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谈日本决定放宽武器出口禁令 -- 晨枫

共:💬30 🌺11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谈日本决定放宽武器出口禁令

    据5月25日法新社发自东京的报道,日本决定放宽武器出口禁令,以便能和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展开更多的武器开发与生产计划。《日经新闻》在未透露消息来源的报道中说,新措施将“允许日本向那些和它合作开发武器的国家出口武器”。该报道说:“新决定的目的在于通过进一步同美国及欧洲合作,联合开发与生产主要武器(如新一代战斗机),以降低采购成本和刺激日本的军事工业。”

    在明治维新之后,军事工业的发展成为日本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甲午海战中的“吉野”号巡洋舰是购自英国的,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舰队的主力战舰已经是日本建造的了。战前日本作为工业国家中的后起之秀,既有工业和技术基础依然薄弱的窘迫,也不乏独树一帜的创新。1921年下水的“凤翔”号是世界上第一艘专门建造的航空母舰,1939年4月1日首飞的三菱“零”式战斗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太平洋战场上最优秀的战斗机,特二式内火艇(实际上是一种两栖坦克)错过了大战初期太平洋诸岛的两栖作战,在固守太平洋诸岛的守岛作战中作为火力平台也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但其独特的设计思想和作战潜力在战后受到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极大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军工受到肢解,很多今日的重工业公司在战时军工的废墟上生长起来,但已经不再专事武器系统的研制和生产了。从50年代开始,在和平宪法和美国占领军的容许下,日本军工开始重建,但自主研制能力已经荡然无存,基本上靠仿制或者按照许可证生产从吉普车到战斗机的美国制式装备。但日本重建独立的军工之心不死,从60年代开始,陆续研制了大量国产武器装备,其中很多至少在纸面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经过60年代的经济起飞和80-90年代的技术起飞,日本的一般工业和技术基础早已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从理论上说,这应该成为日本军工的物质基础,将日本国防科技推上世界前沿。但事实并不如此,日本的主要武器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几乎没有不依赖外国技术的。日本的F-2战斗机采用了主动电扫雷达和全复合材料机翼的先进技术,但发动机和基本气动设计来自美国在1974年就首飞的F-16。日本的“金刚”级和“爱宕”级驱逐就是美国“伯克”级驱逐舰的翻版,舰体基本设计、发动机、雷达、防空导弹等关键系统都是美国的。就是日本化程度相对较高的90式坦克,其主炮也是按许可证生产的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产品,和“豹2”式坦克所用的120毫米坦克炮相同。采用外购的主要子系统应该降低技术风险,有助于控制系统成本,但日本研制的武器系统的价格高的离谱,每辆90式坦克的价格约合900万美元,相当于美国M1或西方同类先进坦克的2—3倍,日本生产的“宙斯盾”驱逐舰的成本比美制同型舰要高出15%,F-2战斗机1.1亿美元的单价比F-16高三倍,就是人手一支的89式自动步枪也不甘降低身价,以每支3900美元的价格高居世界最昂贵步枪的位置。

    日本国会在1967年通过无武三原则,规定日本不可以向处于纷争的国家、共产党国家以及联合国禁止出售武器的国家输出武器。这三个原则在1976年被进一步收紧,禁止日本对所有国家输出武器。在美国大力要求下,日本在1983年决定放宽条例,准许向美国提供军事技术,不过日本出口的依然是复合材料机翼的整体成型之类的军民两用技术,而不是武器系统。2004年,日本再度修改无武三原则法,开始和美国携手研制导弹防御系统。

    日本在武器出口控制政策上的变迁自然和日本国内的和平主义思潮的涨落有关,也和日本近年来急切希望成为“正常国家”的愿望有关。但更加实际的原因则是日本的武器系统生产批量太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良性发展循环。

    作为日本陆军的主战坦克,90型的产量只有三百多辆,刚够一个满员装甲师的。F-2战斗机只有不到100架的产量,连训练和损失替补都算上也不过3-4个中队的规模。日本的武器系统不光产量低,研制过程也是时断时续,非常不利于保持科研和生产的连贯性,间接提高了科研和生产的成本。

    日本具有很强的工业和科研基础,据说美国尖端武器的电子装置中所使用的陶瓷部件有95%是日本制造的。更有日本研究机构预测,如果允许日本大幅度出口军火,日本将控制世界舰艇市场的60%,军用电子市场的40%,航天市场的25%-30%。然而事实是这个基础对于日本的军工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日本在单元器件上的技术实力对美国或者世界军工的影响不超过印度软件对美国或者世界IT的影响。工业和科研基础与国防科技的关系很微妙,两者的关联并不如一般想象的那么直接。俄罗斯具有很强而且很全面的国防科技基础,但俄罗斯的一般工业和技术基础就很乏善可陈。这不仅仅是一个不用心的问题,即使俄罗斯有意为国争光,并且不惜工本,国家元首的座车也无法和西方的相提并论。但是另一方面,日本在航天方面投入巨资,不光运载火箭的发射屡屡出问题,卫星技术也不好意思见人。这里牵涉到一个相关工业和技术基础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一般工业和技术基础。

    现代高技术系统早已超过纯硬件的水平,凝聚了相关专业经验的软件和细节设计常常决定了产品的成败。日本F-2战斗机的主动电扫雷达(也称主动相控阵雷达)号称技术水平如何如何先进,但就是解决不了机动飞行时丢失目标的问题。主动电扫雷达的优越性就在于可以用多波束同时搜索和跟踪多个目标,但有这个物理能力不等于在实际上就做到了,就好像有了高射炮不等于就能击落敌机一样。波束对高速机动目标的跟踪是一个自动控制问题。在飞机自身也在做高机动动作时,这就牵涉到预估和矫正,而不再是简单的跟踪。需要根据自身和目标的相对轨迹和动态趋势,预估下一步的位置和跟踪并举,才能锁住目标。控制理论在数学上解决了有关的控制问题,但对于多变的现实世界,理想化的数学模型需要做大量的实际校正,包括大气中的电磁波传输和各种飞机的动力学特性,这只有根据大量的实际数据和精确情报才能得到。这是多少年的积累,书本里或者市场上是找不到的。雷达只管探测目标,先进火控还包括摒除假目标和抗干扰,这又是牵涉到巨量的实际数据和经验的事情。先进火控还要进行多目标优先等级排序,当同时有多个威胁出现的时候,自动确定哪一个具有最大的威胁,需要首先对付,这更是一个没有大量实战或者演习数据根本无从入手的问题。俄罗斯或许在电子技术和加工工艺上的精巧程度远远不及日本,但在这些相关专业的经验和数据方面远远领先。日本军工欠缺的恰恰就是这个。

    其实日本工业界对这个问题一点也不陌生。尼康的数码单反相机中的核心器件成像芯片根本就是来自索尼的,但索尼的数码单反就是做不过尼康。尼康对相机的握持舒适、开关位置的设计经验和对用户要求的理解远远超过索尼,在自动对焦、自动曝光、图像处理的控制算法更胜一筹。这是一样的道理。

    国际合作能解决日本的问题吗?日本从来不缺乏接触西方先进单项技术的机会,日本现有武器系统里的各种来自欧美的关键子系统就是例证。但涉及到软件的话,即使不考虑军工技术对国家安全的敏感性,作为企业或者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谁也不会轻易示人。英国在拥有一些美国有所求的技术的情况下,参加美国的F-35的设计尚且不能接触任何具有较高机密等级的技术,日本就更不用说了。日本参加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主要贡献是钱,而不是技术。

    建立日本自己的国防科技体系才是日本军工的出路,但这要靠大大提高日本军工的产出。出于和平宪法的限制和国际政治的现实需要,日本军队的规模相对较小,需求也较小。日本对武器出口的禁令则从另一个方向堵住了日本军工增大产出的可能。

    日本还是费了很大的苦心维持一个完整的军工体系的。日本国防预算涉及的武器采购经常规定尽可能由本国企业生产,即使代价远高于进口也在所不惜。为了维持军工生产能力,日本非常注意保持必要数量的军事订货,军方每年都与企业签定一定数量的合同,预付较高比例的定金,甚至不惜提高价格30%,以吸引企业生产军品。这样维持一个昂贵的军工体系自然有战时紧急扩充独立生产能力的意图在内,不过这样做也是问题多多。

    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一半由设计决定,另一半则由生产决定。小规模生产时可以没有问题,但大规模生产时什么问题都出来了,从原材料供应链到工装到质量管理到产品发送,都可能出现问题。日本这样维持低速军工生产,到了需要快速扩大生产能力的时候,很难说到底是不是能够达到要求。这还不算日本武器系统里大量外购关键子系统的因素,到时候外购件是否跟得上还是一个问题。

    另外,大规模生产中发现的工艺问题,大规模使用中发现的设计问题,这些都是技术进步的动力。设计上的进步反映到新的产品,形成新的循环。工程技术是干出来的,是典型的螺旋形上升的过程,需要有一定的连续性和重复性以逐步改进设计和制造技术。在技术落后很多的时候,小步快跑可以降低技术跟踪的成本。但接近技术前沿之后,只有大手笔才能推进技术前沿,没有捷径。日本的4艘“金刚”级分别在两家船厂建造,后续的“爱宕”级则扩大到四家船厂。此举的意图是使更多的企业有军品生产的经验和技术,便于战时快速生产。但这样的浅尝辄止实际上使专业经验业余化,好像有了一点经验,实际上只沾了一点皮毛。美国海军的“伯克”级订单远远大于日本,也只有两家船厂在建造。

    如果国际合作的重点在于共享订单和扩大产出,日本军工的处境也很尴尬。共享订单的关键在于专业分工,否则不管蛋糕有多大,分到手的还是一样大。欧美军工面对日益萎缩的世界军贸市场,早已为各自的份额打得不可开交。再加进一个日本,谁也不会有好脸色,尤其是日本本身的军购市场并不大。

    但如果日本军工不再追求完整和独立,而是融入西方军工体系和加强专业化,可能还是有出路的。日本的航空工业根本不成体系,就不要凑这个热闹了。地面武器系统也不是日本的强项,关键子系统都来自欧美,还不如直接从欧美购买整机。但日本的舰船制造还是有一点特色,尤其是常规动力潜艇,至少这是西方最大的常规动力潜艇。澳大利亚正在寻求建造下一级常规动力潜艇,不知道日本现在松动武器出口禁令,是不是和这个机会有关?

    关键词(Tags): #指点江山#纸上谈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真爽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花晨大得宝,RP好啊.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俺觉得,只要美国不把攥紧日本脖子的大手放开,日本的海外军火销售也就是美国人吃剩下的残汤剩饭。

    • 家园 得宝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我看印度是个不错的买家

      政治上都有遏制中国的需要,印度买武器又是一向不差钱,嗜好纸面上的先进技术,我感觉日本那些东西就是为印度“量身打造”啊

    • 家园 记得美国M1A1的主炮也是德国莱茵造的

      当时看了这个印象深是因为德国是二战战败国,美国居然一点不在乎完全当一家人了,连M1A1这种看家底的装备也用德国造,这个世界好多事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已不能理解了。

      如果美国都是这样,日本就不用说,人家西方各国早就围着美国军工一体化下分工了,反正上阵的事都是美国主打,别的国家当拉拉队,当今世界这个棋局已经不能用二战前的棋谱来下了。

      就是日本化程度相对较高的90式坦克,其主炮也是按许可证生产的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产品,和“豹2”式坦克所用的120毫米坦克炮相同

    • 家园 送花,有宝!呵呵。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2艘爱宕级DDG,都是三菱重工长崎船厂承建,没有

      “扩大到4家船厂”。而前一级的金刚级,也只有最后一艘DDG176是由石川岛播磨重工东京第一船厂承建,前三艘也是三菱重工长期船厂承建。

    • 家园 日本人强的是部件子系统,整体大系统能力不足

      可比的就是火箭技术。日中起点可谓一致,日本人一致是走高科技高载量路线,H2就是稳定性可靠性不足。运载火箭本身就这么大批量,没法靠出口什么来填批量降成本。但中国俄国欧洲的火箭发射成功率就是比日本高。

      • 家园 日本火箭失败率高值得商榷...

        根据人民日报日本版的统计数据,日本火箭发射成功率不到80%,大大低于中,欧等国。

        ------------------

        火箭发射成功率比较 2005年

        中国:发射82次,成功率90%,发射能力4.9吨。

        美国:发射328次,成功率87%,发射能力4.9吨~8.7吨。

        俄罗斯:发射306次,成功率 88%,发射能力4.7吨~5.6吨。

        欧洲:发射164次,成功率93%,发射能力6.8吨~12吨。

        日本:发射14次,成功率78%,发射能力4吨~6 吨。

        -------------

        但是这里有2点对数据的曲解:

        1. 日本火箭发射计入数据的仅有14次,而算中國,俄,美,欧時就算全部火箭的發射,因为算日本時就只算H-2系列,H-2因為是新火箭而且技術層次非常高,歐洲俄羅斯都還比不上,開發初期風險大失敗率高是當然的,

        這個统计就把日本之前的H-1,N2系列連續超過17年發射沒有失敗完勝的世界驚人的火箭發射紀錄一次通通幹掉。 (这段文字来自网络,故未改字体)

        2。2005年之后,日本的H2高推火箭的6次发射全部成功。

        2005年日本进行了1次 ( H2A 7号机)

        2006年日本进行3次航天发射(8。9。10号机)

        2007年日本计划进行4次航天发射(11号机,12号机,13号机发射了“月亮女神”,14号机 还未发射)

        2005年后日本实际发射次数

        8号机+9号机+10号机+11号机+12号机+13号机=共记6次(2005年后日本连续火箭6次成功发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