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经济,城乡收入差距和农业问题 -- 高士奇

共:💬3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中国经济,城乡收入差距和农业问题

    看到关于民工荒的讨论,不才想到了这三大问题。当然,以不才之微末功夫不可能把这三个问题折腾清楚,这里只想将一孔之见说给诸位听听。

    不才先算一笔帐,过程有点长,诸位少安毋躁。中国目前的gdp大约1.5万亿美元。其中农业比重也就15%,粮食产业比重更低,所以农业生产总值不到2500亿美元。乐观估计农业增长速度每年4%,那么到2030年农业总产值不超过7000亿美元。到时候中国人口十四五亿,假如农业人口占50%,至少有7亿农业人口。那么到时候农民的人均gdp不超过1000美元。为了保持社会公平和稳定,城乡差距就算3倍吧(不才说这个数字已经会有人扔搬砖了),那么城市人均gdp不会超过3000美元,全国人均gdp不超过2000美元。现在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100美元,如果这本帐成立的话,中国经济发展了25年之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能翻番。这个发展速度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穷国来讲似乎太慢了一点,到时候恐怕不但我们不能明显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连印度这样原本比我们穷一些的国家也要超过我们了。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不才以为关键在于这本帐里假设的农业人口比例太高了。但是现在农业人口比例更高,而且由于计划生育在农村远不如城市推行的顺利,农业人口绝对数量不容易降下来。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大力推动农村人口城市化,农业人口工业化(或者服务业化,呵呵)。可广大农民兄弟干吗要工业化呢,除非工业收入明显高于农业。注意,必须“明显”高于,因为很多农民兄弟习惯了农业生产方式(要是我生在农民家里,也会习惯农业生产,对工厂里的机器没多少好感),而且他们投身工业还需要付出很多实际成本(例如路费),以及冒较大风险(谁知道会不会挨坑)。但是工业劳动力收入的绝对水平不能太高,否则中国经济就没有国际竞争力了,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的竞争优势仍然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低廉,20年后可能有所改观。既然工业收入绝对水平要维持在较低水平上,农民兄弟进城进工厂的动力哪里来呢?只有农业收入水平更低,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城乡差距。不才真是无能,推来推去竟然得出这么个对农民兄弟不利的结论,该打!

    然而事实的确是残酷的。我们国家外临强敌,美国、日本巴不得中国落后挨打,成为他们盘中之餐;东南亚的邻居们也不安分,一个个觊觎着中国这块肥肉;还有台湾之“独立分子”蠢蠢欲动。我们的经济如不快速发展,有何实力应对它们的挑战?但是中国的历史包袱太重了。过去不讲计划生育,人口激增,农村更是重灾区,现在仍是人口最主要的增长点。若想中国经济从整体上强大起来,要么农民大量工业化,城市化,大家一起在工业化进程中富起来,要么就只能拉大城乡差距,农民穷就穷吧,只要城市足够富裕就可以了。后者长期看来实不足取,那样搞不好会出大事(这里点到为止,呵呵)。但是城乡收入差距(或者工农业收入差距)又是一根线的两只蚂蚱,如前所述没有一定的城乡差距,农民的迁移就动力不足(总不能赶着农民进城吧),这就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两难抉择。一方面,一定的收入差距可以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另一方面差距太大就会造成社会问题。好吧,就看咱走钢丝的技术了。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牺牲了至少两代人(建国时二三十岁的人和文革结束时二三十岁的人)的利益,无奈的是恐怕还要再牺牲很多人的利益,但这次的牺牲带有一定的不公平性。愿中国经济真有傲视群雄的那一天,不辜负这些牺牲利益的人们。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还好高先生没用老甄的名字。也请把环境因素列入综合竞争力。
    • 家园 大问题不会有的

      你举的问题会存在,但大问题不会出现。留意报纸、媒体或招聘了吗,大小城市的警察数量都在飞速增加。

    • 家园 观念的问题也比较重要

      在扶贫过程中除了很多腐败的事,但也有另一种情况,就是确实从资源和政策上对一些贫困地区进行了扶持,这些地区仍未脱贫,或者说脱贫之后又返贫了。当然还可以说这里有个扶贫力度不够的问题,不过不才以为这里边观念问题也很重要。很多农村地区的同胞观念还是比较落后的,需要新观念、新信息的输入,这需要政府投资办教育、建设信息宣传的网络,而新观念背后的支持就是发达工业地区的示范效应。很多农民兄弟是不愿意离开土地的,他们习惯了这种生产方式(这个我在原帖中已经说明了),进入城市搞工业对他们来讲是个新事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人都是有惰性的,除非有比较大的物质利益刺激是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熟悉的行业的(这个恐怕不是普及基础教育能解决的,是由其生活环境所决定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城乡收入差距短时间内不会显著缩小,除非大量(一半以上吧)的农民观念有了比较明显的转变。

      • 家园 农民安居乐业的有何不妥啊?政府负责教育和上升渠道公正公开,让百姓们自己选择生

        活方式,各适其式,自得其乐,就是好政府了吧?没有一个模式是100%先验正确的呀。

        胡说而已。

    • 家园 关于本文的逻辑,不才可能还没说清楚

      不才想通过算笔帐说明这么一个逻辑:

      首先,农业发展的潜力和速度都有限,远不如工业和服务业,即使投入较多的劳动力也于事无补(劳动力投入农业的边际贡献比较小),因而农业劳动力较多将导致效率低下,在没有补贴的条件下农业劳动力平均收入就比较低,而且增长速度慢,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如果工业和城市发展不快但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不大,社会问题就会比较少,社会看起来更公平一些,但天生就发展不快的农业加上有潜力却没发展快的工业是个什么结果呢?那就是中国经济整体发展速度下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低一点没关系,人家已经很强大了,可咱们这种穷国等不及呀,况且周围形势严峻,没有经济后盾怎么与人家分庭抗礼。这些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简单而且一点都不新鲜的结论――中国目前若想经济快速发展必须依靠工业和高端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如果农业劳动力不大量转移,城乡差距和工农业差距将进一步加大。由于历史的积累和目前计划生育推行不顺利,农业人口绝对数量和增长速度远高于城市,这使得问题更为严峻。

      国外城乡收入差距减小都是在农业劳动力大量向工业和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和过程后才实现的。中国经济发展一定要减小收入差距,最终实现较为普遍的富裕,但这光靠政策是不行的,还是需要劳动力的分布发生根本改观。目前城市和工业经济好于农业和农村计划经济其了一定作用,造成了农业对工业的补贴。但是西方发达国家(进入资本主义以后)在农村人口比例较高的时候有同样的现象,它们难道也是计划惹的祸么?

      劳动力要素的大规模流动主要依靠市场力量,这市场力量就是收入差距。中国的问题比较麻烦,首先由于观念和物质方面的转移成本较高的原因,收入差距太小,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不足,但收入差距太大一方面会造成社会不公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农业经济不稳定使得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等农产品供给出现较大的波动。所以这是一个两难抉择。

      话说回来,这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是经济从一种稳态向另一种稳态过渡的问题。一旦新的均衡基本建立,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到时候,农业劳动力少了,资本却多了,人均占有的资源(也就是人均禀赋)高了,人均收入也就高了。不才所提出需要关注的,就是这个状态转移过程的平稳和快速,没有速度中国经济整体发展受牵制,这关乎中华民族复兴甚至存亡的百年大计;不稳定就会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进程的逆转。

      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很多时候是冷酷无情的,要能够客观的对问题进行分解和整合,即找到问题的关键,又能提出系统化的解决方式。不才的确才疏学浅,唯冀先提出问题可以抛砖引玉。其实怎么可能真的做到冷酷无情呢?道是无情却有情吧。呵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同意jlanu兄所说要减少甚至完全废除人口流动的限制

        说明一点,不才也不认为过分牺牲农业是合理的,但总要牺牲一些。比如计划经济造成了国有企业普遍有人浮于事的现象,所以必须有人下岗。但究竟让谁下岗,不是简单说一句优胜劣汰就能解决的,恐怕再精明的人也无法判断清楚,这样肯定有人作出了牺牲。不过这个过程里有人借机侵吞国有资产,中饱私囊,行贿受贿,致广大工人利益于不顾。对于这样的情况,不才和很多人一样深恶痛绝,欲除之而后快。可话说回来,不法分子趁机作乱固然要治,但人浮于事的情况终究是要解决的。

        还有,人口流向城市的速度也不能太快,否则仍然要出问题,什么都有个“度”的问题,但这个度不太好确定。兄台所言之西部开发,不才极为赞同,目前中国的经济完全由东部沿海拉动,经济中只有一极,这于长远没有好处,如果能够再造出一极来,经济发展的潜力更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