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20) -- 江南水

共:💬76 🌺50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非常赞成!

            我始终认为,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能够从历史的记载中得到有用(不是有益)的启示。

            “求是”远远比“求实”重要!

            • 家园 对历史来说,求实是首要的

              历史不是哲学。

              • 家园 关于历史的作用,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追求真实与较真的“求实”是完全程度不同的概念,我们一般称后者为“钻牛角尖”。

                你不需要先去考证纣王用的是象牙筷子还是玉筷子,之后才敢用“见微知著”这个词;就像你不需要先去研究汽车为什么会跑,之后才敢坐汽车一样。

    •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21)

      吴夫人这个齐国人的身份成为了吴起先生的最大障碍。

      进行太空行走的翟志刚,在入选宇航员选拔队后,对家属也要进行体检,他的夫人斩钉截铁的表态:要是因为我的缘故让你落选,咱们就离婚。

      显然,吴起的夫人没有翟夫人这个觉悟。

      眼看到手的机会,因为媳妇儿的缘故就要黄了,吴起不干了。

      散尽千金家财,因为没有为老母亲奔丧还背上了不孝的恶名,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吗。

      机会就在眼前,无论如何不能错过,错过了这一班,天知道下一班车什么时候才来啊(在北京等公交的兄弟姐妹应该都会有这种心思)。

      为了这个机会只能不要老婆了,出将入相后还愁没有老婆吗?

      今天,跟老婆断绝婚姻关系,到民政部门办个离婚手续就是了,顺利的话用不了多长时间;麻烦一点的大不了去趟法院,只要没有特别大的财产纠葛,应该也用不了太长的时间。

      在古代,更省事儿,压根儿就不用麻烦国家机关,只要丈夫一纸休书就齐活儿了。当然这也需要女方的配合,女方要满足下列七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

      一、不顺父母

      不顺着丈夫的父母,是大不孝。

      那年头父母就是子女的天啊!

      二、无子

      也算一种不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嘛。

      三、淫

      一种文雅的说法是妻子跟外人乱来,破坏了家族的血统,在我看来还有一层意思不好明说,那就是丈夫不能满足妻子,伤害了丈夫的尊严(只要是男人,一切就在不言中了)。

      四、妒

      主要是指阻止丈夫纳妾,妻“无子”还阻止丈夫纳妾,那就不止是嫉妒了。

      五、有恶疾

      因为身有恶疾的人不能参加祭祀祖先(难道是怕把恶疾传染给祖先?),不能祭祖也就不能算是这个家族的人了。

      六、口多言

      大家庭最怕多嘴多舌,话多是非就多,很容易把家搞乱,破坏安定团结。

      七、窃盗

      把大家庭的东西收归己有,私藏小金库。

      这就是古代婚姻中有名的“七去”,也是男性主动断绝婚姻关系的七件法宝。今天的MM触犯其中的两三条,简直就是分分钟的事儿,在古代,丈夫要想在这七条上挑妻子的刺儿也不是特别困难。

      虽然有“七去”的法宝在手,但是吴起先生并没有动手写休书。

      不是吴起先生顾念夫妻之情,为了妻子主动放弃这次机会,而是动手干了另一件事,动手杀了自己的夫人。

      可怜的吴夫人就这样香消玉殒,她的鲜血暂时成就了吴起。

      我不明白是什么原因让吴起动了杀机,非得对自己的结发妻子下此毒手。

      难道他真的从那七条中挑不出妻子的毛病,没法写那一纸休书?

      也许还有其他的缘故。

      古代,在给丈夫断绝婚姻关系自由的同时,对女性也做了保护性措施,在三种情况下丈夫不能休妻:

      一、有所取无所归

      妻子娘家的家族已经不存在了(从《孔雀东南飞》来看,最起码也是没有了父母,甚至可能没有了长兄,长兄为父嘛),休妻后妻子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境地,此时丈夫休妻不人道。

      二、与更三年丧

      就是妻子跟丈夫为公婆守了三年孝,守了孝,妻子就对公婆尽完了所有义务,此时丈夫休妻对不起妻子对自己父母的恩情。

      三、前贫贱后富贵

      防止丈夫“人一阔,脸就变”,算是从经济上保护妻子。

      这就是古代婚姻中对女性的保护措施,“三不去”,也是对丈夫休妻的限制,防止丈夫滥用休妻的权力。

      今天的人大都对古代的“七去三不去”原则大加挞伐,理由是,损害了女性的自主权。但是,我要说,今天所谓的“夫妻间没有了感情”还不如这“七去”呢,连“三不去”对男性的约束都没有了。

      所有的一切美好理论,如果没有可行性,还不如没有!

      关于“三不去”的原则,除了第一条不能肯定,后面这两条,吴起的夫人应该至少应该做到了一条。

      吴起没有回家给老母亲办理丧事,如果此时已经娶妻的话,这个工作差不多应该就是吴夫人代劳了,那就满足“与更三年丧”(从前面的迹象显示,吴起先生应该早就没有了父亲)。

      如果吴起离家的时候没有娶妻,后来才娶的,那时他已经破产了。

      从一个破产的前富翁到在鲁国谋到职务,吴起也算是“前贫贱后富贵”。

      代替丈夫行孝或者跟丈夫同甘共苦,无论何时何地都算是伟大的美德,这样的美德竟然给吴夫人惹来了杀身大祸。

      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天理啊,好人竟然得到如此的报应!

      杀掉妻子后,吴起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率领着鲁国的军队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军队。

      然而,这次成功并没有给吴起带来锦绣前程。

      就在吴起征尘未洗,凯旋的脚步还没有停下的时候,一份小报告来到了鲁国国君面前。

      打小报告的人详细历数了吴起以前的种种劣迹,然后表示了自己对鲁国未来的担忧:鲁国是小国,如今战胜了强大的齐国,以后其它诸侯肯定会对我们跃跃欲试。(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真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打了胜仗还如此心虚,那干脆不打,直接投降不是更省事儿吗?

      这种逻辑不说对吴起公平不公平,至少对战死沙场的鲁国士兵不公平,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捐躯的是这么一个逻辑混账的国家,他们在地下也能憋屈得再死一回。

      打小报告的人还对任用吴起提出了异议: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你任用吴起(卫国杀人犯)就是自绝于兄弟国家。(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国和卫国都是周武王兄弟的封国,那都是八百年前的事儿了,如今还拿出来说事儿。吴起来鲁国的时候,大家就知道他在卫国连杀三十多人的壮举了,现在又拿出来说事儿。

      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高尚啊高尚,多少无耻假汝之名而行!

      开放市场经济之前,很多企业都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苦了勤的,养了懒的,便宜了捣蛋的。

      这个打小报告的纯粹就是一个捣蛋的,这种人的意见鲁国的国君竟然还听进去了,鲁国要是能够强大,上帝、玉皇大帝、天老爷他们哥儿几个答应,广大人民群众也不答应。

      在捣蛋者无耻的说辞下,吴起丢掉了自己的工作,考虑到他为这个机会做出的伟大壮举(杀妻子),我只说两个字:活该!

      人世间,还是有报应循环的!

      不过报应循环似乎也不怎么靠谱,虽然吴起在鲁国失业了,但是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儿,鲁国永远没法成就他的辉煌。

      吴起的辉煌并不亚于一百多年前的那个兵圣,只是他的起步比兵圣艰难的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七出”的板子应该打在封建家族财产神圣化上

        “七出”看似夫权,其实不是。传统上,中国妇女,相对于中国男人来说,地位不算低。当然,个别人不尊重传统,如吴起那样的,属于例外。

        前些日子与人讨论,说七仙女的故事。

        故事当中,董永很穷,自己也不很在意,七仙女很能干,差不多可以十日还债。同时,周围的各色人等,并没有对这些事寄予太多同情啊、嫉妒啊之类的感情。

        可见,当年必然有过因布匹(丝绸)高价出口,造成当地物价飞涨、地价飞涨、农民失地的过程,期间妇女的收入远远超过男子。但这个过程不可能太持久,所以七仙女还是可能看中只会种地的董永。

        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偏偏是七仙女这么能干。七仙女年龄小,学得快,眼尖手巧,又可以从众多姐姐那里学到手艺。

        手艺既精良又全面,心眼还活,出些故事也就可以理解了。飞天下凡,完全可以理解成七仙女被征到皇宫或官府做工。下凡就是暂时逃出,飞天就是回到工作岗位。如果说前面所说确实是布价高涨造成经济危机的话,政府大办官企进行利润垄断,就是非常正常的做法。垄断的话,自然也要高级职员保密,七仙女可能就是吃了这个苦头,生个孩子也要受处罚。

        当然,妇女们的收入和商业有关,就是不稳定的。但至少,从生活习俗来看,大部分中国妇女不需要下地干活,没有体力上的弱势问题,经济地位不会比男子低多少。

        七仙女故事的最初来源似乎是这样的:

        三国魏曹植乐府诗《灵芝篇》中有这么一段诗句谈到董永和七仙女:“董永遭家贫,父老无财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可见就是妇女发挥特长,替老公还债的故事。

        但是,在作为家族资产的土地的继承、分配问题上,妇女作为家族的外来户,受到歧视的问题是无法克服的。“七出”定义的主要是家族关系问题,不是夫妻关系问题。

        我们来看案例。第一个,可以证明,至少是妇女可以用“昼夜纺织”来证明自己的身价。

        庞女孝感动婆婆

        汉朝休妻,多因婆婆。汉朝推崇孝母,婆婆不喜欢的媳妇常被丈夫休弃。据《后汉书.列女传》所载,东汉时广汉人庞盛的女儿嫁给姜诗为妻,姜母喜欢喝长江的水,儿媳不怕辛苦,走六、七里路到江边取水。

        一次,庞女取水时,正遇到大风,未能及时赶回家。婆婆口渴,抱怨媳妇不孝,姜诗大怒,就把妻子休掉了。

        庞女被休后没回娘家,只是住在邻家,昼夜纺织,换来美食,请邻家送给婆婆享用,瞒称只是邻家的心意。过了一段时间,邻家按捺不住,告之婆婆实情,婆婆惭愧不已,最后将媳妇接回家。

        第二个,看休妻那有那么简单。

        白居易判农夫出妻案

        白居易判离婚案多宗,其中有农夫出妻案。据《白居易集.卷六》记载,某农夫在田里耕种,妻子在送饭予丈夫时,在路上遇到饥饿的父亲,于是把饭菜送给父亲吃。丈夫在田里等得饥饿,非常愤怒,执意休妻,妻子不服,于是告到官府。白居易判决时说:「按照妇女的德行标准,妻子理应顺夫,然而报答父亲恩情乃出于天性。所以,应先将饭给父亲吃,丈夫在其后。尽管丈夫希望妻子能尽早送饭,但由于孝亲重于事夫,故丈夫终不可休妻。 」

        第三个,看家族势力多么强大。

        清朝某家族干预出妻

        清.施闰章于《施氏家风述略》中记载,一贫家妇女犯「淫僻」条,族长命令其丈夫休妻,还鞭责丈夫未能好好管教妻子。丈夫不服,族长则请施闰章的父亲向那丈夫讲礼法,要他主动受杖出妻,还把出妻(卖妻)后的收入存放于族长处。过了一段日子,待那丈夫怒气渐平,族长才把钱归还给他。

        更何况,古代妇女还是有一定自主权的。如唐朝

        协议离婚。指男女双方自愿离异的所谓“和离”:“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

        即使最为人诟病的宋朝,也有

        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本来与赵明诚为夫妇,恩爱美满,生活幸福。金兵的铁蹄踏碎了她悠闲的生活,南渡以后不久,赵明诚就去世了。李清照又改嫁给周汝舟为妻,婚后发现丈夫人品低劣,有违法行为、不堪共同生活。清照又告官检举其夫,其夫被法办。宋朝法律规定,妻告夫者,即使所告为实,也要“徒二年”。清照为友人救助,才免于身陷囹圄,并与其夫离婚。

        理解起来也不难,古代不让妇女离婚,大多是与彩礼之类的经济因素有关。如果真是一般的小百姓,老婆跑了,还真能去追不成?还真能造成白毛女的现象?真能一起争执的,无非都是些家族之间的利益纠纷就是了。

      • 家园 这个,不知道太史公的规矩怎么定的

        因为吴起的很多“劣迹”在世纪中都是太史公借第三方对吴起的评价说出来的,甚至是很多年以后的第三方,例如杀妻事件。

        如果太史公是律师出身,他大可以借用“信用不可传递”的原则,无辜的说道:我是转述的。只要第三方确实说了那样的话,我就没有撒谎。至于那个第三方是否撒谎,我没有责任。

        但是太史公又是史官出身。尽管《史记》实际上是个人的私史,但是我宁愿相信太史公仍然秉承了国史的编纂观点,即不取非信的史料。这样看来,似乎杀妻事件又属于时人认可的事实了?

      • 家园 这段打小报告的话漏洞百出,感觉是写史的人在胡编

        不一定是真有这回事。另外请教一下,吴起杀妻的事,是否是一个定论?

      • 家园 杀妻可能是用过激的表演来对鲁表忠心。投名状一类

        另外,此文继续产宝^_^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吴将军挺不是个东西的哈

        貌似那种有能力没德行的那种, 这种干部有难时堵枪子,和平时期得被和谐掉

        • 家园 那刘邦就更不是东西了

          他是杀妻表忠心,老刘是临难推老婆孩子下马车,一样一样;

          而且,还鼓励项羽杀自己的老爸,还说别忘了分点给我一杯羹。所以更恶劣。

          -------------如果纯以道德品评的话,历史“杰出”人物应该十有八九不是东西,坑蒙拐骗黑厚无耻,历史书就是集大成的教材。

        • 家园 呵呵,不同人才不同使用吧

          吴起本人的水平还是值得肯定的。

          必须把某个具体的人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如果拿所谓的“普世价值”来看,所有的历史人物,包括今天的你我,都是没法普世的。

          什么是伪善,今天的“普世价值”就是最大的伪善

    • 家园 具体是今天的黄金,还是铜

      我不想讨论,这只是细节,没有什么意义

      哪怕他是厕纸呢,只要能代表财富就行。

      有的人就拿这是铜还是黄金来赚论文,我没有这个压力,所以该大而化之的时候就大而化之。

    • 家园 金就是说的铜吧?

      应该不是真的黄金,说的是黄铜才对。

    • 家园 好象铜也叫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