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北京的小升初问题今天上了央视 -- 端娘

共:💬143 🌺8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差距没关系

          只要差距不要太大就行,我觉得一般的家长主要怕那张混混横行、人人网恋的学校。如果学风还可以,也不一定非得上最好的学校。

        • 家园 我支持通过考试成绩来决定学校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并不是强迫所有人接受同等质量的教育,而应该是所有人都有公平的机会来争取最优秀的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不给孩子压力这话实在是虚伪到一定程度了。生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是从小就应该适应的事情,扭曲这种环境,硬捏一个“没有压力”的暂时的乌托邦,有什么意思?

          我小升初,中考,高考,都是重重竞争过来的,正是那些专家整天嚷嚷着所谓压力太大小孩要死了之类的P话的情况。但事实是我一直活得挺好的,最多要考试的时候蔫几天,但要说心理压力只怕比现在的孩子还少些。因为前途很单纯——好好学习,认真考试。俺娘教育俺就一句话:凭本事说话,别的啥都不用想。考好了有资格自豪,考不好继续努力,要是自认没本事,竞争不起,那就趁早开始学烧饭,爹妈一样养活。

          可现在的孩子呢?摇号,走关系,推荐……花样百出。我曾在我的中学母校看见过摇号放榜的场景,有当场欣喜若狂的,有瞬间母子抱头痛哭的。如果经历过那种场面,亲耳听过一个11,12岁的小姑娘扑到妈妈怀里哭着说“为什么他们连考试的机会都不给我”,我都不知道那个母亲该怎么回答自己的孩子,我就不信谁还有脸说这叫公平!

          素质教育的赞歌唱了这么多年,不去教孩子公平竞争,不去教孩子凭能力服人,靠努力说话,而是整些朝三暮四的噱头,让家长和孩子在各种升学途径之间疲于奔命,最后还要承担“运气不好努力也没用”的命运主宰论,这叫什么素质?!这种所谓的乌托邦,所谓的素质教育,所谓的减负运动,到底是一种拯救,还是一种轻蔑?

        • 家园 我想说两点

          一,政府的义务就是要尽量做到平衡,否则就是某部分人的利益代办;

          二,具体到每个学校的例子,领导和老师的努力、才能肯定是有很大作用的。可以参看北宸MM写她母亲把差班变好的例子。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一个好老师给人带来的巨大变化。如何激励校长、教师去做好,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 家园 平衡只能是相对的

            不讨论社会风气的问题,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我觉得小升初的事情是无解的,没有可能做到大家所认为的平衡。

            最公平的办法或许是小升初也按照考试成绩进行录取,可是这种方法一定会受到很多正义人士的攻击。义务教育阶段不应该给孩子考试和排名的压力这句话是最好的借口。

            而完全按照随机方式进行派位的方式,在不能保证所有学校的教学水平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家长会接受。学习好的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只是两千年来一直为大家所认同的。大家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去好一些的初中,一定会是各显其能。

            现在的情况就是,家长只希望教委不要频繁调整政策,只要给大家一条明确的升学之路就可以了。一些学校在点招的时候很看重奥数成绩,所以奥数培训是热门;而另外一些学校看中英语成绩,所以小学生考公共英语的也是层出不穷。

            对于家长来说,能够靠奥数、英语以及其他特长成绩升入好的中学已经是很公平的了。

      • 家园 俺们这里小升初不考试

        以前是好学校都改民办的收钱,报名多的就摇号,今年又改了,不收钱了说公办,按照产权证分学校,给开发商们托市呢

      • 家园 现在是好学校挤破头,烂学校更烂

        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教师待遇和公务员看齐,受不受监督?

        教师的灰色收入不比公务员差!

        6年前,刚刚从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的谷娟,有幸来到沈阳市一所顶尖中学教学。让她惊讶的是,在她看来每月只是拿着固定工资的同行们似乎都很有钱。慢慢地,谷娟也体会出了其中的奥秘,因为许多家长、学生不断地找到她,提出要在校外补习外语,于是谷娟就开始过起了白天在学校讲课,晚上家里补习的忙碌日子,尤其是到了假期,每天都像赶场一样地补习。

        几年的忙碌为她带来了不小的收益,学校里的工资收入再加上补课收入,让谷娟先于许多同龄人过上了中产阶层的生活。第一套商品房是上班才两年的时间就买到手的,虽然只有80多平米,但谷娟没有靠父母掏一分钱,也没需要按揭贷款就买到了。此后,谷娟当上了高三年级的班主任,这更令她身价大涨,找她课外补习的学生和家长特别多,收入大增。于是,近两年她又先后购置了两套商品房,并且把自己心仪已久的宝来车也开回了家。算下来,短短六年的教师生涯竟然让谷娟身家过百万。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其实在沈阳目前的教师队伍中,像谷娟一样的教师不在少数。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某名校校长介绍,沈阳市名校教师已有六成左右开上了私家车,在教师购车中,宝来、桑塔那、千里马等价格在10多万元的车型居多,少数也有价格在30万左右的车,也就是说,现如今开着私家车上班在教师中已不少见。

        • 家园 国内课外补习市场不规范,教师收入偏低

          私立学校还不发达。

          这位老师如果刨掉课外补习收入,她的工资收入就不会很多了。而且像这样的名师,应该有获得更高收入的权力。名师也是一种稀缺资源,这种现象完全是市场经济的自然体现。如果在国外,她可以去私立学校,而在国内,由于私立学校还不够发达,就只能呆在公立学校,拿两块工资过日子。

          补习市场不规范。国外老师是不准在课外进行有偿补课的。学生要补习,就得去社会上私人开办的补习班。国内都是老师私自揽活。

          老师工资收入不高,有提高收入、该善生活的愿望,学生又有补习需求,这样的事自然无法遏制。

          要清除这方面的积弊,一来要把中小学公办教师纳入公务员体系,保障教师的收入水平。不同职称的教师应该对应不同级别的公务员。比如特级教师收入应对应处级,高级教师对应正科级,一级教师对应副科级。

          二来设立补习班制度,将课外补习社会化、市场化。学生要补习就去补习班。有钱人也可以请家教,收费自然更多。

          三来立法禁止公办教师进行课外有偿补习,违反规定的要纪律处分。

          四是要鼓励私立学校发展。

          • 家园 我老婆就是教师

            上海一所普通小学的普通教师,班主任,学校位处郊区,上海房价较低地区,学校还是镇管的。工作辛苦之极,绝对熬人,班里2/3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学校教学质量一般,这也很自然,既然被列为专门接收民工子弟的学校了,在很多方面都属于被列入另册的了,软硬环境什么的都不怎么好,至于待遇,反正只能拿到镇上公务员的1/3左右。老婆打算跳槽换学校了,已经找了不少学校了。

            作为教师家属,我得说一句,其他地方其他学校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老婆对工作说不上呕心沥血,但也绝对是尽心尽力了。可是,教师也是人,也得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高房价、老人医疗、自家孩子上学等等。反正,如果情况不改变,下一代,我们坚决反对当教师。

          • 家园 谁觉得工资低就可以用职务敛财吧?

            名师不名师都要办补习班,班主任办的你敢不参加?

        • 家园 我觉得补课收入和加班收入没什么不同啊

          老师辛辛苦苦付出劳动,下班不下课周末没双休,这样得到的收入怎么就成了灰色收入呢?难道不是劳动所得么?

          老实说,虽然引文里说得很简单,设身处地想想看,全年无休地从早到晚地坚持做一类工作是多么boring的事情啊。不能只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打,何况做老师也是很辛苦的事情、更何况又不是是个老师都会有家长出高薪来要求给孩子补课,这和科目、年级、所在学校什么的都有关系。如果是史地生这样需要水磨功夫的冷门科目,小学1-3的基础年级,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学校,有帕萨特宝马的老师,也有那么多吗?

          有死工资以外的收入就认为那是灰色收入,这好像不太对吧。倒让人觉得楼上引用的那片文章的作者有点儿红眼病。

          • 家园 如果老师为了补课收入忽略自己的职务责任呢?

            我是听到过这样的例子的,老师跟家长说,让你家孩子上我的补习班吧。课堂上本应讲到的东西,放到补习班去讲;学生课上问问题,老师不回答,拿到补习班上去讲。

            当然这是比较极端不像话的,不具有普遍意义,但是也可见一斑。

            • 家园 老师把应该在课堂上讲的东西放到补习班来讲

              补习班有多大?据我所知现在国内的补习班还没像日本那样成气候正儿八经弄个教室来教,还是靠老师在家给孩子上课的方式为主。除非老师家里能和教室面积相仿的客厅,不然我想能带的学生多不过十个吧。就算老师连轴转,一个晚上最多也就带一批,时间不会超过两个小时。算上双休日的四批,假设这样的频率把全班学生都囊括进去了。我们先不去考虑在学校里每天都要上语文数学外语,一周内总计怎么也得十个课时的内容都是泛泛而谈,而被无良地隐匿下来不讲的这些要点能不能在两到四小时里灌输完毕,并且学生们都能熟练掌握应用?

              事实上一般课后补习是每周两到三次,同一批学生补习频率增多,就意味着班级里参加补习的学生覆盖面相应收窄。对于这只占学生总数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的学生,老师要玩这种阴的花招“应当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放到课后补习班来讲”的话,他固然是提高了这十来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以此为代价他放弃了一个班级里除开这十来个学生以后所有剩下的成绩——那些没参加老师补习班的学生,按照“课堂不讲课后讲”的逻辑,必然在“应知应会”内容上有欠缺,也必然在考试上反应出来。换句话说:班级在这一科目上的总分下降。

              我们都知道老师也是有考核的,而且考核的硬指标就是学生本科目的考试成绩。老师抓了十来个,放弃了至少两三倍于十来个的更多的学生,这对他有好处吗?从短期看,他通过带教这十来个学生得到了经济收益;从长期看,这个老师带教的班级的整体学习成绩却因为没被补课的学生更多而下降,他的执教水平必然受到质疑,长此以往,还有几个家长会选择进他的班级,参加他的补课?这是自毁声名吧。

              因此,我要说,因此,我觉得一个理性人担任老师职务是不会“课堂不讲课后讲”的,这对他坏处多于好处。

              反过来说,对一个老师来说,他怎么选择参加课后补课的学生、怎么教学生才能得到收益最大化呢?

              我想不外两条:培优,补差。要么,把尖子生的优势再巩固、提高,得到年级、校际乃至全市、全省的头筹,这样家长会因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想法,继续把孩子送来;要么,花力气把后进学生的成绩抓上来,这样家长会因为“孺子可教朽木可雕”的期望把孩子送来。

              摸下巴,课堂不讲课后讲的这种说法,貌似耳闻也有五六年了。我觉得不能完全武断说没有这种事,但说法传这么广么,一方面是人云亦云,另外一方面,也不能排除被补差的那部分家长拒绝承认自己孩子的问题,而把责任推卸给老师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