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写到那儿算那儿—说说白毛女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共:💬196 🌺153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照现在小说套路,初版的喜儿是前生被骗得很惨,现版的喜儿是

        重生,认清了黄世仁的真面目,当然是认他为仇人了。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嗯,也不能这么说

          只是策略改变了。

          打天下的文化建设政策,和坐天下的文化建设政策,很难做到一致。

          只要世界上存在政治,这一切都是无可奈何的事。

          就我来说,我常说,洗脑是无法避免的,我唯一的要求是,哥哥们洗的时候,认真点行不行?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因为那不符合她的角色发展的逻辑

        所以那,问这样问题的女生,一不懂文学创作规律,二更缺乏社会生活经验。

      • 家园 把喜儿当成角色还是代表的不同认识。

        剧作者把喜儿当成角色,那作为一个普通的旧社会下层女子,被欺骗,被始乱终弃也没有什么不可接受。能为嫁入地主家的可能唱个歌,跳个舞,活跃一下舞台气氛,为最后的戏剧转折作铺垫。从戏剧角度来说,这样更能抓住观众情绪。大小姐崔莺莺不也是这个命吗?问题是站在舞台上的喜儿是一种象征, 一个符号, 她的行为意义不光限制在舞台上, 而是代表了她这个阶级群体在这个被压迫的背景下的反应和行动。 所谓的“觉醒者“就是对大众习以为常,见多不怪的事情报着强烈的超出别人的情绪反应,并行动的人。喜儿在集体想象中从一个悲剧角色到一个“觉醒者“的转变,可以看出想象共同体逐步自我完善的过程。 这个逐步完善的目的就是唤醒更多“觉醒者“。 然后在后来的演出过程中,出现有战士代入太深,开枪打地主,观众情不自禁地一起喊起口号等达到了人生如戏,戏入人生的境界。

        当然人总是从一个“觉醒“走到另一个“觉醒“, 想象共同体这个用人类当载体的精神生物总是在寻找下一个舞台。“知识分子“只是最方便的载体。

      • 家园 答案很简单

        因为那不是嫁,对方也不是娶。

      • 家园 献花并赠送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震撼。好文要花。

        想起延安时期宣传的一个小故事;刷标语时把工人的工字那一竖曲了一曲,结果被批评了。

        受众是谁,文化程度如何?文字工作者对这些不上心,讲究自己的小趣味。

        今日中国的文化建构主力已从当日的全民变成了统治阶级中的知识分子,比如说国庆大典上的意识形态宣讲《复兴之路》都是操控在知识分子手中。整个文化资源的解读和阐释都已经从全民拥有变成了由专业知识分子掌握。现在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了,又变成由专家学者来告诉别人。喜儿为什么不能嫁给黄世仁在今天的争论,与其说是对90后道德沦丧的担忧,倒不如说是知识分子内部价值观的争论,至于所谓的民意,不过是被裹胁于其中罢了。

        今日中国的文化建构主力已从当日的全民变成了统治阶级中的知识分子。 这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对建国、反右、文革、改革等等重大事件的官方评价了。不同阶层对同一个历史事件的了解不同,视野不同,评价就更不相同了。我以为阶级论没有过时,文明些改成阶层就好了,本质不变。

      • 家园 看完上篇续完的时候,

        还在想,关于当日运动无法复制的问题并未有清晰的解释。

        有了这篇补,就完整多了

        整个文化资源的解读和阐释都已经从全民拥有变成了由专业知识分子掌握。现在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了,又变成由专家学者来告诉别人。

        看到这句话,想起之前关于言论自由的一些讨论。我自己可能因为出生农村的缘故,一直都坚信若能给与足够的信息和保障,那么大部分个体都能基于经验和智识做出符合自身利益和价值的判断或选择(所以从来不敢说能代表他人发声,呵呵)。对这样一种话语权或文化解释权的垄断,想到的一些其他问题是:

        1. 这种垄断是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中共就文化方面在不同阶段(从反抗者到统治者)的不同表现或不同策略,是否也可以视作是一种历史周期律?

        2. 这种垄断有何利弊?在现今这样一个专业化分工程度极高的工业或信息社会,是不是这样一种文化传播方式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最有效率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3. 如果说知识分子或代表公权力/资本力量的知识分子的垄断导致了多数民众的失声,使得他们被迫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那么公权力在其中应当有何作为?我一直以为政治制度从其本质上说也是一种中介关系,它必须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提供互相流通的渠道,如果统治阶级或曰既得利益集团因为恐惧或控制名额等其他理由封闭了这样的渠道,那么我们可以想见某种新的“TG”必然会在沉默的大多数人中出现。在某一时期掌握公权力的团体必须能够让民众进入政治体系成为其的一个有机部分,让他们有地方或有资源去合法地发声并保护他们的利益,不然,群众的呼声终将是粗暴的。

        4. 这种垄断是否是我们现在社会资源分配的效率与公平之争在文化方面的表现而已?

        有一本小书叫做《言论自由的反讽》,不知道怪兄读过没有,算是对美国言论自由制度否定之否定思考的一个成果。作者认为,除了管制者的角色,政府还可以担当配给者的角色,通过一些公共资源的分配(例如公共资金的分配),来使得一部分弱势的声音“彰显”,达到维护强健的全面的公共辩论的目的。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拨款或政策倾斜,如为图书馆购书,等等,来促进信息的公平获取或弱势言论的公布。如果说当日的下乡行动因为世易时移,已经不可复制的话,那么至少希望政府能够偶尔从管制者的身份中跳出来,多考虑些配给者或服务者的角色。

        通宝推:万年看客,
        • 家园 呵呵,越俎代疱胡说八道

          俺也是农村出生。虽然干的活没嘉木多,俺只会插秧,手上没有那个农民的标志……

          ——————胡说八道的分割线———————————————————

          1.是。任何在开始时自称代表实际上也确实代表民众的组织,在成立一段时间之后,都会因为内部或外部原因,出现组织利益和民众利益不一致的情况。这种方向差距甚至早在该组织成为统治者之前就已经出现。内部原因的情况,中国历史上多的是,参见各种农民起义。外部原因的情况,参见今天某些NGO。无论如何,这出来代表民众的一小群人,也是人。即使他们本身足够坚定不移,还是会受限于死亡这个人的自然属性。

          2.是。信息社会,是信息量极大,信息传播速度大为提高的社会。但是,信息处理速度依然受限于人脑的处理速度。信息量极大而信息处理速度有限,必然高度分工。而高度分工,必然有专人来掌握文化解释权。俺想说“整个文化资源的解读和阐释”从未被全民拥有过。无论是怪叔叔解读白毛女,还是嘉木读诗,都是知识分子在掌握文化解释权。除非俺们的文化浅显到普通人可以随便掌握的程度,也就是说,信息量足够小。为什么当日运动无法复制,这个问题俺觉得未必需要如此严肃的讨论,今天的中国一年产生一万多部电视剧,如果每一部都搞集体创作,成本问题无法想象。已经不是只有八个样板戏的时代。

          假设俺们的教育高度发达,达到每个人都可以读通论语的地步,会出现什么情况。夏侯同学说的,民众天生各向异性。每个人对论语的解读都会不尽相同。尽管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解读,但是整体上看,依然是发不出声音。解决的方法只有两个,一民众必须被代表。或者二让民众表现出各向同性即一致性。关于二,你可以想到雷锋,焦裕禄和上山下乡。毛没有成功,即使他成功了,在此之前依然有一个被代表以及更甚,被强制灌输的过程。

          民众必须被代表,不管是言论还是利益。政府,应该是全民利益的代言人。如果你无法认同一个无政府主义社会,俺觉得你应该能够想象,不被代表的言论自由是什么样子。利益上的不被代表,只存在于老子的小国寡民,或希腊城邦的陶片放逐法之中。而言论上的不被代表,即使在那样小的社会中也未必能够实现。所以俺才说沉默的大多数永远发不出声音。俺觉得,思考怎样让民众不被代表,这个路径是不对的。选择让谁来代表,怎样让民众更好,更真实地被代表更有意义。

          信息学里关于信号,噪声,信噪比的理论应该会有助于对以上现象作出完美的理论解释。但是俺不懂,嘉木研究一下好了^^

          3.如果说代表资本力量的知识分子的垄断导致了多数民众的失声,可以问公权力应该如何作为。如果是代表公权力的知识分子的垄断导致了多数民众的失声,就没法问应该,只能问公权力可能如何作为

          通宝推:万年看客,
          • 家园 胡说有理,送花
            • 家园 汗,你居然不反驳

              俺自己反驳……俺又在搞极端化,民众必须被代表,这个结论下得草率了。

              尽管民众总是不完全一致的,但显然也不是完全不一致的,不能等同于完全互相抵消的随机噪声。否则无法解释你举的编辑听取网民意见的例子。在有网络的前提下,希腊城邦这种规模的社会是可能实现不被代表的。西西河就基本是一个每个人只代表自己发声的地方。即使在前网络时代,也偶尔会有白毛女这样民众作为统治阶级发出自己声音的时候。虽然,仍然是少部分民众在代表大多数人,但由于当时民众在特定问题上的高度一致性,这种代表可能是相当准确的。

              如果把西西河模式推向全社会,俺能想到的大概会有三个问题。

              1.规模问题,即还是信息量的问题。

              2.多数人暴力或者说民粹主义(俺对必须使用民粹,各向异性这样的知识分子话语来表达很不满^^)

              3.咱俩那个基本分歧,就是民众是否足够理性的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