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茶壶里的风暴——刘邦那次不成功的废太子(一)上 -- 江南水

共:💬96 🌺36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茶壶里的风暴——刘邦那次不成功的废太子(四)上

      四、斗争

      可以肯定,刘邦是在公元前198年前就想换太子,备选人都想好了,就是刘如意。你看这名起的,如意如意,如我心意啊,光看名字就知道刘邦不是一般的喜欢他。

      可惜一个重要的人物站出来反对。这个人虽然口吃不清,说话结巴,但态度相当强硬,御史大夫周昌。

      周昌是沛县人,他和堂兄周苛都做过秦政府的低级吏员,泗水卒史,两人比较早的跟随了刘邦。周氏兄弟的具体功劳不明显,但是周苛的死的确称得上壮烈。公元前203年三月,荥阳城破,镇守荥阳的周苛等人被俘,项羽劝他投降,他反而劝项羽投降,一点儿也没有俘虏的架子。本来对战俘就没什么耐心的项羽,好不容易耐心的劝降一个人,竟然还被他调戏,没怎么多想就把周苛“烹”了。“烹”好像是那个时代流行的死刑执行手段,郦食其也是被这么处理的。

      周苛死的时候是御史大夫,死后周昌接着做了御史大夫。

      周昌是个强悍的人,萧何、曹参都要让他三分。

      某天,周昌去向刘邦汇报工作,去的不是时候,那时候正是刘邦的休闲时刻,正搂着戚姬,具体在干吗,自己想象吧。

      让谁看到这一幕都会赶紧回避,周昌也不例外,一看两口子正这样,也不意思上前打断,掉头就走了。

      这时候,刘邦放开戚姬追赶周昌,追上后骑到了周昌的脖子上,洋洋得意的问:俺是啥样的皇帝啊?(我何如主也?)

      周昌扬起头来说:你啊,桀纣那德性的呗。(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这一段经常会被用来证明刘邦流氓本性的有力证据,而我从中却看到了一点温暖的东西。

      人啊,保持本性不变太难了,金钱、地位稍有变化,人就会有大变化,经常听人说:某某我都快不认识了。一个人从科级升到处级,要想不变形都难。要是从平民一下成为皇帝,会成什么样呢?

      短短六七年,刘邦从一个平民变成了皇帝,在现在的手下,以前的老朋友,面前没有装模作样,还是像从前那样打闹,这太难得了。

      刘邦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很好,但是做法欠妥,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作风嘛,是该批评,但是上升不到流氓的程度吧。

      就是这个强悍的周昌立场强硬的反对换太子。

      对更换太子,刘邦是认真的,拿到了朝堂上供大臣们讨论。结果是一边倒,一边倒的反对,其中声音最大的就是周昌。

      刘邦问他反对的理由,周昌说出了半个千古成语。

      周昌本来就口吃不清,盛怒之下说话就更不利索了: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期期艾艾,这个成语是两个相距四百年的人凑出来的。“艾艾”者,三国邓艾也。

      刘邦笑了笑,只好作罢。

      大臣们在热火朝天的讨论的时候,有个人在旁边的房间里旁听,这个人就是吕后。外面吵完架后,吕后赶紧出来,向周昌道谢:没有你,太子真的就被废了。(微君,太子几废。)

      吕后不是普通的道谢,而是“跪谢”,可见这次情形之险恶。

      秦汉年代距今太遥远,今人很难弄清他的制度了,不过从周昌这句话中似乎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皇帝的命令,御史大夫不同意,就没法付诸实施。

      刘邦的第一波废太子攻势以失败而告终,总结教训就是,对方阵营中有个防御指数超高的周昌。不要紧,这块石头虽然很硬,砸不碎他,可以搬开他。

      汉九年(前198年),刘邦封刘如意为赵王,似乎就没有发生过换太子这档子事。只是似乎而已,刘邦不是糊涂蛋,废太子这话说出口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成功了,刘如意固然一步登天,失败了,刘如意相应的就死无葬身之地,这是一个零和游戏。刘邦不得不考虑失败后怎么保全刘如意。

      刘邦身边的掌印秘书(符玺御史)赵尧看出了刘邦的心事,劝刘邦给赵王安排一个吕后、太子和大臣都忌惮的人做赵王的国相,这样就能保证刘如意的后半生幸福了。

      用后半生似乎不合适,毕竟刘如意才十岁,他的人生还没开始呢。但是历史告诉我,他人生结束的时候,只有十四岁。

      刘邦问:那谁合适呢?

      赵尧说出了那个合适的人选:御史大夫周昌。

      刘邦一想,对啊,就这冤家了。

      但是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御史大夫贵为三公,是最高级官员之一,行政级别万石(总理级),而诸侯王的国相的行政级别只是二千石(副部级)。

      把一个工作没什么失误的总理级官员调到副部级的部门,实在让人说不出口,为了儿子,刘邦也豁出去了,他找来了周昌:又要麻烦你了,委屈一下帮我照看赵王吧。(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

      搁谁谁也不会很痛快的答应,凭什么为了你的儿子,我就得降职使用啊。

      周昌拒绝的很温情:你一出道我就跟着你,为什么现在把我当成垃圾股抛给诸侯啊?(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

      话说到这份上了,刘邦也不藏着掖着了:我知道这是降职使用,但是能够保证赵王安全的,除了你没有别人啊。你还是委屈一下,就去吧!(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

      话都到这儿了,那还说啥啊,周昌卸任御史大夫,走向了副部级保姆的新岗位。

      这是《史记》中,刘邦为数不多的低声下气,也是不多的温情展示,一个父亲到底该为儿子做多少才是多呢?刘邦告诉我们,永远都不会多。

      温情是政治斗争中的奢侈品,在这番温情对话的背后站着一个等着接御史大夫印的人,掌印秘书(符玺御史)赵尧,周昌卸任后赵尧接任御史大夫。你说以上是赵尧为了向上爬而挤走周昌的阴谋,也行,毕竟得利的是他;你说赵尧只是狗屎运,刘邦跟他对上眼了,也行,毕竟当年刘邦用韩信也是一见钟情。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刘邦更换太子的心也没有死,毕竟只有刘如意当了太子,以后当了皇帝,才能彻底安全。

      防御指数超高的人已经降职使用,新换上来的御史大夫是自己破格提拔的,整个一个“他办事,我放心”。

      刘邦发动了第二波废太子攻势,这次似乎没人能够阻止他了。

      刘邦的判断没有错,朝廷中没有人能够阻止他的脚步,朝廷外呢。

      • 家园 一个父亲可以为儿子做多少?

        可以将儿子推下车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赵王的封地,原来的刘盈的亲姐姐,也就是吕后唯一的女儿的丈夫的封地吧?封赵王之前,吕后的这个女婿,好像不得不叛乱死了吧?

        一个父亲可以为儿子做多少呢?还可以将女儿手中的抢来,送给儿子。

        • 家园 花一个,鲁元公主和刘盈姐弟真惨

          那个爹根本没把他们当儿女看

          刘邦还曾经打算强迫鲁元公主和张敖离婚,丢下儿女,去和匈奴和亲。吕雉苦苦哀求,流泪劝了一整夜才算拦下来这件事,保住了女儿一家。结果后来刘邦还是找个理由要整张敖,说他谋反,若不是贯高忠心,只怕张敖鲁元公主一家未必能活到吕后掌权,不过还是失去了赵王封地,肥美的赵地就这样给了刘如意。这些事情的背后有没有戚夫人添油加醋,真的很难说。

        • 家园 剪除异姓王是既定策略,不管他是谁,不姓刘都不行

          剪除异姓王是既定策略,不管他是谁,不姓刘都不行,看一下这个链接链接出处

          长沙王能幸免只是因为刘邦的生命,如果寿命允许,不用多,再给他两年时间,长沙王也会因为造反被搞定

      • 家园 早上运气不错,得了三个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 家园 【原创】茶壶里的风暴——刘邦那次不成功的废太子(三)

      三、立太子

      刘邦确立太子是在汉二年(前205年)六月。

      两个月前在彭城,刚被项羽打得惨败,在韩信的部署下汉集团才在京、索一线遏止住项羽的猛烈攻势,当然也离不了后方萧何的有力供给链接出处

      稍事休整后刘邦将要重返前方,荥阳前线万一有什么闪失,那非但关中不保,自家的身家性命也将烟消云散。兵凶战危,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够活着看第二天的日出。

      万一自己在前方壮志未酬,整个汉集团将会怎么样,刘邦不能不考虑。

      做最好的打算,做最坏的准备,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这个准备就是立太子,万一自己在前方真的壮志未酬,那汉集团好歹还有个头,不至于群龙无首,从而分崩离析。

      当时,刘邦有三个儿子,一个被项羽俘获了,一个在身边,还有一个,现有史料并没有提供确切的信息说他在哪儿。

      被项羽俘获的是长子刘肥。

      在被项羽打的没有招架之力的时候,刘邦才想到了父母和老婆孩子,赶紧回家抢救,可惜晚了一步,被楚人捷足先登,父母和老婆孩子已经不知去向,后来才知道他们最终还是落到了楚人手中,这个孩子就是长子刘肥。

      在身边的是刘盈。

      刘盈说不上是运气好还是运气坏,听说楚人来抓刘邦家属后就跟家人逃难,不幸的是跟妈妈走散,只好跟姐姐盲目的流窜,幸运的是遇到了老爸,还坐上了老爸的专车,悲哀的是老爸嫌他们姐弟俩累赘,把他们推下了专车,高兴的是夏侯婴叔叔是个好人,屡次停下来再把他们姐弟俩抱上专车。就这样,在绝望和希望的交织中姐弟俩跟着老爸来到了关中。

      不明下落的是刘如意。

      既然没有确切消息就只好不说他了。

      这几个儿子,长子刘肥年龄不详,但是可以推测一下他的年龄。

      吕后曾经跟刘肥的儿子刘章说:你爸爸知道怎么种田倒还靠谱(顾而父知田耳)。

      本人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普通的田间作业略知一二,但这也是在十岁以后才知道的。我自作聪明一下,刘肥被俘的时候应该也在十岁以上。在楚营待了三四年后回到汉营,回到汉营后就不用再种地了。当然楚营要是非得使用童工进行田间劳作,则另当别论。

      刘盈生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时年六岁;刘如意出生于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时年三岁,这都是可以考证的。

      其实在这里讨论刘肥的年龄没什么意义,反正太子没他什么事,要是立他为太子,最高兴的恐怕不是他而是项羽。

      不妨假设刘如意也在刘邦身边,即使如此,恐怕太子也没他什么事,刘盈好歹比他大三岁。有道是国赖长君,古往今来,年龄始终是个宝。

      说实话,这三岁的差距,算不上什么优势,刘盈的优势也不在这三岁的年龄差距上,而是在他姥姥家,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吕氏武装。

      舅舅帮外甥古来有之,战国时代,秦昭王的舅舅穰侯魏冉就帮了外甥秦昭王的大忙(夺位),更远一点,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舅舅舅犯(这舅舅,名字中就把身份摆明了)也是大力协助外甥晋文公成就霸业。(按:舅犯也称狐偃、咎犯)

      此时,哪怕刘盈跟刘如意换了年龄,恐怕太子还是刘盈,也就是说,只要刘盈没有在半路被老爸成功抛弃,他只要在老爸身边,太子就是他。

      记得某教授在讲评吕后的时候,埋怨刘邦立太子立早了,实在不知道他读《史记》是怎么读的。从后来刘邦当皇帝后亲征英布还受了箭伤来看,他在荥阳前线壮志未酬的可能性还是很大。如果不预立太子,出现那万分之一,后果如何,可想而知。所以看待历史事件,要把事件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才有意义,否则,我们可以说古人都很愚蠢,为什么要写信呢,发个E-mail多快啊。同样,后人也可以说我们都是笨蛋,为什么要……呢,……多方便啊。

      • 家园 今天看到了《小窗幽记〉里的四句:

        轻财可以聚人,律己可以服人,量宽可以得人,身先可以率人。

        刘邦似乎都做到了。但是,逃命时把儿女推下车,其他人看着难免会心寒的,靠不住阿;是靠公务员体系维持住信用么?

        • 家园 刘备摔儿子的把戏吧~

          虽然刘邦是刘备的祖宗=_=

          你想,如果刘邦推儿女下车的时候说老子要是救你我同车的大将就逃不了了,夏侯婴一干人等是多感激涕零...而且还演了三次...

        • 家园 我们看到的刘邦只是太史公给我们的刘邦

          我们看到的刘邦只是太史公给我们的刘邦,已经不怎么完整了,这段“抛弃”又被太史公多次提及,在本不完整的刘邦身上比重就增大了,所以很多人都知道刘邦是个心狠手辣的人

          其实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他的部属,除了早期的雍齿外,没有其他重要人物背叛他(韩王信反复过)。

          周苛等被俘后宁死不降,王陵的母亲自杀以安王陵心志,纪信从容代死

          这些并不是非死不可的人,为了他主动去死,这值得深思

          跟他出生入死的人或许更全面的了解他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