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朱镕基的下岗政策为什么是错误的 -- 思想的行者

共:💬121 🌺221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键

              关键是当时的行业背景。

              属于经营不善被放弃的企业,行业景气,那么工人只要肯去私企工作,总是有工作的。

              纺织业是被中央调控掉的,不仅仅是下岗工人技能问题,整个行业在洗牌,去哪儿找工作呢。。。

              • 关键
                家园 当年的东北,实在不知道有什么行业是景气的

                黑黄官三业除外

              • 关键
                家园 啥也不说了

                泪汪汪的

            • 家园 我提个问题吧

              90年代,中国除了国企之外,还有什么地方有技术工人?

              90年代,中国的出口已经开始从服装,鞋帽向机电产品升级.对工人的需求也逐步从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变,技术工人从哪里来?让民企再花二十年去培养一代技术工人?

              40,50的下岗工人是弱势,但40,50仅仅是下岗员工的一部分,还有二三十岁,也算是下岗工人.因为国企破产,原来为国企培养技工的技校,也向民企输出,这部分人像黄埔,像星星之火,撒在中国的土地上,并带动农民工的劳动技能提升.不知道,您是否看到过这个现象,一个厂城的改革,周围地区就会冒出许多和厂城产品相似,或者说同一类的民企.当然其中也会有一部分人不适应变革.

              下岗,为社会提供自由劳动力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国企脱困等等各种原因的综合结果.

              40,50下岗工人作为一个群体,很能激起同情心,也很"政治正确",辩证法说,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我看政策的原则是是否利大于弊,而不是有弊就是政策失误,就是错的.世界上没有只有利而无弊的事.

              我个人觉得下岗政策,有效的提升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推动中国的进步.

              • 家园 您只谈了下岗带来的好处

                而且是那小部分技术工人带来的经济好处,医改教改下岗多重打击下那沉默的大多数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凄惨生活,在西西河我也不想再重复,提起来太心酸。

                朱的改革有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案,它的实际效果如何,最终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将来自有公断。

    • 家园 谁有这样的耐心?

      真正的问题在于,统治阶层迫不及待的希望和西方生活方式接轨,当时的生产力已经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既然等不及一步步地产业升级,按部就班的提升生产力,人为地大量创建血汗工厂就成为必然。

      以我见过的两个企业为例,都是百余年的老厂,改制前后管理层是同一群人,公产变成了私产,盈利水平有了天壤之别。秘诀在于工人工作时间从三班制变成两班制,双休日变成了单休日,我在最热的天气去过一个厂办理贷款事项,亲眼看见工人和厂长交涉要求车间开空调,情愿少拿点钱,但还是被拒绝了。

      从统治阶层角度看,改制可以称得上是巨大的成功,他们的生活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西方水平,但真正提高的生产力水平和底层群体付出的血泪代价相比,是不成比例的。

    • 家园 这次金融风暴中

      美国裁员的规模都比以往小多了

      而是加大了政府干预力度

      根本不采用所谓华盛顿共识

      事实上

      裁员---个人消费降低----产品销量减少---企业销售收入减少---裁员---…………

      • 家园 所谓华盛顿共识其实只能说是华盛顿偏见

        因为即使是在美国,也有大量 的学者反对所谓的“华盛顿共识”的主张,华盛顿共识仅仅是一帮商人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包装出来的一种“共识”,实则就是一种偏见

    • 家园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90年代的国企不是你说的那么简单

      一切政策,它的背后都是人。

      要人来提出政策,要人来执行政策,政策的执行结果也是人来承受的。

      你提到了日本。日本二战后的发展,其政策的简单程度在咱们摸石头的人看来简直可以说是幼稚,简单且直接。但是日本的政策却带来了日本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其背后的原因就是人的问题。日本从明治维新后普及教育,加之军国主义带来了日本人强纪律性,使日本人整体上在适应企业发展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

      而我国90年代的国企,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人上。80年代,随着知情返乡,军队裁军,大量人员通过“岗位接班”、“国家安置”等方式进入企业(那时的企业都是国企),这批人的整体素质在现代化市场经济时代有着先天的不足。90年代的工人群体文化水平偏低,没有进行过工业技术的科班训练(都是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尽管他们传承了60年代王进喜式的英雄工人的吃苦耐劳精神,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他们的生产能力确实不能满足企业发展方向变革的需要。(下岗后,大量没有高级技术等级证书的下岗工人通过做小买卖谋生而不是去新兴企业工作从侧面说明他们的工作能力比农民工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同样的,那时候的企业管理人员的问题也不是你观察的那么简单。下岗潮之前,缺乏企业管理能力以及市场经济意识的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多拿多占的情况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团结和发展。那个时期有很多国企的领导干部都是都是部队转业干部,按照相同级别在地方政企安置相应级别的工作,这些人对企业的理解和管理方式,更是在企业成长起来的干部群众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说,改革前的中国企业人员群体的情况和日本的情况还是有本质的不同的。

      要解决那个时候的问题,如果每个企业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首先效率大大降低,其次更是与当时政企分开的执政思路相违背。一刀切的办法虽然粗暴,但是也令部分企业浴火重生,重新获得了生机。

      说说那个时候出的事情。中石油在下岗高潮时,连续出了几次大规模的安全事故(重庆天然气泄露、松花江污染等),有些人说是企业不够重视安全管理,也有人说是工人缺乏相关技能。在我看,很大程度上是工人在下岗高峰时期,担心自己前途,不能集中精力搞生产造成的。

      即便如此,我也不能就一口断定,下岗政策就完全不对。这要看当政者是从哪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我们国民又要从哪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铁饭碗制度在特定情况下,能够起到团结人事的作用,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结合三角债、银行呆坏账、混乱的市场(价格双轨制、倒买倒卖等),你说有什么办法能够迅速解决这些问题?

      你文章里说,那时候下岗的都是工人,而那时的企业管理阶层下岗的情况并不严重。而我看到的实际情况是,大量的社办、集体企业一夜之间就变为乌有,所有人员失去工作。这跟你的论述是有差距的。(国有资产流失是另外一个话题,这里不说)

      • 家园 中石油的问题很复杂

        改革的震荡一直持续到现在

        根据发改委给的路线图,就是先把核心部分和非核心部分分开

        其中核心部分只包括油气井和销售公司(含加油站),其余的所有部分,包括钻井队都属于非核心部分

        比如大庆就分为大庆石油局和大庆油气田股份公司,其中,大庆油气田股份公司就是属于核心部分

        最后是将所有非核心部分彻底从中石油划出去,私有化也好、地方政府接收也好,总之,中石油以后只保留核心部分,即现在股市上的中国石油。

        这个路线图就是几个书生坐在空调办公室按照美国石油公司的模式生搬硬套的结果----实际上美国石油公司的组织结构也并不是像外表一样,和书生的理解完全相反。

        当然,这个改革在实施中遭到重大挫折

        在李鹏日记中记载,吴邦国就说了,中石油的非核心部分的买断工龄必须结束。

        但是,从种种现象来看,这个路线图似乎到现在也没有废止。

        • 家园 美国石油公司钻井业务不重要是因为美国需要压低产能来投机

          通过压低产能来抬高油价,以进行油价投机

          这一套我们不能学

        • 家园 你的信息有点老,2006年中石油已经大转向了

          之前,集团总部非常穷,现在完全翻身。目前的提法是“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所谓综合性,就是从金融、勘探、钻井、开发、工建、装备、管道、运输、炼化、销售全链条的全部内部消化。通过2006年的专业化重组,集团公司的存在感大增,在各种场合尽量淡化股份公司的存在,除了财务部代管财务资产部的区别外,在总部层面股份和集团已经完全融合。

          对于非核心企业,其实可分三种。

          一种是属于石油行业,但不是IOC业务的,如物探、钻井、测井等工程技术服务和工建、装备制造等,这些企业有大有小。重组之后各大企业的实力都有所加强,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比如北石机的顶驱,宝石机的钻机,管道局的管道施工,东方物探的物探与地质资料解析等等。这次伊拉克大单,就是让大庆去赚个产能建设的钱,BP是打酱油的。专业化重组后,这形成了三个新的专业分公司或者称板块,与股份公司的炼油与化工、天然气与管道、销售和勘探开发四个专业分公司并列。另外,还有不少隶属于地区公司的中小企业,有的半死不活,有的欣欣向荣,比如大庆的油田化学品,兰化的催化剂等等也各有特色。

          二是矿区(厂区)服务类型的企业,包括交通、安保、物业、房地产、园林、学校、医院等等一系列的单位,每年集团补贴一百多个亿。

          三是当年从石油部到分厂各级办的三产或者多种经营企业,目前还有不少企业仍然艰难的活了下来,还有摇身一变成股份公司新增长点的,例如搞城市燃气的昆仑燃气,就是由大庆,管道局和总部的多种经营企业合并而成的。

          另外,还有新出现的金融板块,也完全不属于股份公司。而海外板块,一般也视为集团所属而不是股份所属,例如阿姆河项目、中亚管道、中俄、中委、伊朗、苏丹、西非等等有潜力的项目,由于政治和经济考虑,也都不属于股份资产。

          现在已经看清,IOC在拆分和外包大量工作后,锐气大减,而侵略成性的CNOC(消费国国家石油公司),都走向了综合性这条路。

        • 家园 再多说一句

          核心部分和非核心部分开后

          从理论上来讲,官员人数至少翻了一番

          比如原来大庆油田,只有一套厅局级干部(按以前国企标准),但是大庆油田分为核心和非核心部分后,就要有两套级别相同的厅局级干部,但是大庆油田的蛋糕还是那么大。

          所以,基层员工的负担至少增加了一倍----仅仅计算每个工人人均产出成本,所供养的管理干部就翻了一番

          在产出没有翻上一番的情况下----大庆油田的产量翻一番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可能------企业成本,起码是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大幅度上升,所以企业负担加重

          所以,就要裁员,当然是裁基层工人、技术人员、50岁的边缘领导特别是非核心部分,一旦无法维持,那就关门,推向社会。

          • 家园 【讨论】有道理

            我们这里在合并乡镇的时候,有人说过“好事,两个合成一个最起码能减少一个书记,他不能一人座两个车吧?就是找小姐也能省一个了。”

            反推之同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