出其间的历史脉络,我的学识和积累都不够,所以只能作为我自己的一点想法供怪兄参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