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写沈崇ing旁白】一言以蔽之1 吕思勉 -- 陈郢客

共:💬233 🌺190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写沈崇ing旁白】一言以蔽之1 吕思勉

    【古语说:天道五年一小变,三十年为一大变,所以三十年为一世。这也不是什么天道,不过人事相推相荡,达到一定的期间,自然该有一种变化罢了。

    ——吕思勉写于1940年。】

    现代中国伊始,1919-1949,恰是30年。

    从1949年建国,距今60年。两个30年能否合题——螺旋式上升?

    30年一世说,信乎?不信乎?

    请诸位看官思量。

    附:吕思勉先生著作目录(此目录不全,注:近年来,吕先生的书疯狂重版)

    (大家想买书的,不妨按图索骥)

    号外部分电子书下载地

    系列:

    陈郢客:一言以蔽之2 G2

    陈郢客:“东帝”往事

    陈郢客:【一言以蔽之3 朝核】

    陈郢客:【一言以蔽之4】新疆

    陈郢客:【一言以蔽之5】让我们聪明一点,再聪明一点

    陈郢客:【一言以蔽之6】逻辑

    陈郢客:【一言以蔽之7】永远需要调查和实践

    陈郢客:【一言以蔽之8】形似乎?神似乎?

    陈郢客:【一言以蔽之9】名与实

    陈郢客:【一言以蔽之10】历史怎么读

    关键词(Tags): #一言以蔽之#粟裕(老老狐狸)元宝推荐:今昔,禅人, 通宝推:王树,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一言以蔽之11】那时候,我们如何和先进国们谈生意

      原来,议价能力的高低不仅仅和情报、知识、专家、接轨相关,更和胆识、立场、主心骨关涉极重。

      宋子文,是毕业于哈佛大学经济系的。胡适曾在日记里嘲讽说,但凡报洋名的,宋必接见。

      胡适出身哥伦比亚大学。他对宋子文不以为然,看重好友王世杰的才干,认为这才是能臣。

      签外蒙独立的王世杰,就真比逃签外蒙独立的宋子文,强太多吗?

      老百姓都知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防谁?

      防老百姓呢还是防外国友邦?

      这对于精英买办而言,并不是一个问题,只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且看下60年代,我们是如何和先进国们谈生意的。两厢对照,来者可追否?

      ——但愿后人无愧于先人。

      美国解密档案披露:40年前中国智破西方化肥垄断

       其实,在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这段时间里,中国农业虽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但还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美国情报部门提供的材料还是比较可靠的。

      仅就氮肥来说,中国的进口数量从1964年的40万吨增长到1965年的50万吨,到1967年可能增长到94万吨。中国发展农业产生了庞大的化肥需求,这种新情况让世界主要化肥出口国纷纷前来做生意。美国情报部门专门列出了从1963年到1964年中国的化肥用量:当时整个世界生产的氮肥是1484万吨,所有国家的总进口需求是286.3万吨。日本和西欧国家成了世界化肥的主要供应者,它们的出口额从1963~1964年的173.4万吨,增长到 1964~1965年的217.3万吨。

      一些西方观察家一直怀疑,“文化大革命”的政治影响之一是牺牲农业计划,并集中主要资源用在军事工业计划上。但是,中国化肥进口的持续增长,加上中国的谷物进口也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些证据消除了西方的怀疑,表明中国的经济政策没有向军事倾斜

       解密的档案显示,中国进口化肥量日益增长,使当时世界化肥市场的价格非常坚挺
      ——人家情报部门一直没闲着,以“知中”为己任;人家政府亦对症下药,百般施计。

      中国要买,人家就涨。这哪里是当下才有的新问题?

      例如,在1966年初,西方国家新建和计划建设的工厂,仅氨的产能预计就超过此前世界氨总产能的3倍。所以,可以预料的是,世界化肥工业生产将出现过剩。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当时估计,1965年氮肥和一氧化二钾的消费量是4000万吨,比1964年上浮10%,预计1970年将增长到6300万吨,但是1970年的产能却将超过1亿吨。

        按常理来说,这将导致世界化肥价格的急剧下降

        但西方生产商却努力维持化肥的高价日本与西欧的企业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其明显。据解密档案披露,1966年10月,欧洲复合肥协会(欧洲一家主要从事化肥生产和销售的超级企业,形成行业垄断地位)的代表,就频繁地与日本工业家接触,双方经过多次磋商,在日本私下达成了划分中国市场的计划

      1965年中国的氮肥进口量是50万吨,1966年是60万吨。欧洲复合肥协会认为,中国在1967年的需求将是60万吨。但日本的估计更准确,它让欧洲复合肥协会相信,中国的需求缺口至少在80万吨在一项秘密的口头协议中,双方一致同意划分中国市场——世界市场硫化氨每吨是48美元,给中国的折扣限制在每吨5美元之内(也就是不低于43美元)——如果中国按此价格进行交易,将会是西方潜规则的受害者。

       美国情报机构后来分析认为,当时中国以其购买力为武器,打破了日本和欧洲复合肥协会之间的秘密协议,成功压低了进口化肥的价格。

      成功的分化阳谋】:

      对欧洲:

      第一个突破口就是欧洲复合肥协会,中方提醒它,如果它不按当前市场的合理价格交易,如果它不能给中国的化肥市场以更多的便利和优惠,那么中国将不再欢迎它!

      对于利益至上的欧洲企业家来说,与日本达成的口头协议并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罕见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卖”了自己的日本伙伴,与中方签订了合同。最终,在1967年,欧洲复合肥协会供给中国320万吨硫化氨,当时市场的名义价格是每吨48美元,但它卖给中国的价格是每吨34美元。

      档案提供了中欧氮肥交易的内容:1966年11月初,欧洲复合肥协会与中方协商,尽管不知道细节是什么,但中方同意以每吨34美元的价格购买64万吨氮肥,并声称,如果欧方拒绝,整个合同将提供给日本。欧洲复合肥协会认为64万吨氮肥可能是中国的全部需求量,并担心如果不答应,自己会被踢出中国化肥市场(这也说明他们对日本人缺乏信任),因此感到惊慌失措而与北京签订了合同。

      对日本:

      不过,聪明的中国人没有就此止步,因为他们知道,中国农业发展的化肥需求应该有多个来源。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说,中国当时也需要与日本维持一定的贸易关系

      早在1962年10月,日本前通商大臣高崎达之助率团访华时,中国贸易代表廖承志就与他签署了《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备忘录规定从 1963~1967年,平均年贸易额每方各为3600万英镑(当时1英镑约合人民币6.89元),双方还指定了政治方面的联系人廖承志——松村谦三。

      中方随后披露了与欧洲复合肥协会的交易,并要求日本化肥工业满足欧洲复合肥协会的价格,并要求日本在1966年12月20日前给答复

        日本建议卖给中国60万吨氮肥或一定数量的硫化氨(每吨46美元)。但中国不断压价,协商的最终结果是中国从日本那里买了150万吨硫化氨,价格与欧洲复合肥协会的一致——每吨34美元。

      这样,中国就节省了6600万美元——这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民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数字。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西欧和日本对世界化肥市场的垄断,为中国自主的化肥贸易政策奠定了基础。

      该解密档案还写道,尽管在贸易上对中国有利,但中国政府还是在政治上继续批评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对中国不甚友好的政策,并措辞严厉地表示日本应该更相信中国

        解密档案强调说,这些关于化肥的协商注定使佐藤荣作非常尴尬,因为此时正赶上日本的国会选举,对华贸易问题是此次选举的重要政治议题。日本政界要求佐藤荣作承认,他对中国的疏远政策给了欧洲商人可乘之机,让这些日本的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上占得先机

      ——那时,我方明显是积极主动的姿态。生意谈得好不说,意犹未尽,仍继续对日方政府施加政治压力,并促使日本内部分化混乱,我方不乱对手乱。今天呢?

      【美国真实的忧患】

      该档案认为,在不发达国家,中国化肥战的胜利也可能对西方利益造成不利影响。因为如果这些做法激发了出口竞争,将降低国际市场上化肥的出口价。中国将作为一个获胜者出现在世界市场上,它打破了西方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垄断

      美国情报还分析道,如果欧洲复合肥协会试图维持化肥价格在不发达国家的高位运行,中国可能强有力地质疑为什么欧洲和日本的化肥价格不一致,并进一步借助传统的马克思阶级剥削理论来批判欧洲——众所周知,这种理论在不发达国家拥有广泛的市场,成为发达国家剥削不发达国家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进而激起不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敌对情绪

      ——马克思剥削理论,有为否?

      美国情报机构最后提醒西方国家:“我们应该反思,尽管西方科技可以有效地提高化肥的生产效率,但中国利用其讨价还价手段,首次从这种新技术成果中全面获益。更有甚者,尽管这种新技术对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但西方国家如果运用不好,有可能遭受到更大的损失。”说白了,美国就是想稳住西德、日本等 “小兄弟”,防止西方阵营被对手分化。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该档案会出现在德国的国家档案馆。

      在当时,中国的对外信息获取渠道狭窄,也难以判定当时国际化肥市场价格是否合理,但中国政府凭借直觉和分析,认定谈判对手在漫天要价(当然也不排除精确的计算以及可能从其他渠道获得情报),于是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打破了西方国家长期的贸易垄断

      ——市场经济固然是要交学费的。可是,总交学费,不见长进,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民国宋子文和王世杰们,历史已经说清楚了。

      ps:1966年,文革元年——原来“开放”之前,我方还是和“友邦”们谈生意的。

      美国的情报机构还得出以下结论:意识形态色彩强烈的中国已懂得有效利用全球市场,利用资本之间的竞争关系来获益

      人家美国佬都不会只以“意识形态色彩”草率看视彼时中国,今日的我们呢?

      陈郢客:【原创】那时候,我们如何和先进国们谈生意(续)

      关键词(Tags): #一言以蔽之通宝推:盲人摸象,编程浪子叶开,an7429,yueyu,隔路山贼,上古神兵,王树,苍野,我们的田野,zlusc,厚积薄发,行走的考拉,小河流水,一无所之,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